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1 位作者 赵志清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68个病灶。②平扫病灶边界清楚者有42个病灶,边界模糊者有80个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楚者有85个病灶,边界模糊者只有37个病灶。③双期增强扫描瘤灶的强化形式有:①76个病灶动脉期呈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门脉期病灶的强化密度迅速下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②19个病灶动脉期病灶呈边缘性环形强化,强化环不完整,环壁厚薄不一并有壁结节,门脉期强化环的密度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③27个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低于肝实质。结论小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此特点可以与肝脏其他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 增强扫描 小肝癌 螺旋CT 动脉期 门脉 肝实质 壁厚 不均匀性 边界
下载PDF
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许达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分析对照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并选取29个病理点进行影像征象与病理的点对点对照。结果(1)61...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分析对照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并选取29个病理点进行影像征象与病理的点对点对照。结果(1)61例病灶中,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为血供丰富者20例,较丰富者5例,稀少者1例;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血供丰富者13例,较丰富者9例,稀少者4例。(2)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9例为低回声;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1例为高回声。结论巨块型肝细胞癌瘤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巨块型肝细胞癌 癌内血供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可国 沈冰奇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方法:应用螺旋CT对67例肝转移瘤病人分别进行平扫、增强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观察瘤灶双期动态扫描的CT征象。结果:(1)67例中29例肝动脉期瘤灶边缘部出现环形强化,其强化密度高于正常...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方法:应用螺旋CT对67例肝转移瘤病人分别进行平扫、增强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观察瘤灶双期动态扫描的CT征象。结果:(1)67例中29例肝动脉期瘤灶边缘部出现环形强化,其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低于主动脉。门静脉期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范围不扩大,其中27例密度仍可高于或等于正常肝,2例密度低于正常肝。(2)67例中22例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瘤灶边缘部和瘤内均无明显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3)67例中7例肝动脉期瘤灶出现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门静脉期瘤灶密度下降,密度等于或低于正常肝。(4)67例中8例肝动脉期多发的肝转移瘤中,一部分瘤灶出现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或边缘部环形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门静脉期密度下降至等于或低于正常肝。另一部分瘤灶则动、门脉双期均始终未见强化。结论:肝转移瘤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主要征象是:(1)动脉期瘤灶边缘部出现密度高于正常肝的环形强化,门静脉期此环形强化范围无扩大,密度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2)双期扫描瘤灶均无强化,呈低密度。(3)双期扫描部分瘤灶强化,另一部分瘤灶则始终未见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转移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腹膜后囊性畸胎瘤的CT诊断(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可国 李子平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6年第2期78-79,共2页
笔者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指出其CT特点为含有多种密度结构,呈混合性密度,瘤内的脂防、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胳状组织对肿瘤的定性诊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讨论了腹膜后囊性畸胎瘤与腹膜后的其他囊性病变的... 笔者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指出其CT特点为含有多种密度结构,呈混合性密度,瘤内的脂防、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胳状组织对肿瘤的定性诊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讨论了腹膜后囊性畸胎瘤与腹膜后的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畸胎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研究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30例共32个病灶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21个病灶瘤内为均匀性低密度,11个病灶在低密度瘤灶内可见有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 目的 研究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30例共32个病灶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21个病灶瘤内为均匀性低密度,11个病灶在低密度瘤灶内可见有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扫描32个病灶均出现边缘部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由边缘向中央部扩大,延迟期6min有4个病灶呈全瘤均匀性强化,28个病灶呈全瘤大部分强化。结论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具有特异性,根据此特点,可以与肝脏的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巨海绵状血管瘤 螺旋CT 表现 评价
下载PDF
肝癌“密度更低区”的C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可国 李子平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发现肝癌CT“密度更低区”的特征是:在低密度的癌灶内应有多数性的“密度更低区”;“密度更低区”可发生在肿瘤的中心和(或)边缘,其形态可以是多斑点状(主要见于结节型肝癌)...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发现肝癌CT“密度更低区”的特征是:在低密度的癌灶内应有多数性的“密度更低区”;“密度更低区”可发生在肿瘤的中心和(或)边缘,其形态可以是多斑点状(主要见于结节型肝癌),也可以是片状并多斑点状或多条状(多见于巨块型肝癌).认为以上肝癌CT“密度更低区”的特征是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转移瘤进行CT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密度更低区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与电子肠镜在诊断大肠癌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志清 罗帝林 +5 位作者 吴冬 谭永良 侯瑜 专庆春 黄春元 郑可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C)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例大肠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大肠癌患者中,CTVC检出了全部肿瘤,检出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C)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例大肠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大肠癌患者中,CTVC检出了全部肿瘤,检出率为100.0%;电子肠镜检出肿瘤19个,检出率为90.5%。CTVC对肿块型大肠癌的判断较电子肠镜准确,两种方法对肿块型大肠癌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9和8/9;CTVC对浸润型、溃疡型及混合型大肠癌的判断与电子肠镜相当。CTVC对右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0%,高于电子肠镜的85.7%,对左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0%)与电子肠镜(100.0%)相同。结论多层螺旋CTVC可旋转任意角度及远、近两端分别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并能准确定位及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仿真内镜 电子肠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激励脉冲角度对肝脏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检出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蔡华崧 王猛 +5 位作者 翟凤仪 周丽莎 罗宴吉 郑可国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比较高、低翻转角(FA)对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对比度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5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T1W和T2W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肝细胞期扫描,其中肝细胞期分别采用低FA(10°)、高FA(35°)扫描... 目的比较高、低翻转角(FA)对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对比度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5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T1W和T2W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肝细胞期扫描,其中肝细胞期分别采用低FA(10°)、高FA(35°)扫描。将病灶分为总病灶组、大病灶(直径≥10mm)组和小病灶(3mm≤直径<10mm)组。比较两种FA时病灶检出评分、病灶检出率及病灶-肝脏CNR。结果 Gd-EOB-DTPA增强扫描肝细胞期高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其中高、低FA时,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检出病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FA T1WI病灶检出率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率,其中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高FA的肝脏-病灶CNR分别为75.24±10.33、147.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细胞期扫描时,采用高FA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对比剂 翻转角 肝细胞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志清 郑可国 +3 位作者 沈静娴 王伟 李子平 许达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3060-306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和全阳组淋巴结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和全阳组淋巴结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组淋巴结共267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23个,阴性淋巴结有144个.如以平扫CT值≥25Hu或动脉期CT值≥70Hu或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达98.4%,阳性预测值为70.0%;特异性为69.3%,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螺旋CT对判断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如以平扫CT值≥25Hu或动脉期CT值≥70Hu或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将大大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螺旋CT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志清 郑可国 许达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术前对45例胃癌患者的腹部SCT资料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术前对45例胃癌患者的腹部SCT资料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6%、73.3%、 86.7%和75.6%.如以平扫CT值≥25 Hu或动脉期CT值≥70 Hu或静脉期CT值≥80 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达 98.4%,特异性为64.0%.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TNM分期可提供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志清 罗帝林 +6 位作者 谭永良 侯瑜 许朝璇 杨茂洪 吴冬 黄春元 郑可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95-29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胸膜结核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结核瘤1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单发胸膜结核瘤10例,多发3例,CT表现为紧贴胸膜并突入肺内的乳头状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胸膜结核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结核瘤1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单发胸膜结核瘤10例,多发3例,CT表现为紧贴胸膜并突入肺内的乳头状结节5例,圆形、椭圆形结节6例,不规则形结节2例,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少数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小钙化灶,病灶边缘光整,增强后病灶多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邻近胸膜多有局限性增厚、黏连和钙化,9例并有胸腔积液,10例伴有肺内结核灶,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更全面的、直观的、立体的显示病变特征。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在诊断胸膜结核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胸膜结核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诊断 结核 胸膜/诊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栋梁 郑可国 +3 位作者 刘红艳 彭旭红 曲春瑜 关秀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本研究旨在探讨320排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纳入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140例患者,其中单纯性肠梗阻97例,绞窄性肠梗阻4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20排CT扫... 目的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本研究旨在探讨320排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纳入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140例患者,其中单纯性肠梗阻97例,绞窄性肠梗阻4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20排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比较两组CT征象。统计CT诊断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40例患者151个梗阻点中,CT诊断149个移行带,敏感度为98.7%(149/151)。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在移行带肠壁增厚、扩张肠袢肠壁增厚、肠壁气泡、肠壁内缘模糊、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附属系膜血管扩张、"鸟嘴征"、闭袢、"X征"、"漩涡征"、"小肠粪球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肠梗阻多见移行带肠壁增厚、"小肠粪球征",其余征象多见于绞窄性肠梗阻。320排CT诊断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度为92.1%(129/140),其中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0/43)、91.8%(89/97)、83.3%(40/48)、96.7%(89/92)。结论 320排CT对机械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为术前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糖耐量正常试验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全肝脂肪MRI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华崧 翟凤仪 +5 位作者 杨君 董帜 郑可国 洪庆奋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6-402,共7页
【目的】利用MR定量测定糖耐量正常(NGT)试验者及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全肝脂肪含量,分析该两类人群的全肝脂肪含量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GT及IGT患者共63例,行上腹部MRI检查,其中有T1WI DIXON序列,其中42例NGT,21例为... 【目的】利用MR定量测定糖耐量正常(NGT)试验者及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全肝脂肪含量,分析该两类人群的全肝脂肪含量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GT及IGT患者共63例,行上腹部MRI检查,其中有T1WI DIXON序列,其中42例NGT,21例为IGT患者。NGT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NGT-Fat(BMI≥25,18例)和NGT-Lean(BMI<25组,24例)。测量并计算每个受试者的全肝脂肪含量(FVF),并对全肝脂肪含量与相应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相关性研究,同时对IGT组,NGT-Fat组和NGT-Lean组之间的肝脏脂肪含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受试者的FVF值范围从4.2%到28.8%。FVF值与BMI(P=0.005),腰臀比(WHR,P=0.0 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33),空腹血浆胰岛素(FPI,P=0.018),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8)及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P=0.005)呈正相关。IGT组和NGTFat组的FVF值显著高于NGT-Lean组(P=0.003,0.006)。【结论】高BMI、WHR及LDL-C的个体全肝脂肪含量较高。BMI≥25的个体更有可能发展为IGT。FVF值较高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胰岛素抵抗性,具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MR脂肪定量 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正常
下载PDF
交互式分割软件在肝脏局灶性病灶CT图像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伟 刘广健 +5 位作者 林倞 王竹 杨巍 林梦溪 吕明德 郑可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交互式分割软件在肝脏局灶性病变CT图像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肝脏局灶性病灶的交互式分割软件,通过学习判别式模型,对每一个像素进行病灶/非病灶的判别,从而实现区域分割。软件对PhotoshopCS4建立的理想单... 【目的】探讨交互式分割软件在肝脏局灶性病变CT图像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肝脏局灶性病灶的交互式分割软件,通过学习判别式模型,对每一个像素进行病灶/非病灶的判别,从而实现区域分割。软件对PhotoshopCS4建立的理想单幅及序列ROI图像模型进行分割后,进而在肝脏局灶性病灶的CT图像上进行分割。【结果】理想的单幅及序列ROI模型中,前景随机选择不同灰度值及直径的ROI区时,均可精确分割出所有ROI区。单幅及序列CT图像分割中,前景分别选择肝癌消融后肿瘤完全灭活(低密度)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高密度)病灶,软件正确分割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域;以Photoshop人工分割作为金标准,比较软件单独及序列分割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判别模型学习的交互式分割软件初步成功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灶CT图像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 交互式分割 肝脏局灶性病灶 CT
下载PDF
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志清 罗帝林 +6 位作者 王建华 谭永良 侯瑜 吕永革 杨茂洪 黄春元 郑可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91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22个病灶)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其中乳腺癌9例,良性肿块8例。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22个病灶)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其中乳腺癌9例,良性肿块8例。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所得数据按乳腺癌与良性肿块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BF(35.92±8.36)mL/(min.100g),BV(12.79±3.13)mL/100g,MTT(15.37±4.45)s,PS(19.72±5.08)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6.83±5.36)mL/(min.100g),BV(5.35±2.43)mL/100g,MTT(16.54±4.19)s,PS(5.47±2.83)mL/(min.100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血流量、血容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层螺旋CT 灌注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华崧 王猛 +5 位作者 翟凤仪 周丽莎 罗宴吉 郑可国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目的】比较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2D T2加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情况,探讨Gd-EOB-DTPA对2D MRCP的影响。【方法】45例肝功能正常的肝胆疾病患者在注射Gd-EOB-DTPA前、注射Gd-EOB-DTPA后5 min、10 ... 【目的】比较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2D T2加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情况,探讨Gd-EOB-DTPA对2D MRCP的影响。【方法】45例肝功能正常的肝胆疾病患者在注射Gd-EOB-DTPA前、注射Gd-EOB-DTPA后5 min、10 min和15 min分别行MRCP。用5分法评价胆总管、左右肝管、肝内二级胆管、胆囊管和主胰管的显像情况,测量胆总管的信号噪声比(SNR)。【结果】四个时期MRCP的胆总管、左右肝管、肝内二级胆管及胆囊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进一步用Bonferroni法行两两比较,增强扫描前对二级胆管、胆囊管的评分高于增强扫描后5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增强扫描前对胆总管、左右肝管的评分略高于增强扫描后5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增强扫描后5 min对各级胆管结构评分明显高于增强扫描后10 min,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增强扫描后10 min对胆总管的评分高于增强扫描后15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对左右肝管、肝内二级胆管及胆囊管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个时期的胆总管SNR分别为63.94±9.77、59.14±10.23、33.3±13.67、28.1±1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注射Gd-EOB-DTPA后,对比剂使正常功能胆管的信号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信号降低越明显,MRCP必须在注射对比剂之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EOB-DTPA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胆道系统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囊性结构及实性成分的CT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帝林 卢宝兰 +3 位作者 肖晓娟 王影 余深平 郑可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性结构及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瘤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性结构及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瘤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大于或等于6个者7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 cm者6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10例;囊壁平均厚度1.5 mm(1.0-1.9 mm);有实性成分者14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4例,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8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0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超过6个者1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cm者4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6例;囊壁平均厚度2.2 mm(1.1-3.0 mm);有实性成分者8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1例,门脉期无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囊壁厚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3例出现中央瘢痕钙化者均为浆液性囊腺瘤,两组病例实性成分双期增强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动脉期=0.521、P门脉期=0.301)。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壁厚度及囊内中央瘢痕钙化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性成分在CT双期增强中强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腺瘤 囊性结构 实性成分 双期增强扫描
下载PDF
乙状结肠扭转的CT征象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栋梁 郑可国 +2 位作者 刘红艳 周学付 冉慕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609-3613,共5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volvulus,SV)的CT征象,以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6例SV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扩张、积气,呈倒"U"形肠袢共6例;5例肠壁明显变薄,肠腔含有少量液体,1例肠...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volvulus,SV)的CT征象,以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6例SV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扩张、积气,呈倒"U"形肠袢共6例;5例肠壁明显变薄,肠腔含有少量液体,1例肠壁密度增高,肠腔含有大量液体;倒"U"形肠袢最高点位于肝下缘以上水平者6例,位于横结肠上方者2例.双鸟嘴征6例.X征6例,输入端位于输出端上方者5例,下方者1例.漩涡征6例,其中逆时针5例,顺时针1例.结论:倒"U"型肠袢结合X征及双鸟嘴征是诊断SV可靠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扭转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结直肠癌MR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坤 徐萍 +1 位作者 郑可国 冯仕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在肿瘤疾病中的病死率排第4;每年有超过120万人被诊断为CRC,其中60万患者因该病而死[1]。近年来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中青年患者占的比例逐渐增加。CRC已经严...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在肿瘤疾病中的病死率排第4;每年有超过120万人被诊断为CRC,其中60万患者因该病而死[1]。近年来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中青年患者占的比例逐渐增加。CRC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CRC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R 功能成像 肿瘤疾病 colorectal 肿瘤血管生成 分形维数 淋巴结状态 术前分期 细胞密度
下载PDF
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志清 郑可国 +1 位作者 沈静娴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和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肝胰巨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实性病灶内有分隔... 目的探讨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和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肝胰巨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实性病灶内有分隔,囊性病灶囊壁有壁结节,增强扫描肿块呈边缘不规则环形强化,强化呈快进慢出的表现。结论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CT表现 肿块 性病 囊性 手术病理 病灶内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