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青运动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 被引量:8
1
作者 郑以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70,共6页
知青运动是 2 0世纪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 ,知青运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青年的社会就业问题 ,它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密切相关。毛泽东认为 ,农村是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农民是吸纳性最大的劳动群体 ... 知青运动是 2 0世纪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 ,知青运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青年的社会就业问题 ,它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密切相关。毛泽东认为 ,农村是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农民是吸纳性最大的劳动群体 ,农业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通道 ,因此 ,提出面向农村的就业方针 ,并以运动的形式付诸实施。毛泽东在考虑青年就业问题时 ,基本上是从政治角度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运动 毛泽东 社会就业 农村 农业 农民 劳动就业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乡村理想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以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3-68,共6页
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新村计划书”到他晚年提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标示出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建构及其实践的历史演进轨迹。人民公社制度及“大寨典型”是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具体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计划体制下的自然经济和行政作用下的... 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新村计划书”到他晚年提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标示出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建构及其实践的历史演进轨迹。人民公社制度及“大寨典型”是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具体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计划体制下的自然经济和行政作用下的“共同富裕”,其本质是“穷过渡”的共同贫困。毛泽东的农民情结及中国古代大同理想是他建构乡村理想的内在文化基因。纵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社会“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乡村理想 人民公社 农民情结
下载PDF
浅论郑芝龙的海上商业活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以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3,共5页
浅论郑芝龙的海上商业活动郑以灵自明中叶始,我国东南海上相继出没着一系列被旧史称为"海寇"的海上武装集团。至明后期,"海寇"活动尤为频繁,其著名的有杨禄、杨策、颜思齐、郑芝龙、李魁奇、钟斌、刘香等集团。这些海上武装集团... 浅论郑芝龙的海上商业活动郑以灵自明中叶始,我国东南海上相继出没着一系列被旧史称为"海寇"的海上武装集团。至明后期,"海寇"活动尤为频繁,其著名的有杨禄、杨策、颜思齐、郑芝龙、李魁奇、钟斌、刘香等集团。这些海上武装集团在对抗官军的同时,又相互吞并,终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芝龙 郑成功 海上武装集团 海外贸易 荷兰殖民者 商业活动 荷兰人 商业资本 颜思齐 郑氏
下载PDF
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以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郑成功为配合政治和军事活动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有:经营海上贸易、征收税款、自铸银币和发展农业生产等。在经济实践中形成的郑成功的经济思想,可用“农本”、“商战”来加以概括。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表现出经济为政治、军事斗争服... 郑成功为配合政治和军事活动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有:经营海上贸易、征收税款、自铸银币和发展农业生产等。在经济实践中形成的郑成功的经济思想,可用“农本”、“商战”来加以概括。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表现出经济为政治、军事斗争服务的特点,同时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主张又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做法,农商共兼、本末并重。这一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具体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践,对加速台湾的开发和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农本 商战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农民观与他的军事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以灵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中国革命是以解放农民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革命 ,占中国总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 ,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是农民 ,士兵就是穿军装的农民。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毛泽... 中国革命是以解放农民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革命 ,占中国总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 ,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是农民 ,士兵就是穿军装的农民。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毛泽东虽未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 ,但他从古代农民战争 ,从反映农民战争的中国古典作品的战例中汲取了军事艺术的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民战争艺术。进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其中关键一点是要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 ,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战争 军事理论
下载PDF
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评《让高尚成为自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
6
作者 郑以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效果 与时俱进 尚成 大学出版社 精神文明建设 途径和方法 组成部分 社会过程 社会主义
下载PDF
福建省东山县“科教兴农”的特色
7
作者 郑以灵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4-55,共2页
位于国家级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区———漳州市南端的东山县,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走“开放与开发并举”的新路,在“科教兴农”中呈现了较为典型的对台特色。一、东山县注重发挥对台综合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东山岛与台湾省—水之... 位于国家级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区———漳州市南端的东山县,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走“开放与开发并举”的新路,在“科教兴农”中呈现了较为典型的对台特色。一、东山县注重发挥对台综合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东山岛与台湾省—水之隔,隔海相望,两地同属亚热带,地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东山县 科教兴农 农业合作 台湾 区域优势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我国劳动就业思想的社会学考量
8
作者 郑以灵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就业观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上,我国基本上是将其纳入政治轨道上运作,其主导思想是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其职业角色期望表现出松散、模糊和人格化倾向,社会期望使知识青年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就业观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上,我国基本上是将其纳入政治轨道上运作,其主导思想是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其职业角色期望表现出松散、模糊和人格化倾向,社会期望使知识青年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将大批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通过人口转移方式来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显然削弱了城市的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人口转移 职业角色 劳动就业问题 改革开放前 社会学 就业思想 考量 城市青年 面向农村 人口转移 职业角色
下载PDF
毛泽东忧患意识探析
9
作者 郑以灵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1-18,共8页
毛泽东是富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又是洋溢着浪漫主义的革命家,他毕生致力于摧毁旧世界、构筑新世界的伟业。忧患、应战和勇于挑战,是他显著的思想特点,尤其在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间,这种交融着应战、
关键词 卓识远见 “和平演变” 中国革命实践 斗争精神 三个世界 社会主义阶段 主观臆想 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国家 匈牙利事件
下载PDF
浅论康熙朝海峡两岸的和谈
10
作者 郑以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8-70,共3页
康熙朝清廷与占据台湾的郑氏政权有过多次谈判,郑经在谈判中声称台湾“非中国版图”,始终坚持“效朝鲜例”,其目的是要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郑经的观点与台湾的历史毫不相符,也是对其郑氏祖先开发并收复台湾历史的否定,当然... 康熙朝清廷与占据台湾的郑氏政权有过多次谈判,郑经在谈判中声称台湾“非中国版图”,始终坚持“效朝鲜例”,其目的是要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郑经的观点与台湾的历史毫不相符,也是对其郑氏祖先开发并收复台湾历史的否定,当然不能为清廷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经 郑氏政权 台湾 两岸和谈
下载PDF
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以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22-27,共6页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思想。在他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求同存异”作为一种策略,屡试不爽。他将这一外交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无不令外交对手折服。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是诸种外交机制的综合效应,它容括丁建设性思维...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思想。在他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求同存异”作为一种策略,屡试不爽。他将这一外交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无不令外交对手折服。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是诸种外交机制的综合效应,它容括丁建设性思维、变通机制、共鸣效应和人格力量等项因素。诸种机制互映互补、形成特有的魅力。在当今努力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多极世界中,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依然闪耀着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外交思想 综合效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性思维 当代国际关系 人格力量 外交实践 新中国 双重国籍
下载PDF
试论清朝统一台湾的谈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以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世子郑经承嗣其位,继续经营台湾。时清朝已统一了中国大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新政权已稳固下来,只有台湾尚独据一隅。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清郑双方曾进行了多次谈判。
关键词 郑经 台湾 郑成功 谈判 剃发 郑氏 郑芝龙 政权 清军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功过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以灵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3年第5期33-39,共7页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福 反割台斗争 黑旗军 清政府 中法战争 反侵略斗争 台湾人民 台南 历史背景 丘逢甲
下载PDF
论施琅在清统一台湾过程中的历史功绩
14
作者 郑以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20,共5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了台湾,从而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是台湾地方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施琅是平定台湾的关键性人物。 一、施琅平定台湾符合人民的利益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后台湾郑氏政权采取了一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了台湾,从而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是台湾地方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施琅是平定台湾的关键性人物。 一、施琅平定台湾符合人民的利益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后台湾郑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郑氏四代(包括郑芝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施琅 郑成功 郑氏 政权 康熙帝 澎湖 荷兰殖民者 历史功绩 郑芝龙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文化心理
15
作者 郑以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37-41,55,共6页
在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毛泽东外交思想中,蕴含着挑战心理、自强意识和制衡情结,这三种心理机制综合成了毛泽东一贯的外交风范,这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不在任何外来压力面前屈服,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本文把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置于国际关系格局... 在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毛泽东外交思想中,蕴含着挑战心理、自强意识和制衡情结,这三种心理机制综合成了毛泽东一贯的外交风范,这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不在任何外来压力面前屈服,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本文把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置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背景下考察,进而从文化心理角度探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揭示它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地缘政治以及毛泽东个性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如此的研究视角,或许能使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具纵深感和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外交思想 独立自主 中国文化传统 帝国主义 新中国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苏联 战略思想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孙中山振兴实业经济思想浅析
16
作者 郑以灵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3-96,共4页
振兴实业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中关于经济建设思想主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实现中国近代化理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长达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探求和熔铸、“民生主义”经济纲领的同时,他尤为注重振兴... 振兴实业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中关于经济建设思想主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实现中国近代化理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长达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探求和熔铸、“民生主义”经济纲领的同时,他尤为注重振兴实业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面貌的作用。民国建立之初他以“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实业 孙中山 经济思想 选集 利用外资 中国近代化 经济建设思想 实业计划 主权 帝国主义
下载PDF
“门户开放”政策与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刍议
17
作者 郑以灵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5-100,共6页
“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美国的基本对华政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页。不少文章就“门户开放”政策对列强侵华是否起过抑制和延缓作用,即是否使中国避免被肢解、被瓜分产生过作用诸问题进行了多方考察,见仁见智... “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美国的基本对华政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页。不少文章就“门户开放”政策对列强侵华是否起过抑制和延缓作用,即是否使中国避免被肢解、被瓜分产生过作用诸问题进行了多方考察,见仁见智,各执一端。本文试图从经济关系角度,阐述“门户开放”政策作用于对华关系过程中的利己主义实质,进而透视“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户开放”政策 海约翰 势力范围 俄国 中国社会经济 欧洲列强 照会 清政府 保全中国 银行团
下载PDF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是民粹主义“潜流”的产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以灵 《福建党史月刊》 1999年第9期45-46,共2页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将青年就业出路导向农村。不过,这只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实验。 民粹主义是一种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发展农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知青运动前后共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与民粹主义的“到民间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民粹主义 毛泽东 建设社会主义 知青运动 农民观 农村人口 俄国民粹主义 知识青年 社会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