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肺部CT新冠肺炎病灶区域自动分割
1
作者 史天意 程枫 +3 位作者 李震 郑传胜 许永超 白翔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自2019年末以来,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经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图像通过肺炎病灶分割技术可以为医学诊断提供有价值... 自2019年末以来,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经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图像通过肺炎病灶分割技术可以为医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量化信息.虽然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分割任务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面对不同中心数据的情况下分割效果往往会大幅下降.因此,研究一种具有更好泛化性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分割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新冠肺炎病灶多模型融合分割方法.通过训练3DUnet模型和2DUnet结合方向场(Direction field,DF)模型,利用多种模型各自优点进行分割结果的融合,得到更好的泛化性能.通过同中心和跨中心数据集的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新冠肺炎病灶分割的泛化性能,为医学诊断分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分割 深度学习 泛化性能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佳韵 阚雪锋 +4 位作者 张桂林 黎欣怡 熊付 钱坤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责任动脉后,将微导管超选置于出血责任动脉内,在外科术中经微导管注入美蓝注射液显示出血段肠管,为切...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责任动脉后,将微导管超选置于出血责任动脉内,在外科术中经微导管注入美蓝注射液显示出血段肠管,为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结果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清晰显示出血段肠管,10例患者的出血段肠管得到快速精准切除治疗,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且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精准发现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段肠管,为外科手术快速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动脉出血 经导管 美蓝注射液 动脉造影 定位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附188例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5 位作者 周汝明 梁波 梁惠明 曾军 余建明 刘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总疗效为症状缓解占59.6%,肿瘤缩小占55%,AFP下降占37.8%,半年及1、2、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总疗效为症状缓解占59.6%,肿瘤缩小占55%,AFP下降占37.8%,半年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46%、23.5%、14.7%,平均生存期12.2月,最长已存活50月,获二步手术切除18例,对比分析了7个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论:无或轻度肝硬化、早中期、单个肿瘤、直径<10cm、无门脉癌栓或肝动-静脉瘘、行栓塞治疗、治疗次数在3次以上者,其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栓塞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DSA特征性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2 位作者 杨建勇 梁惠民 戴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DSA特征性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问题。材料与方法:15例症状性肾AML,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经B超和/或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5例。全部病例接受DSA检查,并用自... 目的:研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DSA特征性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问题。材料与方法:15例症状性肾AML,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经B超和/或CT诊断正确10例,误诊5例。全部病例接受DSA检查,并用自制的中药白芨粉粒作血管栓塞剂,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7例,另外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15例均被DSA诊断为肾AML。其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内中小动脉葡萄串状假性动脉瘤形成(14例);实质期,肿块内单个或多个界限清楚的充盈缺损区(10例);静脉期,肿块呈漩涡状葱皮样外观(8例)。6例分别经导管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10μg,进行药物性血管造影,见病变血管均不收缩,此表现同肾癌一样。7例接受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于5~10天内消失,其中5例随访10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DSA诊断肾AML较具特异性,栓塞治疗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 脂肪瘤 血管造影 栓塞疗法 肾肿瘤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2重组基因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传胜 夏向文 +3 位作者 冯敢生 李欣 梁惠民 梁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真核表达基因(pEGFP-C1_IL-12)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pEGFP-C1_IL-12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_2,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半定量PCR法检测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真核表达基因(pEGFP-C1_IL-12)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pEGFP-C1_IL-12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_2,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半定量PCR法检测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经动脉导入重组基因至VX_2移植性肝癌组织,观察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时在体内对VX_2肝癌的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VEG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体内,基因治疗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重组基因pEGFP-C1_IL-12在体外并不表现出抗肿瘤作用,但在体内抗肿瘤作用明显,这种抗肿瘤作用可能并非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直接作用,可能是由间接途径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化疗栓塞 肝癌 基因治疗 模型 移植性兔肿瘤
下载PDF
骨骼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股骨头 骨缺血性坏死 介入疗法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肾动脉造影和栓塞在肾癌术前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1 位作者 张斌 陈晓春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6年第4期147-150,共4页
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自1991年10月~1995年5月58例肾癌先后行肾动脉造影、栓塞和手术切除的结果,分析显示:肾癌常见和特异性高的造影征象为肿瘤血管(95%)和肾内血管移位侵蚀中断(90%)以及肿瘤染色(83%);造影对肾癌分期的总... 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自1991年10月~1995年5月58例肾癌先后行肾动脉造影、栓塞和手术切除的结果,分析显示:肾癌常见和特异性高的造影征象为肿瘤血管(95%)和肾内血管移位侵蚀中断(90%)以及肿瘤染色(83%);造影对肾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0%,其中Ⅰ期75%、Ⅱ期92%、Ⅲ期73%;用改进的明胶海绵和自制的白芨粉粒行肾动脉栓塞,可使肾癌手术出血少、易分离,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肾癌切除率。讨论了肾动脉造影和栓塞在肾癌术前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肾动脉栓塞剂的选用。认为肾癌术前宜常规行肾动脉造影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疗法
下载PDF
白及多糖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罗仕华 郑传胜 +5 位作者 黎维勇 卫乐乐 王勇 夏向文 周国锋 冯敢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人卵巢癌细胞(A2780)和肝癌细胞(HepG2)经不同剂量白及多糖处理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白及多糖对3种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白及多糖对sg...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人卵巢癌细胞(A2780)和肝癌细胞(HepG2)经不同剂量白及多糖处理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白及多糖对3种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白及多糖对sgc、A2780和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经200μg/mL白及多糖作用72 h后,sgc 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G2/M期细胞减少;A2780 S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无明显变化;HepG2 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G2/M期细胞减少。结论白及多糖可通过抑制sgc、A2780和HepG2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柳曦 冯敢生 +4 位作者 梁惠明 许林锋 郑传胜 孔健 周承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 ,将导管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 ,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 ,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 ,将导管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 ,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 ,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血管造影发现 ,子宫肌瘤血供丰富 ,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 ,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 ,治疗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 :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疼痛明显改善 ,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达 86 .6 7%。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下载PDF
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 被引量:24
10
作者 任建庄 梁惠民 +2 位作者 吴汉平 郑传胜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性
下载PDF
化疗栓塞后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欣 郑传胜 +2 位作者 冯敢生 周承凯 柳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移植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 2 0只Walker 2 5 6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进行TACE治疗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 2周肿瘤细胞VEGF、... 目的 探讨大鼠移植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 2 0只Walker 2 5 6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进行TACE治疗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 2周肿瘤细胞VEGF、Ⅷ因子及PCNA表达情况。结果  2 0例TACE后大鼠肝脏肿瘤标本中 ,共有 17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5 %。微血管密度 (MVD)范围为 5 4~ 131,其平均值为 85 .2 0± 2 3.91。增殖指数范围为31.5 %~ 5 5 .5 %。随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 ,MVD值及增殖指数亦增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VEGF表达强度与MVD间有显著相关性 ,rs=0 .6 6 8,P <0 .0 1。VEGF表达强度与增殖指数间亦有显著相关性 ,rs=0 .4 5 8,P <0 .0 5。结论 TACE后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能刺激新生血管的生长 ,有助于残存癌细胞的存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VEGF 微血管密度 细胞增殖 实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
下载PDF
白芨应用于大鼠实验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钱骏 郑传胜 +4 位作者 吴汉平 Daryusch Vossoughi Elsie Oppermann Vogl Thomas 冯敢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比较白芨和免疫反应调节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介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疗效。方法在70只♂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3924A肝癌瘤块(2mm3),移植术后13d进... 目的比较白芨和免疫反应调节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介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疗效。方法在70只♂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3924A肝癌瘤块(2mm3),移植术后13d进行磁共振(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至肝动脉而采取以下介入治疗方案(A)丝裂霉素+碘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n=10);(B)丝裂霉素+碘油+链球菌提取物(OK432)+IL2(n=10);(C)丝裂霉素+碘油+烟曲霉素(TNP470)(n=10);(D)丝裂霉素+碘油+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n=10);(E)丝裂霉素+碘油+白芨(n=10);(F)丝裂霉素+碘油+白芨+肝动脉结扎(n=10);(G)丝裂霉素+碘油(对照组,n=10)。13d后再次进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7.30、B组6.53、C组4.01、D组7.78、E组6.28、F组1.53、G组9.14。与对照组相比,采取B、C、E、F组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抑制肝肿瘤的生长(P<0.05),而采取A、D组的治疗方案在肿瘤生长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F组的疗效最佳且未见肝内肿瘤转移。结论白芨作为肝动脉栓塞剂并结合化疗药和肝动脉结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白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夏向文 李欣 +2 位作者 冯敢生 赵彦兵 郑传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并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研究其表征,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芨多糖,通过高碘酸钾氧化得到含醛基的还... 目的分离纯化并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研究其表征,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芨多糖,通过高碘酸钾氧化得到含醛基的还原性多糖,该还原性多糖与精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希夫碱式共轭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分别通过盐酸羟胺法和三硝基苯磺酸法测醛基与伯胺基的产量,并考察了氧化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该阳离子型多糖对基因的结合与保护作用。结果所提纯的白芨多糖为一种不含阳离子基团的非还原性多糖,通过胺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可成功制备出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红外光谱证实了多糖上伯胺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阳离子型多糖可以结合并保护质粒DNA。结论通过胺化还原反应方法制备的阳离子型白芨多糖,有望作为一种多糖基的多聚阳离子型基因载体在真核细胞基因转染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基因载体 胺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化疗栓塞对大鼠Walker-256肝肿瘤移植模型微血管密度、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连铭 冯敢生 +2 位作者 李欣 郑传胜 梁惠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70,共4页
目的 :用大鼠 Walker- 2 5 6肝肿瘤移植模型研究化学栓塞对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大鼠肝肿瘤模型在种植后第 1 4天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 目的 :用大鼠 Walker- 2 5 6肝肿瘤移植模型研究化学栓塞对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大鼠肝肿瘤模型在种植后第 1 4天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 0 .5 m L (A组 )、超液态碘油 0 .5 m L加 5 - Fu 2 0 m g· kg- 1 (B组 )和生理盐水 0 .5 m L (对照组 )。于术后第 7天取肝脏标本 ,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 MVD、VEGF和 b FGF的表达 ,同时分析 VEGF表达强度与 MVD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 MVD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A组和 B组瘤内 VEGF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0 .0 1 ) ,而 A组与 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VEGF表达强度与 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4 5 1 ,P<0 .0 1 )。 b FGF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 :化疗药物栓塞后残存瘤组织具有丰富的血供 ,提高了残存肿瘤组织 VE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内皮生长因子/分析 内皮 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2/分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熊斌 郑传胜 +4 位作者 王奇 冯敢生 梁惠民 李浩 易长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0-632,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良性前列腺电切后难治性出血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严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AE栓塞...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良性前列腺电切后难治性出血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严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AE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7例患者DSA造影均发现活动性动脉出血,在TAE栓塞靶血管后出血停止。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再有血尿。结论 TAE是治疗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电切 出血 动脉栓塞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斌 梁惠民 +3 位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袁锋 叶天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24例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髂动脉夹层5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髂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下肢多发...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24例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髂动脉夹层5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髂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下肢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患者在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明确病变后,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即时封闭效果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42个月,有1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覆膜支架植入后4个月时支架两端又出现假性动脉瘤,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其余23例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高效的外周血管完整性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瘤 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顺铂白芨胶微球在犬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9
17
作者 黎维勇 谌辉 +2 位作者 方凯 陈华庭 郑传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顺铂白芨胶微球肝动脉灌注后体内药动学过程,判别其体内靶向性和缓释性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犬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单弯血管造影导管,透视下插至肝动脉分别灌注顺铂白芨胶微球和顺铂注射液,不同时间点采血... 目的:研究顺铂白芨胶微球肝动脉灌注后体内药动学过程,判别其体内靶向性和缓释性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犬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单弯血管造影导管,透视下插至肝动脉分别灌注顺铂白芨胶微球和顺铂注射液,不同时间点采血,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计算软件计算顺铂不同剂型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白芨胶微球中的顺铂和顺铂注射液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模型为二室模型,其中顺铂注射液药动学参数:t1/2α(2.3±0.9)h,t1/2β(75.1±2.0)h,AUC(0-t)(49.2±1.8)mg·h·L-1,AUC(0-∞)(64.3±3.8)mg·h·L-1,MRT(0-t)(58.0±1.9)h,MRT(0-∞)(120.7±10.2)h,Cmax(1.72±0.17)mg·L-1,tmax(0.057±0.098)h;顺铂白芨胶微球的顺铂药动学参数:t1/2α(11.5±4.3)h,t1/2β(143.2±42.4)h,AUC(0-t)(31.2±1.5)mg·h·L-1,AUC(0-∞)(47.4±6.0)mg·h·L-1,MRT(0-t)(62.1±1.7)h,MRT(0-∞)(152.4±48.2)h,Cmax(0.77±0.05)mg·L-1,tmax(1.30±0.27)h。结论:顺铂白芨胶微球在体内栓塞治疗的同时,通过其被动靶向作用在肝组织缓慢释放药物,降低其在外周血液和组织的药物浓度,长时间提高其在病灶部位的有效浓度,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白芨胶微球 栓塞 肝动脉 药动学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汉平 梁惠民 +1 位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 7例,肝血管瘤2 6例) ,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 TACE)治...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 7例,肝血管瘤2 6例) ,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 TACE)治疗2 74例次,其中肝癌2 4 7例次,肝血管瘤2 7例次。观察TACE后碘油进入门静脉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周观察肝功能,1个月行CT检查观察碘油聚集情况。结果 2 74例次LP TACE中78例次出现门静脉内碘油充填,发生率2 8.5 % ,其中肝癌组为6 2 /2 4 7(发生率2 5 .1% ) ,肝血管瘤组为16 /2 7(发生率5 9.3% ) (χ2 =13.94 6 ,P <0 .0 1)。肝癌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内碘油充填与肿瘤类型、病灶大小、导管位置、碘油类型和碘油相对用量(碘油总量/肿瘤直径)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碘油类型、导管位置和肿瘤类型有关。肝血管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其只与碘油类型有关。门静脉内充填的碘油一般在术后1~3d消失,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后CT复查发现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碘油聚集较阴性组佳。结论 碘油进入门静脉可以作为LP TACE治疗过程中碘油足量的标志之一,肝血管瘤、使用超液态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临床意义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关 LP-TACE 肝血管瘤 门静脉内 超液态碘油 介入治疗患者 超选择性栓塞 分析结果 肿瘤类型 导管位置 肝动脉造影 化学性栓塞 TACE后 发生率 碘油类
下载PDF
氟尿嘧啶白及微球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后体内药动学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黎维勇 冯敢生 郑传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Fu白及微球肝动脉栓塞后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 :1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微球栓塞组 ,另一组以常规Fu注射液作肝动脉化疗为对照组。血中Fu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用 3P87药动学程序...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Fu白及微球肝动脉栓塞后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 :1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微球栓塞组 ,另一组以常规Fu注射液作肝动脉化疗为对照组。血中Fu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用 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结果 :Fu白及微球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Fu血峰浓度 (Cmax)低 ,仅为对照组的 2 0 % (P <0 .0 1) ,曲线下面积 (AUC)和表观分布容积 (Vc)明显增大 ,分布半衰期 (T1/ 2α)和消除半衰期 (T1/ 2 β)明显延长 ,分别为对照组的 3.7倍和 93.8倍 (P <0 .0 1)。清除率 (CL)减低。结论 :Fu白及微球在体内能缓释Fu ,起到长效、高效、低毒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Fu白 微球 栓塞 肝动脉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发性肝癌 治疗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峰 周国锋 +2 位作者 梁斌 郑传胜 冯敢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TVE组22例、PTVE联合PSE组3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PTVE联合PSE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显著高于PTVE组(P=0.002,P=0.032)。Log-Rank分析表明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210),Cox回归分析表明Child-Pugh评分与再发出血显著相关(HR=1.296,95%CI=1.130~1.488,P<0.001)。结论 PTVE及PTVE联合PSE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活动性出血,两者远期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VE联合PSE可显著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表现。Child-Pugh评分增高是术后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