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糖尿病与心肝两脏的关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生学校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3期20-20,共1页
-
文摘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传统的治法多从肺、脾 肾三脏入手,历代医家亦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治疗原则,对于心肝两脏的关系则论及较少。然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密切相关,因而糖尿病在发病与变病过程中,不可能不涉及心肝,在辩证施治的过程中也就不可能不考虑到心肝两脏在糖尿病发病过程早的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导致情志失常,或由于长期思虑过度,耗伤心血,使心血受损,而发病。 《素问·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曲运劳乎心,谋虑劳乎肝”。心肝两脏与人的精神思维与情志活动有直接关系。大量事实证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莫不与人的精神创伤及情志失宜有关。
-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逍遥散
-
分类号
R259.87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在卫汗之”刍议
- 2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生局
-
出处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1期40-40,共1页
-
文摘
叶天士对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有“在卫汗之”的明教。不少医者认为“汗之”即是用发汗之法来治疗该阶段的温病。余认为此解与叶氏本意不符,与理不顺,兹就浅见以求教于同道。汗法为用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驱邪外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外感寒邪,风寒束表之证。温为阳邪。
-
关键词
风寒束表
辛温发散
阳邪
外感寒邪
汗法
火郁发之
吴鞠通
伤津
微汗
卫分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气化则能出矣”新释
- 3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3期8-8,共1页
-
文摘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指出膀胱是贮藏津液之腑,通过“气化”作用能将多余的津液排出体外。对这一“气化”作用,世人多徒执于肾,认为肾之气化作用决定膀胱的贮排功能。笔者认为此说不无道理,但从整体观念着眼则欠妥。水液在人体的生成、输布、贮排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依靠胃之受纳、脾之转输、肺之宣肃、三焦之通调、膀胱之贮排等共同协调以完成。在这复杂的生理过程中,
-
关键词
《内经》——注释
运气(中医)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伤寒论》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探析
- 4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生学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1期10-11,共2页
-
文摘
《伤寒论》六经病皆各有其提纲。提纲者,乃揭示本经病主证与病理实质的纲领性条文。如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明确指出太阳病的主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析其病理,为风寒邪气犯表、卫阳被遏、经输不利,其病位在表。此已为古今医家所共识。它如少阳、阳明,太阳、少阴等病之提纲所示病理,亦少见有争议。然对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之认识,至今未一。
-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病理学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浅谈《伤寒论》下法之分类
- 5
-
-
作者
郑华启
董彦臣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校
郑州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5期14-14,共1页
-
文摘
《伤寒论》在《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留者攻之”等理论指导下,对下法的运用至微至妙,一直被后世历代医家所崇沿。全书提及下法的条文共有113条,其中下法适应证53条,备18方。论其性,有寒下、温下之分;
-
关键词
《伤寒论》
泻下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经方治验
- 6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生学校
-
出处
《中医研究》
1989年第3期34-34,共1页
-
文摘
五苓散治胃脘痛杨××男 46岁农民 1987年6月来诊。素日脾胃较弱,饮食欠佳。近患外感未愈,即参加麦收。因劳累渴甚饮凉水后,觉胃脘疼痛不舒。曾用阿托品片疼痛仅缓解一时,连续2日未瘥。患者发烧(体温38.5℃),胃脘疼痛,口渴欲饮,但饮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弦紧。此乃太阳表邪未解,循经犯腑,膀胱气化不利。
-
关键词
治验
胃脘疼痛
舌苔白腻
表邪
口渴欲饮
循经
五苓散
小便不利
胃脘痛
脉弦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临证运用细辛一得
- 7
-
-
作者
郑华启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校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4期23-23,共1页
-
文摘
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经,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素体阳虚之风寒感冒、牙痛、身痛、肺寒咳喘等证。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细辛除具有上述功效外,还能搜散少阴寒邪、鼓舞肾阳,对于治疗因肾阳虚衰而致的疾病以常用方剂治疗不效时,加入少量细辛每获卓效。 笔者曾收治一虚寒泻利半年之久的患者,前医尽以真人养脏汤治疗罔效。经四诊合参,证药不违,缘何如此?细思该方剂虽能健脾、温肾、固涩,但鼓壮肾阳之力较差。虑及细辛既辛温又归肾经,必能搜散肾寒而鼓舞肾阳,便以原方剂加细辛3g续投之。
-
关键词
细辛/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试析《内经》“痛”的病机
- 8
-
-
作者
郑华启
云孝琴
-
机构
河南省杞县卫生学校
河南省杞县中医院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第6期2-3,共2页
-
文摘
关于“痛”的病机,《内经》作了诸多精辟论述,笔者不揣浅陋。纳之如下,以见教于同道,并利于学者之清淅耳。一、脉络缩(足卷)致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主收引,可使脉络缩(足卷)绌急,血运受阳,肌肉拘挛,牵引络脉,而发生疼痛。这种痛往往来势急,性较强烈,得热则易缓解,重感于寒则痛增,即“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
关键词
内经
疼痛
中医病机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