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裂缝对沙柳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杜涛 毕银丽 +2 位作者 邹慧 郑娇龙 刘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1-2226,共6页
以裂缝未经过的沙柳为对照,通过测定0~10,10~20,20~40 cm土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有裂缝经过的沙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裂缝降低了沙柳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了蔗... 以裂缝未经过的沙柳为对照,通过测定0~10,10~20,20~40 cm土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有裂缝经过的沙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裂缝降低了沙柳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了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土壤酶以及微生物与土壤酶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1 a多时间,沙柳根际真菌数量、磷酸酶活性和深层蔗糖酶活性受地表裂缝的影响有所减弱,而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和表层蔗糖酶活性受地表裂缝的影响未见明显减弱,沙柳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受地表裂缝影响的下降幅度、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受地表裂缝影响的上升幅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可以得出:地表裂缝对沙柳根际的生物活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沙柳根际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但其完全恢复尚需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裂缝 微生物 酶活性 根际 沙柳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西北马铃薯生长和土壤改良的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毕银丽 蔡云 +6 位作者 刘生 全文智 郑娇龙 孙欢 龚云丽 胡晶晶 郭楠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82-86,共5页
为提高西北黄绵土区耕地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以西北地区典型农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接菌、施肥、对照3组处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马铃薯品质提升和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马铃薯根系的侵染能力,显著... 为提高西北黄绵土区耕地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以西北地区典型农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接菌、施肥、对照3组处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马铃薯品质提升和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马铃薯根系的侵染能力,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改善土壤电导率。接种AM真菌提高了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侧根数量,降低了根冠比。接菌处理比对照增产14.02%,比施肥处理减产11.65%。接菌提高了马铃薯单个块茎的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25.96%和30.79%。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块茎增大,其直径大于8 cm的马铃薯数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多16.7、5.3百分点。同时,AM真菌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浓度,对维生素C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提高黄绵土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AM真菌菌剂应用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AM)真菌 马铃薯 品相 营养成分 黄绵土
下载PDF
面向网页文本的地理要素变化发现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俊枫 赵仁亮 郑娇龙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地理要素变化发现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页文本中蕴含着一些现势性很强的地理要素信息,可作为地理要素变化发现的数据源。本文结合网络爬虫和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提出... 地理要素变化发现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页文本中蕴含着一些现势性很强的地理要素信息,可作为地理要素变化发现的数据源。本文结合网络爬虫和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面向网页文本的地理要素变化发现方法。首先,本文在收集分析地理要素变化新闻锚文本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地理要素变化新闻关键词库,并基于关键词库设计了适于地理要素变化发现的网络爬虫,实现了候选网页文本的主动获取;接着为了提取地理要素变化新闻,本文训练构造了适于地理要素变化发现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候选网页文本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本文方法与现有方法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要素 动态更新 变化发现 网页文本 贝叶斯分类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直立倾斜试验中的心率动态变化及预测价值分析
4
作者 郑娇龙 陈永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2年第32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的心率动态变化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POTS儿童164例为实验组,匹配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基线、HUTT5 min、HUTT10 min的心率(HR)... 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的心率动态变化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POTS儿童164例为实验组,匹配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基线、HUTT5 min、HUTT10 min的心率(HR)[记作(HR0、HR5、HR10)],立位心率差(HRD)[记作(HRD5、HRD10)]。结果两组实验对象HR5和HR10时较HR0时均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3/10.797,P<0.001),实验组HRD5和HRD1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7/12.721,P<0.001)。HUTT不同时间点测试中,HR10诊断POTS符合率高于HR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6,P<0.001),HRD10诊断POTS符合率高于HRD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4,P<0.001),HUTT5 min时,HR5符合诊断中女性患儿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06);HUTT10 min时,HR10符合诊断中女性患儿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1)。ROC曲线中,HR5、HR10、HRD5和HRD10对POTS均有预测诊断价值(P<0.05),HR10的灵敏性最高,HRD5的特异性最高,HRD10的曲线覆盖面积(AUC)最高。结论POST患儿在HR5和HR10时心率急剧增加,且女性患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男性患儿,联合HRD5和HRD10对POTS患儿诊断具有有效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下载PDF
CFT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梅璇 吴海聪 +3 位作者 林静 郑娇龙 刘邦 李东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8-2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常见的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就诊的PIL患者104例,以及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常见的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就诊的PIL患者104例,以及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一代测序法检测CFTR基因的M470V、TG-repeats、Poly-T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年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析CFTR的3个多态性位点与PIL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用K-S检验判断连续变量的正态性。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及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与疾病发生风险评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与PIL发病风险相关性采用调整OR值(OR adj)表示。结果PIL组和对照组间的M470V位点上的等位基因(χ^(2)=15.139,P<0.01)和基因型(χ^(2)=22.889,P<0.01)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repeat、Poly-T两位点上等位基因及个体基因型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IL患者M470V位点上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10%vs 41.67%,P<0.01)。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GG(OR=4.680,P<0.01)、AG基因型(OR=2.500,P<0.01)个体发生PIL的风险显著升高。在TG-repeats位点,12TG/13TG基因型个体的PIL发病风险较11TG/12TG个体更高(OR=11.002,P=0.042);在Poly-T位点7T/5T基因型个体的PIL发病风险较7T/7T个体更低(OR=0.079,P=0.047)。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FTR基因中M470V位点多态性与PIL发病风险独立相关,等位基因G是PIL发病的高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 肝内 多态现象 遗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淋巴结结核误诊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莉 吴海聪 +2 位作者 郑娇龙 李莎莎 李东良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68-470,共3页
现报道1例误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反复,多次行淋巴结活检,最终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其误诊原因与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改变不易相鉴别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检查的局限性有关。在临床诊疗过... 现报道1例误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反复,多次行淋巴结活检,最终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其误诊原因与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改变不易相鉴别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检查的局限性有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把握有的放矢、重复的原则进行检查,并联合多学科诊疗模式共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理 发热
原文传递
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治疗策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娇龙 周丽丽 +1 位作者 蔡丽蓉 李东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2015-2020,共6页
目的对照观察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常用治疗药物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及其联合治疗与加用或不加用抗生素等不同策略的疗效。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破裂急性出血的患者97例,根据... 目的对照观察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常用治疗药物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及其联合治疗与加用或不加用抗生素等不同策略的疗效。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破裂急性出血的患者97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生长抑素治疗)和治疗组(58例,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十四肽生长抑素250~500μg/h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4~6 mg/d,持续静脉泵入,活动性出血控制后,特利加压素改为2 mg/d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并将两组患者中是否加用抗生素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两种治疗策略中加用抗生素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两种治疗策略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止血成功率(75.86%vs 56.41%,χ2=4.058,P=0.044),止血所需时间[(4.3±2.0)d vs (5.5±2.6)d,t=2.297,P=0.024]和再出血率(5.17%vs 20.51%,χ2=5.458,P=0.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死亡率(18.97%vs 12.82%,χ2=0.639,P=0.4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生素对EVB治疗效果的影响:在对照组中加抗生素与未加抗生素组相比,止血成功率(63.16%vs 50.00%,χ2=0.686, P=0.408)、止血时间[(5.2±2.9) d vs (5.9±2.0) d, t=-0.740, P=0.465]和再出血率(15.79%vs25.00%,χ2=0.507,P=0.6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死亡率(0.00%vs 25.00%,χ2=5.449,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加抗生素与未加抗生素组相比止血成功率(78.72%vs 63.64%,χ2=1.108,P=0.433),再出血率(6.38%vs 0.00%,χ2=0.740,P=1.000)和死亡率(14.89%vs 36.36%,χ2=2.674,P=0.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4.1±1.8)d vs (5.7±2.4)d,t=-2.045,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生长抑素单药治疗组,因此认为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是目前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相对较好的治疗策略;抗生素在生长抑素单药治疗组和生长抑素与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组中得出的结果不一致,抗生素在肝硬化EVB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特利加压素 生长抑素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长涛 李东良 +4 位作者 吴志贤 郑娇龙 苏妙芳 尤伟宾 周晓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组(54例)和恩替卡韦(ETV)对照组(5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Ld T 600 mg/d+ADV 10 mg/d,1次/d;对照组口服ETV 0.5 mg/d,1次/d。总疗程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周时乙型病毒性(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48周时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4周后明显高于ETV对照组(33.3%vs 13.5%,χ2=5.80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6周和48周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42.6%vs 15.4%,χ2=9.477、P=0.002;48.1%vs 19.2%,χ2=9.877、P=0.002)。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的初治HBe Ag阳性CHB患者,不仅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和肝功能复常率,与恩替卡韦相比还能获得更高的HBe Ag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