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代供体来源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单中心回溯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婧 周进 +2 位作者 郑慧菲 王攀峰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日至2012年6月共计9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历资料,其中UCBT组22例,hi-HSCT组42例,M M UDT组29例,比较3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复发率、生存时间。结果:UCBT、hi-HSCT、MMUDT 3组造血重建时间(ANC>1.0×109)分别是19、12、12 d,UCBT组粒细胞重建明显延迟(P<0.05);3组植入时间(STR>95%)分别是15、26、20d,hi-HSCT组植入时间相对较晚;3组植入失败率分别是26%、5%、3%,UCBT组植入失败率较高(P<0.05)。3组a 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50%、57.1%、72.4%,3组Ⅲ-Ⅵa GVHD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7.3%、28.6%、17.2%;UCBT组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发生率最低,3组分别是19%、45.5%、58.3%;3组移植后100 d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是23.8%、20%、11.1%;3组2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79.9%、80.9%、88.0%。结论:UCBT组c GVHD发生率最低,但造血重建缓慢;hi-HSCT组尽管干细胞来源广泛并且可以支持后续细胞免疫治疗,但TRM较高;而较高的a GVHD及c GVHD发生率是MMUDT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亲缘供体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进 王婧 +5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κ/λ率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攀峰 徐云 +9 位作者 颜霜 姚颖 郑慧菲 马玲 金松 徐杨 龚斐然 周佳子 常惠荣 傅琤琤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κ/λ比率(sFLC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法检测血清单...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κ/λ比率(sFLC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法检测血清单克隆蛋白(M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sFLCR在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时82例患者中SPE法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85.5%,IFE法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93.9%,sFLC异常以及sFLCR异常者占96.3%。初诊时高比率组(sFLCR≥100或≤0.01,42例)与低比率组(0.01〈sFLCR〈100,40例)患者4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7%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与低比率组患者比较,高比率组患者初诊时血肌酐值、浆细胞数、B:微球蛋白增高,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不全及需要透析者、DS分期Ⅲ期B组者、ISS分期Ⅲ期者、FISH检查异常者、λ轻链异常者较多,κ轻链异常者较少(P值均〈0.05)。两组患者经过3-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高比率组和低比率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其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2%对72.5%,P=0.012)。初诊肾功能不全者(肌酐≥178lumol/L,14例)与肾功能正常者(68例)的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91.2%,P=0.894)。结论初诊时sFLC的检测相对于SPE和IFE法检测M蛋白对诊断MM有更高的敏感性;初诊时sFLCR明显异常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肿瘤负荷和更强的侵袭性,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初诊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获得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轻链比率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慧菲 王婧 +9 位作者 周进 王攀峰 傅琤琤 吴德沛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韩悦 唐晓文 马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评价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随机抽取25例接... 目的 评价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随机抽取25例接受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的MDS患者为桥接组,以同期33例未接受地西他滨行allo-HSCT的MDS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疗效、总生存(OS)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 桥接组患者移植前骨髓完全缓解率为64.0%(25例中1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33例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低于对照组(4.0%对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桥接组移植相关死亡率及2年OS率分别为12.0%及83.0%,与对照组的30.3%及5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桥接组14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7例、Ⅱ度3例、Ⅲ度4例;对照组16例患者发生aGVHD,其中Ⅰ度7例、Ⅱ度8例、Ⅲ度1例.结论 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治疗MDS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含地西他滨方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AML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周进 王婧 +11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吴德沛 傅琤琤 仇惠英 唐晓文 金正明 韩悦 苗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选择含地西他滨方案诱导或巩固作为过渡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为寻找供体赢取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选择含地西他滨方案诱导或巩固作为过渡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为寻找供体赢取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的14例MDS和32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后,14例MDS患者中10例达完全缓解(CR),2例为部分缓解(PR),1例稳定状态(SI)),1例未缓解(NR),1个疗程CR率达10/14。32例AML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17例获得CR,另有15例在未达缓解状态下进行移植,1个疗程CR率为53.1%(17/32),1个疗程的有效率(CR+PR)为78.1%(25/32)。MDS患者移植物均植入成功,12例目前均无病生存,1例移植后8个月复发。AML患者中28例植入成功,随访至2013年2月,20例无病生存,10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46例患者中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4.3%(2/46)和23.9%(11/46)。中位随访8个月,治疗相关死亡率为23.9%(11/46)。30个月的元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1%和61.9%。结论含地西他滨方案可安全有效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和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