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分层管理作用初探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晟瑜 叶葳 +4 位作者 郑威扬 刘忻超 邵池 潘慧 李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9期1299-1302,共4页
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估新入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分析考核结果,并据此结果对新住院医师进行分层管理和分层教学,可提高规范化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分层管理
下载PDF
加强总住院医师制度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晟瑜 叶葳 +3 位作者 刘忻超 郑威扬 李航 潘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0期1464-1466,共3页
总住院医师制度是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内科总住院医师身处医疗、教学第一线,可以在医疗、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促进住院医师的素质提高。坚持并加强总住院医师制度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对规范化培训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总住院医师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采用结构方程评价住院医师培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被引量:3
3
作者 姜英姿 刘颖娴 +2 位作者 郑威扬 潘慧 于学忠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能够测评住院医师的能力维度提供量化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结构方程(SEM)中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对OSCE所有考站的能力维度因子提取后进行模型拟合检验。结果北京协和医院的客... 目的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能够测评住院医师的能力维度提供量化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结构方程(SEM)中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对OSCE所有考站的能力维度因子提取后进行模型拟合检验。结果北京协和医院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主要测评了4个能力维度。结论通过OSCE测评,证明住院医师具备一定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测评维度 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下载PDF
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诊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晟瑜 施文 +7 位作者 阮戈冲 李骥 王强 蒋青伟 伍东升 郑威扬 吴晰 杨爱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7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岁)。异物来源包括医源性5例,口源性3例,肛源性5例,不明原因1例;口源性异物和医源性异物分布于全结肠,而肛源性异物分布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异物相关并发症共6例,包括黏膜损伤、嵌入肠壁、肠梗阻和肝脓肿。尝试内镜下取出异物共12例,11例成功,1例失败;使用的器械包括异物钳和圈套器;异物取出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异物嵌顿。结论结直肠异物的分布与其来源相关,其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并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尝试于内镜下取出结直肠异物时,可选择异物钳或圈套器,异物取出后需警惕结肠穿孔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异物 结肠镜
下载PDF
第505例——顽固性腹腔积液、M蛋白
5
作者 张富婧 郑威扬 +2 位作者 汪玄 蒋显勇 庄俊玲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腹胀、腹围增大半年余就诊。病初行腹腔积液穿刺及腹腔镜手术均无感染、实体瘤证据,同期诊断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后因顽固性腹水、门静脉高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效果欠佳。最终腹水流式细胞术发现异常...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腹胀、腹围增大半年余就诊。病初行腹腔积液穿刺及腹腔镜手术均无感染、实体瘤证据,同期诊断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后因顽固性腹水、门静脉高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效果欠佳。最终腹水流式细胞术发现异常单克隆浆细胞,进行性贫血,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采用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抗浆细胞治疗后腹腔积液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腹水 抗浆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六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威扬 钱家鸣 +2 位作者 杨华夏 朱峰 李景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1983--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6例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毒性...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1983--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6例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毒性巨结肠在北京协和医院UC患者中发病率为0.7%(6/824),低于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存在诱因,虽经内科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但预后不佳。国外文献认为应积极评价患者临床情况,在正确的时机及时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结论早期识别UC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并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巨结肠 中毒性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模式和临床特点的异同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景南 赵莉 +3 位作者 苗政 郑威扬 杨红 钱家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近10年来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模式及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筛查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906例结肠癌和直肠癌住院患者,就其收治比、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近10年来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模式及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筛查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906例结肠癌和直肠癌住院患者,就其收治比、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和病理分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组成方面40~60岁的直肠癌患者和70岁以上的结肠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临床表现方面直肠癌的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多于结肠癌,腹部包块更多见于结肠癌;结肠癌大便常规检查异常明显低于直肠癌(P<0.01),而血红蛋白下降更为多见(P<0.01);直肠癌行癌胚抗原(CEA)检查的人数明显低于结肠癌,其出现异常的比例也偏低;直肠指诊在直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结肠癌确诊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治疗方式均以手术为主,Duke D期的直肠癌患者稍多。结论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肠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于出现相应症状的高危人群,应注重体格检查和内镜检查相结合,以期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发病模式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临床特点及癌变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景南 郑威扬 +2 位作者 钱家鸣 路新卿 杨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其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至2008年6例UC相关性结直肠癌,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特点,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其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至2008年6例UC相关性结直肠癌,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特点,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蛋白)、β-连环蛋白、p53蛋白和Wnt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UC的癌变率为1.1%(6/534),女性多见(5/6),平均病程14.3年.临床均呈现典型的UC表现,病变常累及全结肠(5/6),均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中直肠癌4例、降结肠癌2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预后较差.APC蛋白、β-连环蛋白、p53蛋白和wnt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6、5/6和6/6.结论 临床对病变累及全结肠、病程长的UC患者,应注意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其癌变过程可能有多途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 Β-连环蛋白
原文传递
结肠癌近20年临床特点的变迁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景南 赵莉 +3 位作者 郑威扬 苗政 唐晓艳 钱家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近20年来结肠癌临床特征表现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1233例结肠癌住院患者,按时间阶段分为1989—1998年和1999—2008年两组,分别对结肠癌的临床... 目的探讨近20年来结肠癌临床特征表现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1233例结肠癌住院患者,按时间阶段分为1989—1998年和1999—2008年两组,分别对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以及临床分期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及老年患者有所增加;便血的患者明显减少(51.8%比31.7%,P〈0.05),腹部包块和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也呈下降趋势(30.2%比13.6%,P〈0.05);血红蛋白下降的患者有所减少,但大便潜血的阳性率有所增加(43.6%比61.2%,P〈0.05);随着癌胚抗原(CEA)检测的普遍开展,其阳性率也明显增加(32.4%比57.9%,P〈0.05);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病变和合并息肉的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肿瘤部位1989—1998年以升结肠为主(44.6%),近10年来逐渐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38.7%和22.7%)为主。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早期手术病例(DukeA期)明显增加(9.3%比23.8%,P〈0.05)。结论近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和老年患者明显增加;临床表现变得更缺乏特异性;随着大便潜血、CEA检测和结肠镜检查手段的提高和完善,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肿瘤部位从以右半结肠为主转变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与西方国家的特点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维得利珠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芦波 刘昭诗 +3 位作者 郑威扬 柏小寅 杨红 钱家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2期3388-3394,共7页
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开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的中重度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观察临床特征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计算临床应答率、生物学应答率及... 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开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的中重度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观察临床特征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计算临床应答率、生物学应答率及内镜应答率,多因素分析用于评估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炎症性肠病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40.5±11.9)岁。维得利珠单抗治疗14周时临床缓解率、临床应答率、生物学缓解率、生物学应答率及内镜缓解率分别为60.3%(47/78)、85.9%(67/78)、70.5%(55/78)、43.6%(34/78)和47.0%(31/66)。体质指数(BMI)≥18.5 kg/m^(2)(HR=5.04,95%CI:1.50~16.91,P=0.009)和治疗6周时达生物学缓解(HR=15.22,95%CI:3.16~73.38,P=0.001)是治疗14周时内镜缓解的影响因素。5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1%,主要表现为肝肾损害(37.2%)和感染(26.9%)。结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期炎症性肠病14周后超半数患者可达临床缓解,基线BMI水平和治疗6周时生物学缓解是14周黏膜愈合的影响因素。短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低,但严重不良反应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维得利珠单抗 短期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直肠癌发病模式的变迁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莉 李景南 +3 位作者 钱家鸣 苗政 郑威扬 唐晓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我院直肠癌发病模式的变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985例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发病情况与既往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方法、治疗手段和临床分期。结果近1...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我院直肠癌发病模式的变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985例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发病情况与既往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方法、治疗手段和临床分期。结果近10年来直肠癌在大肠癌中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44.4%V852.7%),其中男性及老年患者明显增加(P〈0.01);便血(76.9%)、大便习惯改变(71.6%)和腹痛(63.2%)是主要临床表现;便常规检查异常者占76.6%,血红蛋白下降和CEA异常并不常见;直肠指诊有87.9%的患者发现病变;治疗手段以新辅助治疗和手术切除为主,Duke分期以B、C为主。结论近年来直肠癌中老年患者明显增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应重视直肠指诊,以期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主动脉食管瘘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佳宁 张晟瑜 +5 位作者 李骥 郑威扬 吴东 陈野野 刘暴 杨爱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食管瘘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特点、... 目的:分析主动脉食管瘘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8±8)岁,基础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4例、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1例、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例。5例均并发呕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其中4例曾出现前哨性出血,伴便血、胸痛、腹痛、胸闷等症状。CT增强扫描或主动脉CT动脉成像可见食管壁增厚、食管局部不连续、主动脉瘤样改变、主动脉支架周围气体影及造影剂外溢等表现。胃镜下可见食管凹陷性病变、深溃疡、黏膜糜烂伴出血表现。保守治疗及内镜下止血效果差,未经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全部死亡。3例患者接受急诊开胸手术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存活,1例围术期死亡。结论: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欠佳,病情凶险,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行CT及胃镜检查评估,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食管 胃肠出血
原文传递
血清低IgG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征 郑威扬 +6 位作者 李骥 谭蓓 舒慧君 吕红 李玥 钱家鸣 杨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免疫球蛋白G(Ig G)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73例UC患者被纳入研究,对低Ig G和正常Ig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UC患者中血清IgG降低的UC患... 目的探讨血清低免疫球蛋白G(Ig G)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73例UC患者被纳入研究,对低Ig G和正常Ig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UC患者中血清IgG降低的UC患者12例(16.4%)。低Ig G水平的UC患者与IgG水平正常患者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47.82±29.89)mg/L对(32.89±36.45)mg/L,P=0.048),重度患者比例明显增高(100%对31.1%,P<0.001)。且低IgG水平UC患者伴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明显增多(61.5%对27.8%,P=0.018)。低IgG水平UC患者较IgG水平正常者激素治疗有效比例显著降低(16.7%对69.8%,P=0.00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G水平在6.73 g/L及以上时,预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41.2%。结论血清Ig G可能会成为预测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激素治疗效果的有价值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IGG 巨细胞病毒 感染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第491例--血小板增多、消化道出血、肠穿孔
14
作者 高雅娟 郑威扬 +2 位作者 刘洪沨 庄俊玲 吴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以克隆性血小板生成、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为特点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门静脉高压是ET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报道一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以克隆性血小板生成、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为特点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门静脉高压是ET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报道一例因门静脉高压造成消化道出血和肠穿孔的ET患者,采用手术和内镜治疗后病情稳定,以期为伴有门静脉高压的MPN患者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自发性 高血压 门静脉 胃肠出血 肠穿孔
原文传递
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央中 张炎 +6 位作者 郑威扬 张晟瑜 孙健 卢朝辉 张薇 周道斌 朱铁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7-941,共5页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lymphomatoid gastropathy),阐述其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选择及转归。方法 收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一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lymphomatoid gastropathy),阐述其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选择及转归。方法 收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一例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为51岁女性,因上腹不适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多发溃疡,病理发现黏膜内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CD56(+)、CD20(-)、CD8(-)、TIA(+)、Granzyme B(-)、Ki-67(75%)。原位杂交:EBER(-)。诊断为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未行放化疗,密切随访。4个月后多次复查胃镜发现溃疡自发愈合。结论 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型,虽然病理表现与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相似,但临床表现、预后完全不同。对于有这种病理改变的患者,需仔细评估其临床表现、胃镜特点,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淋巴瘤样胃病 NK/T细胞淋巴瘤 消化道 E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