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控性生态减渗目标的河床底质重构技术研究
1
作者 郑亨 陈卓 +4 位作者 魏俊 张晶 赵进勇 王琦 黄森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7,共7页
位于地下水超采区且具有景观要求的河流,需同时具备维持生态水位和渗透补给地下水的功能,研究可调控减渗效果的河床底质重构技术对维持河床垂向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华北平原常见河床底质和膨润土为主要材料配比得到重构底质,通过变... 位于地下水超采区且具有景观要求的河流,需同时具备维持生态水位和渗透补给地下水的功能,研究可调控减渗效果的河床底质重构技术对维持河床垂向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华北平原常见河床底质和膨润土为主要材料配比得到重构底质,通过变水头渗透试验与模型入渗试验探究了重构底质减渗特性,根据不同河流条件提出不同的配比及结构方案,减渗层厚度和纳基膨润土配比方案1为100 mm和9%,方案2为150 mm和15%,方案3为200 mm和18%;利用GeoStudio SEEP/W软件计算模拟了不同方案的渗流及渗流量减少状况。结果表明,改变膨润土类型和掺量可调节底质的减渗效果,使其渗透系数达到小于1×10^(-7)cm/s和小于1×10^(-6)cm/s目标水平;纳基膨润土掺量为15%的重构底质在1 m水头渗透作用下,浸润锋经39 d运移15 cm,56 d内累计入渗量为11.1 cm,减渗效果较好;模拟结果表明,3种减渗方案有不同的减渗效果,典型断面河流水位在0.3~2.0 m时,3种方案河流渗流损失量可降低55.8%~68.8%、91.5%~94.3%和94.8%~96.5%;方案1适用于减渗需求低、地下水回补要求高的河流,方案3适用于蓄水减渗需求高或水位较高的河流,方案2适用范围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减渗措施 渗透系数 渗流模拟 河床垂向连通性
下载PDF
杭州市2010—2016年水足迹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亨 杜海龙 黄靖 《人民珠江》 2019年第5期69-75,共7页
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10—2016年杭州市水足迹,包括农业虚拟水消费量、工业虚拟水消费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虚拟水贸易量五大部分,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校正计算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6年杭州人均年水足迹逐... 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10—2016年杭州市水足迹,包括农业虚拟水消费量、工业虚拟水消费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虚拟水贸易量五大部分,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校正计算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6年杭州人均年水足迹逐步降低,单位产值水足迹稳步降低,2016年人均水足迹95%概念分布区间为816.33~873.53 m^3/(cap·a),在全国范围居于较低水平。表明杭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外来人口增多,水资源压力较大。单位产值水足迹下降至70.24 m^3/万元,表明杭州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得到稳步提高,杭州市的发展策略得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不确定性分析 杭州
下载PDF
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杭州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更新模式与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厉泽萍 李俊杰 +2 位作者 郑亨 康昱 陈波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11期29-34,52,共7页
杭州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在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层面上承担着多种功能。文章以杭州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滨水空间与产城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空间肌理、空间尺度和空间层级三个方面分别梳理运... 杭州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在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层面上承担着多种功能。文章以杭州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滨水空间与产城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空间肌理、空间尺度和空间层级三个方面分别梳理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的形态更新特征,评析与反思运河拱宸桥段滨水空间更新现状,从而提出集聚混合型既有住区滨水空间产城融合更新模式,在此模式之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肌理差异化、多尺度协调和多层级复合的更新策略,对于城市滨水空间更新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产城融合 拱宸桥 城市更新
下载PDF
盐城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建伟 郑亨 +3 位作者 张博 朱陶金 栾慕 徐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20期109-110,共2页
水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水兴城是盐城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论文以盐城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强调以流域为尺度,以系统治理为核心,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工程多措并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达... 水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水兴城是盐城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论文以盐城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强调以流域为尺度,以系统治理为核心,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工程多措并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达到城市"双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环境 流域统筹系统治理
下载PDF
北方城市盐碱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5
作者 赵炜 郑亨 +1 位作者 黄森军 吉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8期117-120,共4页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水资源调控、行洪排涝、污染削减、小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大量湿地退化,因此湿地生态修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盐碱化导致的...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水资源调控、行洪排涝、污染削减、小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大量湿地退化,因此湿地生态修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盐碱化导致的植被覆盖率低、湿地生境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结合东营本地现状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东营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和修复策略,通过地形塑造工程、引配水工程以及植物配置工程,全面恢复东八路湿地生态景观,为盐碱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湿地 生态修复 策略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6
作者 周严 宋凯宇 郑亨 《科技风》 2021年第27期136-138,共3页
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水资源污染成为了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信息时代到来以后,为缓解当下的水资源危机,相关部门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模式,积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地表水评价系统,通过该... 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水资源污染成为了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信息时代到来以后,为缓解当下的水资源危机,相关部门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模式,积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地表水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开发来辅助水资源管理、利用和决策。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析了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对提升地表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功能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 评价系统
下载PDF
地表水体溶解氧异常机理及修复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汪佳佳 马香娟 +3 位作者 郑亨 余舒景 许海 冯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32,共10页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修复对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阐述了氧的溶解度、复氧速率、水体耗氧对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影响及其异常机理,总结了污染源控制、人工增氧、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溶解氧异常的修复调控方法,提出地表水溶解氧预警和调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将研究重心放在制定时空差异化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搭建流域溶解氧实时空间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溶解氧 机理 修复 水质
原文传递
我国尾水型人工湿地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8
作者 魏俊 赵梦飞 +3 位作者 刘伟荣 孔令为 周笑天 郑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3,共5页
污水厂尾水水质的提升在水环境质量改善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人工湿地具有运行费用低、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在尾水水质的提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尾水型人工湿地可分为塘-表、塘-床、(塘)-床-表、强化预处理型四种常见类型,分析了... 污水厂尾水水质的提升在水环境质量改善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人工湿地具有运行费用低、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在尾水水质的提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尾水型人工湿地可分为塘-表、塘-床、(塘)-床-表、强化预处理型四种常见类型,分析了各种类型工艺的特点,并介绍了实际工程案例。同时,提出了应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类型,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湿地的建设和运营,并加强人工湿地建成后的效果评估,以最大化地发挥人工湿地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尾水 提标改造 人工湿地
原文传递
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魏俊 斯筱洁 +2 位作者 赵梦飞 周笑天 郑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湿地景观主要由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构成。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相比自然生态型湿地有独特要求,目前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标准。对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可以参照的城市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等对象和相应规范中提出的景观设计要求进... 湿地景观主要由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构成。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相比自然生态型湿地有独特要求,目前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标准。对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可以参照的城市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等对象和相应规范中提出的景观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十条原则,为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 城市绿地 湿地景观
原文传递
河流连续体多维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魏俊 +12 位作者 施家月 赵进勇 陶如钧 程开宇 唐颖栋 楼少华 郑亨 欧阳丽 吕丰锦 黄滨 邱辉 王旭航 黄森军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23期76-76,F0003,共2页
河流连续性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上也针对这一特性提出了"河流连续体"的概念(River Continuity Concept,RCC)和四维模型理论,认为河流在纵向、横向、竖向与时间维度上均具有连续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 河流连续性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上也针对这一特性提出了"河流连续体"的概念(River Continuity Concept,RCC)和四维模型理论,认为河流在纵向、横向、竖向与时间维度上均具有连续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水电开发、水利工程治理项目,河流筑坝开发、河岸筑堤硬化、河床干涸断流等多个维度严重影响了河流物理-生物-生态功能的连续性.因此,随着水电、水利及市政工程的实施,国内逐步开始探索相应的生态连续性保障技术,从水电工程开发阶段的鱼类洄游通道技术,到水利工程阶段的生态护岸技术,再到水环境工程阶段的水-岸协同治理技术,逐步朝着河流多维生态修复方向发展.然而,相比于国外,国内研究起步较晚,总体上仍处于尚未形成河流多维生态修复系统性方案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项目凝练多年工程技术与科研成果,研发了河流多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促进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修复 科研成果 工程技术 可持续发展 市政工程 水电开发 时间维度 四维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