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现象学的观念》为中心试析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新义
1
作者 郑博渊 张志平 《学理论》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认识论的争议围绕“认识如何切中认识对象”的根本问题展开,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的无限鸿沟是传统认识论无法真正解决的悖谬。胡塞尔现象学以现象学还原为基本方法,有效地回答了“认识如何可能”。现象学还原以笛卡尔式的怀疑为指引... 认识论的争议围绕“认识如何切中认识对象”的根本问题展开,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的无限鸿沟是传统认识论无法真正解决的悖谬。胡塞尔现象学以现象学还原为基本方法,有效地回答了“认识如何可能”。现象学还原以笛卡尔式的怀疑为指引,为认识论寻找到不可动摇、无可怀疑的内在基础。由此出发,以包含意向结构的明见、直观为手段,现象学得以开展一系列对事物本质之考察。现象学还原曾为后来学者所误解,重新发掘其原义、新义是本文的主旨。《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对现象学还原的首次具体阐述,其开篇的“讲座的思路”简明扼要概括全书思想,是本文展开相关论述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还原 认识论 《现象学的观念》
下载PDF
浅析柏拉图《申辩篇》中关于苏格拉底“转变”的哲学内涵
2
作者 郑博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5-73,共9页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述了其老师苏格拉底接受法庭审判并最终被判死刑的全过程。参与审判的原告、被告、审判官等三类角色的基本人格及行为特征贯穿着审判的整个进程,是分析此文本的主要线索。《申辩篇》的一大特色在于苏格拉底放弃他...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述了其老师苏格拉底接受法庭审判并最终被判死刑的全过程。参与审判的原告、被告、审判官等三类角色的基本人格及行为特征贯穿着审判的整个进程,是分析此文本的主要线索。《申辩篇》的一大特色在于苏格拉底放弃他惯常使用的诘问术,而选择在法庭上怒斥原告及向审判官慷慨陈词。为深入辨析苏格拉底“转变”的细节,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层关系、权力运行中的理性问题等的哲学探讨,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并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之于当代社会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申辩篇》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