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组合方式对聚驱效果的影响实验
1
作者 卢祥国 郑凯亓 +5 位作者 罗锋 曹伟佳 何欣 栾鹏飞 唐生 姜丽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5,共9页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对象已经由一类储层向二、三类储层转移,原注入体系在注聚初期阶段的适应性较差,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弱,需要进一步评价注入体系和优化注入方式,以提高聚驱效果。因此开展了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对象已经由一类储层向二、三类储层转移,原注入体系在注聚初期阶段的适应性较差,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弱,需要进一步评价注入体系和优化注入方式,以提高聚驱效果。因此开展了聚合物类型、注液方式和层系组合方式对聚驱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抗盐”聚合物低剪切强度表现为内摩擦力即视黏度损失较小,但高剪切强度条件下结构易于破坏,致使黏度保留率较低、滞留和液流转向能力较差;考虑到矿场注入压力受到储层岩石破裂压力限制,与“恒速”注入方式相比较,“恒速/恒压”注入方式和现场注入方式更为贴近;采用“分步注入”,模型中“层内非均质”岩心打开时机较晚,最终采收率增幅较大。实验结果可以为矿场局部注聚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聚合物类型 恒速/恒压 低渗层打开时机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宏观及微观剩余油分布及机理分析——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凯亓 苏延昌 +4 位作者 王斌杰 裴秀玲 于江 魏伟 李鸿儒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1期2750-2753,共4页
喇嘛甸油田现有微观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撑技术决策,给后续剩余油挖潜措施选择带来困难。为此,利用宏观物理模拟剩余油分布情况,并采用岩心冷冻薄片制作、荧光显微镜剩余油观测以及剩余油类型识别等技术,进行了喇7-检PS3022... 喇嘛甸油田现有微观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撑技术决策,给后续剩余油挖潜措施选择带来困难。为此,利用宏观物理模拟剩余油分布情况,并采用岩心冷冻薄片制作、荧光显微镜剩余油观测以及剩余油类型识别等技术,进行了喇7-检PS30225井岩心内剩余油类型微观识别和占比计算。结果表明:在水驱过程中,随注入PV数增加,渗流阻力减小,注入压力减小,含水率逐渐增大,采收率增加。随测试点距注入端距离增加,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增大。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呈薄膜状、角隅状、喉道状和簇状分布,其中薄膜状和角隅状剩余油占比超过90%。与水驱相比,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注入压力,致使中小孔隙吸液压差和吸液量增加,波及程度提高,因而低簇状和角隅状残余油明显减小。水驱或聚驱难以动用薄膜状剩余油,有效动用途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来提高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剩余油类型 视域占比 荧光分析
下载PDF
聚合物传输运移能力与驱油效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栾鹏飞 卢祥国 +1 位作者 曹伟佳 郑凯亓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66-73,共8页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考察了聚合物的传输运移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等质量浓度的“抗盐”聚合物黏度(52.4mPa·s)高于“高分”聚合物黏度(...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考察了聚合物的传输运移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等质量浓度的“抗盐”聚合物黏度(52.4mPa·s)高于“高分”聚合物黏度(35.6 mPa·s),但与储层孔喉结构配伍性、注入性和抗剪切性差;“抗盐”聚合物驱替整体采收率增幅(6.94%)低于“高分”聚合物驱替整体采收率增幅(18.94%),与等黏度或等质量浓度的“高分”聚合物相比“,抗盐”聚合物的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聚合物 “抗盐”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机理 聚合物驱 传输运移能力 驱油效果
下载PDF
JZ9-3油田注入井堵塞物组分分析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鲍彦锋 郑凯亓 +2 位作者 高建崇 唐晓旭 薛宝庆 《化学工程师》 CAS 2022年第8期63-67,共5页
为解决渤海油田JZ9-3油田注入井堵塞问题,利用布氏黏度计、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分散仪等对JZ9-3油田注入井堵塞物进行组分分析,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堵塞物中主要成分为87.77%的水,3.83%的原油,2.76%的聚合... 为解决渤海油田JZ9-3油田注入井堵塞问题,利用布氏黏度计、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分散仪等对JZ9-3油田注入井堵塞物进行组分分析,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堵塞物中主要成分为87.77%的水,3.83%的原油,2.76%的聚合物和5.64%的无机垢。无机垢中主要包括SiO_(2)、CaCO_(3)和MgCO_(3)。结合JZ9-3油田注入井注入聚合物和注入水的水质情况,有机堵塞物主要是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分析其来源主要是由于海上平台空间较小,熟化时间较短,导致未熟化的聚合物在筛管和岩心端面堆积所致;无机垢中的SiO_(2)主要来源是由于注入压力波动时地层出砂所致;当温度压力变化时会导致注入水中的成垢离子的溶度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CaCO_(3)和MgCO_(3)等沉淀。另外注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金属腐蚀,从而形成少量的Fe_(2)O_(3)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堵塞物 无机垢 形成机理 XRD 超声波分散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