-
题名两次强下击暴流致灾大风过程对比
- 1
-
-
作者
郭飞燕
丁锋
褚颖佳
郎嘉河
李晓东
栾在茂
-
机构
青岛市气象局
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5,共16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QD028)
青岛市气象局项目(2023qdqxz01,2023qdqxq01)
山东省气象局项目(2023SDBD05,2023sdqxz08)。
-
文摘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两次致灾大风过程在强天气尺度和有利中尺度环境下分别形成超级单体和强单体风暴并触发系列下击暴流,最强下击暴流发生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先跃增后骤降,6·2超级单体伴随中气旋顶和底高度的剧烈下沉。两次强下击暴流触地前均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核的快速下降、底层高径向速度和强辐散、中层径向辐合和高空强辐散特征。6·2超级单体旋转特性强、中气旋深厚,低层伴随弧形入流缺口和勾状回波。8·6强单体中低层辐合特征显著,风暴前端低层伴有由雷暴出流和前侧入流形成的辐合带。两次强下击暴流引起地面致灾大风的过程中负浮力效应基本相当,6·2超级单体冷池密度流效应更明显,8·6强单体动量下传效应更显著。潍坊南孙站位于风暴移动方向正前侧,前侧辐散气流与同向快速移动的风暴叠加,是导致37 m·s^(-1)极端大风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致灾大风
下击暴流
强下沉气流
动量下传
冷池密度流
-
Keywords
damaging wind
downburst
strong downdraft
downward momentum transport
cold pool high-density flow
-
分类号
P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