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悉翻译过程的辅助工具—Translog程序介评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冰寒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
Translog是上世纪末发明的记录文本键盘输入过程的新程序。本文介绍Translog程序的功能、操作步骤以及在写作和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相关文献,着重分析其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两种运用方式;结论部分指出该程序固有的缺陷、有待改进之处,... Translog是上世纪末发明的记录文本键盘输入过程的新程序。本文介绍Translog程序的功能、操作步骤以及在写作和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相关文献,着重分析其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两种运用方式;结论部分指出该程序固有的缺陷、有待改进之处,并说明其在英汉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og 功能 应用 翻译过程研究
下载PDF
翻译过程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冰寒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1,共6页
结合TAPs和Translog技术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是当前翻译过程研究较为热门的研究模式。本文在分析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模式主要组成部分,TAPs不同形式的演变与关系,TAPs和Translog的关系,目前常用的几种运作方式和这些... 结合TAPs和Translog技术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是当前翻译过程研究较为热门的研究模式。本文在分析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模式主要组成部分,TAPs不同形式的演变与关系,TAPs和Translog的关系,目前常用的几种运作方式和这些运作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对于该研究模式的四点补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三元数据分析模式 TAPS Translog
下载PDF
“博客”,还是“部落格”?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冰寒 陈瑶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79,共2页
本文通过对Blog一词不同译名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词汇翻译上的得失。并进而提出译名时不能过分考虑意识形态或集团利益,而应该从探讨学理的角度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博客 部落格 译名
下载PDF
换一种眼光如何?——对于“信、达、雅”的再思考
4
作者 郑冰寒 陈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98-101,共4页
跳出传统的“原语中心说”的框框,从“译语中心说”的视角重新审视严复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不难得出“信”为“诚信”,“达”为“可传达性”,“雅”为“用标准语”的结论。由此可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一个完... 跳出传统的“原语中心说”的框框,从“译语中心说”的视角重新审视严复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不难得出“信”为“诚信”,“达”为“可传达性”,“雅”为“用标准语”的结论。由此可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融道德标准、内容标准和语言标准三者于一体的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语中心说” “原语中心说” 翻译标准 道德标准 内容标准 语言标准 标准体系 翻译学 翻译方法 翻译理论
下载PDF
《水浒全传》动量词“番、回、次”等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彦 郑冰寒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选取《水浒全传》中的动量词进行统计,前与古代汉语比较,后与现代汉语比较,通过对“番、回、次、下、合、顿、场、遭、遍、通”的分组分析讨论,得出《水浒全传》表现出来的所处时代和地域在动量词使用上的一些特点及其在量词发展历... 本文选取《水浒全传》中的动量词进行统计,前与古代汉语比较,后与现代汉语比较,通过对“番、回、次、下、合、顿、场、遭、遍、通”的分组分析讨论,得出《水浒全传》表现出来的所处时代和地域在动量词使用上的一些特点及其在量词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全传》 动量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下载PDF
翻译过程文本输出与停顿的认知资源分配差异——基于眼动追踪与键盘记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翁羽 郑冰寒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50,800,F0003,共14页
翻译过程中打字活动密集的文本输出与阅读活动密集的停顿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使用眼动追踪和键盘记录方法考察文本输出与停顿的认知资源分配差异及翻译经验和时间压力对该差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译者分配到文本... 翻译过程中打字活动密集的文本输出与阅读活动密集的停顿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使用眼动追踪和键盘记录方法考察文本输出与停顿的认知资源分配差异及翻译经验和时间压力对该差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译者分配到文本输出的认知资源显著高于停顿,说明文本输出中可能存在高强度的认知活动,而停顿并非完全被高负荷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所占据;2)受认知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影响,翻译经验可以调节二者的认知资源分配差异,具体体现为职业译员对二者的认知资源分配更为平衡;3)受较稳定的认知节奏的驱动,时间压力无法调节这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输出 停顿 认知资源分配 眼动追踪 键盘记录
原文传递
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3
7
作者 郑冰寒 谭慧敏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本文在分析西方TAPs翻译单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英译汉TAPs实验,提出将翻译单位分成“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并进一步论证翻译单位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和指标性特征的语言实体一方面,主观和客观翻译单位在不同译者间的各项差异... 本文在分析西方TAPs翻译单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英译汉TAPs实验,提出将翻译单位分成“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并进一步论证翻译单位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和指标性特征的语言实体一方面,主观和客观翻译单位在不同译者间的各项差异能够充分反映其翻译水平的差别;另一方面,翻译过程中译者选取的翻译单位并非固定在一个语言单位上,而是在诸如短期记忆容量、翻译熟练程度、文本理解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断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单位 指标性 动态性 有声思维法
原文传递
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基于英译汉视译过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项霞 郑冰寒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2-436,481,共15页
本研究以30名中级口译学员为受试对象,展开组内(有无隐喻的两篇文本视译)与组间(有无背景知识的两组受试)对比。研究运用三角验证重点考察视译评估成绩和录音转写数据,分析时结合问卷与采访。研究显示,隐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视译难度;另... 本研究以30名中级口译学员为受试对象,展开组内(有无隐喻的两篇文本视译)与组间(有无背景知识的两组受试)对比。研究运用三角验证重点考察视译评估成绩和录音转写数据,分析时结合问卷与采访。研究显示,隐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视译难度;另一方面,背景知识有助于降低隐喻视译的难度。实验结果为英汉隐喻视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对口译教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隐喻 视译 背景知识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60年翻译单位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福祥 郑冰寒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5,共7页
翻译单位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已形成产品和过程两种指向。本文综述60年来翻译单位研究两种指向的基本发展脉络,概括主要观点或研究发现,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翻译单位研究以及翻译... 翻译单位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已形成产品和过程两种指向。本文综述60年来翻译单位研究两种指向的基本发展脉络,概括主要观点或研究发现,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翻译单位研究以及翻译过程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单位 产品指向 过程指向 述评 语言单位 认知单位
下载PDF
背景信息与隐喻视译质量——基于英译汉视译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项霞 郑冰寒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4,80,共7页
本实证研究旨在考察背景信息对隐喻视译质量的影响。60名口译学员被交叉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规定时间内视译一篇含有10处语言隐喻的演说辞,其中实验组事先获得相关背景信息。研究收集并分析了视译原始录音、录音转写文本和受试反省报... 本实证研究旨在考察背景信息对隐喻视译质量的影响。60名口译学员被交叉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规定时间内视译一篇含有10处语言隐喻的演说辞,其中实验组事先获得相关背景信息。研究收集并分析了视译原始录音、录音转写文本和受试反省报告三方面的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隐喻处理时间短,各类停顿少;同时,实验组失败视译的数量较少,成功视译的数量却超出控制组一倍以上。研究表明:视译前背景信息的获取一方面能缩短隐喻处理时间,减少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提高译语表达的"流利度";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隐喻理解与表达的难度,提高译文的"忠实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信息 隐喻视译 流利度 忠实度 准确度
原文传递
英译汉过程中译者的认知资源分配模式——基于眼动、键击和反省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一方 郑冰寒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4,共8页
本研究以眼动追踪、键盘记录和反省等方法组成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探讨译者在英译汉过程中眼动-键击所体现的认知资源分配模式,重点考察认知资源在源语处理、目的语处理和平行处理上的分配情况;并将其与译者的反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 本研究以眼动追踪、键盘记录和反省等方法组成的三元数据分析模式,探讨译者在英译汉过程中眼动-键击所体现的认知资源分配模式,重点考察认知资源在源语处理、目的语处理和平行处理上的分配情况;并将其与译者的反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译汉过程中,源语理解处理、目的语产出和平行处理这三种不同的认知加工类型所获得的认知资源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眼动-键击指标统计结果与被试主观反馈结果存在较大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加工类型 眼动追踪 键盘记录 反省法 英译汉
原文传递
创而有度:论商务联络译员的主体性与伦理意识 被引量:5
12
作者 项霞 郑冰寒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9,共12页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审视职业译员和口译用户两组受试对商务联络译员角色的认知与期待。译员卷主体由2个译例分析与17个封闭式问题组成,每题下设的五种译文或五个选项,随机对应Chesterman(2001)的"再现""服务"&...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审视职业译员和口译用户两组受试对商务联络译员角色的认知与期待。译员卷主体由2个译例分析与17个封闭式问题组成,每题下设的五种译文或五个选项,随机对应Chesterman(2001)的"再现""服务""交际"和"规范"四种翻译伦理模式以及不受翻译伦理规约的行为。用户卷不含译例分析,仅由封闭式问题组成,且措辞略有调整。通过译文评分分析与答题选项比较,本研究发现:1)两组受试皆认可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但同时十分强调翻译伦理对口译行为的约束;2)两组受试皆认为,译员在联络口译过程中同时承担"翻译与协调"双重任务,在"服务""交际"和"规范"这三种允许译员发挥协调作用的伦理中,"交际"伦理最受认可;3)在肯定译员应当发挥主体性意识的大前提下,两组受试之间、同组受试之间甚至每位受试自身的观点均暴露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性与不一致性。通过对译员主体性意识的深入调查与探讨,本研究的发现对口译培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联络口译 主体性意识 伦理意识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中西方学者学术论文中评价局部语法型式使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国兵 王凡瑜 郑冰寒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0,149,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评价局部语法研究为人们探索文本的形式-意义特征提供了新方法,但已有研究尚未对同一学科不同母语背景学者的评价语言使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商学学术论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商学学者在学术论文中使用"v ... 基于语料库的评价局部语法研究为人们探索文本的形式-意义特征提供了新方法,但已有研究尚未对同一学科不同母语背景学者的评价语言使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商学学术论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商学学者在学术论文中使用"v ADJ to-inf."和"v ADJ that"型式时所呈现的局部语法型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者在评价语言中涉及的功能标签、评价语义以及共选关系三个方面差异性大于共性。两组学者共享高频评价型式和评价语义,但西方学者使用局部评价型式的频数明显高于中国学者,且有自己偏爱的语法型式(如"动作+评价范畴[合意性]+动作"等)。以上结果对中国学者丰富元话语手段,增加学术话语的可读性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语法 评价语言 功能标签 评价语义
原文传递
多元化视野下的视听翻译研究——《视听翻译快进》述评
14
作者 鲁伟 郑冰寒 《东方翻译》 2019年第5期84-88,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的主要载体逐步从静态的纸质材料转向动态的数字屏幕。随着数字传媒时代的来临,大量融图片、声音等为一体的信息可以迅速通过屏幕获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传统的书籍、报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的主要载体逐步从静态的纸质材料转向动态的数字屏幕。随着数字传媒时代的来临,大量融图片、声音等为一体的信息可以迅速通过屏幕获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传统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视障人士、听障人士等群体的信息接受需要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穆雷、李希希,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元化 翻译 视听 信息接受 述评 互联网技术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过程及质量的影响——基于眼动和屏幕记录等数据的多元互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湘玲 王律 郑冰寒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9,F0003,共13页
本研究基于眼动追踪、屏幕记录、回溯报告和访谈等方法的多元互证,探究译者在不同翻译方向中自动化加工和控制加工的认知过程和译文质量的差异。研究发现:1)译者在译入方向中的自动化加工能力更强,能为阅读和修改任务配置更多的认知资源... 本研究基于眼动追踪、屏幕记录、回溯报告和访谈等方法的多元互证,探究译者在不同翻译方向中自动化加工和控制加工的认知过程和译文质量的差异。研究发现:1)译者在译入方向中的自动化加工能力更强,能为阅读和修改任务配置更多的认知资源;在译出方向中的控制加工强度更大,认知资源配置更多,且主要用于译语转换。2)译入的自动化加工和控制加工质量均高于译出,具体表现在译者对不同层次的源语单位(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加工结果的可接受度高于译出,且在语言、概念、修辞层面加工结果的可接受度也远高于译出。探究不同方向的译文产出过程有助于揭示翻译活动背后的认知机制,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方向 自动化加工 控制加工 认知资源 可接受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