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玮
蒋慧慧
+4 位作者
郑初蕾
阮义峰
章文斌
邱畅
李冰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36-640,647,共6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帕金森(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的4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术中用药、...
目的 分析原发性帕金森(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的4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术中用药、术中血压、术中体温、麻醉深度、术后转归等指标,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深部电刺激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 PD患者行DBS后的PONV发生率为9.3%。女性(P=0.027)、上消化道手术史(P=0.022)、术中发生低体温(P=0.003)、术中使用地佐辛(P=0.027)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P=0.027)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性、上消化道手术史、术中发生低体温、术中使用地佐辛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2
作者
陈玮
李锦汶
+3 位作者
郑初蕾
陆军
章文斌
李冰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1-2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3例,在局部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0例(局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3例(全麻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3例,在局部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0例(局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3例(全麻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评估运动功能。术中微电极记录STN放电频率;根据放电活动判断STN与微电极的相对位置,计算定位记录长度;术后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探查计划位置坐标与电极实际植入位置,计算坐标误差。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测量立位与卧位血压、搏动指数(PI)、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计算立位与卧位平均动脉压差值(ΔMAP)、PI差值(ΔPI)、Vm差值(ΔVm)。记录围手术期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STN放电频率、定位记录长度均低于局麻组(P均<0.05),而两组坐标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全麻组治疗前后ΔMAP、ΔPI、Δ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高于局麻组治疗后(P均<0.05)。局麻组手术当日出现脑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发生其他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行STN-DBS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全身麻醉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稳定,有利于准确定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e^2+对CFA小鼠热激疼痛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杨秀露
杨秀
+3 位作者
吕春霞
石梦竹
郑初蕾
潘志强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583-585,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及腹腔注射Fe^2+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CFA小鼠模型。将18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n=6):生理盐水(NS1)组、Fe^2+50μmol/L(Fe50)组、Fe^2+250μmol/L(Fe...
目的观察鞘内及腹腔注射Fe^2+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CFA小鼠模型。将18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n=6):生理盐水(NS1)组、Fe^2+50μmol/L(Fe50)组、Fe^2+250μmol/L(Fe250)组,行鞘内给药;另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6):NS:组、Fe^2+1.25mmol/L(Fe1.25)组、Fe^2+2.5mmol/L(Fe2.5)组,行腹腔给药。观察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热激痛阈值的影响。结果建模后鞘内给药时,与NS1组相比,Fe50组、Fe250组小鼠的热激痛阈值均显著提高(P〈0.05);腹腔给药时,与NS2组相比,Fe1.25组、Fe2.5组小鼠的热激痛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鞘内注射Fe^2+对CFA小鼠具有镇痛效应,腹腔注射Fe^2+镇痛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离子
鞘内注射
腹腔注射
慢性炎性疼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玮
蒋慧慧
郑初蕾
阮义峰
章文斌
邱畅
李冰冰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麻醉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36-640,647,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BE2022049)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BE2022049-1)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ZKX20031)。
文摘
目的 分析原发性帕金森(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的4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术中用药、术中血压、术中体温、麻醉深度、术后转归等指标,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深部电刺激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 PD患者行DBS后的PONV发生率为9.3%。女性(P=0.027)、上消化道手术史(P=0.022)、术中发生低体温(P=0.003)、术中使用地佐辛(P=0.027)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P=0.027)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性、上消化道手术史、术中发生低体温、术中使用地佐辛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是其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危险因素
Keywords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Parkinson s diseas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risk factor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2
作者
陈玮
李锦汶
郑初蕾
陆军
章文斌
李冰冰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京脑科医院麻醉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1-2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E2016614)。
文摘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3例,在局部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0例(局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3例(全麻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评估运动功能。术中微电极记录STN放电频率;根据放电活动判断STN与微电极的相对位置,计算定位记录长度;术后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探查计划位置坐标与电极实际植入位置,计算坐标误差。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测量立位与卧位血压、搏动指数(PI)、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计算立位与卧位平均动脉压差值(ΔMAP)、PI差值(ΔPI)、Vm差值(ΔVm)。记录围手术期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STN放电频率、定位记录长度均低于局麻组(P均<0.05),而两组坐标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全麻组治疗前后ΔMAP、ΔPI、Δ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高于局麻组治疗后(P均<0.05)。局麻组手术当日出现脑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发生其他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行STN-DBS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全身麻醉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稳定,有利于准确定位靶点。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
local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clinical effect
分类号
R74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e^2+对CFA小鼠热激疼痛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杨秀露
杨秀
吕春霞
石梦竹
郑初蕾
潘志强
机构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583-58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231)
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1410313029)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201410313029Z)
文摘
目的观察鞘内及腹腔注射Fe^2+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CFA小鼠模型。将18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n=6):生理盐水(NS1)组、Fe^2+50μmol/L(Fe50)组、Fe^2+250μmol/L(Fe250)组,行鞘内给药;另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6):NS:组、Fe^2+1.25mmol/L(Fe1.25)组、Fe^2+2.5mmol/L(Fe2.5)组,行腹腔给药。观察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热激痛阈值的影响。结果建模后鞘内给药时,与NS1组相比,Fe50组、Fe250组小鼠的热激痛阈值均显著提高(P〈0.05);腹腔给药时,与NS2组相比,Fe1.25组、Fe2.5组小鼠的热激痛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鞘内注射Fe^2+对CFA小鼠具有镇痛效应,腹腔注射Fe^2+镇痛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亚铁离子
鞘内注射
腹腔注射
慢性炎性疼痛
Keywords
ferrous ion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chronic inflammatory pain
分类号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玮
蒋慧慧
郑初蕾
阮义峰
章文斌
邱畅
李冰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陈玮
李锦汶
郑初蕾
陆军
章文斌
李冰冰
《山东医药》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Fe^2+对CFA小鼠热激疼痛行为的影响
杨秀露
杨秀
吕春霞
石梦竹
郑初蕾
潘志强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