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托溴铵能倍乐?和噻托溴铵吸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满意度和偏好度研究
1
作者 时国朝 林英翔 +6 位作者 郭禹标 杨汀 郑则广 王玮 王刚 宋元林 陈荣昌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比较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能倍乐■(软雾剂)与噻托溴铵吸乐■(干粉剂)吸入装置的满意度及偏好。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交叉研究。将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分为能倍乐■-吸乐■组与吸乐■-能倍乐■组,用患... 目的比较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噻托溴铵能倍乐■(软雾剂)与噻托溴铵吸乐■(干粉剂)吸入装置的满意度及偏好。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交叉研究。将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分为能倍乐■-吸乐■组与吸乐■-能倍乐■组,用患者满意度和偏好调查问卷(PASAPQ)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时PASAPQ的性能评分、PASAPQ总评分、表达偏好的患者比例、PASAPQ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及治疗后愿意继续使用的得分。结果共纳入71例COPD患者,其中能倍乐■-吸乐■组36例,吸乐■-能倍乐■组35例。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性别、年龄,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既往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的使用百分比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8周时,PASAPQ性能评分、总评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在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第8周时,35例(50.7%)患者偏好使用能倍乐■,26例(37.7%)患者偏好使用吸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COPD患者对两种装置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掌握能倍乐■的操作方法后,有偏好使用能倍乐■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吸入装置 患者满意度和偏好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 齐晶晶 郑则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160例于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划分成观... 目的:探究“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160例于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和“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普通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_(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肺部功能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的FEV_(1)和FEV_(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D、SGRQ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RC、CAT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升肺功能,增强运动的适应力。总之,在规范治疗慢阻肺的基础上实施“4S”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能明显提升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S”康复护理 6 min步行距离 圣乔治呼吸问卷
下载PDF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7 位作者 吴华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康复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SARS患者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弥散功能障碍 用力呼气容积 FEV1.0 主要表现 康复时间 肺功能检查 用力肺活量 功能残气量 变化规律 残气容积 不同程度 发病后 时间段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队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7 位作者 黎毅敏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何国清 李寅环 罗群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回顾性队列分析 ,了解其规律及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SARS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标准将SARS患者分为继发感染组和非继发感染组 ,分析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细菌...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回顾性队列分析 ,了解其规律及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SARS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标准将SARS患者分为继发感染组和非继发感染组 ,分析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细菌谱和预后。结果 SARS患者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弱危险因素是年龄和起病 住院时间 ,强危险因素是有创通气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否、开始使用时间、日均治疗量与继发感染无关 ;继发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 ;继发感染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以及住院时间长 ,其死亡率高。结论 SARS患者应尽早诊治 ,对于年龄大 ,尤其需有创通气的患者应警惕继发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与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防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下呼吸道感染 队列分析 继发感染 危险因素 疾病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电刺激和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双侧膈神经电刺激和颈部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简便性及其诱发的电、磁刺激颤搐性跨膈压 [Pdi(t)e、Pdi(t)m]的差异。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观察两种刺激方法的定位时间及其诱发的Pdi... 目的 比较经皮双侧膈神经电刺激和颈部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简便性及其诱发的电、磁刺激颤搐性跨膈压 [Pdi(t)e、Pdi(t)m]的差异。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观察两种刺激方法的定位时间及其诱发的Pdi(t)e和Pdi(t)m。结果  2 2例非机械通气者电刺激法的定位时间长于颈部磁波刺激法 (P <0 0 1) ;正常组的Pdi(t)m高于Pdi(t)e(P <0 0 1) ,但两者接近且明显相关 (r=0 92 ,P <0 0 1) ,COPD组的Pdi(t)m与Pdi(t)e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Pdi(t)m的变异系数均低于Pdi(t)e(P <0 0 5 )。结论 颈部磁波刺激法测定膈肌功能优越于电刺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磁波刺激 膈肌功能 重度肺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两种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动作电位幅度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部磁波刺激法(MS)与膈神经电刺激法(ES)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和诱发动作电位(AP)的差异。方法 在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COPD患者中,MS法和ES法测定PNCT和AP的幅度。结果 ①ES法测得肺功能正常组的左、右侧PNCF分别为(7.0... 目的 探讨颈部磁波刺激法(MS)与膈神经电刺激法(ES)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和诱发动作电位(AP)的差异。方法 在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COPD患者中,MS法和ES法测定PNCT和AP的幅度。结果 ①ES法测得肺功能正常组的左、右侧PNCF分别为(7.02±0.86)和(8.13±0.91)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12±0.83)和(5.63±1.48)ms,均明显短于ES的PNCT(双侧P<0.001)。②ES法测得COPD组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0.72)和(8.08±0.84)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21±1.07)和(5.51±0.31)ms,亦显著短于ES的PNCT(双侧P<0.01)。③在正常肺功能组和COPD组中,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呈明显相关,且除由ES诱发的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比MS诱发的稍大(P<0.05)外,其他由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法可代替ES法用于测定PNCT和AP的幅度,但准确了解PNCT时,需应用ES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磁刺激 膈神经传导时间 动作电位
下载PDF
颤搐性气道内压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5 位作者 余革 杨风泉 张兴洁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膈神经根磁波刺激诱发的颤搐性气管内压[Ptra(t)]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对10例因腹部手术需要全麻患者,在全麻前、全麻中观察磁波刺激膈神经诱发的Ptra(t)、颤搐性口腔压[Pm(t)]和颤搐性跨膈压[Pdi(t)]的动态变化规... 目的:探讨颈部膈神经根磁波刺激诱发的颤搐性气管内压[Ptra(t)]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对10例因腹部手术需要全麻患者,在全麻前、全麻中观察磁波刺激膈神经诱发的Ptra(t)、颤搐性口腔压[Pm(t)]和颤搐性跨膈压[Pdi(t)]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Pm(t)测定值不稳定,与Pdi(t)的变化不一致;Ptra(t)的变化与Pdi(t)的变化一致。(2)全麻前、中和复苏后的Pdi(t)分别为:(21.4±5.0)cmH2O、(8.7±3.1)cmH2O和(22.9±7.6)cmH2O,全麻中降低(56.8±20.5)%,明显低于全麻前(P<0.01),而复苏后与全麻前没有统计学差异。(3)Ptra(t)与Pdi(t)呈高度线性关系(r=0.802,P<0.01)。(4)Ptra(t)/Pdi(t)的比值为(1.07±0.18),其变异系数为(CV)(10.67±4.03)%。结论:Ptra(t)可用于动态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波刺激 颤搐性气道内压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6 位作者 吴华 黎毅敏 郑劲平 曾庆思 莫红樱 任筱兰 钟南山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和非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两组IgG的动态变化和出院后胸片与肺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继发感染组的特异性抗体IgG于第2周高于非感染组,于第8周和第10个月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数据均于发病后逐渐增高,于第4个月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与发病后时间呈高度相关(r=0811),配对t检验显示感染组的IgG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病程第6个月,非感染组66例中,42例胸片已恢复正常;感染组19例中,仅1例胸片正常。10例非感染组中,仅1例有轻度弥散功能障碍;7例感染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散功能障碍1例,中度1例,轻度3例。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非感染组低,肺部病灶吸收速度和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均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胸片 特异性抗体 肺功能 出院后 康复期 患者 血清 轻度 病后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继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则广 曾庆思 +8 位作者 陈荣昌 吴华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双侧股骨头核磁共振(MRI)的跟踪和疗效观察,了解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方法(1)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6月收治的医务人员及有症状的SARS患者进行股骨头和膝关节MRI检查,并对存在...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双侧股骨头核磁共振(MRI)的跟踪和疗效观察,了解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方法(1)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6月收治的医务人员及有症状的SARS患者进行股骨头和膝关节MRI检查,并对存在股骨头坏死者6月后复查;(2)将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检查MRI患者共40例,发现7例有股骨头坏死.(2)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是患肢的烧灼样疼痛,后期是活动性疼痛.(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氧合指数、激素使用累计总量、激素每天用量和激素使用总时间有关,其中激素每天剂量〉160 mg、累计总用量〉2 000 mg、使用时间52天以上,且存在低氧血症者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4)中西医治疗对早期患者有效.结论曾使用大剂量激素、尤其存在低氧血症者,一旦出现下肢烧灼样疼痛、下肢疲劳或活动性疼痛,需检查MRI,以便及时发现股骨头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颤搐性动作电位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5 位作者 余革 杨风泉 张兴洁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26-927,共2页
目的 探讨颤搐性动作电位AP(t)峰-峰值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观察12例患者全麻期间颤搐性跨膈压(Pdi(t)mag)和AP(t)峰-峰值的动态变化。结果 全麻期间,动态测定的Pdi(t)mag与两侧AP(t)峰-峰值之和(P-Psum)均存在相... 目的 探讨颤搐性动作电位AP(t)峰-峰值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观察12例患者全麻期间颤搐性跨膈压(Pdi(t)mag)和AP(t)峰-峰值的动态变化。结果 全麻期间,动态测定的Pdi(t)mag与两侧AP(t)峰-峰值之和(P-Psum)均存在相关关系(r为0.76±0.15,P均<0.05)。结论 全麻期间,AP(t)峰-峰值可用于间接动态监测膈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功能 磁波刺激 颤搐性跨膈压 颤搐性动作电位 膈肌疲劳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SARS病ARDS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7 位作者 黎毅敏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何国清 李寅环 罗群 钟南山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创通气治疗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出现ARDS的SARS患者,分为无创通气 组和有创通气组,并分析无创通气的作用及其成败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创通气治疗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出现ARDS的SARS患者,分为无创通气 组和有创通气组,并分析无创通气的作用及其成败的原因。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没有统计学的差 异;与有创通气组比较,无创通气组的医护人员/非医护人员的比率高(P<0.01)、有基础病/无基础病的比率 低(P<0.05)、呼吸频率低(P<0.05)和氧合指数(OI)高(P<0.01);其中氧合指数是无创治疗失败的弱危险 因素(OR=0.94,P<0.05),医护人员/非医护人员的比率是强危险因素(OR=57.79,P<0.05)。结论:无创 通气可用于治疗SARS继发的ARDS,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无创通气可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膈神经传导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张秀燕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7,13,共4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ms和(8.13 ±0.91)ms,右侧显著长于左侧(P<0.001);②7例COPD患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 ±0.72)ms和(8.08 ±0.84)ms,右侧同样长于左侧(P<0.05);③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间,双侧PNCT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双侧P>0.05);④PNCT与年龄和身高呈直线相关,而与体重无显著性相关;⑤PNCT不随电流刺激量增高而变化。结论;左、右侧PNCT的正常值分别为:(7.02 ± 0.86)ms和(8.13 ±0.91)ms;COPD肺功能异常者的PNCT基本无变化;PNCT与受试者的身高和年龄相关,不受电刺激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膈神经 膈神经传导时间
下载PDF
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测定值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5 位作者 余革 杨风泉 张兴洁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气管插管病人中,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方法:对25例因腹部手术需要全麻患者,观察坐位、卧位和全麻期间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的影响、卧位时心动周期对颤搐性食道内压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结果:25例病人在坐... 目的:探讨在气管插管病人中,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方法:对25例因腹部手术需要全麻患者,观察坐位、卧位和全麻期间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的影响、卧位时心动周期对颤搐性食道内压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结果:25例病人在坐位、卧位及全麻期间心动周期引起食道内压的变化值分别为:(1.6±1.1)cmH2O、(2.7±1.2)cmH2O和(2.3±1.2)cmH2O,坐位的食道内压变化值低于卧位和全麻期间的(P分别为0.001和0.024),而卧位和全麻期间的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P=0.078);卧位时收缩期和舒张期的颤搐性食道内压分别为:(16.3±6.6)cmH2O和(14.1±6.1)cmH2O,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且高度相关(r=0.920,P=0.000);通过数学过滤校正后,校正收缩期和舒张期的颤搐性食道内压分别为:(15.2±6.2)cmH2O和(15.0±6.0)cmH2O,两者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心动周期会影响食道内压的测定,其影响程度与体位有关,与胸腔负压无关;以数学滤波的方式可以消除心动周期对食道内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波刺激 颤搐性食道内压 心动周期
下载PDF
膈神经传导时间在麻醉复苏中的应用
14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侧PNCT分别为 ( 5 7± 1 3)ms和 ( 5 6± 0 9)ms ;全麻使用肌松药后 :Pdi(t) 下降到 ( 11 5± 3 4)cmH2 O(下降率 5 1 5 %,P <0 0 1) ,而左、右侧PNCT则分别延长为 ( 6 1± 1 3)ms和 ( 6 4± 0 6 )ms ,并随Pdi(t) 的恢复而逐步缩短。结论 :肌松药诱发膈肌无力和引起双侧PNCT延长 ,且PNCT随着Pdi(t) 的恢复而缩短 ;PNCT的测定有助于间接监测全麻使用肌松药期间膈肌肌力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传导时间 麻醉 复苏 应用 膈肌功能
下载PDF
Reiter病1例
15
作者 郑则广 李翠贞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9期652-652,共1页
关键词 Reiter 关节肿痛 中段尿培养 排尿不尽感 皮温 肝炎病史 抗核抗体 膜充血 双眼结 血清试验
下载PDF
医学院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浅析
16
作者 郑则广 贝春花 +1 位作者 姚磊 包品红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6期77-78,共2页
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广州医学院积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四家三级甲等医院成为附属医院,这对于广州医学院发掘和利用临床医院的教学资源、开拓发展空间。减少浪费、减少重复建设,对于医院通过医、教... 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广州医学院积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四家三级甲等医院成为附属医院,这对于广州医学院发掘和利用临床医院的教学资源、开拓发展空间。减少浪费、减少重复建设,对于医院通过医、教、研的同步发展来提高医院综合素质、增强医院的活力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办学 附属医院 临床医院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严重并发症回顾及分析 被引量:54
17
作者 曾军 林材元 +4 位作者 钟维农 张溪林 梁惠芬 郑则广 赵子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6期37-37,39,共2页
调查该院4126例次纤支镜检查,结果死亡1例(0.24%),气胸4例(0.96%),继发感染6例(1.45%),纤支镜检查相关事件(特指心衰和呼衰)2例(0.48%),严重并发症共计22例,总的发生率5.3‰。
关键词 并发症 纤支镜检 气胸 感染 心力衰竭 预防 处理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康复的依从性 被引量:22
18
作者 梁少英 岑慧红 +4 位作者 郑则广 陈沁 崔立谦 罗俏玲 曾丽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66-2968,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肺康复的依从性。方法:将113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76例)及稳定期康复组(37例)。急性期康复在患者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出院时即开始。稳定期康复在感染控制,症...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肺康复的依从性。方法:将113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76例)及稳定期康复组(37例)。急性期康复在患者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出院时即开始。稳定期康复在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并稳定达8周时开始。康复项目包括步行锻炼及呼吸锻炼,持续8周。患者需完成康复日记,接受随诊及随访。结果:稳定期康复组患者步行锻炼、呼吸锻炼以及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得分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期康复组步行锻炼、呼吸锻炼、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好的百分率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较低,急性期康复依从性比稳定期康复差,提示应重视COPD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康复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康复 依从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秀燕 陈荣昌 +2 位作者 郑则广 林佩仪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面罩对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交叉自身对照试验 ,应用自行改良的双流向面罩及惯用面罩各通气 1小时 ,两者间隔 30分钟。在相同通气参数状态下 ,比较两...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面罩对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交叉自身对照试验 ,应用自行改良的双流向面罩及惯用面罩各通气 1小时 ,两者间隔 30分钟。在相同通气参数状态下 ,比较两种面罩通气效果。结果 :2组通气治疗后气促和呼吸费力改善 ,动脉血气 p H升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改良面罩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降低了(1.5 8± 1.0 8) k Pa(P<0 .0 1) ;惯用面罩组 Pa CO2 降低了 (0 .77± 1.41) k Pa(P>0 .0 5 )。改良面罩组 p H增高和Pa CO2 降低均显著优于惯用面罩组 (P均 <0 .0 5 )。结论 :不同类型面罩对无创正压通气有明显影响 ,改良的双流向面罩通气通过降低面罩的重复呼吸 ,有利于降低 Pa CO2 ,对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疾病 面罩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的生理学反应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群 李缨 +4 位作者 黎毅敏 郑则广 李寅环 秦朝辉 陈荣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最舒适”的IPAP为(1311±289)cmH2O,EPAP为(433±050)cmH2O。(2)与自主呼吸(SB)相比,NIPPV时的潮气量(VT)从050L升到057L(P<005),分钟通气量(VE)从1013L上升到1286L(P<001);(3)与SB相比,NIPPV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吸气做功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74%、78%和73%(P<001)。(4)NIPP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采用适应性逐渐增加吸气压力,寻找患者感觉舒适的最高压力的方法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无创正压通气 生理学反应 呼吸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