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吉顺 彭琼 王金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血脂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轻、中、重度毒各18例,中毒24 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7600日立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轻、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酯酶(AKP)、...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血脂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轻、中、重度毒各18例,中毒24 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7600日立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轻、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酯酶(AKP)、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B)、总胆红素(TB 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血清TB IL、ALT、AST明显升高(P<0.01),PAB、TC、TG明显降低(P<0.01),重度中毒组变化最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AKP、GGT随中毒程度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对早期有效护肝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中毒 肝功能 血脂
下载PDF
清胰汤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吉顺 戴夫 +1 位作者 彭琼 洪慈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n=20)按西医标准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n=2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胰汤及静脉点滴舒血宁。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n=20)按西医标准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n=2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胰汤及静脉点滴舒血宁。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症状(腹痛)缓解时间,体征(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舒血宁
下载PDF
分次大剂量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致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吉顺 陈垦 +1 位作者 王晖 林振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方法 小鼠分次大剂量L 精氨酸腹腔内注射 (2× 2 0mg·g-1) ,注射后 6、12、2 4、4 8、72h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改变及胰腺组织湿 ...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模型。方法 小鼠分次大剂量L 精氨酸腹腔内注射 (2× 2 0mg·g-1) ,注射后 6、12、2 4、4 8、72h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改变及胰腺组织湿 /干重量比率的变化。结果 注射后 6h即出现典型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理改变 ,2 4h达高峰 ,4 8h出现少量胰腺细胞坏死 ,72h病变减轻 ;胰腺组织湿 /干重量比率变化、病理评分呈同样的时相性变化。血清淀粉酶 6h时显著增高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4~ 5倍 ,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分次大剂量L 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诱导的小鼠胰腺病变符合典型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病理学改变 ,是较为理想和值得推广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L-精氨酸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与腺泡细胞的死亡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吉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 急性胰腺炎 腺泡细胞 死亡方式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萌萌 郑吉顺 +1 位作者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九种肠道菌群含量,比较三组间肠道菌...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九种肠道菌群含量,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A(IL-17)、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干扰素-α(INF-α)、CXC趋化因子(CXCL-13)的浓度,分析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以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属以及瘤胃球菌属含量减少;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梭菌属、白色念珠菌以及普雷沃氏菌含量明显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肠杆菌科细菌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性,肠球菌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正相关性;双歧杆菌与AS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性,普雷沃氏菌属与AST、AKP以及PT呈负相关性,拟杆菌属与AST和PT呈负相关性,瘤胃球菌属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性。另外,9种肠道菌群中只有肠球菌与IL-17A呈正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乙肝患者体内过度繁殖的肠球菌与IL-17A协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以致于肝功能受损呈恶性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肠道微生物 肝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肠炎早期核因子-κB活化以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垦 龙友明 +2 位作者 兰雷 郑吉顺 王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 :探讨NF κB在三硝基苯磺酸 (TNBS) 乙醇所致的大鼠结肠炎的早期活化情况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在该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TNBS 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的模型 ,造模前30min经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PDTC(1 0 ,2 5 ,... 目的 :探讨NF κB在三硝基苯磺酸 (TNBS) 乙醇所致的大鼠结肠炎的早期活化情况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在该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TNBS 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的模型 ,造模前30min经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PDTC(1 0 ,2 5 ,50 ,1 0 0mg·kg- 1) ,设立空白对照 ,模型对照组。造模后 4h处死大鼠 ,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湿干比及组织学改变 ,EMSA法测定NF κB的DNA结合活性 ,并检测组织中MPO、SOD、MDA变化。结果 :TNBS 乙醇造模后大鼠结肠组织中NF κB早期活化 ,PDTC能减轻TNBS 乙醇所致炎症 ,湿干比下降 ,组织学评分减少 ,MPO ,MDA值下降 ,与所用剂量正相关 ,但上述作用不通过阻断NF κB途径。结论 :NF κB在TN BS 乙醇结肠炎早期迅速活化 ,可能是机体一种早期抗损伤的自我防御事件 ,PDTC能够在早期减轻TN 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模型 核因子 结肠炎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L-精氨酸所致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早期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垦 郑吉顺 +2 位作者 龙友明 王晖 林振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DNA结合活性在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病变胰腺组织早期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L 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EP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凝胶迁移率法 (EMSA)分析胰腺组织中NF κBDNA结合活性 ;碘比...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DNA结合活性在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病变胰腺组织早期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L 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EP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凝胶迁移率法 (EMSA)分析胰腺组织中NF κBDNA结合活性 ;碘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力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留取胰腺组织分析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评分 ;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 (丙二醛 )MDA含量 ,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胰腺组织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力。结果 L 精氨酸腹腔注射后 ,小鼠出现AEP的改变 ;胰腺组织NF κB结合活性呈动态的改变 ,0 .5h时即开始增高 ,6h达到高峰 ,12h时仍高于NS组 (P <0 .0 1)。血清IL 6、TNF α水平 6h ,12h时均显著升高 ,高于NS组 (P <0 .0 1)。6h时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 ,12h时仍高于NS组 (P <0 .0 1) ,12h时T SOD活力下降 ,与NS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在L 精氨酸诱导的AEP早期 ,病变胰腺组织存在NF κBDNA结合活性的升高 ,NF κB参与L 精氨酸诱导的AEP的病情演变 ;机制可能与NF κB介导TNF α、IL 6,氧自由基产生及参与氧自由基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抑制NF κBDNA结合活性可能有助于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胰腺炎 核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进的、简便的凝胶迁移滞留试验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龙友明 郑吉顺 +1 位作者 陈垦 姜英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改进凝胶迁移滞留试验 (EMSA)方法 ,运用该法检测新蛋白。方法 :抽提与定量核蛋白、DNA探针标记与纯化 ,探针与蛋白质的结合、电泳及放射自显影。结果 :采用本法简便、节约、灵敏度高、图像清晰、有可比性及重复性 ,成功运用于NF-... 目的 :改进凝胶迁移滞留试验 (EMSA)方法 ,运用该法检测新蛋白。方法 :抽提与定量核蛋白、DNA探针标记与纯化 ,探针与蛋白质的结合、电泳及放射自显影。结果 :采用本法简便、节约、灵敏度高、图像清晰、有可比性及重复性 ,成功运用于NF-κB及POT蛋白的检测。结论 :此法在本实验组运用过 ,可靠 ,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迁移滞留试验法 DNA探针 定量核蛋白 NF-ΚB 自显影
下载PDF
粪便中乙肝病毒的定量检测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翔天 吕茹 +4 位作者 郑吉顺 陈国胜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0-1513,共4页
采集50例乙型肝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和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QIAmp DNA Stool kit试剂盒法提取粪便总DNA,巢式PCR定性检测粪便中乙肝病毒DNA(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 采集50例乙型肝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和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QIAmp DNA Stool kit试剂盒法提取粪便总DNA,巢式PCR定性检测粪便中乙肝病毒DNA(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测血清和粪便中HBV-DNA。根据血清HBVM阳性的不同组合(感染模式)将50例患者分成3组,粪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37例,血清HBsAg阳性46例,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血清阴性者,粪便中HBsAg阳性。FQ-PCR定量检测血清和粪便HBV-DNA含量分别为4.35±1.49和4.50±1.59。血清HBV-DNA检测,30例阳性(60%),粪便中HBV-DNA共检测出31例阳性(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粪便
下载PDF
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中NF-κB活性的阻断及其对炎症发展的抑制效应(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垦 郑吉顺 龙友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20-523,526,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和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在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中对核因子 -κB(NF -κB)的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 ,并论证阻断NF -κB活性在AEP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 0 %L -精氨酸 (2× 2 .0mg/g体重 ...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和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在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中对核因子 -κB(NF -κB)的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 ,并论证阻断NF -κB活性在AEP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 0 %L -精氨酸 (2× 2 .0mg/g体重 )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EP ;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抑制剂PDTC或NAC组在造模前 1h腹腔内分别注射 0 .1mg/gPDTC、0 .1mg/gNAC。EMSA分析胰腺组织中NF -κB活性 ;碘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力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 - 6水平 ;留取胰腺组织分析病理形态学及湿干比值的变化 ;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胰腺组织SOD活力。结果L -精氨酸腹腔注射后 ,小鼠胰腺组织NF -κB活性较NS组明显升高。给予PDTC或NAC干预后 ,病变胰腺组织中NF -κB活性在 0 .5 ,3,6 ,12h四个时间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并且伴随着血清IL - 6水平、胰腺组织学评分、湿干比值等指标的改善 ,但PDTC及NAC预处理对血清淀粉酶活力影响不大。结论NF -κB活化是L -精氨酸诱导的小鼠AEP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PDTC或NAC可通过阻断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 胰腺炎 小鼠
下载PDF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20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霞 郑吉顺 +2 位作者 陈世林 祝泽云 曹俊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疣状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联合组在胃镜下采用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中Hp阴性者单纯... 目的探讨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疣状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联合组在胃镜下采用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中Hp阴性者单纯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克/次,3次/天,治疗4周。而Hp阳性者,则予口服雷贝拉唑10.0毫克/次+胶体果胶铋200.0毫克/次+阿莫西林1.0克/次+克拉霉素0.5克/次,2次/天,连续服用2周。两组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胃镜下疣状病灶总消除率。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除的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95.0%比40.0%,χ2=3.789,P=0.000;100.0%比40.0%,χ2=17.143,P=0.000)。结论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是治疗疣状胃炎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导管消融术 等离子气体 雷贝拉唑
下载PDF
老年戊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致肝衰竭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鹤翔 吕春 +1 位作者 梁利民 郑吉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08-309,共2页
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症状重,肝衰竭的发生率高,宜易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速病情恶化。我们诊治1例戊型肝炎导致肝衰竭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7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20天"于2013年5月1... 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症状重,肝衰竭的发生率高,宜易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速病情恶化。我们诊治1例戊型肝炎导致肝衰竭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7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20天"于2013年5月18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曲霉菌病
下载PDF
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比值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风险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宇汝胜 童钟 +3 位作者 段胜 王晓刚 郑吉顺 胡启立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病人前S1抗原(Pre-S1 antigen,PreS1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及PreS1Ag/HBsAg的比值,对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2019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病人前S1抗原(Pre-S1 antigen,PreS1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及PreS1Ag/HBsAg的比值,对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1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HBV相关肝硬化肝癌病人61例,未发生肝癌的HBV相关肝硬化病人61例,检测所有受试者PreS1Ag、HBsAg水平及PreS1Ag/HBsAg比值,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析HBV相关肝硬化病人PreS1Ag、HBsAg水平及PreS1Ag/HBsAg比值对肝癌发生风险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预测效力及临床实用性评价。结果HBV相关肝硬化病人PreS1Ag、HBsAg及PreS1Ag/HBsAg比值分别为(112.36±20.47)ng/ml、(3.67±0.29)log IU/ml和(1.14±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sAg、PreS1Ag、PreS1Ag/HBsAg是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HBsAg、PreS1Ag、PreS1Ag/HBsAg在预测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均具临床价值。结论年龄、HBsAg、PreS1Ag、PreS1Ag/HBsAg是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危险因素,HBsAg、PreS1Ag、PreS1Ag/HBsAg预测HBV相关肝硬化病人肝癌发生均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PreS1Ag/HBsAg比值 肝癌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量的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验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吉顺 周翔天 +2 位作者 陈萌萌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改变细菌裂解温度对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量和纯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肝硬化患者粪便,每例患者粪便等分成两份,再随机分成两组。采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国际通用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抽提,一组(A... 目的观察改变细菌裂解温度对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量和纯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肝硬化患者粪便,每例患者粪便等分成两份,再随机分成两组。采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国际通用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抽提,一组(A组)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温度要求进行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一组(B组)对试剂盒细菌裂解温度改良后再进行提取。结果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温度进行提取组相比,改变细菌裂解温度后粪便基因组DNA提取量明显增高(P<0.05),而粪便基因组DNA提取纯度(OD260/280、OD260/230)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变细菌裂解温度能明显提高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量,而不改变粪便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度。该方法可以解决因粪便采样量少导致粪便基因组DNA提取量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细菌 基因组DNA的量 基因组DNA的纯度 细菌裂解温度 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梁利民 徐鹤翔 +1 位作者 郑吉顺 章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7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病史、入院后首次的实验室...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7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病史、入院后首次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以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随访1年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所纳入的患者分为生存组(n=123)和死亡组(n=50)。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评估NLR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对相关变量行Cox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enter法)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NLR患者的1年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的NLR、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均显著升高(U值分别为4660. 0、4994. 5,t=-9. 209,P值均<0. 001)。NLR与CTP评分和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363、0. 410,P值均<0. 001)。NLR、MELD评分预测患者1年预后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 52、14. 26,AUC分别为0. 758、0. 854,二者联合其AUC可增加至0. 86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NLR组(NLR≥3. 52)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NLR组(NLR <3. 52)(χ~2=36. 602,P <0.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NLR≥3. 52是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RDW、NLR联合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梁利民 徐鹤翔 +1 位作者 郑吉顺 章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1例,以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随访1年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n=126)和死亡组(n=55),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RDW、NLR、MELD水平差异,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RDW、NLR患者的1年生存率变化。最后通过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对RDW、NLR、MELD评分进行联合,评估多变量联合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价值。结果:181例随访1年死亡55例,存活126例,死亡组入院时NLR、RDW、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显示,NLR、RDW及MELD评分是预测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NLR及MELD评分预测患者1年预后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65%、2.58、16.6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2、0.764、0.862;MELD评分联合NLR的AUC为0.870,MELD评分联合RDW的AUC为0.876,MELD、RDW、NLR三者联合的AUC提高至0.884。结论:MELD、RDW、NLR三者联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合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鹤翔 郑吉顺 +3 位作者 解俊侠 李明远 章媛媛 梁利民 《肝脏》 2019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51例HCV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外周静脉血,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合肥地区HCV患者中共检出4种基因型,8种基因亚型,以1b型最多占68.12%,其次2a、2i型占12....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51例HCV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外周静脉血,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合肥地区HCV患者中共检出4种基因型,8种基因亚型,以1b型最多占68.12%,其次2a、2i型占12.75%、10.36%,3a、3b、6a、6n、6v均有分布。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基因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岁年龄组,基因型分布最为广泛;在时间分布上,早期HCV基因型较为单一,主要以1b和2a型为主,近年来基因1b型逐渐减少,2i、3a、3b、6a基因型逐渐增多,总的基因类型增多。经输血、血液透析、母婴传播感染患者基因型主要为1b、2a及2i型,性转播、其他途径(拔牙、纹身、纹眉、穿耳、职业暴露等)传播以基因1b型为主,2a、2i、3a、3b型均有分布,而静脉吸毒患者基因型分布较为广泛,1b、2a、2i、3a、3b、6a、6n、6v均有分布。结论合肥地区的HCV基因分型呈多样化,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2i型,同时存在3a、3b、6a、6n、6v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合肥地区
下载PDF
CXCL-13与IL-1β、IL-6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鹏 郑吉顺 梁利民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2018-202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CXCL-13、IL-1β、IL-6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CXCL-13、IL-1β、IL-6三种细胞因子,比较2组间肝功能、H...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CXCL-13、IL-1β、IL-6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CXCL-13、IL-1β、IL-6三种细胞因子,比较2组间肝功能、HBV DNA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TBIL、ALP、CXCL-13与IL-1β、IL-6较健康志愿者均增高(P<0.05);CXCL-13、IL-1β、IL-6与ALT、AST均成正相关(P<0.05),与TBIL、ALP、HBV DNA均无相关性(P>0.05),三种细胞因子之间均互成正相关(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7 d与治疗14 d后,ALT、AST、CXCL-13、IL-1β、IL-6分别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同时治疗14 d较治疗7 d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XCL-13、IL-1β、IL-6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XCL-13 IL-1Β IL-6
下载PDF
微型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查正伟 郑吉顺 彭琼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54例病人行MPS检查,了解隆起性病变来源的组织层次及性质。结果 54例病人中发现60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其中食管隆起性病... 目的探讨微型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内镜检查提示存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54例病人行MPS检查,了解隆起性病变来源的组织层次及性质。结果 54例病人中发现60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其中食管隆起性病变17处,胃部隆起性病变34处,十二指肠病变4处,贲门1处,直肠3处,降结肠1处。起源于黏膜层病变25处,起源于黏膜肌层病变3处,起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15处,起源于固有肌层病变13处,腔外压迫性病变3处,全壁性病灶1处。初步诊断为息肉15处,平滑肌瘤5处,间质瘤13处,隆起糜烂2处,囊肿4处,静脉瘤3处,异位胰腺3处,脂肪瘤7处,类癌2处,血管球瘤1处,腔外压迫3处,淋巴瘤1处,Brunner's腺增生1处。结论 MP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定位准确,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对易于混淆的病变,MPS不能代替病理而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探头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鲁北地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的工程改造模式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芳林 郑吉顺 王同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4-67,共4页
根据鲁北地区的特点、水资源状况以及黄河来水不断减少的发展趋势 ,对该地区引黄灌区实施节水改造的技术措施、适合采用的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科学处理引黄泥沙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引黄灌区 节水灌溉 水资源 泥沙 工程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