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立体网架上的迁移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6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张素春 汪洋 王子美 吴铁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6,共4页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其表面,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相互交错并将其包绕;有些突起已在其表面融合,形成“类膜”结构,有些部位可见有2~3层这样的膜性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在聚酯纤维表面形成的“类膜”结构为髓鞘碱性蛋白阳性。以上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无神经元存在时,少突胶质细胞仍可形成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膜性结构。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迁移 立体网架
下载PDF
体外培养条件下钾离子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MBP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5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张素春 汪洋 王之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8,共6页
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方法研究了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及高钾离子(30mmol/L)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最早表达髓鞘碱性蛋白是在培... 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方法研究了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及高钾离子(30mmol/L)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最早表达髓鞘碱性蛋白是在培养第7天。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可分为大、中、小和双核四种类型,它们的构成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动态变化。高K+不影响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实验结果提示,体外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仍能正常表达髓鞘碱性蛋白,且表达时程并不依赖神经元的存在;细胞外K+浓度升高对髓鞘碱性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内的正常合成及表达过程无明显影响。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后的体积变化与其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碱性蛋白 钾离子
下载PDF
下腰背痛并发下肢痛或下腹痛的形态学基础-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潮 彭裕文 +2 位作者 郑思竞 蒋文华 顾红玉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部脊神经节(SG)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及其化学性质.选21只Wistar大鼠,分三组,每组7只.第Ⅰ组,将碘化丙啶(PI)注入坐骨神经,双苯甲亚胺(Bb)注入背部皮肤;第Ⅱ组,将快蓝(FB)注入背肌,核...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法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部脊神经节(SG)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及其化学性质.选21只Wistar大鼠,分三组,每组7只.第Ⅰ组,将碘化丙啶(PI)注入坐骨神经,双苯甲亚胺(Bb)注入背部皮肤;第Ⅱ组,将快蓝(FB)注入背肌,核黄(NY)注入坐骨神经;第Ⅲ组,将PI注入背肌,Bb注入膀胱壁.全部动物存活适当时间后,灌注固定,取SG做冰冻切片,用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在三组动物的SG中都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将含有荧光双标细胞的切片,用兔抗CGRP血清做PAP法的免疫组化反应,发现部分荧光双标细胞含CGRP.本研究结果提示发生在SG水平的牵涉痛可能是下腰背痛并发下肢痛或下腹痛的神经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下肢痛 下腹痛 并发症 荧光双标法
下载PDF
钾离子对体外培养中枢神经髓鞘形成的影响──一种新的体外培养中枢神经脱髓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3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汪洋 郑思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KCI对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B6C3小鼠小脑组织髓鞘形成的关键期是10~14d,在10~12d时体外培养的小脑组织对KCI最为敏感;当培养液内KCI...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KCI对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B6C3小鼠小脑组织髓鞘形成的关键期是10~14d,在10~12d时体外培养的小脑组织对KCI最为敏感;当培养液内KCI浓度达到30mmol/L时,即可完全抑制髓鞘形成。本文对钾离子引起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组织脱髓鞘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体外培养 钾离子 中枢神经系统 髓鞘
下载PDF
胶原酶对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渭忠 周建来 +1 位作者 郑思竞 张蓓蕾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9-170,共2页
自六十年代末开始用髓核化学溶解术代替常规的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20多年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用胶原酶代替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作髓核化学溶解术,具有特异性高,作用力强等优点。毒性试验已经证明,盘内、静脉内。
关键词 胶原酶 腓神经 传导速度
下载PDF
血管形态研究中的计算机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克强 张海平 +3 位作者 郦鸣阳 黄德桥 于彦铮 郑思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传统对血管形态多用游标卡尺或间接摄片测量来描述,其操作复杂、速度慢及技术误差。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使形态学研究前进了一大步,但该系统复杂、昂贵,目前广泛使用尚有困难,我们对68例(男48、女20)腹主动脉杈位置不变的局解尸体标定拍... 传统对血管形态多用游标卡尺或间接摄片测量来描述,其操作复杂、速度慢及技术误差。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使形态学研究前进了一大步,但该系统复杂、昂贵,目前广泛使用尚有困难,我们对68例(男48、女20)腹主动脉杈位置不变的局解尸体标定拍照及对7例带有粥样斑块的左、右髂总动脉作1mm厚连续切片,数据由计算机及数字化仪处理,结果与实测相似,腹主动脉杈下端外径男性>女性。分权角女性>男性,玉块在横切面上分布以分杈管内侧部分明显且与新月型分布相似,并可定量,我们认为这方法可信、省时,可避免人为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血管测量
下载PDF
高钾处理小脑与同种及异种视神经体外联合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3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汪洋 郑思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应用上海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建立的以高浓度钾离子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模型.移植(?)(?)同种及异种动物的视神经,进行联合培养并结合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对髓鞘再生过程作了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脱髓鞘模型与同种动物视神... 应用上海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建立的以高浓度钾离子体外培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模型.移植(?)(?)同种及异种动物的视神经,进行联合培养并结合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对髓鞘再生过程作了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脱髓鞘模型与同种动物视神经联合培养的10个标本中有5个出现再生髓鞘,占总数的50%.而与异种视神经联合培养的24个标本中,有6个出现再生髓鞘,占25%;两组最早观察到再生髓鞘时间分别在联合培养的第11天和1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髓鞘再生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人腰椎间盘纤维环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建来 沈渭忠 郑思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到人腰椎间盘纤维环(LAF)是由三种方向平行排列的真胶原束构成的板层结构。板层厚薄不匀,板内胶原束的排列松紧不一。胶原鞘不典型,横纹结构清楚。在胶原束之间有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到人腰椎间盘纤维环(LAF)是由三种方向平行排列的真胶原束构成的板层结构。板层厚薄不匀,板内胶原束的排列松紧不一。胶原鞘不典型,横纹结构清楚。在胶原束之间有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清楚的核膜,染色质呈细粒状,细胞质内有大量囊泡和颗粒状物质,但是又表现为细胞突起、光滑度、胞周间隙大小和集聚性等方面的差异。蛋白多糖基质依据其所在部位以及它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区分出粘糊状、颗粒状和团块状形式,主要分布于胶原束和胶原微纤维之间以及细胞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胶原纤维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体外培养小鼠小脑的髓鞘形成及电生理研究
9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3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汪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小脑髓鞘形成及电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体外培养13d时,电镜下即可见到轴突周围有少量髓鞘板层。培养14d时,光镜下观察到,髓鞘为两条平行双折光结构,主要分布...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小脑髓鞘形成及电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体外培养13d时,电镜下即可见到轴突周围有少量髓鞘板层。培养14d时,光镜下观察到,髓鞘为两条平行双折光结构,主要分布在髓质;在皮质和核区有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集中分布。体外培养24h,在小脑皮质可记录到频率约为80~110次/s,幅值0.2mV的自发放电;至9div时,可记录到较大的自发放电,频率约为40~60次/s,幅值0.6mV。本文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及小脑发育各阶段电生理表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形成 体外培养 电生理 小脑
下载PDF
腹主动脉杈处的形态观察及力学分析
10
作者 王克强 于彦铮 +4 位作者 杨俊华 黄德桥 张海平 郦鸣阳 郑思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对87例尸体腹主动脉权的形态进行标定,拍照,通过MYPAD-A_3 K_(510)数字化仪及IBM PC/XT计算机进行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为:①左、右髂总动脉口径无性别、年龄差异;③腹主——髂总动脉分权角左侧大于右侧;③左、右支分支角与相应侧腹主... 对87例尸体腹主动脉权的形态进行标定,拍照,通过MYPAD-A_3 K_(510)数字化仪及IBM PC/XT计算机进行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为:①左、右髂总动脉口径无性别、年龄差异;③腹主——髂总动脉分权角左侧大于右侧;③左、右支分支角与相应侧腹主——髂总动脉密切圆半径呈负相关。本文从流体力学角度阐明血管形态与流体间关系,并探讨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杈 分支角 密切圆
下载PDF
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局部注射后家兔腰纤维环超微结构的研究
11
作者 张蓓蕾 沈渭忠 +1 位作者 周建来 郑思竞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18,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在实验性局部分别注射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后,家兔腰纤维环胶原微纤维、细胞和蛋白多糖基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三周后,各处理组腰纤维环的胶原微纤维的排列郜变得散乱和疏松而呈网状。由于出现大量细纤维,... 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在实验性局部分别注射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后,家兔腰纤维环胶原微纤维、细胞和蛋白多糖基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三周后,各处理组腰纤维环的胶原微纤维的排列郜变得散乱和疏松而呈网状。由于出现大量细纤维,以致粗细较不均匀。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趋向于变小变少。蛋白多糖基质主要分布于胶原网周围,且变得致密而均匀。两种酶处理组的差异,主要是变化程度的不同。腰纤维环的这些形态变化,可能与髓核化学溶解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木瓜蛋白酶 腰纤维环 结构
下载PDF
各主要内分泌腺体摘除后腰纤维环超微结构的研究
12
作者 沈渭忠 周建来 郑思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皋丸、卵巢、肾上腺和甲状腺摘除后,家兔腰纤维环(LAF)胶原(?)纤维,细胞和蛋白多糖基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分别影响LAF中的不同组织结构。胶原纤维的排列较疏松、无方向性以及粗细较不均匀等表现以皋丸...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皋丸、卵巢、肾上腺和甲状腺摘除后,家兔腰纤维环(LAF)胶原(?)纤维,细胞和蛋白多糖基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分别影响LAF中的不同组织结构。胶原纤维的排列较疏松、无方向性以及粗细较不均匀等表现以皋丸摘除组最为明显,这可能与雄激素蛋白同化作用的减弱有关。甲状腺摘除组LAF的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明显增大,表面有少量的蛋白多糖基质,提示了细胞分化程度的改变。卵巢和肾上腺摘除组LAF的蛋白多糖基质从团块状变成颗粒状,分布上也从不均匀交得较为散在,可能反映了它的聚合能力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纤维环 超微结构 内分泌腺体
下载PDF
少突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髓鞘形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素春 沈馨亚(审校) 郑思竞(审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髓鞘(myelin)是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研究髓鞘形成不仅在于对髓鞘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探索,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临床... 髓鞘(myelin)是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研究髓鞘形成不仅在于对髓鞘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探索,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临床上的许多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因而也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许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脱髓鞘改变。因而,研究中枢神经髓鞘形成还有助于揭开髓鞘病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治疗脱髓鞘疾病找到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元 星状胶质细胞 神经组织 髓鞘形成 中枢神经
下载PDF
带血管蒂背阔肌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隆恩 郑思竞 杨东岳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1期76-81,共6页
背阔肌的临床应用可追溯到1960年。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及肌皮瓣移植的进展,其应用始受到重视,被视为很有前途的肌皮瓣。背阔肌解剖资料多分散见于有关临床应用的文献中(1-5,7-13),近来虽有儿童尸体肩胛下动脉的观察报告(6),但有关背阔... 背阔肌的临床应用可追溯到1960年。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及肌皮瓣移植的进展,其应用始受到重视,被视为很有前途的肌皮瓣。背阔肌解剖资料多分散见于有关临床应用的文献中(1-5,7-13),近来虽有儿童尸体肩胛下动脉的观察报告(6),但有关背阔肌血管蒂的分支、走行、各段长度、外径以及临床手术中寻找血管蒂的标志等解剖情况的系统观察资料仍感缺乏,对皮支解剖的意见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分支点 血管蒂 外侧支 胸背动脉 神经束 止点 血管神经 下缘 尸体
下载PDF
带蒂2、3跖骨移植的形态基础和跖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15
作者 成效敏 杨东岳 +2 位作者 郑思竞 李鸿儒 于彦铮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4期57-57,共1页
为了开展跖骨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手术,本文用600根中国成人干燥的第2、3跖骨,10例新鲜足作带骨骼铸型腐蚀标本和30例足进行解剖,观察第2,3跖骨的血供来源,从而对血管蒂的选择提供形态依据。第2跖骨滋养孔单孔出现占78%,孔位于跖骨外... 为了开展跖骨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手术,本文用600根中国成人干燥的第2、3跖骨,10例新鲜足作带骨骼铸型腐蚀标本和30例足进行解剖,观察第2,3跖骨的血供来源,从而对血管蒂的选择提供形态依据。第2跖骨滋养孔单孔出现占78%,孔位于跖骨外侧面占52.03%,第2跖骨的滋养动脉出现率是83.3%。有7个不同的起源,以起于第2跖背动脉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血供来源 血管蒂 滋养动脉 出现率 滋养孔 单孔 外侧面 营养孔 骨膜动脉 环骨
下载PDF
由负鼠肩部肌肉发生观察肢部肌肉与肌节之关系
16
作者 郑思竞 《解剖学报》 CAS 1953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关於肢部肌肉之来源究竟由何部中胚层发生,迄今犹为一争论问题;第一:肢芽内之间充细胞,早期时紧密排列,极少差异,颇难从单纯观察上决定骨肉与皮层之分界。第二:从神经支配上着眼,似可确定肢部肌肉系由颈部或腰部肌节向腹侧伸入肢芽而成... 关於肢部肌肉之来源究竟由何部中胚层发生,迄今犹为一争论问题;第一:肢芽内之间充细胞,早期时紧密排列,极少差异,颇难从单纯观察上决定骨肉与皮层之分界。第二:从神经支配上着眼,似可确定肢部肌肉系由颈部或腰部肌节向腹侧伸入肢芽而成,但对高等脊椎动物肢芽之发生的研究工作中从未见有肌节伸入肢芽现象。Patten所建议由相关体节伸入肢芽纯属理想。第三:甚多胚胎学者及实验胚胎学者研究所得之结果甚不一致,有者能证明肢芽之发生与肌节有相互关系如Field,Rylkoff,Mollier及Sewertzoff等,有者则否定此种关系之存在,如Patterson,Byrnes,Lewis,Harrison及Detwiler等。因此由肢芽发生程序上观察肢芽内生肌间充组织之来源,当有其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 肢芽 尺侧 骨骼 运动器官 生肌 塑型 生皮 原皮 胚胎 负鼠
下载PDF
前肢的发生和演化
17
作者 郑思竞 《解剖学报》 CAS 195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自从19世纪中叶,欧文氏(Owen)提出同源这个名词以来,在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面,特别对脊椎动物四肢骨骼的演化,即如何从鱼的鳍演变成四足动物的肢体,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而对於前肢两骨(桡骨与尺骨)究竟那一块骨应该和Sauripterus或Eus... 自从19世纪中叶,欧文氏(Owen)提出同源这个名词以来,在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面,特别对脊椎动物四肢骨骼的演化,即如何从鱼的鳍演变成四足动物的肢体,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而对於前肢两骨(桡骨与尺骨)究竟那一块骨应该和Sauripterus或Eusthenopteron胸鳍的背侧一辐鳍(radial)同源,更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肢 扭折 四足 背侧 胸鳍 四肢 前臂 旋前
下载PDF
关于人颅枕骨大孔及其邻近结构的一些观察
18
作者 于彦铮 谭守铭 郑思競 《解剖学报》 CAS 1962年第2期216-222,共7页
我们就上海地区收集的材料,对中国人的枕骨大孔及其邻近的结构作了一些观察,择要如下:1.枕骨大孔呈现六种不同的形状:(1)卵圆形(2)菱形(3)椭圆形(4)圆形(5)蕈形(6)六角形比Martin氏所报导的四种形式多后两种。2.髁后管的出现率与陆氏所... 我们就上海地区收集的材料,对中国人的枕骨大孔及其邻近的结构作了一些观察,择要如下:1.枕骨大孔呈现六种不同的形状:(1)卵圆形(2)菱形(3)椭圆形(4)圆形(5)蕈形(6)六角形比Martin氏所报导的四种形式多后两种。2.髁后管的出现率与陆氏所得之结果大致相同,与Wood-Jones的材料相差也不大。但发现髁后管的前端有时不开口于乙状沟,而通到颈静脉孔。3.关于枕骨大孔前缘一带出现的骨突,我们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三类:(1)枕前棘(2)髁前结节(3)斜坡后棘4.通过整套骨骼检查,以及实地解剖的观察,我们认为这些骨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韧带的牵引及骨化,而与鸟类和爬虫类的第三髁,并非同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标本 骨骼 爬虫类 运动器官 骨突 齿突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