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份的筛选——Ⅲ.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内抗炎免疫活性的比较 |
郑家润
顾克显
徐兰芳
高纪伟
余艳华
唐美玉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45
|
|
2
|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份的筛选 Ⅳ.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内雄性抗生育活性的比较 |
郑家润
顾克显
高纪伟
徐兰芳
余艳华
唐美玉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23
|
|
3
|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分的筛选 I.从雷公藤总甙(T_Ⅱ)中分离8个组分的筛选结果 |
郑家润
方家麟
顾克显
徐兰芳
高纪伟
郭宏志
余艳华
孙慧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
1987 |
11
|
|
4
|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分的筛选 Ⅱ.从雷公藤总甙(T_Ⅱ)中分离5个有关单体的筛选结果 |
郑家润
方家麟
顾克显
尹跃平
徐兰芳
高纪伟
郭宏志
余艳华
孙慧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
1987 |
7
|
|
5
|
雷公藤抗炎免疫及抗生育活性成分的筛选V.7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体外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郑家润
冯堃林
顾克显
徐兰芳
唐美玉
余艳华
高纪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9
|
|
6
|
雷公藤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
郑家润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7
|
皮肤局部用药的安全性评价 |
郑家润
|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皮肤刺激的实验研究 |
郑家润
徐文严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9
|
皮肤接触过敏的实验研究 |
郑家润
徐文严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0
|
皮肤外用维甲酸制剂致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的可能性估计 |
郑家润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1
|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物 |
郑家润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
1997 |
5
|
|
12
|
体内经皮吸收实验的方法和实施 |
郑家润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
1998 |
3
|
|
13
|
沙利度胺研究的新动向 |
郑家润
|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
1998 |
1
|
|
14
|
氧氟沙星及丹参酮Ⅱa对白细胞趋化性的影响 |
周展超
郑家润
徐文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4
|
|
15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制剂的含量 |
陈沄
陈国芳
李小慧
郑家润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16
|
沙利度胺等3种药物对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
王雨娟
郑家润
李新宇
张志文
|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17
|
环孢素A与雷公藤对IL-1α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的影响 |
李新宇
郑家润
高纪伟
唐美育
徐兰芳
|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4
|
|
18
|
小檗碱衍生物HB-13抗单纯疱疹病毒-2作用机制的研究 |
吴建兵
李新宇
林麟
崔盘根
郑家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9
|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γ-干扰素产生及对转录激活物-1磷酸化和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
李新宇
钱之玉
高纪伟
郑家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20
|
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精细立体结构研究 |
吕扬
郑启泰
田之悦
马鹏程
张崇璞
陈云
郑家润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
1998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