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地区肝硬化病因变迁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现状调研
1
作者 郑双 王岩 +16 位作者 荀蕾 李琼 祁小龙 谷野 李立竹 陶竹 关斌 王拱辰 张怀斌 郑俐婷 徐峰 胡浩 刘星 吕呈 李欣悦 张朕 张彤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9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辽宁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及临床特征,探讨该地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筛查与防治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辽宁地区7家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朝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盘锦市传... 目的:分析辽宁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及临床特征,探讨该地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筛查与防治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辽宁地区7家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朝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盘锦市传染病医院、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辽阳市传染病医院、阜新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66例因肝硬化首次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筛查与防治情况。结果:研究纳入的866例肝硬化患者中,代偿性肝硬化358例(41.34%),失代偿性肝硬化508例(58.66%);其中慢性乙型肝炎608例(70.21%),酒精性肝炎84例(9.70%),丙型肝炎74例(8.55%)。在代偿期患者中,106例(29.61%)行内镜检查,出血高风险静脉曲张患者69例,其中27例行内镜治疗,3例行介入治疗;失代偿期患者中,396例(77.95%)行内镜检查,105例行内镜治疗,31例行介入治疗。内镜筛查率从2018年的53.46%增加至2020年的62.22%,提高了8.76%;不同年份曲张伴出血患者在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及NSBB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仍然是辽宁地区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其次是酒精性肝炎和丙型肝炎。该地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筛查比例逐年提高,但一级预防及再出血防治仍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辽宁地区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俐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0期125-126,共2页
目的对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挑选1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观... 目的对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挑选1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体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过的患者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俐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替诺...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脏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HBV-DNA载量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50.00%(15/30),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4±1.0)、(90.9±10.0)μmol/L、(2.8±1.3)mmol/L、(25.5±7.6)g/L、(4.0±0.3)×10^3copies/ml,对照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6±0.7)、(252.6±10.8)μmol/L、(2.6±0.9)mmol/L、(24.6±6.8)g/L、(9.2±1.8)×10^3copies/ml;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NR低于对照组,TC、ALB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3%,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速度,有着极好的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核苷(酸)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俐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妊娠晚期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被动免...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妊娠晚期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被动免疫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以及新生儿HBV-DNA和HBe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孕妇HBV-DNA定量(3.84±0.76)×108拷贝/ml、HBeAg(460.68±103.65)s/co与实验组的(3.81±0.56)×108拷贝/ml、(460.64±102.65)s/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孕妇HBV-DNA定量(1.34±0.26)×108拷贝/ml、HBeAg(143.76±32.34)s/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0.36)×108拷贝/ml、(184.76±51.34)s/c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5.0%、HBeAg阳性率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以较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中的传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核苷类药物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郑俐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核苷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核苷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e-Ag转阴率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Child-Pugh评分、HBV-DNA等指标逐渐降低,不同月份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阴率逐渐升高,不同月份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实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能有效减轻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炎症,进而控制肝硬化的恶化,可见核苷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治疗肝硬化的作用,临床上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药物 肝硬化
下载PDF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分析
6
作者 郑俐婷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8期193-193,共1页
目的: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自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这60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在观察组患... 目的: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自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这60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进行抗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未采用抗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抗毒治疗,治疗后的无病例死亡,患者ALT复常达到了93.3%,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达到了66.7%,而对照组未采用抗毒治疗的则出现1例死亡,患者 ALT复常达只有30.0%,持续病毒学应答为16.7%,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 并行肝炎肝硬化 抗毒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