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广永:人大要积极行使人事任免权
1
作者 郑广永 《党的生活(江苏)》 2014年第12期18-18,共1页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在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权力的行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际行使人事任免权过程中,基本上遵循党委、人大、政府,也包括政协在内的协商机制,这其中党委...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在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权力的行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际行使人事任免权过程中,基本上遵循党委、人大、政府,也包括政协在内的协商机制,这其中党委居于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们的领导核心,这是宪法规定的。因此我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对于“一府两院”的重要干部拥有提名权和推荐权,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自己的权限,对党委推荐的干部人选进行表决,这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的。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人事任免权就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独立任免干部,或者人大常委会否决党委的提名推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任免干部就是拥有人事任免权的表现,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人事任免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管干部 “一府两院” 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 人民群众
原文传递
基层治理效能欠佳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2
作者 郑广永 周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基层治理效能是衡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标志之一。当前我国的基层治理效能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直观上看到的治理主体素养有待提高,治... 基层治理效能是衡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标志之一。当前我国的基层治理效能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直观上看到的治理主体素养有待提高,治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协调;另外一个则是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的一种结果。现代信息技术和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权利是去除基层治理中行政发包制弊端的有效办法。通过提高基层治理主体的素养和进一步协调治理机制,以及完善行政发包制就可以逐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效能 治理主体素养 治理机制协调 行政发包制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广永 胡存之 《北方论丛》 2003年第6期85-88,共4页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文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文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文化不仅是结果更体现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创造。当把文化等同于实践时,唯物史观就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是文化的变迁,新时期的文化哲学也就是一种文化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实践 文化 变迁
下载PDF
由狭义、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兼论文化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广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话语的变化 ,基于新文化观上的文化哲学是对传统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当把人、实践、文化三者理解为一体时 ,文化观也就是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义文化观 广义文化观 新文化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社会性、实践性,还是生成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再理解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广永 万林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确有合理之处,特别是以实践性涵盖社会性更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但时下大有将实践超验化、完善化理解的趋势。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是自我创造的存在,所以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确有合理之处,特别是以实践性涵盖社会性更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但时下大有将实践超验化、完善化理解的趋势。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是自我创造的存在,所以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把握人的本质。如果说人有本质的话,那么生成性就是其本质,至于生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 实践性 生成性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论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28-34,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既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怀疑,甚至是歪曲。有些人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我们对此既要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既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怀疑,甚至是歪曲。有些人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我们对此既要向世界充分表达中国的诚意和善意,也要作出合理的解释。中国不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是要维护其核心价值。三百多年来的国际体系本质上是资本逻辑的体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摆脱了资本的逻辑。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资本逻辑 国家性质
下载PDF
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意义及办法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广永 《人大研究》 2008年第6期4-6,共3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我国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将逐步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这个建议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政治公平正义的具体举措,也是构...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我国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将逐步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这个建议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政治公平正义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这个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大代表 选举 比例 城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政治报告
下载PDF
城市基层民主协商的路径探索——以北京市设立社区居民常务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88-94,116,共8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让此项制度得以健康推进,必须以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在当前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北京市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的经验主要包括,慎重把居民常务会议当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让此项制度得以健康推进,必须以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在当前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北京市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的经验主要包括,慎重把居民常务会议当作社区常设权力机关,积极发挥党员个人和党组织作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个人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让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协商 法律依据 基层群众自治 居民常务会
下载PDF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整体性保障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城镇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带动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应该基于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即农民出让土地,换取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权益。失地农民的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 城镇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带动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应该基于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即农民出让土地,换取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权益。失地农民的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益,要把这些权益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经济权益的核心是生存和发展;政治权益的核心是村民自治权;文化权益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社会权益的核心是各种社会保障;生态权益的核心是生态安全。只有对失地农民的权益给以整体性保障,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权益 保障
下载PDF
以农民为本 建设农村社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弯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农村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确定为为农民提供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改善农民的民生;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农...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弯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农村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确定为为农民提供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改善农民的民生;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农村社区看作是城市社区的翻版;农村社区建设不是要消灭农村;农村社区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深化和加强,而决不是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建设 城市化
下载PDF
从权力行使看人大的公信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广永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9,共9页
公共权力的公信力是现代民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人大的公信力主要来源于其对立法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的行使。从人大对这几项权力的行使看,各级人大基本行使了这几项法定权力,从而赢得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这... 公共权力的公信力是现代民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人大的公信力主要来源于其对立法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的行使。从人大对这几项权力的行使看,各级人大基本行使了这几项法定权力,从而赢得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这几项权力并未完全行使到位,这与人大的崇高地位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尚有一定差距,从而影响了其公信力。人大应通过充分行使法定职权来赢得公信力。人大赢得公信力的过程就是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理念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 行使权力 公信力
下载PDF
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广永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5,共5页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原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改革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原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改革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强人民的团结、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今后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享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从预算监督看人大公信力的提升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广永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6,共9页
预算监督权的行使状况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预算监督权赢得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预算监督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宪法理念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在行... 预算监督权的行使状况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预算监督权赢得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预算监督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宪法理念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预算监督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在某些方面问题要大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从而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应当从完善市场经济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大力提升人大预算监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预算监督 公信力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论生产力的世界新布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力资本推动下的生产力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4,51,共10页
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原因及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从人力资本发展的角度审视世界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既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原因及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从人力资本发展的角度审视世界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既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能显现个人在这个大变局中的作用和价值。这有利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制度自信,同时可以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力资本 世界变局
下载PDF
文化的超越性与历史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广永 《学术探索》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体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超越性 历史 意义
下载PDF
地方组织法完善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规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广永 《人大研究》 2022年第9期13-16,共4页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民政、社会保障、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项目”,第五十条第四项规定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同样“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民政、社会保障、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事项决定权 地方组织法 生态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 社会保障 人大常委会 自然资源 民政
下载PDF
群众路线的宪法和法律保障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广永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贯彻群众路线既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思想教育代替不了宪法和法律。群众路线早已入宪,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违宪。群众路线与宪法的人民主权规定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贯彻群众路线既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思想教育代替不了宪法和法律。群众路线早已入宪,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违宪。群众路线与宪法的人民主权规定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就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以宪法和法律保障群众路线得以贯彻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宪法和法律 保障
下载PDF
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职权研究
18
作者 郑广永 崔英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中发[2015]18号文件和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是探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职权的最高政策和法律依据。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没有立法权和人事任免权,但是拥有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其中又以监督权为核心。乡镇人大主席团... 中发[2015]18号文件和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是探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职权的最高政策和法律依据。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主席团没有立法权和人事任免权,但是拥有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其中又以监督权为核心。乡镇人大主席团的人员构成及组织结构,决定了乡镇人大主席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行使主席团职权时,要避免弱化乡镇人大及代表个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人大主席团 闭会 重大事项决定权 监督权
下载PDF
从代表选举看人大公信力的提升
19
作者 郑广永 姜昕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9-66,共8页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基础。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普遍平等的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为人民代表大会赢得了公信力。但是,直接选举层级低,间接选举层次...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基础。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普遍平等的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为人民代表大会赢得了公信力。但是,直接选举层级低,间接选举层次多,选举的竞争性、选择性不强,代表与选民关系不够密切,个别代表素质较低等选举中存在的诸多瑕疵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必须把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当作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大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代表 选举 公信力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的选择与实施
20
作者 郑广永 饶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展开。而围绕党委中心开展监督工作,并不是被动等待党委分配工作,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主动依法履职,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的选择途径包括"一府两院"年... 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展开。而围绕党委中心开展监督工作,并不是被动等待党委分配工作,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主动依法履职,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的选择途径包括"一府两院"年初在人大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工作报告和人大信访以及网络民意。议题应侧重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工作监督,而非决策监督。关注的重点应该在机制、制度建设上。因此要实施好监督,首先要做好人大常委会自身的建设,实施监督过程中要贯彻民主法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监督 选择 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