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关荣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428-428,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85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5例,无1例死亡,复发率为5.88%,复发的5例患...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85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5例,无1例死亡,复发率为5.88%,复发的5例患者,平均年龄72.6岁,其中3例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其中1例术前CT显示左侧混杂密度,术中见大量血凝块,术后复查CT左侧积气明显,术后复发;2例因术后双侧积气明显,后复查 CT双额积气范围复发;1例患者82岁,脑萎缩明显,术前血肿量大,术后出现复发;1例患者术前凝血机制异常,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考虑凝血功能异常未手术,后转变慢性血肿。结论患者年龄、脑萎缩、术后积气、凝血机制异常、血肿密度等影响术后血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
复发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裘申忠
毛伟
+3 位作者
陈彬
吕庆平
郑关荣
黄建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592-593,共2页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脑疝、急诊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脑疝、急诊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14.9%)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6.421,95%CI=2.312~22.517,P=0.001)和GCS评分(OR=0.422,95%CI=0.233~0.851,P=0.002)是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伤情和并发脑疝是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裘申忠
李珺
+3 位作者
吕庆平
毛伟
陈彬
郑关荣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971-97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与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及86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UCH-L1水平,分析血浆UCH-L1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重...
目的 研究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与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及86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UCH-L1水平,分析血浆UCH-L1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浆UCH-L1水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UCH-L水平[(1.69±0.45)ng/ml]较健康体检者[(0.14±0.03)ng/ml]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UCH-L1水平是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入院时GCS呈显著负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UCH-L1水平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显著预测价值(P<0.01),且判定血浆UCH-L1水平2.08 ng/mL对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83.3%的灵敏度和81.8%的特异度.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UCH-L1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H—L1
重型脑外伤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裘申忠
毛伟
+3 位作者
殷怀明
陈彬
郑关荣
黄建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21.5±9.3)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8±0.6)p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424,95%CI=1.107~4.80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671,95%CI=1.113~5.24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09~0.941,P<0.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5,95%CI=0.824~0.946,P<0.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早期预测脑外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脑外伤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郑关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降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4 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后24 h,A组血压、脑血流与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1例(3.3%)、颅内出血0例(0.0%),均显著低于A组的12例(40.0%)、6例(20.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7、19.573,均P<0.05)。B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A组的86.67%(2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2,P<0.05)。结论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静脉溶栓治疗中的24 h内的血压监测,是血压调控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测定
抗高血压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
脑血管循环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6
6
作者
沈佳
陈彬
郑关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用于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20 mg,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
目的观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用于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20 mg,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bid,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为69.05%(29/42例),对照组为47.62%(20/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0.85±0.11)μg·L^(-1),(0.57±0.07)μg·L^(-1),(12.40±1.66)s,(33.75±3.88)s,对照组分别为(1.06±0.15)μg·L^(-1),(1.06±0.13)μg·L^(-1),(14.69±1.63)s,(36.69±4.4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脑梗死4例,脑积水2例,脑出血6例,脑血管痉挛6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2.86%(18/42例);试验组出现脑梗死和脑积水各1例,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各2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28%(6/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题名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关荣
机构
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
出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428-428,共1页
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85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5例,无1例死亡,复发率为5.88%,复发的5例患者,平均年龄72.6岁,其中3例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其中1例术前CT显示左侧混杂密度,术中见大量血凝块,术后复查CT左侧积气明显,术后复发;2例因术后双侧积气明显,后复查 CT双额积气范围复发;1例患者82岁,脑萎缩明显,术前血肿量大,术后出现复发;1例患者术前凝血机制异常,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考虑凝血功能异常未手术,后转变慢性血肿。结论患者年龄、脑萎缩、术后积气、凝血机制异常、血肿密度等影响术后血肿复发。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
复发因素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裘申忠
毛伟
陈彬
吕庆平
郑关荣
黄建军
机构
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
出处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592-593,共2页
文摘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脑疝、急诊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14.9%)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6.421,95%CI=2.312~22.517,P=0.001)和GCS评分(OR=0.422,95%CI=0.233~0.851,P=0.002)是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伤情和并发脑疝是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Keywords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裘申忠
李珺
吕庆平
毛伟
陈彬
郑关荣
机构
富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富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971-973,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与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及86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UCH-L1水平,分析血浆UCH-L1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浆UCH-L1水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UCH-L水平[(1.69±0.45)ng/ml]较健康体检者[(0.14±0.03)ng/ml]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UCH-L1水平是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入院时GCS呈显著负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UCH-L1水平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显著预测价值(P<0.01),且判定血浆UCH-L1水平2.08 ng/mL对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83.3%的灵敏度和81.8%的特异度.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UCH-L1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UCH—L1
重型脑外伤
预后
Keywords
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1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nosis
分类号
R651.4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裘申忠
毛伟
殷怀明
陈彬
郑关荣
黄建军
机构
富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65-567,共3页
文摘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21.5±9.3)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8±0.6)p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424,95%CI=1.107~4.80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671,95%CI=1.113~5.24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09~0.941,P<0.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5,95%CI=0.824~0.946,P<0.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早期预测脑外伤预后。
关键词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脑外伤
预后
Keywords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nosis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郑关荣
机构
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969-97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库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1226Y163)。
文摘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降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4 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脑血流变化及预后。结果治疗后24 h,A组血压、脑血流与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1例(3.3%)、颅内出血0例(0.0%),均显著低于A组的12例(40.0%)、6例(20.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7、19.573,均P<0.05)。B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A组的86.67%(2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2,P<0.05)。结论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静脉溶栓治疗中的24 h内的血压监测,是血压调控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测定
抗高血压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
脑血管循环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Keywords
Brain infarction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tic therapy
Veins
Cerebrovascular circulation
Prognosis
Case-control studies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6
6
作者
沈佳
陈彬
郑关荣
机构
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65-1867,共3页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KBY132)
文摘
目的观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用于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20 mg,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bid,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预后良好率为69.05%(29/42例),对照组为47.62%(20/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0.85±0.11)μg·L^(-1),(0.57±0.07)μg·L^(-1),(12.40±1.66)s,(33.75±3.88)s,对照组分别为(1.06±0.15)μg·L^(-1),(1.06±0.13)μg·L^(-1),(14.69±1.63)s,(36.69±4.4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脑梗死4例,脑积水2例,脑出血6例,脑血管痉挛6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2.86%(18/42例);试验组出现脑梗死和脑积水各1例,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各2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28%(6/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
关键词
尼莫地平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Keywords
nimodipine injection
Shenfu injection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分类号
R972 [医药卫生—药品]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郑关荣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裘申忠
毛伟
陈彬
吕庆平
郑关荣
黄建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因素分析
裘申忠
李珺
吕庆平
毛伟
陈彬
郑关荣
《浙江医学》
CAS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裘申忠
毛伟
殷怀明
陈彬
郑关荣
黄建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郑关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
1
原文传递
6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沈佳
陈彬
郑关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