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惯习—场域”视角下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
1
作者 王倩雯 郑富兴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面向未来,“数字”与“教学”在场域变化中将持续对话与概念重塑。基于“惯习—场域”视角分析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学认知与理念更新滞后,教学模式尚需革新;学科与技术整合能力短缺,实践创新有待深化;情感关怀... 面向未来,“数字”与“教学”在场域变化中将持续对话与概念重塑。基于“惯习—场域”视角分析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学认知与理念更新滞后,教学模式尚需革新;学科与技术整合能力短缺,实践创新有待深化;情感关怀与主体责任缺失,伦理规范亟待强化三方面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数字时代背景下,技术逻辑对教育场域造成错位冲击,科研教学失衡的制度结构弱化了教师发展能动性以及高校教学文化发展元素缺位造成的教师发展模式与环境不合等。基于此,应以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数字化本质认识为首要,更新其教育理念;以注重协同发展为核心,拓展整合培育渠道;以强化伦理责任为必要,重视道德规范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场域 教育数字化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 数字化教学能力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的个体话语与微观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富兴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0,共8页
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话语与实践存在一种主体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家长这些微观教育主体的话语权缺失、价值分歧与无语状态。微观教育主体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话语困境与工具化命运,既是宏观教育现代化话语实践的现代性困境,也是现代社... 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话语与实践存在一种主体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家长这些微观教育主体的话语权缺失、价值分歧与无语状态。微观教育主体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话语困境与工具化命运,既是宏观教育现代化话语实践的现代性困境,也是现代社会里个体生存的现代性困境。微观教育主体视角下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既是微观主体习得现代化素养的过程,也是宏观主体的在地化教育实践。宏观教育主体与微观教育主体,最终在“对话—参与—行动”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个体 微观教育主体 话语 微观实践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富兴 高潇怡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6,共6页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该把握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是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像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家认同感 虚无主义 民族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
下载PDF
道德共识的追寻——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内容浅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富兴 高潇怡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5,共6页
品格教育是20世纪末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道德教育现象。新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的道德整合”。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具有一套普遍有效的道德内容,这是实施品格教育关键的一步。这种内容的确定及其方式反映了一种... 品格教育是20世纪末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道德教育现象。新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的道德整合”。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具有一套普遍有效的道德内容,这是实施品格教育关键的一步。这种内容的确定及其方式反映了一种对道德共识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道德教育 新品格教育 道德共识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国品格教育争论的伦理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富兴 李桢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4,共5页
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根据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伦理学争论,分析了美国关于品格教育的争论。文章认为,这场争论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两条道路之争;其思想根源是伦理学上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其性质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的道德教育的... 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根据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伦理学争论,分析了美国关于品格教育的争论。文章认为,这场争论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两条道路之争;其思想根源是伦理学上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其性质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的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即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学校的契约性与社群性、道德观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主体性与规范性、教育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矛盾关系的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教育 道德教育 美国 现代性 伦理学
下载PDF
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富兴 姜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30,共5页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靠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编写来面向生活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的面向生活不仅仅是在教材里加进具有时代性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沟...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靠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编写来面向生活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的面向生活不仅仅是在教材里加进具有时代性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沟通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特殊性的实际生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这种以沟通为目的的教学是完整性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来实现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应成为新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学生生活 完整性教学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郑富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2-47,共6页
文章主要介绍和分析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 ,包括其教育价值、具体举措、效果评价和理论基础四个方面 ,故事法是一种强调道德发展的背景 (context)和特殊性的叙事途径 ,要处理好消极与积极。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 品格教育 故事法 教育实践 教育价值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 被引量:19
8
作者 郑富兴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5,共7页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在方法论层面简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作者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就是逐步建构一种德育情境,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和规范性道德教育、以偏重智育为条件的品格教育和...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在方法论层面简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作者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就是逐步建构一种德育情境,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和规范性道德教育、以偏重智育为条件的品格教育和智育、学校品格教育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合理性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校 品格教育 德育 道德教育
下载PDF
道德教育:从童话精神到悲剧意识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富兴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学校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有童话精神,更需要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源自人生悲剧性及其蕴涵的善与恶、善与善的价值冲突,表现为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丑恶现实的赛跑,道德两难故事的运用。置身于一个悲剧意识消解的后悲剧时代,学校道德教... 学校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有童话精神,更需要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源自人生悲剧性及其蕴涵的善与恶、善与善的价值冲突,表现为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丑恶现实的赛跑,道德两难故事的运用。置身于一个悲剧意识消解的后悲剧时代,学校道德教育需要一种悲剧精神。道德教育的悲剧精神在后悲剧时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精神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道德教育 价值冲突 学校教育 批判精神
下载PDF
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富兴 郭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1,88,共10页
传统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化、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时代意义。传统道德教育回归从理念、政策深入到课程、实践,但是其在实践中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在现代社会,学校传统道德教育实践面临着个体化、多元化与生活化的... 传统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化、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时代意义。传统道德教育回归从理念、政策深入到课程、实践,但是其在实践中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在现代社会,学校传统道德教育实践面临着个体化、多元化与生活化的困境。这些困境也预示了新时代传统道德教育实践的一些发展路向,包括将传统道德融入学校教育目的之中,在生活与文化之中实施传统道德教育,增强传统道德教育实践的多元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教育 共同体 个体化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话语伦理学与学校道德教育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富兴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17,共6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伦理学 道德教育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说服法 中小学
下载PDF
美国学校改革与公共教育的公正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富兴 周敏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22,共7页
本文简述了美国公立中小学改革的两类措施和设想:公立学校私营化、自愿性公共教育,由此揭示出目前美国公共教育所追求的自由、效率和质量的价值取向,并将其置于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从而指出美国公共教育发展的公正性意蕴,并... 本文简述了美国公立中小学改革的两类措施和设想:公立学校私营化、自愿性公共教育,由此揭示出目前美国公共教育所追求的自由、效率和质量的价值取向,并将其置于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从而指出美国公共教育发展的公正性意蕴,并谈及对我国当前办学体制改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校改革 公共教育 公正性
下载PDF
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富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3,84,共5页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困境表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缺乏道德共识的背景下主体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可能路径。他者伦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为他者负责的伦理...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困境表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缺乏道德共识的背景下主体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可能路径。他者伦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为他者负责的伦理关系。这一思想有助于当前学校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角度来重新理解道德教育中的"自由"与"为他性",即道德自由就是为他者负责,在尽责中获得自由,"为他性"就是主体性的表现。这一理解为个体化社会的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确定的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学 主体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工作德育:中职德育的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郑富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审视当前中职德育实际,明确当代中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理念与方法,是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当代中职德育的价值需要站在大国崛起需要大国制造的精神基础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基于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双重性,当代中职德育应以社会主... 审视当前中职德育实际,明确当代中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理念与方法,是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当代中职德育的价值需要站在大国崛起需要大国制造的精神基础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基于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双重性,当代中职德育应以社会主义工作伦理为核心内容,以工作德育为教育理念,采取营造具有规范引领作用的工作环境和基于反思与批判的个体意义建构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职场、从外部价值到内在世界观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伦理 工作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
下载PDF
美国公立学校道德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富兴 高潇怡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2,共4页
美国公立学校道德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个体化途径和社会化途径的两条道路之争 ,前者强调个人自由和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的培养 ,后者强调传统美德的习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两种道德教育途径的分歧是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和道德教... 美国公立学校道德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个体化途径和社会化途径的两条道路之争 ,前者强调个人自由和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的培养 ,后者强调传统美德的习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两种道德教育途径的分歧是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和道德教育的关系是现代道德教育研究应该重视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立学校 道德教育 现代性 道德价值 道德判断能力
下载PDF
好人与好教师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富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好人 好教师 师德 道德智慧
下载PDF
从习俗伦理责任到道德责任——西方责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变迁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富兴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1,共5页
责任概念本身具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西方责任伦理思想产生了"习俗伦理责任"、"类理性责任"与"道德责任"三种责任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社会里,人的责任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结构的... 责任概念本身具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西方责任伦理思想产生了"习俗伦理责任"、"类理性责任"与"道德责任"三种责任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社会里,人的责任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结构的习俗伦理责任。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外在自由的类理性责任。后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意志(内在)自由的道德责任。后现代社会的个体化使得责任解除了外在结构的要求,走向了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 道德责任 结构 主体 现代性
下载PDF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组织困境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富兴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关于学校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不多见的探讨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学校,其自身的伦理性质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没有得到关注。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要求学校具有公共性。当前我国学校组织的私利性、个体化特征非常突出,... 在关于学校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不多见的探讨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学校,其自身的伦理性质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没有得到关注。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要求学校具有公共性。当前我国学校组织的私利性、个体化特征非常突出,这恰恰是与之相冲突的。这正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学校实践所面临的组织困境。这说明,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应该与学校改革结合起来,并让学校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场所。根据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个体化社会中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种可能就存在于把个体化的学校组织改造为一种民主共同体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学校 道德教育 民主共同体
下载PDF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教育问题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富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我国当代社会具有了分化与个体化的特征。在没有了道德共识和同质社会环境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化道德教育就产生了一种"规则错位"的问题,学生所学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于他生活的社会结构或者将来生活的社会结构。而一些现代道德教... 我国当代社会具有了分化与个体化的特征。在没有了道德共识和同质社会环境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化道德教育就产生了一种"规则错位"的问题,学生所学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于他生活的社会结构或者将来生活的社会结构。而一些现代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的实践结果则是培养或强化了一种"孤独的个体"。"错位的规则"与"孤独的个体"是学校道德教育割裂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的结果。面对现代社会里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应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调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个体化 社会分化
下载PDF
论终身道德学习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富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 ,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 ,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 ,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 ,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 ,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 ,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道德学习 成人教育 终身学习 道德教育 成人教育 职业化 社区教育 道德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