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哲学问题教学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哲学问题教学是哲学本性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命运问题,“应有”与“现有”的矛盾是探索时代问题的基本视角。从学理上来讲,哲学问题的提问方式是“认识如何可能”,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维度... 哲学问题教学是哲学本性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命运问题,“应有”与“现有”的矛盾是探索时代问题的基本视角。从学理上来讲,哲学问题的提问方式是“认识如何可能”,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维度。哲学问题具有根本性、前提性和思辨性的特点。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可以视为哲学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问题教学 问答逻辑
下载PDF
思辨·体验·应用——哲学教学方法的自我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又成 《武陵学刊》 2012年第6期127-129,共3页
如何提高哲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采用符合哲学本性的教学方法是措施之一。符合哲学本性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思辨、体验、应用六个字,思辨、体验体现了哲学对真理与自由的追求,而哲学的直接作用应是培养哲学的头脑。
关键词 哲学教学 思辨 体验 应用
下载PDF
《利维坦》的国家理念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又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8-40,共3页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名著《利维坦》以“论人类”为开端 ,运用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论证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并精心建立了一种有关政治稳定的理论。
关键词 《利维坦》 霍布斯 政治哲学 自然状态说 社会契约论 政治稳定论 国家理念 权力 法律
下载PDF
灌输·体验·对话——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亟需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知识灌输、情感体验与历史对话三者结合起来,不失其重要的方法论选择。知识灌输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史、国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人为救亡图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亟需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知识灌输、情感体验与历史对话三者结合起来,不失其重要的方法论选择。知识灌输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史、国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历史对话帮助学生在问答中深刻领会"三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 体验 对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思辨与体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31,共6页
思辨是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是“对反思的反思”。体验是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基石之一,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它是“特殊个人发现其此在的那种形式和途径”。思辨和体验这两个概念,对于哲学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思辨 体验 哲学教学
下载PDF
渴望“中介”——读周德义著作《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周德义 《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 书评 “一分为三论”
下载PDF
按哲学的本性教学——试论黑格尔的哲学教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6-100,共5页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哲学教育家。他认为:哲学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以达到别的目的;方法是内容的灵魂;哲学教学要求在概念中得到直观,从直观中得到概念。按哲学的本性教学是黑格尔一贯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哲学教育家。他认为:哲学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以达到别的目的;方法是内容的灵魂;哲学教学要求在概念中得到直观,从直观中得到概念。按哲学的本性教学是黑格尔一贯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对此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哲学教学 方法
下载PDF
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
8
作者 郑又成 《学习论坛》 2008年第7期18-20,共3页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历史维度。这个维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运用,就是将其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历史维度。这个维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运用,就是将其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结合在一起,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只有从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出发,才能对此作出充分的说明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标准 历史维度 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下载PDF
“法轮大法”的思想要害是扼杀理性
9
作者 郑又成 《武陵学刊》 1999年第5期29-32,共4页
“法轮大法”的思想要害是扼杀理性。从“法轮大法”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必须确立健康有效的理性观念。
关键词 “法轮大法” 理性 实践
下载PDF
辩证法理解的思想足迹——读文选德同志的《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几篇哲学论文
10
作者 郑又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7-50,62,共5页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历史 辩证法 文选德 《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 邓小平理论 理论学习 认识论 方法论 本质论 哲学 学术论文
下载PDF
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
11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共3页
30年前,一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在促使中国重新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使中国走在追求社会发展真理的途中。"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们之所以借用海德格尔的这种说法,主要是要表达以下两个方... 30年前,一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在促使中国重新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使中国走在追求社会发展真理的途中。"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们之所以借用海德格尔的这种说法,主要是要表达以下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把真理的话语权交还给了理论本身,而且还延伸并深入到实践之中,改革开放因此就成了真理的自我呈现过程;第二,正是因为真理向社会生活的回归,"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只能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思想竞技,其象征性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结构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求真理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方面要把握实践观念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向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当真理随实践的展开日益向我们的生活世界融入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所映现出来的历史真理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维度 标准问题 实践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问题
下载PDF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探索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改
12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0-91,102,共3页
理论的彻底性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育功能的思想前提。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解释模式的反思,将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性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引进黑格尔哲学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 理论的彻底性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育功能的思想前提。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解释模式的反思,将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性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引进黑格尔哲学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彻底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彻底性 教育功能 黑格尔 世界观 大学生
下载PDF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历史演绎
13
作者 郑又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构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正如“花蕾、花朵、果实”
关键词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中国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下载PDF
读点《小逻辑》
14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2-23,共2页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 ,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学习《小逻辑》的目的 ,在于训练思维 ,培养创造性头脑。青年大学生学点《小逻辑》 ,对于提高认识能力 ,学好专业 。
关键词 黑格尔 《小逻辑》 思维 方法
下载PDF
主体性 自律 价值观——学习江泽民关于“三讲”教育的讲话
15
作者 郑又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7-30,共4页
“三个第一位”的思想 。
关键词 “三讲”教育 主体性 自律 价值观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的视角及其基本问题
16
作者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研究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应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内在矛盾出发。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可能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路在何方两大问题。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哲学 研究
下载PDF
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读《费尔巴哈论》
17
作者 郑又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历史观的高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直接理论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联系的实质是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因此 ,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是《费尔巴哈论》一书的真正主题。
关键词 抽象王国 现实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论“对对象”如何“当作实践去理解”
18
作者 崔泽云 郑又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对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式。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是这种理解方式的基本意义;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延伸与丰富;从意向性角度去理解是这一... "对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式。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是这种理解方式的基本意义;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延伸与丰富;从意向性角度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补充与发展。准确把握这一理解方式,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 理解方式 实践 意向性
下载PDF
理解物质概念新思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艳芳 郑又成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8-170,共3页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传统教科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主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物质观从人的对象化活动出发,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传统教科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主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物质观从人的对象化活动出发,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导向对拜物教的批判。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面前,我们理解物质概念要有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实践 人学 认识论 思路
下载PDF
意向性构成理论的自我完善——胡塞尔从静态现象学转向发生现象学的内在逻辑
20
作者 金敏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构成理论 静态现象学 发生现象学 胡塞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