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长科 孟志华 +3 位作者 郑万铭 孙学刚 张少云 杨建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8期3105-3107,共3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结核病手术患者223例术前均行PET检测和认知功能测定。其中20例诊断为POCD者,在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分别行PET检测,并进...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结核病手术患者223例术前均行PET检测和认知功能测定。其中20例诊断为POCD者,在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分别行PET检测,并进行BDNF基因SNP的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12-back任务中,BDNF Val纯合子组比BDNF Met携带者表现差。2BDNF Val纯合子组休息局部脑血流量(rCBF)有更低的基底海马rCBF。3基因型主要作用在几个中线区域,包括中央前回和几个扣带皮质集群以及杏仁核和左颞下叶和中央后回,海马rCBF在BDNF Met携带组呈强阳性,但不在Val纯合子表现。相反的,在中间枕骨和上颞脑回,海马rCBFVal纯合子表现出强阳性,BDNF Met携带组不表现。4海马rCBF明显影响平均海马工作记忆激活,BDNF Met携带组中更明显。5在BDNF Val纯合子组,海马失活强烈预测横向PFC激活和前和后扣带皮质失活。结论 POCD者大脑功能发生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也反映大脑存在生理或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应用枢丹预防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万铭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枢丹(ondansetron)对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枢丹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全部病人于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施行术后镇痛。于手术开始...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枢丹(ondansetron)对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枢丹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全部病人于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施行术后镇痛。于手术开始时,枢丹组静脉注射枢丹8m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观察两组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术后4、8、12、16、20、24h的疼痛评定(VAS)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枢丹组恶心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呕吐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30%)(P<0.05);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55%)(P<0.001)。疼痛评分和皮肤瘙痒两组无差异。结论:枢丹8mg静脉注射对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丹 吗啡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恶心 呕吐 下腹部手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吗啡鞘内注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望 郑万铭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2期98-99,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微量吗啡鞘内注射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 15 0例行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成 5组 (各 30例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对照组 (A组 )用 0 .5 %的布比卡因 ... 目的 :探讨微量吗啡鞘内注射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 15 0例行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成 5组 (各 30例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对照组 (A组 )用 0 .5 %的布比卡因 2 .5mL(12 .5mg) ,B、C、D、E组为吗啡处理组 ,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啡 0 .1、0 .2 5、0 .5和 1.0mg。评价新生儿情况、术后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新生儿 1min和 5min时Apgar评分在正常范围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鞘内加入吗啡可使术后无痛时限明显延长 (P <0 .0 1)。术后各吗啡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庠与剂量相关 ,D组和E组病例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吗啡鞘内注射能有效延长剖宫产术后镇痛时间 ,对新生儿无影响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吗啡的最佳剂量为0 .2 5~ 0 .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鞘内注射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望 郑万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银杏叶制剂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C组为联合组(A+B组),每组25例。观察疼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3组病...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银杏叶制剂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C组为联合组(A+B组),每组25例。观察疼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3组病例治疗后偏头痛均有改善,疼痛强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P <0.01);与A、B组相比较,C组疼痛强度减轻更明显(P <0.05),头痛持续时间更短(P <0.05),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可以缩短病程,改善头痛症状,近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银杏叶制剂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从云 朱剑华 +6 位作者 刘欣 张俊安 刘纯钢 郑万铭 吴青松 刘晖 赵家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3~5月期间对6例肝细胞癌、3例肝血管瘤和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常规CT检查后行肝脏3D重建,并存为STL文件,按肝脏实际大小50%~70%、采用聚乳酸材料打印出肝脏模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3~5月期间对6例肝细胞癌、3例肝血管瘤和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常规CT检查后行肝脏3D重建,并存为STL文件,按肝脏实际大小50%~70%、采用聚乳酸材料打印出肝脏模型,然后进行后期处理后分析肝脏解剖、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选择最优手术路径和方案,在3D打印肝脏模型指导下行肝脏切除。结果肝脏切除方式与术前肝脏模型上手术规划一致,术中平均出血量340 m L,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3D打印肝脏切除术使肝脏切除更加精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硬膜外麻醉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血液动力学观察
6
作者 郑万铭 马明琴 《中国实用医刊》 1989年第4期21-22,共2页
本文就我院新近的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程度。本组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51~80岁。4例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包括 ST—T 段改变和心肌劳损、肥大)。麻醉平面控制在 T... 本文就我院新近的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程度。本组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51~80岁。4例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包括 ST—T 段改变和心肌劳损、肥大)。麻醉平面控制在 T<sub>10</sub>以下,阻滞用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硬膜外麻醉 人工股骨头置换 心肌劳损 用药量 平面控制 硬膜外腔麻醉 心电图改变 一过性低血压 上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