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化治疗在Angiojet血栓抽吸术式中对于预防急性肾损伤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郎玉昶 宋燕 +4 位作者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齐超然 刘万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评价水化治疗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过程中对肾功能的保护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经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水化... 目的评价水化治疗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过程中对肾功能的保护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经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水化组34例经标准水化治疗(术前12 h至术后12 h),无水化组38例未给予水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8 h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水化组血肌酐低于无水化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无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水化组术后发生AKI 1例(2.9%),无水化组术后发生AKI 11例(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7,P<0.05)。结论在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水化治疗对于保护肾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血栓抽吸术 水化治疗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飞 宋燕 +6 位作者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郎玉昶 刘万里 齐超然 张志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比较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和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其中将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 目的比较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和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其中将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MRI评估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对比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记录随访中的并发症,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继续进行远期随访。结果96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49±1.57),较术前(4.25±2.09)显著降低(P<0.001),说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术中造影对患者行Puig分型,研究组中PuigⅠ、Ⅱ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PuigⅢ、Ⅳ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两组并发症较少且均可恢复,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回流静脉丰富的静脉畸形(PuigⅢ、Ⅳ型),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较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泡沫硬化剂 静脉畸形 聚多卡醇 血管畸形 血管瘤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术后血栓预防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索飞飞 宋燕 +3 位作者 苗仁英 付一群 郎玉昶 齐超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后预防血栓的效果差异,探讨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内血栓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61例,...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后预防血栓的效果差异,探讨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内血栓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6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利伐沙班组(治疗组,37例)和华法林+阿司匹林组(对照组,24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相同活血、消肿药物应用,穿弹力袜,住院期间均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U·kg^(-1),q12h,预防血栓,出院后治疗组调整为利伐沙班20 mg,qd,对照组调整华法林达标(INR2-3)后出院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应用,维持INR2-3。抗凝时长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彩超或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支架通畅情况。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61例获得随访,随访2年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6.21%,治疗组为12.50%(P>0.05)。对照组总出血率45.90%,治疗组为33.3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小出血率分别为24.32%和33.33%(P>0.05),颅内等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60%和0%(P<0.05)。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未增加总体出血的风险,能降低颅内等严重出血风险,未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显著改善合并急性期血栓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通塞脉胶囊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Ⅱ A、B级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齐超然 宋燕 +6 位作者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郎玉昶 刘万里 张一飞 张志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5期2693-2695,共3页
目的探讨通塞脉胶囊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第2版泛大西洋协作组分型(TASCⅡ)A、B级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支架植入术的96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A、B级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通塞脉胶囊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第2版泛大西洋协作组分型(TASCⅡ)A、B级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支架植入术的96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A、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1周接受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塞脉胶囊治疗,治疗时长6个月。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下肢动脉彩超或CTA,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情况,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改变,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支架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塞脉胶囊能有效改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A、B级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 股腘动脉 通塞脉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邢程 赵蒲宇 +1 位作者 王超 郎玉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心功能正常者,82例心力衰竭者,另选取...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心功能正常者,82例心力衰竭者,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PLR,比较各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和PLR与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和PLR对DCM患者发生心肌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 DCM心力衰竭组NLR和PLR均高于DCM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DCM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NLR和PLR水平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PLR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两者联合对DCM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大于NLR和PLR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 NLR和PLR与DCM患者心力衰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行股腘支架植入术后换用吲哚布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齐超然 宋燕 +6 位作者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郎玉昶 刘万里 张一飞 张志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行股腘支架植入术后换用吲哚布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单侧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13例患者,根据花生四烯酸(AA)诱导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将MARAA≥55%的患者...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行股腘支架植入术后换用吲哚布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单侧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13例患者,根据花生四烯酸(AA)诱导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将MARAA≥55%的患者设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即观察组,MARAA<55%设为非阿司匹林抵抗组即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术后1、3、6个月的支架通畅情况并监测MARAA,评估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支架通畅率和MARA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行股腘支架植入术后换用吲哚布芬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差于阿司匹林,可作为AR时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抵抗 支架植入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