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郏爱明 孟爱芳 +1 位作者 仲刚才 张俭 《铁道医学》 2000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扫描参数 CT仿真内镜 CTVE 扫描部位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的动态CT增强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储成凤 徐秋贞 +6 位作者 杨明 陈峰 朱亚彬 张俭 朱哓莉 张建民 郏爱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采用同层动态CT增强评价肺孤立性结节。方法 :选择 41例直径≤ 4cm的肺孤立性结节进行研究 ,其中肺癌 2 9例 ,肺结核球 7例 ,肺炎性结节 3例 ,肺错构瘤 2例。静注碘剂 10 0ml前后 ,对病灶中心作薄层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CT值。结果 ... 目的 :采用同层动态CT增强评价肺孤立性结节。方法 :选择 41例直径≤ 4cm的肺孤立性结节进行研究 ,其中肺癌 2 9例 ,肺结核球 7例 ,肺炎性结节 3例 ,肺错构瘤 2例。静注碘剂 10 0ml前后 ,对病灶中心作薄层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CT值。结果 :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显著强化 ,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肺癌和肺结核在 75s和 13 5s时间段增强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动态CT增强对肺癌与肺结核球等结节的鉴别极有价值 ,并可将增强后CT净增值 <2 0HU ,作为良恶性结节的阈值指标 ;②动态CT增强中应重视淋巴结的观察 ,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CT增强 肺肿瘤
下载PDF
溃疡型胃癌螺旋CT诊断:与钡餐、胃镜及标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凯尔 陈峰 +4 位作者 孙军 居胜红 郏爱明 张俭 孟爱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18-622,共5页
目的 与胃钡餐造影 (GI)、纤维胃镜 (FG)及手术标本对照 ,明确螺旋CT(SCT)成像技术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0例溃疡型胃癌行胃产气后SCT检查 ,其中 32例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 6例有手术标本和胃镜... 目的 与胃钡餐造影 (GI)、纤维胃镜 (FG)及手术标本对照 ,明确螺旋CT(SCT)成像技术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0例溃疡型胃癌行胃产气后SCT检查 ,其中 32例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 6例有手术标本和胃镜录像。由 2位放射科医师对SCT及GI图像分别进行盲法阅读 ,评价病变的探测、Bor rmann分型及分析诊断可信度 ,阅片者间的一致度采用k检验。结果  40例溃疡性病变手术病理共检出 49个病灶 ,2位阅片者SCT各检出 47个 ,32例GI检查者 ,病理证实 40个溃疡病灶 ,2位阅片者GI各明确检出 16和 15个溃疡病灶。BorrmannⅡ、Ⅲ型癌的鉴别CT仿真胃镜 (CTVG)准确性为 92 .39%,GI准确性为 2 6 .92 %(P <0 .0 5 )。结论 SCT对胃部溃疡性病灶的显示及Borrmann分型优于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型胃癌 螺旋CT 诊断 钡餐 胃镜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肺结节CT三维血管重建的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斌 杨明 +3 位作者 储成凤 徐秋贞 张俭 郏爱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 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 ,增强后 3 5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 ,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 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 ,质量良好 19例 ,其中 14例恶... 目的 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 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 ,增强后 3 5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 ,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 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 ,质量良好 19例 ,其中 14例恶性结节中 ,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 ,良性结节 5例 ,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 ①层厚 3~ 5mm ,螺距 1.2~ 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且层数不会过多 ;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 ,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 ;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下载PDF
3cm以下肺腺癌与鳞癌的CT同层动态增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丽 储成凤 +6 位作者 杨明 张俭 郏爱明 陈龙桂 孟爱芳 张琳琴 金琴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增强CT技术对3 cm以下肺腺癌和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直径<3 cm的肺腺癌22例和肺鳞癌9例,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各时间段的CT值改变,计算最大CT强化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增强CT技术对3 cm以下肺腺癌和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直径<3 cm的肺腺癌22例和肺鳞癌9例,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各时间段的CT值改变,计算最大CT强化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肺腺癌在增强后135 s和195 s时间段的CT强化值大于鳞癌,二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别(P>0.05)。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为缓慢持续上升型,鳞癌为抛物线型。肺腺癌与鳞癌的增强效果皆始于35 s,但鳞癌峰值时间早于腺癌,二者峰值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区分肺腺癌与鳞癌组织学类型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下载PDF
f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储成凤 麦筱莉 +3 位作者 秦伟 陈龙桂 郏爱明 仲刚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fMR I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边界划定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35例,均行MR平扫、增强、DW I及MRS。在肿瘤强化区、瘤周区、正常参照区,DW I测量各区域信号值,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1H-MRS行MVS采集NAA、Cho... 目的:探讨fMR I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边界划定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35例,均行MR平扫、增强、DW I及MRS。在肿瘤强化区、瘤周区、正常参照区,DW I测量各区域信号值,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1H-MRS行MVS采集NAA、Cho、Cr、Lac等波峰,计算不同区域各代谢物比值均值,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DW I示肿瘤强化区rADC值在脑膜瘤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周区rADC值在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转移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体素1H-MRS示肿瘤强化区各代谢物比值均值与正常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周区,星形细胞瘤、转移瘤和脑膜瘤间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MR I与常规MR I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确定病灶浸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磁共振波谱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肝脏动态CT增强扫描最佳参数
7
作者 陈峰 郑凯尔 +3 位作者 蔡锡类 郏爱明 张俭 陈龙桂 《上海医学影像》 1999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肝脏动态CT增强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 选择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表(L82^7),安排40例病人造影检查,分析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2ml/秒、4ml/秒)、注射时相(单、双相)及延迟时间(15秒、30秒)对造影观察指标的影响。结果 造影剂注... 目的 研究肝脏动态CT增强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 选择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表(L82^7),安排40例病人造影检查,分析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2ml/秒、4ml/秒)、注射时相(单、双相)及延迟时间(15秒、30秒)对造影观察指标的影响。结果 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ml/秒及延迟30秒扫描可获得较高的肝脏增强峰值(p<O.05);采用2ml/秒的注射速度及双相注射可获得较长的到达肝脏增强峰值的时间;采用2m1/秒的注射速度可获得较长的平衡期及最佳扫描间隙。结论 2m1/秒注射速度、双相注射及延迟30秒扫描可作为肝脏动态CT增强扫描的最佳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肝脏 CT 造影剂 断层摄影术 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