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地方电视台市场化之路——以地市电视台改革发展为个案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西帆 郑征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4,共7页
本文选取国内部分地市电视台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结合文献检索等方法,从节目改革、人事改革、产业改革、管理改革等多个视角,对我国地方电视台当前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做了一次比较宏观、全面、客观的分析、归纳,并... 本文选取国内部分地市电视台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结合文献检索等方法,从节目改革、人事改革、产业改革、管理改革等多个视角,对我国地方电视台当前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做了一次比较宏观、全面、客观的分析、归纳,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同时对地方电视台未来改革发展的若干趋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电视台 市场化 改革
下载PDF
纪录片美学笔记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征予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纪录片 合规律 悲剧美 和谐美 自然力 崇高美 “恶” 艺术手法 美学品位 合目的
原文传递
领导者传媒素养的核心品格
3
作者 郑西帆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5-46,共2页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学者称之为”媒体革命”、“媒体爆炸”的时代。。数字技术、卫星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曰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这种”媒体爆炸”的趋势正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
关键词 传媒素养 领导者 品格 媒体革命 互联网络技术 数字技术 通讯技术 高新技术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征予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4-56,53,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起步的我国电视纪录片,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迅速走向繁荣与成熟。这不仅仅是指国内各电视台生产的电视纪录片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纪录片创作群体在国内各大区域,包括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整体性崛起,而且...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起步的我国电视纪录片,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迅速走向繁荣与成熟。这不仅仅是指国内各电视台生产的电视纪录片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纪录片创作群体在国内各大区域,包括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整体性崛起,而且看来在近几年内,以上这几方面都还将会有一个更大的进展。也不仅仅是指这些片子中的代表作品从艺术构思、技术制作角度看,已达到了成熟。这里更主要的是指,这些片子中的优秀代表作,在忠实纪录生活的背后,其蕴藏的哲学内涵已相当深入、深刻,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自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各个方面,且试图用片子所纪录的活生生的生活本身,来解答这些问题,而远非仅仅“忠实纪录”而已。换句话说,我国电视纪录片中的优秀之作,其题旨的根须已经深深地扎入到了哲学的土壤,扎入到了关注人类共同关心的基本问题的境地,而远非一般的纪录生活而已。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当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生存问题;个体生命的生、死问题;群体文明的延续与消亡问题(也即历史);人生的婚姻、爱情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命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问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生命美学 哲学内涵 生存方式 癌症 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本问题 延续与消亡 腾格里沙漠
原文传递
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处纪录──兼谈王海兵的部分纪录片制作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藏北高原 文明形态 生命的本质 生存方式 人与自然 人类文明 现代文明 生命体验 自然保护
原文传递
电视短剧前景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征予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45-46,52,共3页
一、电视短剧的现状《中国电视报》1991年第23期上,公布了第11届(1990年度)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名单。读完这一名单,不安、忧虑与惊讶一齐袭上心来。这份名单表明,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是龙骧虎步,占尽风光。中篇连续剧也不甘落... 一、电视短剧的现状《中国电视报》1991年第23期上,公布了第11届(1990年度)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名单。读完这一名单,不安、忧虑与惊讶一齐袭上心来。这份名单表明,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是龙骧虎步,占尽风光。中篇连续剧也不甘落后,颇有起色。从单本剧开始则每况愈下。1990年度的单本剧评奖因“缺少领衔力作”,一等奖空缺。最惨的要数短剧小品,居然“再度歉收”,一、二等奖全部空缺。电视剧界这种长盛短衰、越短越不景气的现象,现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电视报》1991年第27期发表署名“弘石”的文章《呼唤单本剧》;第28期发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的文章《呼唤创作短篇电视剧的高手归位》。接连两期两个“呼唤”,仅从文章题目看,作者的忧虑、希冀之急迫已经跃然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短剧 电视剧创作 仲呈祥 电视报 艺术创新 人物动作 电视剧生产 从业队伍 长盛 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论电视解说语言的诗化和哲理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28,共4页
一本文所讲的“电视语言”,是指纪实性或评述性的新闻片、专题片中用以供播音员或主持人画外配音的脚本文字语言,既不涉及电视镜头语言、音乐语言、现场声响语言,也不包括电视片中人物的语言。文中所讲的电视语言,是指由电视特性决定的... 一本文所讲的“电视语言”,是指纪实性或评述性的新闻片、专题片中用以供播音员或主持人画外配音的脚本文字语言,既不涉及电视镜头语言、音乐语言、现场声响语言,也不包括电视片中人物的语言。文中所讲的电视语言,是指由电视特性决定的电视片中语言运用的独立风格、独立性状,而不是说电视语言有什么独特的语音、语法、语词规律(诗词语言就有这种独特的规律)。一般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语言 语言要求 哲理化 电视片 诗化 电视画面 语言运用 电视工作者 纪实性 评述
原文传递
纪录片美学笔记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征予 《电视研究》 1999年第2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纪录片 悲剧美 和谐美 合规律 崇高美 中央电视台 自然力 艺术手法 美学品位 “恶”
原文传递
电视文化场论
9
作者 郑征予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5,共4页
我在上一篇有关电视文化的论文中,把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电视文化”作了这样一种解说,即电视文化是指“电视介入社会生活后,在电视社会成员中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并非下定义)这个解说的关键点,也即隐含的前提在于,把电... 我在上一篇有关电视文化的论文中,把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电视文化”作了这样一种解说,即电视文化是指“电视介入社会生活后,在电视社会成员中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并非下定义)这个解说的关键点,也即隐含的前提在于,把电视的出现和存在,与当代人类内外行为规则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以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电视就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定发展阶段上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改变人类自身的一种驱动力。正如把资本主义的形成归结到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逐渐形成另一种政治,另一种教育、另一种文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就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行为规则 电视手段 电视节目 社会成员 当代人 社会生活 模仿 发展阶段 人类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王海兵的“家”
10
作者 郑征予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藏北高原 文明形态 生命的本质 生存方式 王海 人类文明 人与自然 现代文明 生命体验
原文传递
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处纪录
11
作者 郑征予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1-52,共2页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崛起了一座光彩四射的异峰。这就是在我国酉北、西南、东北等比较边缘的一部份省级电视台中,有一批纪录片工作者,他们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条件、自然风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民俗风情,以及...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崛起了一座光彩四射的异峰。这就是在我国酉北、西南、东北等比较边缘的一部份省级电视台中,有一批纪录片工作者,他们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条件、自然风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民俗风情,以及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进步的不同进程等,选择了远离都市、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处找题材做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文明形态 电视节 人类文明 传统文明 题材 省级电视台 人文价值 历史价值 中国四川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思考
12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1-27,共7页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思考郑征予1995年春节前后,我集中一段时间,把以前断断续续看过的一些国内电视纪录片收拢来,又认真看了一遍,并对其中部分片子作了一些读片札记。这次看的片子有40多部,其中包括《望长城》、《沙与海》、《...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思考郑征予1995年春节前后,我集中一段时间,把以前断断续续看过的一些国内电视纪录片收拢来,又认真看了一遍,并对其中部分片子作了一些读片札记。这次看的片子有40多部,其中包括《望长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深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生命美学 生存方式 哲学思考 历史使命 癌症 鄂伦春族 腾格里沙漠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电视短剧前景论
13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一、时代需要电视短剧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可说是龙骧虎步,中篇连续剧也颇有起色,单本剧、短剧、小品则每况愈下。尤其是随着《渴望》播出的极大成功,国内电视剧界似乎已形成某种共识,摄制室内长剧的呼声高涨。今后电视短剧是... 一、时代需要电视短剧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可说是龙骧虎步,中篇连续剧也颇有起色,单本剧、短剧、小品则每况愈下。尤其是随着《渴望》播出的极大成功,国内电视剧界似乎已形成某种共识,摄制室内长剧的呼声高涨。今后电视短剧是否会更加陷入恶性循环的状况,更加遭到冷遇呢?人们的这种担忧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对电视剧创作这种长盛短衰的现象,的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看到:时代是需要电视短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剧 现实生活 电视文化 电视剧创作 时代需要 高度重视 前景 生活节奏 恶性循环 故事
原文传递
试论电视文化的三种心理特征
14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5-96,共2页
电视作为一种新文化品种,其表现生活、表情达意主要是依靠光电技术,拍摄、录制下一系列直接而又充分典型化、空灵化的“像”来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像”,既包括了运用现代光电技术表现出来的对象事物的“形象”,也包括了对象事物的“声... 电视作为一种新文化品种,其表现生活、表情达意主要是依靠光电技术,拍摄、录制下一系列直接而又充分典型化、空灵化的“像”来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像”,既包括了运用现代光电技术表现出来的对象事物的“形象”,也包括了对象事物的“声象”,即形象与声象统一的电视的像。电视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所要表现的意境、哲理通过电视的“像”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从“像”中受到启发,产生共鸣,这种效果是其它文化形态难以达到的。电视文化的品性包含了以下几个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心理特征 电视工作者 光电技术 思维特征 电视片 新文化 性情感 文化形态 典型化
原文传递
论电视纪实美学
15
作者 郑征予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8,共4页
一、讨论电视纪实美学的必要性本文试图探讨一下纪实性电视片(包括新闻片、专题片或叫纪录片)的美学问题。世界各国对新闻片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电视专题片所起的作用,所具有的生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摄制电视专题片如今“已... 一、讨论电视纪实美学的必要性本文试图探讨一下纪实性电视片(包括新闻片、专题片或叫纪录片)的美学问题。世界各国对新闻片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电视专题片所起的作用,所具有的生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摄制电视专题片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究其原因,大约正如加拿大《电视指南》主编约翰·凯邪斯所分析的:“因为人们喜爱真实、不加修饰的东西”。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美学 纪实性电视片 电视纪实片 电视专题片 电视工作者 缺陷美 真实美 纪录片 意象 新突破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属于大众的人文关怀
16
作者 郑征予 《视听纵横》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在我国当代电视传媒所传播的节目族群中,有一类节目以其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吸引着中国观众十余年来的密切关注。这类节目既不是像新闻、资讯类节目那样,因其自身内容的“易碎”品性而被观众迅速不断地“弃旧图新”;也不像娱乐类节目... 在我国当代电视传媒所传播的节目族群中,有一类节目以其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吸引着中国观众十余年来的密切关注。这类节目既不是像新闻、资讯类节目那样,因其自身内容的“易碎”品性而被观众迅速不断地“弃旧图新”;也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因其很大程度的市场化操作导致对观众口味的一味迎合,而“只领风骚三五天”。相反,这类节目以其自身题材的平民化、大众化,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形式的追求“纪实性”、过程相对完整性,特别是以其自身内涵的极富人文关怀特征,而在观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许多节目对观众心灵世界起到了无声的抚慰、滋养、丰富、升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 电视纪录片 节目 纪实性 题材 升华 平民化 大众 形式 真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