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导管复合雪旺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培惠 常青 +4 位作者 魏奉才 林志勇 孙晋浩 卢凤琦 刘克敬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9-992,共4页
目的:应用壳聚糖导管作为神经再生室,复合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观察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用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按3:1的比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复合导管;取胎兔坐骨神经,经体外增殖培养获得雪旺细胞,复合于壳聚糖... 目的:应用壳聚糖导管作为神经再生室,复合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观察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用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按3:1的比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复合导管;取胎兔坐骨神经,经体外增殖培养获得雪旺细胞,复合于壳聚糖导管,修复兔面神经0.8 cm的缺损,并与单用壳聚糖导管作对照,观察修复后4、8、16周的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情况。结果:术后8周新生面神经纤维已沿管壁通过缺损到达远端,术后16周导管大部分降解,新生神经变粗变直,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到复合动作电位,复合雪旺氏细胞的导管再生神经较粗,动作电位幅值较高。结论:壳聚糖导管可引导神经再生,复合雪旺细胞的壳聚糖导管神经再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雪旺氏细胞 神经修复 面神经
下载PDF
双侧完全性唇裂唇肌功能整复术后的肌电活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郑家伟 宋代辉 张奎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客观地评价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后唇部肌的动态效果。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对25例用直线缝合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和20例用口轮匝肌成形的肌功能恢复性方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的上唇部,包括左、右侧唇及前唇...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客观地评价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后唇部肌的动态效果。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对25例用直线缝合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和20例用口轮匝肌成形的肌功能恢复性方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的上唇部,包括左、右侧唇及前唇进行肌电测定,分别测定每位患者在静息姿势位时和用力最大噘嘴前突位时各部分的最大肌电幅值,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静息姿势位时,两组患者的前唇、侧唇均无肌电活动;在最大噘嘴位时,口轮匝肌成形的功能性修复组患者的前唇与左、右侧唇之间的肌电幅值无显著差异,而直线修复组患者的前唇肌电幅值则明显小于两侧唇,也明显小于肌功能性修复组患者的前唇肌电幅值。结论:口轮匝肌成形的肌功能恢复性修复方法对完全性双侧唇裂患者唇部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直线缝合法,提示双侧完全性唇裂手术修复时口轮匝肌成形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肌功能 双侧 肌电活动 口轮匝肌 唇裂 唇部 直线 最大 姿势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培惠 李文刚 +1 位作者 张东升 于殿伸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及腓骨肌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1例,总结其成活情况、患者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及腓骨肌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1例,总结其成活情况、患者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各种因素。结果:91例病例中有7例组织瓣坏死,组织瓣总体成活率为92.3%。绝大多数组织瓣成活的病例均达到了术前所预测的功能与外形,患者满意率达92.8%。影响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后血管危象及术后感染,前者与血管吻合技术、血管情况、组织瓣及血管蒂的放置处理密切相关;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与组织瓣的成活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3种组织瓣的移植整体上是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缺损的修复有很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口腔 颌面部 缺损
下载PDF
正常颞颌关节滑膜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培惠 赵华强 郑家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滑膜在维持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和关节病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材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对颞颌关节滑膜的结构尚了解不多。作者根据对人体其它部位滑液关节滑膜的认识,探讨了正常颞颌关节滑膜的组织学结构,介绍了当今有关人... 滑膜在维持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和关节病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材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对颞颌关节滑膜的结构尚了解不多。作者根据对人体其它部位滑液关节滑膜的认识,探讨了正常颞颌关节滑膜的组织学结构,介绍了当今有关人类颞颌关节滑膜结构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滑膜 组织学 正常滑膜
下载PDF
单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培惠 常青 林志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的结构特点。方法 :利用单侧唇裂患者手术时切取的唇部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单侧唇裂患者唇红缘内有肌纤维 ,但有超微结构变异 ,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改变 ,离裂缘越近 ,变异越明显 ... 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侧唇裂患者唇部肌肉的结构特点。方法 :利用单侧唇裂患者手术时切取的唇部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单侧唇裂患者唇红缘内有肌纤维 ,但有超微结构变异 ,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的改变 ,离裂缘越近 ,变异越明显 ,传统唇裂修复术形成的疤痕处有少量变异的肌纤维。结论 :唇红缘处有超显微结构变异 ,在行功能性修复时最好对唇红缘处的肌纤维适当修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组织学 电镜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肿27例分析
7
作者 郑培惠 张东升 林志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7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下颌骨 巨大囊肿 开窗减压术 常规手术 手术难度 完全切除 推广 经济负担 基层医院
下载PDF
自由基与退行性颞下颌关节病
8
作者 郑培惠 王佩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退行性颞下关节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最新的研究表明关节中的损伤性自由基的积聚 ,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害的分子过程是引起退行性颞下关节病的主要机制 ,本文对颞下颌关节中自由基的结构特性 。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 自由基 病理
下载PDF
CTA和超声多普勒在腓骨瓣血供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文刚 于殿绅 +1 位作者 郑培惠 袁锡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术前检测小腿供区血供的方法。方法:12例患者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小腿供区除物理检查外,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腘动脉及分支的走行、口径、腓血管蒂的长度、腓动静脉的口径、... 目的:探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术前检测小腿供区血供的方法。方法:12例患者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小腿供区除物理检查外,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腘动脉及分支的走行、口径、腓血管蒂的长度、腓动静脉的口径、皮肤穿支的口径及位置,4例发现有问题则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现血管变异现象,4例其他检查异常或未检出胫前动脉的患者CTA证实腘动脉及分支没有异常。术中发现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术后12例患者均顺利愈合,供区小腿血供没有受到影响。结论:常规行血管造影检查没有必要,但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异常时应行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具有无创和直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超声多普勒 血供检测 彩色多普勒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CT血管造影术 下颌骨缺损 CTA检查 术前检测 移植修复 骨瓣修复 物理检查 腓血管蒂 变异现象 胫前动脉 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 腘动脉 供区 小腿 患者 口径 动静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平 王苏加 +2 位作者 张运 张成河 郑培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6-36,共1页
目的 比较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 ,探讨牙周病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组 4 5例 ,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都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至少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 5... 目的 比较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 ,探讨牙周病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组 4 5例 ,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都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至少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 5 0 % ) ,男性 2 7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4 .9± 8.1岁。对照组 4 0例 ,为心内科非冠心病者 ,男性 19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5 1.2± 6 .5岁。上述患者禁食 12h以上 ,次日早饭前取血测C反应蛋白水平 ,计数白细胞总数。以牙周指数和缺牙数来表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 ,此处的牙周病是指广义的牙周病 ,即在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退缩或肿胀、牙齿缺失中有 2种以上临床指征同时出现即认为该患者有牙周病。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 38例患牙周病 ,患病率为 84 .4 4 % ,对照组有 9例患牙周病 ,患病率为 2 2 .5 0 % ,两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并且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退缩或肿胀和牙齿缺失的患病率 ,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缺牙数目和二项炎性标志物见表 1,可见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牙周指数和缺牙数目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疾病 牙周病 炎症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圣运 李文刚 +4 位作者 张世周 郑培惠 陈占伟 李胜锋 张东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的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的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3.5~9 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危象或血栓。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吻合质量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腓骨肌皮瓣 微血管吻合器 静脉吻合
下载PDF
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刚 郑培惠 +3 位作者 张东升 孙树征 于殿绅 袁锡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为适应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40例。设计方法,术前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预计手术造成的缺损大小和外形,结合血管蒂的走行方向在前臂设计皮肤的形状,再设...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为适应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40例。设计方法,术前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预计手术造成的缺损大小和外形,结合血管蒂的走行方向在前臂设计皮肤的形状,再设计皮下筋膜层的外形,皮下筋膜层的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评价皮瓣在口腔内的外形。结果:31例皮瓣修复成功,3例皮瓣完全坏死,6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如果带有范围较大的皮下筋膜层,且筋膜层将桡血管和头静脉血管网包括在内,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口腔 缺损 个体化设计
下载PDF
预成皮瓣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郑家伟 赵华强 郑培惠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7年第5期262-265,共4页
预成皮瓣是近年来整形外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包括通过分期移植制作适宜组织瓣,转移前延迟、扩张或移植,组织工程技术等。这些方法的不断完善,将给众多组织缺损、畸形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 皮瓣 预成皮瓣 组织扩张 组织工程 整形外科
下载PDF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sα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舰斌 张东升 +3 位作者 王来城 郑培惠 马利 牟文丽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索对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Gsα蛋白编码基因位点进行突变分析的方法。方法:颌骨FD患者经X线及组织病理学确诊后,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取细胞DNA,通过巢式PCR及酶切... 目的:探索对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Gsα蛋白编码基因位点进行突变分析的方法。方法:颌骨FD患者经X线及组织病理学确诊后,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取细胞DNA,通过巢式PCR及酶切等方法,将突变基因扩增,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颌骨FD患者BMSCs中,Gsα第201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突变(G→A或C→T),造成第20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组氨酸或精氨酸→半胱氨酸突变。结论:颌骨FD患者BMSCs中Gsα蛋白第201位氨基酸编码基因位点存在特异性突变,巢式PCR是检测该突变的可靠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G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突变 巢式PCR
下载PDF
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加血管束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强 郑培惠 +2 位作者 张东升 黄圣运 刘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在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过程中,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兔面动脉血管束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探讨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血管束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 目的:通过研究在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过程中,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兔面动脉血管束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探讨CS/β-TCP/rhBMP-2+复合因子血管束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共36侧骨缺损(全部为左侧),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加入rhBMP-2,同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对照1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只加入rhBMP-2;对照2组缺损区植入CS/β-TCP复合体,并包埋兔面动脉及下颌下腺包膜组成的血管束,不加入rhBMP-2。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后行大体观察、X线、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及骨密度测定,观察各组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8、12周的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取材后大体观察,植入材料区皮质骨形成完好,与自体骨组织分界肉眼难辨别,X线表现较正常骨质已无明显差异,HE染色可见丰富成熟的骨小梁及板层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CS/β-TCP复合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加入rhBMP-2并包埋进兔面动脉血管束可明显促进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修复 成骨
下载PDF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舰斌 郑培惠 +4 位作者 张东升 李胜锋 刘桂军 牟文丽 张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索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FD患者新鲜病变组织,将其剪碎后冲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探索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FD患者新鲜病变组织,将其剪碎后冲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长梭形,99%的细胞表达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可见诱导后的MSC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结论:在新鲜FD骨标本中可以成功提取MSC,其在体外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获取到的MSC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平 张运 +2 位作者 王苏加 张风河 郑培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45例CAD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牙周组织病变程度.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映冠状动脉的损伤程度,采用牙龈指数...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45例CAD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牙周组织病变程度.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映冠状动脉的损伤程度,采用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和牙周病指数(PDI)评估牙龈的炎症程度.结果 CAD组的hsCRP(5.75±1.26)mg/L、IL-1β(10.32±2.96)ng/L和TNF-α(9.17±2.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0.73)mg/L、(2.87±1.45)ng/L和(5.84±1.96)ng/L(P<0.01).CAD组牙周病患病率(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22.50%)(P<0.01).CAD组的GI及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CAD组的PDI(2.12±0.58)显著高于对照组(0.79±0.4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脉压差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PDI也是导致CAD的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1.217(95%CI 1.120~1.805,P<0.05).结论 牙周病能够引起CAD,强调公众口腔卫生对防治CAD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牙周病 炎症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伟 白金博 +3 位作者 于连聘 俎廷建 郑培惠 张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8-580,共3页
为了探讨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聚醚醚酮植入体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2例。结果不但精确地重建了患者下颌骨部分缺损,获得了适宜的下颌骨外形及高度,且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炎症及排... 为了探讨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聚醚醚酮植入体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2例。结果不但精确地重建了患者下颌骨部分缺损,获得了适宜的下颌骨外形及高度,且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炎症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面形改善较为满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部分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 聚醚醚酮 颌面假体植入
下载PDF
双侧唇裂的唇部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培惠 赵华强 +1 位作者 郑家伟 张奎洪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双侧唇裂的解剖结构特点,以促进功能性修复的实施与开展。方法利用各型双侧唇裂(包括初次与二次)手术所切取的标本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无... 目的进一步了解双侧唇裂的解剖结构特点,以促进功能性修复的实施与开展。方法利用各型双侧唇裂(包括初次与二次)手术所切取的标本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无肌纤维,双侧不完全性唇裂的前唇及桥部有少量肌纤维,但其超微结构有变异;用直线缝合法修复的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有从侧唇增生的肌纤维,但稀少,超微结构亦有变异。结论双侧唇裂既有外形的畸形,也有肌纤维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异,无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双侧唇裂都需行功能性恢复,才能获得良好的前唇部肌肉及功能结果1.双侧完全性唇裂的前唇中无肌纤维,含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脂肪、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其中胶原纤维数量较多,密集排列,粗细不等,分布较均匀,大部分为网状胶原纤维,少量为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在同一扫描电镜的断面上,成纤维细胞较大,多核,细胞器丰富,脂肪组织聚集成岛状或大小不等的颗粒样分散在胶原纤维之间。毛细血管较稀,管壁较薄,穿行于密集的胶原纤维之间(图1,2)。2.双侧唇裂的侧唇唇红内有纵横交错的肌纤维,浅层的肌纤维大多与裂缘平行,深层肌纤维则与裂缘垂直或交错。完全性双侧唇裂的侧图1双侧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局部解剖学 组织学
原文传递
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圣运 李文刚 +4 位作者 张世周 郑培惠 陈占伟 张天奇 张东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对38例患者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分别采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缺损,游离皮...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对38例患者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分别采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缺损,游离皮瓣移植后静脉采用1-2枚微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均采用手法端端吻合. 结果 共应用51枚微血管吻合器,血管吻合后术中所有游离皮瓣静脉吻合口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血、脱落、撕裂、血栓形成等情况,术后未出现动、静脉血管危象,随访3-6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以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吻合时间为3.5-9.0 min,较手工吻合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 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静脉吻合操作简单、快捷,吻合质量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游离皮瓣 微血管吻合器 静脉吻合 @@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