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爱民 侯斌 +2 位作者 田海鑫 郑兆宽 栾明拥 《中医正骨》 2008年第3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外伤感染 硫酸庆大霉素 硫酸妥布霉素 生肌象皮膏 外伤性感染 高处坠落伤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兆宽 赵洪普 +3 位作者 吕玉明 曾敬 龚翼星 黄健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5104-5109,共6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在导致骨性关节炎成的诸多因素中,也存在着导致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产生影响。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骨性关节炎组和骨质疏松+骨性... 背景: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在导致骨性关节炎成的诸多因素中,也存在着导致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产生影响。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骨性关节炎组和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大鼠行卵巢摘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2组大鼠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1个月,左膝关节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诱导骨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将2组大鼠右侧膝关节分别作为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结果与结论:与右侧膝关节对比,2组大鼠左膝侧关节骨赘增生,且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关节炎症状更为严重。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大鼠Mankin评分高于骨性关节炎组,且L_(1-4)骨密度低于骨性关节炎组。说明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 木瓜蛋白酶 复合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Mankin评分 组织构建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两种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邦君 尹占奇 +2 位作者 郑兆宽 刘志忠 陈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比较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09例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逆行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4例)和穿支岛状皮瓣组(采... 目的比较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09例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逆行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4例)和穿支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55例),比较两组皮瓣两点辨别觉及手指功能TAM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5±2.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皮瓣区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及手指功能TA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外形及感觉均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供区愈合好,外观平整,无瘢痕挛缩,主、被动活动良好。术后12个月两组手指功能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都是较理想的方法,临床操作中宜优先选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穿支皮瓣 手指末端 皮肤缺损 指固有动脉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志敏 郑兆宽 陈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在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符合实验要求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00例,将实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干预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理... 目的探究在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符合实验要求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00例,将实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干预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管理,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15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管理方式,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 髋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VAS疼痛评分 HARRIS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司匹林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曾敬 尹德龙 +4 位作者 赵洪普 吕玉明 杨展翔 秦础强 郑兆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35-640,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关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抗凝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抗凝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明确。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关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抗凝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抗凝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明确。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认为阿司匹林与其他抗凝药同样有效。因此,本文对目前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的机制、用量用法、并发症、疗效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PBL在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邹钧 许松青 +3 位作者 陈德雄 赵洪普 郑兆宽 曾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方法: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和传统床边教学法;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方法: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和传统床边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满意度高。结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联合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 PBL 模拟教学
下载PDF
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组织皮肤缺损 被引量:5
7
作者 程邦君 郑兆宽 +2 位作者 刘志忠 黄俊伍 罗轶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并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8例92指,均以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 目的 总结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并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8例92指,均以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管蒂的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结果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8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皮区均Ⅰ期愈合.随访73例79指,随访时间3.0~12.0个月,平均(7.8±2.5)个月.术后外形及感觉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动态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4.0~8.0 mm,平均(5.3±0.9) mm;静态的两点辨别觉4.0~9.0 mm,平均(5.8±1.2) mm.手功能关节总体活动度(TAM)法测定:优67指,良7指,可5指,差0指,优良率达93.7%.结论 该术式不牺牲手指主要血管和神经,采用中节指背非功能面皮肤为供区,并同时通过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不需二次手术,为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穿支皮瓣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固有神经
原文传递
Ⅱ期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8
作者 程邦君 刘志忠 +3 位作者 郑兆宽 黄俊伍 罗轶 赵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第2~5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3例89指,均以指固有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结果术后5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 目的总结应用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第2~5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3例89指,均以指固有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结果术后5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皮区均Ⅰ期愈合。随访67例80指,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外形及感觉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静态的两点辨别觉恢复6~9 mm,平均7.2 mm。手功能TAM法测定:优65指,良9指,可6指,差0指,优良率达92.5%。结论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取材隐蔽,对手部美观影响小,可取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供区损伤小,利于推广,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较好的一种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倒转皮瓣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曾敬 赵洪普 +3 位作者 杨展翔 张静云 郑兆宽 吴宝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循证医学的根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KNI)等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关于全膝关... 目的通过Meta分析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循证医学的根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KNI)等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排除研究对象为非成人的文献及结局指标与静脉血栓不相关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3篇文献,累计病例775 294例,其中10 325例静脉血栓,平均发生率(18. 29±0. 23)%。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0. 92,95%CI(0. 87,0. 97),I2=33%,P=0. 0030]、年龄≥80岁[OR=0. 85,95%CI(0. 76,0. 96),I2=68%,P=0. 0090]、术中止血带的使用[OR=2. 14,95%CI(1. 36,3. 38),I2=0%,P=0. 0010]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OR=0. 95,95%CI(0. 85,1. 05),I2=59%,P=0. 32]、尼格罗人种[OR=0. 40,95%CI(0. 11,1. 48),I2=99%,P=0. 1700]、高血压[OR=1. 46,95%CI(0. 87,2. 45),I2=91%,P=0. 1500]、糖尿病[OR=1. 11,95%CI(0. 90,1. 37),I2=68%,P=0. 3300]、类风湿性关节炎[OR=0. 78,95%CI(0. 38,1. 56),I2=89%,P=0. 4800]、翻修[OR=1. 14,95%CI(0. 18,7. 25),I2=88%,P=0. 8900]、下肢静脉曲张[OR=1. 30,95%CI(0. 83,2. 04),I2=29%,P=0. 2500]、肿瘤[OR=1. 11,95%CI (0. 32,3. 92),I2=91%,P=0. 8700]、心脏疾病[OR=1. 19,95%CI(0. 37,2. 89),I2=98%,P=0. 9600]、肝肾疾病[OR=1. 19,95%CI(0. 84,1. 67),I2=0%,P=0. 3200]不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年龄≥70岁、年龄≥80岁、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采用mNGS法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敬 赵洪普 +3 位作者 尹德龙 郑兆宽 吕玉明 秦础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期103-104,共2页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布氏杆菌属引起,常侵犯肌肉和脊柱,形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笔者于2018-05采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技...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布氏杆菌属引起,常侵犯肌肉和脊柱,形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笔者于2018-05采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技术(m NGS)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布氏杆菌病 mNGS法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