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怎么办?》的文本考察
1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怎么办?》中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给予了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深刻的启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话语主体做到“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坚定理论自信,话语内容做到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辩证统一;坚持灌输原则,话语传播做到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怎么办?》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传播
下载PDF
民族新信仰的找寻:“科玄论战”与唯物史观中国化——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2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科玄论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次爆发激烈冲突的思想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派在科学观上肯定科学的作用而否定科学万能论,在文化观上纾解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历史观上驳斥了科玄两派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同时... “科玄论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次爆发激烈冲突的思想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派在科学观上肯定科学的作用而否定科学万能论,在文化观上纾解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历史观上驳斥了科玄两派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同时,唯物史观派巧妙地运用了投合时好与话语创新的论战策略,不断提高其在论战中的话语权。“科玄论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路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发扬,完成了对中国道路的思想启蒙,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权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在文艺与政治之间:重思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3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与领导的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开始将文艺与政治相联系。论战以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民族形式”新命题为开始标志,以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论战收官。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与领导的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开始将文艺与政治相联系。论战以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民族形式”新命题为开始标志,以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论战收官。在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呈现了基于人民性、朝向现代性、内蕴国际性的新文艺观,并在论战的发起阶段、进行阶段、收尾阶段分别采取有效的策略,争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文艺“民族形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文艺坚持人民至上,促进文艺社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实现文艺阶级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困境与路径
4
作者 陈潜 林子筱 郑博匀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的共同富裕社会是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而维护劳动正义是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的关键。在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阈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占有是实...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的共同富裕社会是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而维护劳动正义是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的关键。在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阈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占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劳动过程的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劳动成果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规定。然而,构建以劳动贡献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面临资本逻辑下的思想束缚、数字经济下的正义阻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制度制约等多维困境。以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为指引,以批判性视野构建劳动正义的价值共识,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正义再塑,完善财富积累机制,着力构建以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劳动贡献 劳动正义 马克思
下载PDF
《毛泽东选集》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三维价值
5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政工学刊》 2023年第12期10-14,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毛泽东选集》汇集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的大量重要著作,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理论富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毛泽东选集》汇集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的大量重要著作,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理论富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重读《毛泽东选集》,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摄取党的历史经验、延续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不论在过去还是将来,厚植人民情怀、重视调查研究、永葆斗争精神都是党员干部的三个必备特质。人民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旨归,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毛泽东选集》 干事创业 光荣革命 三维价值 党的历史经验 历史自信 价值旨归
下载PDF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推动闽台交流合作战略架构及其启示——基于《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考察
6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有关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与系列举措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了推动闽台交流合作的科学体系。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推动闽台交流合作的战略架构主要包含:战略原则即闽台交流合作务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战略关键即闽台交...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有关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与系列举措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了推动闽台交流合作的科学体系。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推动闽台交流合作的战略架构主要包含:战略原则即闽台交流合作务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战略关键即闽台交流合作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战略基础即闽台交流合作具有牢固的血缘基础和天然的地缘优势,战略底气即闽台交流合作需要福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战略旨归即闽台交流合作要谋求造福两岸人民。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推动闽台交流合作与新时代党中央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对新时代开展涉台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在闽工作 闽台交流合作 两岸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青少年学刊》 2022年第4期17-22,46,共7页
新兴领域青年是时代发展浪潮中产生的青年群体。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不仅是共青团职能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青年基础的迫切需要。追溯历史,百年团史证明共青团有能力引领时代青年建功立业;观照现实,新时代新兴领域青... 新兴领域青年是时代发展浪潮中产生的青年群体。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不仅是共青团职能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青年基础的迫切需要。追溯历史,百年团史证明共青团有能力引领时代青年建功立业;观照现实,新时代新兴领域青年热衷于参与社会治理。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应做到:坚持实践创新,优化话语框架;明确工作方位,拓展动员结构;选树青年典型,塑造榜样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共青团 新兴领域青年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及其现实启示
8
作者 彭陈 郑博匀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好生活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的主体维度、目标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构成其基本维度,蕴含唯物主义原色、工人阶级本色、科学社会主义底色等本质特征。在中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好生活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的主体维度、目标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构成其基本维度,蕴含唯物主义原色、工人阶级本色、科学社会主义底色等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蕴含丰厚时代价值,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鲜明现实启示,坚守人民立场、扩充自由时间、践行自由劳动、个人全面发展分别对应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价值支撑、重要标识、实践基础、时代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美好生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党员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意蕴、历史递嬗与基本经验——以党章发展为视域
9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路径。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具有历史性,增强“政治免疫力”、践行为人民服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其内核实质。以党章发展为视域,党员先进性建设可分为4个历史时期,即起步与建构、发展与曲折、调适... 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路径。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具有历史性,增强“政治免疫力”、践行为人民服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其内核实质。以党章发展为视域,党员先进性建设可分为4个历史时期,即起步与建构、发展与曲折、调适与优化、完善与创新。党章视域下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推动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完善制度建党的治理范式、把握政治路线的时代要求、涵养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员 先进性建设 党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