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膜法提取分离对氨基苯甲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玉 郑培楷 +1 位作者 谢羽飞 林潮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7,41,共5页
由磷酸三丁酯(TBP)、表面活性剂和煤油为油相,氢氧化钠溶液为内水相,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水溶液为料液(外水相),组成了W/O/W型乳状液膜体系,用乳状液膜法对料液中的PABA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探讨了PA-BA在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液膜分... 由磷酸三丁酯(TBP)、表面活性剂和煤油为油相,氢氧化钠溶液为内水相,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水溶液为料液(外水相),组成了W/O/W型乳状液膜体系,用乳状液膜法对料液中的PABA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探讨了PA-BA在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TBP质量分数浓度、外水相pH值和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PABA传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乳状液膜体系,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对含PABA浓度为500 mol/L的料液进行分离富集时,仅经一级液膜分离过程,PABA的分离提取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对氨基苯甲酸 表面活性剂 提取分离
下载PDF
乳液液膜法对水中对氨基苯甲酸分离富集的研究
2
作者 李明玉 郑培楷 +1 位作者 谢羽飞 杜丽钻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5,47,共5页
用以磷酸三丁脂(TBP)为流动载体的乳液液膜体系对水中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分离富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液膜分离富集PABA的各种因素,同时对PABA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PABA在液膜分离富集中的传质机理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用以磷酸三丁脂(TBP)为流动载体的乳液液膜体系对水中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分离富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液膜分离富集PABA的各种因素,同时对PABA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PABA在液膜分离富集中的传质机理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适宜的乳液液膜操作条件下,对含有500mg/L对氨基苯甲酸的料液,经过一级液膜提取分离,对氨基苯甲酸的提取率可达99%,提取分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乳液液膜 分离与富集 提取
下载PDF
N235协同萃取碱性氰化浸金溶液中的金(I)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羽飞 李明玉 +1 位作者 林潮平 郑培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9,104,共5页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Ⅰ)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Ⅰ)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Ⅰ)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Ⅰ)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相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相为10%+10%协萃剂TOPO+80%煤油的协萃体系,对pH=9~10和初始金(I)质量浓度ρ0=10.87mg/L碱性氰化浸金贵液进行萃取时,经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可高达98%左右;同时,采用0.05~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率达到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N235 协同萃取
下载PDF
环境规划中的空间管制及对环保工作的指导
4
作者 郑培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第4期178-178,180,共2页
空间管制是规划中调节资源地域空间配置的一种形式,以往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体系中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空间管制在环境规划中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环境规划中的空间管制及对环保工作... 空间管制是规划中调节资源地域空间配置的一种形式,以往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体系中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空间管制在环境规划中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环境规划中的空间管制及对环保工作的指导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划 空间管制 环保工作 指导
下载PDF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管理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培楷 《节能》 2019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土壤乃"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唯有净土才有净食,有净食才可安居乐业。然而,伴随人类发展也产生了污染,尤其土壤污染不仅威胁农作物的质量,而且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文中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现状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