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被子植物两个新记录属——守宫木属和杜茎山属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富荣 黎斌 +4 位作者 程蓓蓓 何社 胡兰 寻路路 郑勇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标本查阅、比对,发现了陕西省被子植物的两个新记录属,分别为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守宫木属(Sauropus Blum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ae)杜茎山属(Maesa Forssk),对应的新记录种分别为苍叶守宫木(Sauropus garretti...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标本查阅、比对,发现了陕西省被子植物的两个新记录属,分别为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守宫木属(Sauropus Blum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ae)杜茎山属(Maesa Forssk),对应的新记录种分别为苍叶守宫木(Sauropus garrettii Craib)和湖北杜茎山(Maesa hupehensis Rehd.)。本研究对两个新记录属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描述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同时提供了两个物种野外照片及植株、叶片、花、果的照片。两个新记录属和种的发现不仅对陕西省植物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区域相关类群的志书编写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植物标本馆(SDFGR,the herbarium of Shandong Forest and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 Center)和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植物标本室(XBGH,the herebarium of Xi’an Botanical Garden,Shaanx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宫木属 苍叶守宫木 杜茎山属 湖北杜茎山 陕西省 新记录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松属(松科)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鉴定新方法
2
作者 刘美辰 郑勇奇 +6 位作者 李斌 左云娟 靳晓白 杨志荣 田宏 郭明星 索志立 《植物学研究》 2024年第6期574-590,共17页
遗传多样性的精准鉴定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我们利用松属的3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的物种特有的535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分子性状首次编制分子鉴定检索表,供试样品得到成功鉴定。物种特有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数量和核苷酸构... 遗传多样性的精准鉴定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我们利用松属的3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的物种特有的535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分子性状首次编制分子鉴定检索表,供试样品得到成功鉴定。物种特有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数量和核苷酸构成存在种间差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252)的特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数量最多,随后依次是赤松P. densiflora Siebold & Zucc. (175)和黑松P. thunbergii Parl. (108)。马尾松的特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中,T的比例(29.37%)最高,随后依次是C (25.79%)、A (22.62%)和G (22.22%),G的比例最低,总体上差异较小。黑松的特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中,T (36.11%)的比例较C (12.96%)的比例高2.7倍,较G (20.37%)的比例高1.7倍;A (30.56%)的比例略低于T的比例,是G的1.5倍,是C的2.3倍。赤松的特有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中,T (31.43%)和A (28.57%)的比例明显高于C (18.86%)或G (21.14%)的比例。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信息,可用于松属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鉴定。调查了中国过去120多年来松属植物标本的采集和馆藏现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本研究对于松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s essential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535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ites in th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3 species from the genus Pinus L. were used as molecular traits to identify the plant genetic resource diversity of this plant genus and to compile a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key for the first tim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aspects of amount and base composition of SNPs among the species. The amount of SNPs in Pinus massoniana Lamb. (252) is the highest, being higher than that in P. densiflora Siebold & Zucc. (175) or P. thunbergii Parl. (108). In P. massoniana, the proportion of T (29.37%) is the highest, larger than that of C (25.79), and that of A (22.62%) or G (22.62%) is the lowest. In P. thunbergii, the proportion of T (36.11%) is 2.7 times that of C (12.96%), and 1.7 times that of G (20.37%). A (30.56%) is a little bit smaller than that of T, being 1.5 times that of G, and 2.3 times that of C. In P. densiflora, the proportion of T (31.43%) or A (28.57%)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 (18.86%) or G (21.14%).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ites from the chloroplast genomes could be used for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species successfully in the genus Pinus. The status of Pinus plant specimens collected in the past over 120 years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and problems and possible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This study is valuable for taxonomic revisi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inus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 松属 遗传多样性 叶绿体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外来树种生物入侵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郑勇奇 张川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122,共9页
外来树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比,外来树种的入侵具有很长的时滞,预测比较困... 外来树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比,外来树种的入侵具有很长的时滞,预测比较困难。我国引种的外来树种数量多,过去对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研究很少,开展外来树种入侵性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确定各种外来树种的入侵性等级,对我国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在外来树种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外来树种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制定外来树种入侵评价标准与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建立外来树种监测及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正确处理林木引种与生物入侵的相互关系,对外来树种进行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制定生物入侵防范战略,可以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同时也要针对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点,避免夸大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风险,更好地促进外来树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树种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英、拉、汉树木名称电子词典TreeName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勇奇 张川红 +2 位作者 郑洪涛 郑志华 李伯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英、拉、汉树木名称电子词典第1版(TreeName1 0)具有树种的英文、拉丁文和中文名称的相互翻译查询功能。软件包含了1 5万余条英、拉、中树木名称词条,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查询,为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整个软件采用基于对话框模式的... 英、拉、汉树木名称电子词典第1版(TreeName1 0)具有树种的英文、拉丁文和中文名称的相互翻译查询功能。软件包含了1 5万余条英、拉、中树木名称词条,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查询,为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整个软件采用基于对话框模式的查询界面和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库作为整个查询系统的框架。本系统在设计中采用了比较灵活的功能模块设计,利于软件的更新。与印刷版的各种词典相比,电子词典系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够及时进行修改、补充,使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及时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进,有利于软件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名称 电子词典 TreeName 英文 拉丁文 中文 翻译 查询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勇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 2.88倍,杂种的...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 2.88倍,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建立了更多的杂种对比试验林,在试验中用作对照的澳大利亚杂种松生长最快,但易受风害。杂交组合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的杂种比组合湿地松×古巴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的杂种生长迅速,杂种种子的发芽率很低(<30%),而且家系之间变异很大。广东台山的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的树高和材积增长为35.8%和244.6%,湿地松×古巴加松的增长为40.8%和210.9%,同时也进行了杂交配合力的分析。无性繁殖试验表明生根率可达85%,但生根率在家系之间变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 加勒比松 湿地松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常规林木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6
作者 郑勇奇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7,共8页
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 ,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 ,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 ,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 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 ,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 ,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 ,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 ,使传统的田间试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缩短育种周期 ,加速育种进程 ,为育种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进行复杂模拟和运算的能力不断提高 ,使育种值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 ,也使采用复杂的试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许多林木育种项目进入高世代 ,多世代育种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育种群体或种子园内 ,通过建立优化育种模型对遗传材料进行优化配置。未来林木育种策略和育种目标将会把育种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在内 ,根据育种项目的经济效果来确定育种方法。育种新技术必须以常规育种项目为依托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林木育种 遗传变异 育种模型 育种周期 分子遗传学 多性状综合选择
下载PDF
花楸树——城市绿化的新贵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勇奇 郑健 张川红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花楸树为蔷薇科苹果亚科花楸属植物,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8m。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楸树引种驯化成功并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将为北方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丰富城市绿化树种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orbus pohuashaensis gardening and urban plantings ornamental tree
下载PDF
用遗传标记监测不同环境和经营措施下的加勒比松森林群体遗传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勇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对古巴加勒比松的 6个群体 (包括天然林、采伐林、母树林和种子园 )进行了同功酶分析 ,根据 5个酶系统 8个位点的同功酶数据 ,对各群体交配系统以及群体遗传变异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天然林、种子园和母树林的多位点异交率和绝大多数单位... 对古巴加勒比松的 6个群体 (包括天然林、采伐林、母树林和种子园 )进行了同功酶分析 ,根据 5个酶系统 8个位点的同功酶数据 ,对各群体交配系统以及群体遗传变异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天然林、种子园和母树林的多位点异交率和绝大多数单位点异交率都和完全异交无显著差异 ,过渡采伐的松树岛群体多位点异交率显著小于完全异交 ,而只有一半单位点异交率显著小于完全异交。而且该群体单位点平均异交率和多位点异交率均低于其它 3个群体的估计值。采伐群体中同功酶变异和基因多样性与天然林群体 JAG的相似 ,但低于其它群体 ,其近交系数较大 ,但小于天然林 MAN和中国栽培群体的近交系数。中国引种栽培群体无论是同功酶变异还是基因多样性都显著高于古巴群体 ,与所有古巴群体的遗传距离都显著大于古巴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过度采伐导致群体自交程度增加 ,营建种子园可有效减少近交。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引种栽培群体遗传变化最大 ,无论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样性都比参试其它群体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动态 交配系统 遗传结构 遗传标记 异交率 加勒比松 森林 群体遗传
下载PDF
江淮地区火炬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9
作者 郑勇奇 潘志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火炬松原产美国南部14个州,分布在28~39°N,75~97°W,海拔500~666m处。分布区内气候变化较大,年均温13~19℃,月平均温2.2~17.2℃,年降水1016~1520mm,分布区北部无霜期6个月。1951年美国开展的火炬松种源试验,将美国南方... 火炬松原产美国南部14个州,分布在28~39°N,75~97°W,海拔500~666m处。分布区内气候变化较大,年均温13~19℃,月平均温2.2~17.2℃,年降水1016~1520mm,分布区北部无霜期6个月。1951年美国开展的火炬松种源试验,将美国南方划分为4个种源区,即密西西比区,此区种源较耐旱,抗锈病强;靠墨西哥湾三个州为一个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最北部为一个区,当地火炬松最耐寒,但生长较慢;南卡和北卡州为一个区,其中沿海较山麓种源生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种源 选择 江淮地区
下载PDF
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健 郑勇奇 +3 位作者 张川红 宗亦臣 李伯菁 吴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2-569,共8页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是我国北方一种观赏兼经济用途的树种。本研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个省的8个花楸树天然群体的种子样本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是我国北方一种观赏兼经济用途的树种。本研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个省的8个花楸树天然群体的种子样本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个酶系统10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花楸树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期望杂合度(He)为0.4240。花楸树8个群体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He和Shannon信息指数差异较小,3个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河北驼梁山>河北雾灵山>山西庞泉沟>河北白石山>山东崂山>河北塞罕坝>山东泰山>辽宁老秃顶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58,群体间总的基因流较高(Nm=3.0472),群体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为0.8585-0.9872),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小。在单个群体中,通过χ2检验,花楸树群体有73.62%的位点组合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总群体水平近交系数(Fit)和单个群体水平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3105和-0.4180,表明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群体内个体间,花楸树群体表现为杂合体过量的现象。UPGMA聚类结果显示,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BUS pohuashanensis 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叶 林培群 +2 位作者 余雪标 郑勇奇 张川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59,共4页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生态风险评价 危害 入侵防治
下载PDF
臭椿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郑健 郭守华 +3 位作者 宋瑜 郑勇奇 杨晓燕 苑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0-1034,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臭椿种子,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GA3、温度及光照对臭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L-1的GA3质量浓度、30℃温度以及自然光暗交替处理为臭椿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臭椿属于喜高温型种子。
关键词 臭椿 萌发 赤霉素 温度 光暗处理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花楸树幼苗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彭松 郑勇奇 +4 位作者 马淼 张川红 杜小娟 李涛 倪延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8,共7页
在40℃下对1年生花楸树幼苗进行0、2、4、68、1、0 h的高温胁迫,测定不同胁迫时间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生理生化和... 在40℃下对1年生花楸树幼苗进行0、2、4、68、1、0 h的高温胁迫,测定不同胁迫时间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生理生化和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0、6 h叶绿体超微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高温胁迫8 h,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质膜受到严重破坏,基粒片层变得模糊并且受到破坏,基质片层出现紊乱、排列错位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花楸树幼苗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系统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利用荧光SSR标记鉴别杨树品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冯锦霞 张川红 +1 位作者 郑勇奇 孙荣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世界上天然杨树约100多种,我国有50多种。杨树作为重要造林树种,多用于水土保持、防风防沙和园林绿化,也是造纸、建筑及木材工业的重要经济树种。杨树易繁殖,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在我国广泛栽培,我国也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 世界上天然杨树约100多种,我国有50多种。杨树作为重要造林树种,多用于水土保持、防风防沙和园林绿化,也是造纸、建筑及木材工业的重要经济树种。杨树易繁殖,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在我国广泛栽培,我国也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Carleetal.,2005)。我国杨树引种和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时期,杨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已培育了许多优良杨树品种(马常耕,1995)。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品种产生的速度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杨树品种繁多,形态相似,容易出现品种混淆。特别是近年来杨树种苗市场的迅速发展,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杨树种苗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SSR 毛细管电泳 荧光检测 品种鉴别
下载PDF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郑健 郑勇奇 +4 位作者 吴超 张川红 宗亦尘 李伯菁 祝业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93,共8页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4种植被带(包括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中山分布植物,在调查范围内,花楸树分布在海拔500~2200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1200~2000m间,在河北驼梁山、白石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塞罕坝,北京百花山、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内蒙古旺业甸林场,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吉林东方红林场以及山东泰山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黑龙江大亮子河林场和山东崂山则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河北雾灵山在800~1000m间亦有分布。除在雾灵山阳坡有分布外,花楸树大多生长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其分布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海拔、气温、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花楸树的自然分布。其自然更新方式有实生苗繁殖更新和萌蘖(包括根蘖和桩蘖)繁殖更新2种,以桩蘖为主要的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树 地理分布 天然更新
下载PDF
不同群体国槐种子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孙荣喜 郑勇奇 +3 位作者 张川红 何燕 宗亦臣 于雪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揭示国槐(Sophora japonica L.)种子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本试验对国槐7个群体130个单株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表面积、体积和千粒重等6个种子表型性状作了观测分析,采用平均值,变异系数,巢氏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 为揭示国槐(Sophora japonica L.)种子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本试验对国槐7个群体130个单株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表面积、体积和千粒重等6个种子表型性状作了观测分析,采用平均值,变异系数,巢氏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表型变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国槐种子各表型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5.24%~14.57%;国槐在群体间和群体内两个层次上差异显著,种子的6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3.11%,表明群体间变异略高于群体内变异;经纬度与种子各个表型性状的相关性较低。利用系统聚类可以将7个国槐群体分为3类。国槐种子随地理变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能是地理环境或人为栽培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采样的不连续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种子 变异 表型
下载PDF
血皮槭种子休眠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川红 郑勇奇 +2 位作者 吴见 陈朋 李伯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利用抑制物生物测定法和酸蚀技术研究了血皮槭种子休眠的原因。血皮槭种子吸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140 h以后种子含水量才能达到68%左右。酸蚀处理种子3 h,虽然没有加快种子的吸水速率,但能较好得使果皮变薄,也不影响种子的生活力... 利用抑制物生物测定法和酸蚀技术研究了血皮槭种子休眠的原因。血皮槭种子吸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140 h以后种子含水量才能达到68%左右。酸蚀处理种子3 h,虽然没有加快种子的吸水速率,但能较好得使果皮变薄,也不影响种子的生活力。种子的各部位(果皮、种皮、子叶、胚根)均含有抑制物质,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及胚根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子叶各种处理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血皮槭种子休眠主要由种壳机械障碍和种胚生理休眠两重因素导致,因此如何克服致密果壳而使激素能接触生理休眠的种胚是打破其种子休眠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皮槭 种子休眠 抑制物质 吸水特性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月季品种鉴定及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平 崔鹏娇 +2 位作者 郑勇奇 张川红 于雪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62,共8页
以36个月季品种为材料,应用荧光SSR标记进行月季品种分子鉴定和品种间遗传关系研究。结果显示8个SSR位点检测出85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6~15个,平均每个位点产生10.6个等位基因变异。结合8个SSR位点,每个品种均具有独特的... 以36个月季品种为材料,应用荧光SSR标记进行月季品种分子鉴定和品种间遗传关系研究。结果显示8个SSR位点检测出85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6~15个,平均每个位点产生10.6个等位基因变异。结合8个SSR位点,每个品种均具有独特的等位基因表现型,其中位点Ra043a品种鉴定的分辨率最高,产生32个等位基因表现型,区分所有品种最少需要2个SSR位点。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度变幅介于0.105~0.791之间,聚类结果显示36个品种聚为6类;中国月季聚为一类,与其他月季品种存在遗传差异,起源相近月季品种分别聚为一类。研究认为SSR标记在月季品种鉴定中具备可行性,还可用于品种的遗传关系分析。现代月季遗传背景的深入研究可为未来月季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保存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品种 简单序列重复 等位基因表现型 遗传关系
下载PDF
金露梅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郑健 郑勇奇 +2 位作者 苑林 张川红 李军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6-738,共3页
The techniques of cutting propagation of Potentilla fruticosa was studied.The tender stem cuttings and the woody stem cuttings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BA(0 mg·kg-1,10 mg·kg-1,50 mg·... The techniques of cutting propagation of Potentilla fruticosa was studied.The tender stem cuttings and the woody stem cuttings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BA(0 mg·kg-1,10 mg·kg-1,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500 mg·kg-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ooting percentage of tender stem cutting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mg ·kg-1BBA was the highest(88.3%),and that of woody stem cuttings trea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mg·kg-1BBA was the highest(66.67%).It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rooting percentages of the tender stem cutting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woody stem cuttings with sam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技巧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叶 黄华平 +3 位作者 林培群 崔艳梅 李勤奋 郑勇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并以花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共聚焦针孔直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增益、激光强度、扫描速度、扫描方式和Z轴步距等重要参数设置...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并以花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共聚焦针孔直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增益、激光强度、扫描速度、扫描方式和Z轴步距等重要参数设置对共聚焦成像的不同影响。探讨了正确使用LSCM的方法与技巧,如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图像保存及图像处理,以便为科技人员利用LSCM开展更多植物学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重建 花粉 针孔直径 激光强度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