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6
1
作者 郑和荣 吴茂炳 +2 位作者 邬兴威 张涛 刘春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自身溶解、多期供烃携带的有机酸溶蚀作用、岩浆热液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层序界面和不整合面岩溶作用等。白云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成藏条件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非常发育,且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其中有效盖层及后期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是油气成藏的关键。英买力—雅克拉地区、塔中主垒带和玛扎塔格构造带的白云岩潜山储层、阿克库勒和塔中地区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白云岩内幕储层以及塔中和巴楚地区的中寒武统盐下白云岩储层是下一步勘探的3个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白云岩储层 成因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沉积演化与页岩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95
2
作者 郑和荣 高波 +2 位作者 彭勇民 聂海宽 杨斐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内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即SQ1与SQ2,它们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好。下部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TST)发育一套有利于页岩气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此时期呈现出"北面向次深海敞开、东西南三面受古陆围限、陆棚广布"的沉积格局,深水陆棚相广泛发育,面积为255 000 km2,平均厚度35 m。受海平面下降的影响,从下部层序至上部层序水体变浅,岩相从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向中—浅水陆棚相沙纹层理粉砂质页岩转变。岩相的发育受海平面升降、古陆、海底地形、物源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岩相类型有碳质或硅质或钙质页岩、纹层状页岩、生物扰动粉砂质页岩、沙纹层理的粉砂质页岩、块状砂岩或介壳灰岩薄夹层5类。研究表明,沉积相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高TOC含量页岩发育于深水陆棚相、中陆棚相和潟湖相中。目前,已有多口井在龙马溪组页岩获得工业气流,揭示了该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综合分析认为涪陵—赤水—仁怀、威远—长宁、鄂西—渝东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气勘探的主要方向和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侵体系域 深水陆棚 岩相 下志留统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42
3
作者 郑和荣 刘忠群 +8 位作者 徐士林 刘振峰 刘君龙 黄志文 黄彦庆 石志良 武清钊 范凌霄 高金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5-783,共19页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标,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的新一轮勘探开发攻关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认识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成藏模式、天然气富集规律和圈闭评价方面,建立了“先成藏后致密、超压驱动、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明确了“早期构造控带、差异致密控储、构造调整控产”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建立了基于古今构造及形变的圈闭动态评价方法。关于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划分了2类4型气藏甜点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致密砂岩裂缝预测,形成了最大似然、构造熵、形态指数和曲度等多属性融合的断褶缝体精细刻画技术。在致密砂岩组分和流体识别上,构建了粒度参数测井连续评价和中子声波包络面含气性识别测井评价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保护和改造,初步形成了氮气钻井提高产量技术,制定了不同甜点类型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和对策。当前,须家河组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点是如何实现规模有效开发。通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认为下步的勘探开发应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盆范围内进一步深化须家河组天然气差异富集规律研究;二是按照不同甜点类型开展精细的地质评价;三是进一步攻关裂缝体内幕精细刻画、优质储层精细预测和流体预测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提高产量工程工艺技术和开发政策优化技术;四是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立分类动用的思想,优先开发动用裂缝型甜点储量,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为目标攻关基质储渗型甜点储量,实现须家河组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钻井 差异富集规律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砂岩气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4 位作者 云露 林会喜 邓尚 贾会冲 蒲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238,共15页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大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1)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均发育中小尺度滑移距走滑断裂,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垂向多期叠加”的空间结构特征。(2)三大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具有成因、分布和期次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形成时间早,演化时间长,在盆地北部具有“南北对接,东西分区”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受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陆内挤压影响,形成了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四川盆地受控于二叠纪峨眉山大地幔柱影响,在盆地内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了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张扭型走滑断裂。(3)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控储方面,受断裂—流体耦合改造控制,可形成断控缝洞型储集体、断—溶缝洞型或断控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在控圈方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可形成断控缝洞型、断溶缝洞型岩性圈闭;在控运方面,走滑断裂产状高陡,可直接沟通烃源岩和储层,构成重要的油气垂向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发育特征 控藏作用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2
5
作者 郑和荣 黄永玲 冯有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0,共4页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异常高压体系 石油地质 东营凹陷 下第三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前景——以湘中坳陷下寒武统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和荣 彭勇民 +6 位作者 唐建信 龙胜祥 刘光祥 高波 何希鹏 王运海 顾志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5-1167,共13页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热点,湘中坳陷下寒武统属于盆外常压页岩气领域的典型例子。基于2条野外露头实测剖面,8条观察剖面,1口浅钻井和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开展了湘中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该坳陷下... 中、上扬子地区常压页岩气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热点,湘中坳陷下寒武统属于盆外常压页岩气领域的典型例子。基于2条野外露头实测剖面,8条观察剖面,1口浅钻井和地震等第一手资料,开展了湘中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该坳陷下寒武统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其中,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形成于有利的大陆斜坡-盆地相深水环境,连续厚度超过150 m,优质页岩厚度为50~90 m;黑色页岩TOC值介于1. 12%~22. 07%,平均为4. 64%,Ro平均为2. 78%。页岩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纳米孔、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岩心尺度高角度裂缝以及层理缝等,以有机质孔为主;有机质纳米孔因泄压后暴露于地表而呈现为长条、不规则多边形,孔径大小为21. 8~328. 4 nm;地表样品见到大量的淡水成因的次生溶蚀孔和构造成因的裂缝,孔隙度介于2. 22%~8. 7%,平均为6. 05%;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平均含量为61. 2%,其次为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23. 5%,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73. 38%。等温吸附实验测试表明页岩平均吸附能力为5. 95 m3/t。通过综合地质方法,预测了下寒武统新层系Ⅰ类页岩气有利区面积为8 766. 1 km^2;在龙山凸起两侧,下寒武统埋深多在3 000~4 000 m,保存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硅质页岩 常压页岩气 下寒武统 湘中坳陷 中上扬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埋藏溶蚀作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郑和荣 刘春燕 +1 位作者 吴茂炳 王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5,共7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埋藏溶蚀作用可分为内源溶蚀和外源溶蚀两个作用阶段,这两种溶蚀作用的本质区别是酸性流体的来源和流体运移途径不同。埋藏溶蚀作用的流体来源于有机质在成熟作用和烃类热降...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埋藏溶蚀作用可分为内源溶蚀和外源溶蚀两个作用阶段,这两种溶蚀作用的本质区别是酸性流体的来源和流体运移途径不同。埋藏溶蚀作用的流体来源于有机质在成熟作用和烃类热降解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和H2S等酸性流体,内源溶蚀作用的流体来源于自身岩石颗粒中的有机质,而外源溶蚀作用流体则来源于颗粒石灰岩岩层之外的泥质烃源岩。埋藏溶蚀储层的形成是内源溶蚀和外源溶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颗粒石灰岩自身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主要形成彼此独立的小孔,后期外来酸性流体沿着不整合、断裂、裂缝和缝合线对围岩进一步溶蚀改造,地层中的矿物成分和流体的热对流是影响溶蚀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埋藏溶蚀作用 颗粒石灰岩 成因机理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和荣 李铁军 +1 位作者 蔡立国 龙胜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 ,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 ,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主要发育以三叠系、侏罗系煤系和泥质岩为主的陆相烃源岩 ;长期的生排烃历史和晚期定型的构造圈闭决定了其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成藏特征 ;而后期保存条件好、优质盖层发育的区带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勘探上既要借鉴国外相似领域的勘探经验 ,更应加强中国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褶皱带 陆内前陆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勘探建议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和荣 尹伟 +4 位作者 胡宗全 伍新和 王传刚 陈新军 李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在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来源将中国中西部碎屑岩层系油气藏类型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和混源型,其中内源型又细分为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和内源它源型油气藏,外源型细分为外源次生油气藏和外源原生油气藏。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具有烃源岩... 在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来源将中国中西部碎屑岩层系油气藏类型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和混源型,其中内源型又细分为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和内源它源型油气藏,外源型细分为外源次生油气藏和外源原生油气藏。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具有烃源岩与储集层在纵、横向上就近配置的特点,易于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或富集高产的构造油气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凹中隆起和有利相带,是碎屑岩层系中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首选领域;内源它源型油气藏既需要碎屑岩层系内部存在烃源岩,又需要通过纵、横向运移至上部碎屑岩层系中聚集成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输导体系和(古)构造,是寻找富集高产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领域;外源型油气藏需要与下伏海相层系强生烃灶或者大型海相层系油气藏(田)在横向上邻近,还需要断层、不整合或疏导层构成的运移网络,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输导体系有效性和下伏油藏规模,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田)群和较大型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生烃灶 岩性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潜山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1 位作者 张忠民 刘翠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6,321,共5页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 ,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 ,储层条件较好 ;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 ,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 ,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 ;...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 ,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 ,储层条件较好 ;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 ,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 ,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 ;构造应力对潜山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现在断裂和褶皱有利于裂缝和地下溶蚀的发育 ;潜山储层与上覆烃源岩和盖层之间的就近配置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圈闭而成藏。下一步的勘探应分 3个层次进行 :一是深化济阳坳陷 ,扩大储量规模 ;二是突破东濮凹陷和苏北盆地 ,形成新的场面 ;三是探索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 ,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埕岛油田勘探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30
11
作者 郑和荣 林会喜 王永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8,共4页
埕岛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以北的浅海海域 ,是具有 7套含油层系、十余种油藏类型、4种流体性质的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针对 3套目的层系石油地质特征和海上勘探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采用不同三维地震储集层描述技术 :采用测井约束反... 埕岛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以北的浅海海域 ,是具有 7套含油层系、十余种油藏类型、4种流体性质的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针对 3套目的层系石油地质特征和海上勘探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采用不同三维地震储集层描述技术 :采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描述馆陶组河道砂储集层 ;采用地层基准面原理和基准面旋回对比技术预测东营组和沙一段的水下扇体储集层分布 ;采用合成声波测井等技术完成全区太古界、下古生界的储集层横向描述和预测。 1984年至 1999年 ,按选带、控层、逐层深入的思路进行勘探 ,探井部署中采用多参数、神经网络等储集层描述和油气检测技术 ,缩短了勘探开发进程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口井平均探明储量 560× 10 4 t。图 3参 2 (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油气勘探 石油地质特征 储集层描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和荣 田景春 +3 位作者 胡宗全 张翔 赵永强 孟万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3-745,共13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的详细观测,对钻遇奥陶系31口典型井,特别是2016年以来新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对盆地内钻遇奥陶系82口井的沉积相精细解释,以及对188条二维地震测线和5个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地震...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的详细观测,对钻遇奥陶系31口典型井,特别是2016年以来新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对盆地内钻遇奥陶系82口井的沉积相精细解释,以及对188条二维地震测线和5个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地震相识别,按照从点—线—面的思路,在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对比,进而以组为编图单元,系统编绘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各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沉积演化过程中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陆棚和深水盆地等7种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16种亚相和若干微相。岩相古地理编图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早期蓬莱坝组—一间房组沉积期并非传统认识的“西台东盆”沉积格局,而是“单台双缘双盆”的沉积格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台地经历了由统一的碳酸盐台地形成—台地分异形成多台地—台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奥陶系3种沉积充填模式,分别是:单一台地—缓坡、陡坡边缘共存—盆地沉积模式,多台地—多台缘—多盆地沉积模式和陆源碎屑海洋环境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对比 古地理编图 岩相古地理演化 沉积模式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储层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3 位作者 周小进 张海清 由伟丰 杨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4-581,共8页
构造、沉积两大要素共同控制着海相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震旦纪—早古生代早期(Z—O_2),中国主要板块处于洋盆扩张、陆块离散的构造-沉积阶段,围绕华北、扬子、塔里木等主要陆块长期发育稳定台地-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沉积体系。此期台地相碳... 构造、沉积两大要素共同控制着海相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震旦纪—早古生代早期(Z—O_2),中国主要板块处于洋盆扩张、陆块离散的构造-沉积阶段,围绕华北、扬子、塔里木等主要陆块长期发育稳定台地-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沉积体系。此期台地相碳酸盐岩异常发育,主要的岩性有灰岩、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其中位于高位期的奥陶系是我国海相油气发现的重要层位之一。早古生代晚期(O_3—S),为洋盆俯冲消减、古中国陆汇聚形成阶段。伴随着海水退却,各主要陆块核部隆升为隆起剥蚀区,围绕其周边发育海相碎屑岩储层,如塔里木北部和鄂西渝东的志留系。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早期成岩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D—T),此期北方以汇聚作用为主,主要发育碎屑岩储层沉积,如华北和准噶尔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塔里木的泥盆系等,同时海西期是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主要岩溶期;南方以离散作用为主,华南台地裂解成"盆包台"格局,台地边缘发育礁滩相储层。在长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下,在原生孔隙丧失的同时,古岩溶、热液溶蚀、白云化和裂缝的复合作用使海相储层经历建设性改造,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构造-沉积条件 海相层系 前中生代 中国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对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均具有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和基本的自生自储成藏条件。对成藏条件时间配置关系的对比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以1... 对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均具有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和基本的自生自储成藏条件。对成藏条件时间配置关系的对比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以1个沉降—抬升幕、持续生烃、早期成藏为特征,渤海湾盆地则以多个沉降—抬升幕、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征。成藏条件的空间配置关系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在时间上及纵横向上具有连续性,天然气保存条件良好,可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资源潜力大。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时间连续性较差,天然气需要较大幅度的垂向运移才能成藏,二次生烃区与构造高部位成藏区之间的横向重叠区分布局限,以形成中、小规模但丰度较高的构造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自生自储成藏 二次生烃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发现晚二叠世花岗岩:来自乌石1井岩心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和荣 罗军 +3 位作者 张英 冯建赟 曾彦 王鸣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0-1352,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北部湾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及太平洋板块汇聚中心的南海北部边缘,是新生代以来陆壳边缘上形成的裂陷盆地。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整体呈东西向展布,总面积约2680 km^(2),凹陷北侧通过企... 1研究目的(Objective)北部湾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及太平洋板块汇聚中心的南海北部边缘,是新生代以来陆壳边缘上形成的裂陷盆地。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整体呈东西向展布,总面积约2680 km^(2),凹陷北侧通过企水凸起与纪家凹陷相隔,南东侧与流沙低凸起相毗邻(图1a)。乌石凹陷陆区位于该凹陷的东部,根据古近系构造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7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北部缓坡带、北部次洼带、中部低幅背斜带、南部深洼带、南部陡坡带、中区次洼带以及东部高幅背斜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 一级构造单元 南海北部边缘 印度板块 欧亚板块 背斜带 南部陡坡带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唐王寨地区泥盆纪生物礁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和荣 曾允孚 林文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56-463,T001,共9页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泥盆纪生物礁是由缓坡丘礁、镶边台地边缘线状丘礁和开阔及局限台地内补丁礁构成的礁体群。造礁生物主要为各种生态的层孔虫和床板珊瑚。生物礁从早泥盆世甘溪晚期(相当于艾姆斯晚期)开始发育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沙窝子...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泥盆纪生物礁是由缓坡丘礁、镶边台地边缘线状丘礁和开阔及局限台地内补丁礁构成的礁体群。造礁生物主要为各种生态的层孔虫和床板珊瑚。生物礁从早泥盆世甘溪晚期(相当于艾姆斯晚期)开始发育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沙窝子期(相当于弗拉斯期),以发育时间早、延续时间长为特点。单个礁体规模小,高与宽之比一般小于1/30,呈透镜状和丘状。礁体群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古区域构造、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生物礁 层孔虫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和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7-505,共9页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岩层系可划分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成藏体系。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决定了成藏体系分布的差异性。针对裂缝性储层预测,形成了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针对致密储层和隐蔽圈闭识别,形成了实用的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等;针对川西坳陷致密裂缝性储层,形成了一系列压裂改造技术;针对鄂南致密砂岩储层,形成了补偿压裂技术方法。油气地质理论新认识与技术新进展推动了该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如川西须二气田、塔河碎屑岩油气藏和鄂南镇泾油田)和规模储量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储层改造技术 成藏体系 碎屑岩层系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隐蔽油藏勘探潜力与中国石油储量增长趋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4年第6期12-15,共4页
中国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隐蔽油藏是我国剩余石油资源分布的主要油藏类型之一。断陷湖盆的岩性油藏、坳陷盆地大面积地层油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大型地层油藏是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领域。针对隐蔽油藏勘探,... 中国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隐蔽油藏是我国剩余石油资源分布的主要油藏类型之一。断陷湖盆的岩性油藏、坳陷盆地大面积地层油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大型地层油藏是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领域。针对隐蔽油藏勘探,应发展与其高勘探难度相适应的、与常规油藏勘探有别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隐蔽油藏今后将是我国发现石油储量的主要油藏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藏 储量 叠合盆地 坳陷 断陷 油气勘探工作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北段泥盆纪陆架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
19
作者 郑和荣 曾允孚 张锦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35,共9页
四川龙门山北段泥盆纪陆架沉积经历了陆源碎屑滨岸—陆棚、同斜碳酸盐缓坡、镶边碳酸盐台地、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和浅滩化碳酸盐台地的环境演化。沉积环境的变迁是在古区域构造为主的控制下进行的。在垂向和横向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四川龙门山北段泥盆纪陆架沉积经历了陆源碎屑滨岸—陆棚、同斜碳酸盐缓坡、镶边碳酸盐台地、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和浅滩化碳酸盐台地的环境演化。沉积环境的变迁是在古区域构造为主的控制下进行的。在垂向和横向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盆地沉积作用的模式和盆地演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 碳酸盐岩 盆地 泥盆纪
下载PDF
把握钻井队伍特点 建立新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和荣 陈维平 李华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03年第2期61-63,84,共4页
重组改制后钻井队伍素质堪忧。当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如人员老化加快、大龄员工明显沉积,技术知识传接乏力、技能断层显现,整体技能素质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一是研究制定科学的职业寿命标准,推行内部离... 重组改制后钻井队伍素质堪忧。当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如人员老化加快、大龄员工明显沉积,技术知识传接乏力、技能断层显现,整体技能素质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一是研究制定科学的职业寿命标准,推行内部离岗待退办法,建立畅通的合理有序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二是调整分配政策,改革月薪制员工工资;三是建立员工动态培训考评机制,增强员工学技术钻业务的自我约束能力;四是构筑员工岗位成才平台,增强队伍活力,提高队伍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队伍 技能人才 机制 人力资源 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