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逻辑”研究论诤与解蔽
1
作者 何冰 郎需瑞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9期52-61,共10页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出现了许多论诤,大致可分为“基础层面”与“具体层面”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层面的论诤与“逻辑观”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具体层面的论诤则涵盖“中国古代逻辑”的“有无”论诤、“是非”论诤以及“分期...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出现了许多论诤,大致可分为“基础层面”与“具体层面”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层面的论诤与“逻辑观”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具体层面的论诤则涵盖“中国古代逻辑”的“有无”论诤、“是非”论诤以及“分期”论诤等分殊面向,包括“中国古代逻辑”之“合法性”“形式性”“话语权”“体系性”“分期性”等具体问题的论诤。结合“广义论证”的理论与方法,辨析“中国古代逻辑”研究论诤之曲直,是新时期深化“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逻辑 核心问题 论诤 广义论证
下载PDF
传统推类思想对严复《天演论》思维方法的影响
2
作者 郎需瑞 张晓芒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推类是一种以同异比较为基础,以类事理相同或相似为依据,以意象性思维为途径,以求真求善为目的的思维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命线。严复为救亡图存所译注的《天演论》以"人治天行,同为天演"为前提,遵循"物竞天择,... 推类是一种以同异比较为基础,以类事理相同或相似为依据,以意象性思维为途径,以求真求善为目的的思维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命线。严复为救亡图存所译注的《天演论》以"人治天行,同为天演"为前提,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演化之公理,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似性为根基,倡导"体合争存,善群保种"的救亡路径,广泛应用了这一思维方法。论文对推类思想的分析和反思,对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类 思维方法 严复 《天演论》
下载PDF
中国易学逻辑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郎需瑞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易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经过了初期萌芽、全面探索、系统研究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从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的历史来看,研究主要涉及到八卦或六十四卦的... 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易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经过了初期萌芽、全面探索、系统研究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从易学逻辑思想研究的历史来看,研究主要涉及到八卦或六十四卦的逻辑产生,易学逻辑推理方法,易学逻辑思维方式,易学逻辑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易学逻辑思想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国内易学逻辑研究成果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易学逻辑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逻辑 逻辑史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广义论证视域下朱熹论辩逻辑体系的考察
4
作者 郎需瑞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8-104,共17页
近年来,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丰硕的研究成果中,仍存在“怎样深化”与“如何拓展”等问题。在广义论证视域下对朱熹论辩逻辑体系进行考察,一方面可以打破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秦时期的囿限,进一步... 近年来,广义论证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丰硕的研究成果中,仍存在“怎样深化”与“如何拓展”等问题。在广义论证视域下对朱熹论辩逻辑体系进行考察,一方面可以打破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秦时期的囿限,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逻辑体系的构建中深化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从广义论证角度看,朱熹的逻辑是“名义界分”“知言穷理”等说理论证规则的集合,基于上述逻辑,朱熹同陆九渊、张栻等人围绕“太极”“仁说”等进行论辩实践,逐步建立起以名、辞理论为基础的“名、辞–辩”的逻辑体系。上述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广义论证角度考察朱熹论辩逻辑体系,对新时期回应如何做“中国古代逻辑”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论证 朱熹 论辩 逻辑体系
下载PDF
辩名析理:易学“推类”所指与哲学论证模式
5
作者 郎需瑞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6,共10页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方法,学界以往研究大都借助西方逻辑方法来证成释义,然而中国古代易学逻辑“推类”有其自身的话语所指:“辩名”易学“推类”可知,“推”可以阐释为“推迁”“推移”“推荡”“推配”及“推演”等,“类”...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方法,学界以往研究大都借助西方逻辑方法来证成释义,然而中国古代易学逻辑“推类”有其自身的话语所指:“辩名”易学“推类”可知,“推”可以阐释为“推迁”“推移”“推荡”“推配”及“推演”等,“类”可以蠡析为“类似”“类同”“类聚”及“生之序”等,“推类”名义颇丰;“析理”易学“推类”可见,其在哲学思想论证中起到了基础性工具作用。中国古代易学哲学论证的经典模式可概括为“推天道以明人事”,这种模式可视为一种复合型“推类”模式,因隐藏在古代哲学思想之中,需进一步厘析。今天,我们应当在逻辑“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发掘中国古代逻辑自身的话语体系,构建学术体系与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推类 中国古代逻辑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传统名辩的视域分殊及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芒 郎需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视域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大体可以分殊为"命名辨物"的名实视域、"名分大义"的刑名视域、"才性物理"的名理视域、&q... 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视域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大体可以分殊为"命名辨物"的名实视域、"名分大义"的刑名视域、"才性物理"的名理视域、"言意之辨"的言意视域等。在这些不同的名辩视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辩名析理"的名辩方法。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宋代,理学家运用这种方法,重视剖析"名义界分",强调名与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以此作为推理方法的依据。近代学者曾将"辩名析理"与"逻辑分析法"相联系,并试图运用这种方法改造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评价这种改造并反思传统名辩方法的特殊性,是时代赋予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思想 视域分殊 辩名析理
原文传递
朱熹易学“例推”方法及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郎需瑞 张晓芒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1,共7页
朱熹易学推理的主导推理方法是"推类",为此他还明确提出了"推类"的基本规则,并进一步按照爻变的数量将此规则分为七种具体情况,其中,"二爻变"与"四爻变"的推类规则是通过"形式化"的&... 朱熹易学推理的主导推理方法是"推类",为此他还明确提出了"推类"的基本规则,并进一步按照爻变的数量将此规则分为七种具体情况,其中,"二爻变"与"四爻变"的推类规则是通过"形式化"的"例推"方法而得出的。借助西方传统演绎逻辑方法对朱熹的"例推"方法进行辨析,能够对其有更加明确的理解。朱熹的易学"例推"方法所展现出的"公理意识"与"演绎精神"被运用到其"推策数一法"及理学思想当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朱熹易学"例推"方法对探究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特殊性",发掘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推类规则 例推
原文传递
符号学视域下毛奇龄易学“推易之法”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郎需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5,共8页
从符号学视域看,毛奇龄易学逻辑思想是以"类聚群分"为基础,通过"推易之法",构建了以"聚卦""半聚卦""分推卦"等为内容的语形推理系统,在此基础上,他还对"象辞"之"所指... 从符号学视域看,毛奇龄易学逻辑思想是以"类聚群分"为基础,通过"推易之法",构建了以"聚卦""半聚卦""分推卦"等为内容的语形推理系统,在此基础上,他还对"象辞"之"所指"进行了语义诠释,对《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中的经典筮例进行了语用推理解析。毛奇龄"推易之法"是对中国古代易学逻辑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在易学逻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毛奇龄 推易之法 类聚群分
原文传递
朱熹的易学推类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郎需瑞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22-31,共10页
朱熹易学造诣深厚,其易学逻辑思想主要是围绕"类"而展开的。首先,他将"类族辨物"看作是一种逻辑方法,通过"稽类"来获得关于事物类同与类异的认识;其次,他将易看作是"假借虚设"之辞,认为易之道... 朱熹易学造诣深厚,其易学逻辑思想主要是围绕"类"而展开的。首先,他将"类族辨物"看作是一种逻辑方法,通过"稽类"来获得关于事物类同与类异的认识;其次,他将易看作是"假借虚设"之辞,认为易之道理是"悬空"、"假托"之说,把类思维同事物之义理相结合,重视对"道理"的考察;在推理的过程中,朱熹还强调"理不走作",运用辩证的思维,权正取舍,以确保推理的有效进行;最后,他将"依类而推"的易学逻辑推理原则发展成为"稽实待虚"的逻辑推理理论,丰富了易学推理理论。总之,朱熹一生著述丰硕,他的易学推类思想在易学逻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易学推类 假借虚设 稽实待虚
原文传递
论张介宾“医易同原”理念下的中医推理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郎需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共7页
学界以往对中医逻辑的证成主要是依据“基础论”进行的,即把“中国古代医学逻辑”作为一个派生理念,借助西方逻辑基本信念的支持来证成它。这种路数存在问题。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受宋代易学、理学的影响,在“医易同原”的理念下,以“明理... 学界以往对中医逻辑的证成主要是依据“基础论”进行的,即把“中国古代医学逻辑”作为一个派生理念,借助西方逻辑基本信念的支持来证成它。这种路数存在问题。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受宋代易学、理学的影响,在“医易同原”的理念下,以“明理”为前提,以“正之以理”“因机推测”为原则,以“推之以理”为方法构建的“运气”推理系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推理系统。通过解析张介宾的中医推理逻辑可知,中国古代医学有其独特的推理形式、规则与方法。当下,不宜再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解析、评判中国古代医学,而应基于中医自身的话语体系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凸显其独立性与原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明理 推之以理 因机推测 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衡论
11
作者 郎需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3,共11页
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是指古代经学典籍注笺与经义阐释过程中的推理论证理论方法、规则及其实践的集合。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往往与"类""推"相关,主要包括易学"类同""类聚"等基础上的"推类&q... 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是指古代经学典籍注笺与经义阐释过程中的推理论证理论方法、规则及其实践的集合。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往往与"类""推"相关,主要包括易学"类同""类聚"等基础上的"推类",春秋学中"明类例"基础上的"推其例",诗经学"取类"基础上的"类推",等等。上述经学逻辑方法有其自身的"规范性"要求,不可随意而推。与西方传统逻辑,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以"是"为核心的逻辑方法不同,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更加重视"类"的考察与运用,由此而形成的"类"思维在经学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工具作用,彰显出"求善"与"求治"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观 经学逻辑 推类 求治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经学运辑方法衡论
12
作者 郎需瑞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9期44-45,共2页
“经学”泛指关于《易》《春秋》《诗经》等中国古代元典注释、经义阐发的学问。清末民初,西方传统逻辑传人中国以后,开启了从逻辑视角研究经学之向路,此后逐渐形成了“经学逻辑”的研究领域,然其研究所得经学之逻辑方法往往是指在经学... “经学”泛指关于《易》《春秋》《诗经》等中国古代元典注释、经义阐发的学问。清末民初,西方传统逻辑传人中国以后,开启了从逻辑视角研究经学之向路,此后逐渐形成了“经学逻辑”的研究领域,然其研究所得经学之逻辑方法往往是指在经学中的某种西方传统逻辑、数理逻辑或辩证逻辑方法,并非经学本身的逻辑方法。“逻辑”一词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故而关于中国古代经学本身是否有逻辑方法,如果有,这里的“逻辑方法”所指为何?相较于西方逻辑方法,其自身的特性又体现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方法 西方逻辑 数理逻辑 《诗经》 经学 清末民初 《春秋》 逻辑视角
原文传递
易学逻辑的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克峰 郎需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9,共11页
逻辑的本质是推理,易学逻辑是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为"公理",以"刚柔相推"为方法而展开推理的,其中作为"公理"的阴阳之道有其自然客观基础,按此而进行的易学逻辑推理,包括推理的方法、规则、理... 逻辑的本质是推理,易学逻辑是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为"公理",以"刚柔相推"为方法而展开推理的,其中作为"公理"的阴阳之道有其自然客观基础,按此而进行的易学逻辑推理,包括推理的方法、规则、理论以及推理系统的构建等均要符合自然界阴阳准则及其变化规律,这既是易学逻辑本质的突出表现,也是易学逻辑的基础性问题。易学逻辑的应用,譬如中医的"法阴阳",天文学中的"阴阳合历",伦理政治思想中的"象天地而制礼乐"等思想与此密切相关,这也恰是易学逻辑工具性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逻辑 阴阳 刚柔相推 工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