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开秘方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振麟 陆金根 +1 位作者 郭修田 张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42-42,共1页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1-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3]。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7月,使用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取得满意疗效,...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1-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3]。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7月,使用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 益气开秘方
下载PDF
糖果状复合敷料隧道式填塞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丽波 潘友珍 +1 位作者 郑振麟 杨艳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糖果状复合敷料隧道式填塞这一新型的创面处理方法对多间隙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方法:纳入多间隙肛周脓肿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脓肿多窗口切开引流术,术后均给予肛周脓肿基础... 目的:观察评价糖果状复合敷料隧道式填塞这一新型的创面处理方法对多间隙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方法:纳入多间隙肛周脓肿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脓肿多窗口切开引流术,术后均给予肛周脓肿基础治疗及创面换药治疗,换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含银离子敷料隧道式填塞,治疗组给予糖果状复合敷料(含银离子敷料合"黄连合剂"纱条糖果状结合)隧道式填塞,2组均填塞至隧道闭塞。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肛门疼痛情况、创面渗出多少、创面渗液拭子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及总体疗效;2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1年内的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拭子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 d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时肛门疼痛积分、渗出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创面处理方法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能够减轻术后创面换药痛苦,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且能够避免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肛周脓肿 肛痈病 多窗口切开引流术 糖果状复合敷料 黄连合剂 隧道式填塞
下载PDF
消肿溃痈简方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周丽波 潘友珍 +1 位作者 郑振麟 杨艳黎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消肿溃痈简方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 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敏感抗生素静滴3天、换药和自拟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治疗组术后在对照... 目的:观察消肿溃痈简方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 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敏感抗生素静滴3天、换药和自拟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消肿溃痈简方。7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创面水肿评分,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评估2组随访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和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随访2周,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溃痈方能够明显减轻肛周脓肿术后肛周疼痛、创面水肿及创面渗出等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术后 热毒炽盛 消肿溃痈简方 痔科外洗方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友珍 甄金霞 郑振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与常规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和常规对口引流治疗;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再次扩创、... 目的比较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与常规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和常规对口引流治疗;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再次扩创、复发、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32例,未愈的5例经再次扩创后治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再次扩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再次扩创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开窗 截管分段引流
下载PDF
分段外剥内扎加外括约肌切开治疗环状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友珍 甄金霞 郑振麟 《四川中医》 2012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轻环状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又能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新术式。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分段外剥内扎+外括约肌单点浅切(治疗组n=50例)及分段外剥内扎(对照组n=50例),分别比较术后创面水肿疼痛、愈合时间、继...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轻环状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又能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新术式。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分段外剥内扎+外括约肌单点浅切(治疗组n=50例)及分段外剥内扎(对照组n=50例),分别比较术后创面水肿疼痛、愈合时间、继发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手术效果的自我评价等指标。结果:肛门疼痛积分情况、水肿积分情况、伤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情况、手术效果自我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肛门失禁病例,组间的继发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切开技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痔 外剥内扎 外括约肌单点浅切 皮瓣缝合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旗 王明华 +11 位作者 张永安 潘友珍 郭修田 徐慧磊 周峰 翟敏 付军伟 唐海明 郑振麟 董青军 胡德昌 陆金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1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治疗,对照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1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治疗,对照2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外洗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各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法安全性。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10例,联合组37例,对照1组37例,对照2组36例。2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78%和88.89%。联合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4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痔 联合疗法 手法复位 凉血散瘀汤 内服 外洗
下载PDF
促愈外用方熏洗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薛亭 潘友珍 +3 位作者 杨艳黎 周丽波 李研 郑振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促愈外用方熏洗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脓肿切... 目的:观察促愈外用方熏洗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予以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比较患者术后第1、7、14天肛门疼痛、创面渗出、肉芽组织评分;在术后第21天评价两组疗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随访1年,比较两组成瘘率。结果:治疗组的炎症指标(术后第3天)、肛门疼痛(术后第7、14天)、创面渗出(术后第14天)、肉芽组织情况(术后第7、14天)、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成瘘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愈外用方熏洗坐浴可有效降低肛周脓肿的炎症指标,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减轻创面渗出,改善肉芽组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肛瘘形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热毒炽盛 促愈外用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陆金根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旗 郭修田 郑振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4-6,共3页
关键词 便秘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陆金根
下载PDF
陆金根辨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则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旗 郭修田 郑振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20-21,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其临床特点为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性或反复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陆金根 医案
下载PDF
陆金根辨治放射性肠炎验案1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旗 郑振麟 郭修田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并发肠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等后期病变,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并发肠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等后期病变,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陆金根教授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治疗以扶正祛邪、急则治标为主。现择一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中医药疗法 陆金根 医案
下载PDF
陆金根教授诊治肛肠外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修田 王琛 +3 位作者 潘一滨 张旗 郑振麟 陆金根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陆金根教授在肛肠外科疾病的诊疗中,提倡局部整体观,既强调把局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又强调局部的问题要从整体的观念来分析;同时他对"瘿痈"、"肛疽"等疾病的命名,以及便秘的论治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肛肠病内外... 陆金根教授在肛肠外科疾病的诊疗中,提倡局部整体观,既强调把局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又强调局部的问题要从整体的观念来分析;同时他对"瘿痈"、"肛疽"等疾病的命名,以及便秘的论治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肛肠病内外之治,主张择机而施,临证施治务要摆正"手术"与"药"的位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金根 肛肠外科 名中医经验
原文传递
消肿溃痈方促进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丽波 潘友珍 +1 位作者 郑振麟 杨艳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溃痈方口服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行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开窗置管引流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溃痈方口服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患者行引流术(低位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高位肛周脓肿行开窗置管引流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3 d+自拟方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创面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肿溃痈方;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均应用痔科外洗方熏洗肛门+创面换药至创面愈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创面疼痛、创面渗出评分及渗出液中巨噬细胞数量,比较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第28天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3、7天创面疼痛积分,第7、14天创面水肿、创面渗出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3、7天创面渗液中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溃痈方能够明显减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水肿、肛周疼痛及创面渗出等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愈合早期促进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对促进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溃痈方 肛周脓肿 热毒炽盛 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分段外剥内扎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友珍 周丽波 郑振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改良术式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法,治疗组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法。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改良术式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法,治疗组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跟踪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的发生情况;定期监测肛门测压相关指标。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水肿程度、肛门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直肠初始阈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继发感染。结论: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术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肛门狭窄的风险,有效保护肛管直肠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分段外剥内扎 改良术 肛门直肠测压
原文传递
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负压球持续引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友珍 甄金霞 郑振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球引流在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60例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负压球引流组(治疗组,n=30)和凡士林纱条引流组(对照组,n=30),分别比较术后两...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球引流在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60例肛周深间隙脓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负压球引流组(治疗组,n=30)和凡士林纱条引流组(对照组,n=30),分别比较术后两组病人的疼痛情况、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等,并于创面愈合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后遗肛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换药疼痛积分情况、止痛剂应用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及12个月治疗组后遗肛瘘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次性负压球非常适合应用于肛周深间隙脓肿的术后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深间隙脓肿 负压球
原文传递
黛玉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艳黎 薛亭 +3 位作者 潘友珍 郑振麟 周丽波 李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黛玉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愈合情况及创面新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4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自拟黛玉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愈合情况及创面新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4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康复新液纱布外用,治疗组患者予自拟黛玉膏纱布外用。术后第3、7、14天,评价并记录患者的创面疼痛及肉芽颜色评分;术后第7、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检测患者的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及VEGF表达水平;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例患者被剔除或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被剔除,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14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毛细血管含量、成纤维细胞数、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局部外用黛玉膏,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创面VEGF表达、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聚集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术后 黛玉膏 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自拟促愈外用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亭 潘友珍 +3 位作者 杨艳黎 李研 周丽波 郑振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826-83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准则决策的自拟促愈外用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益-风险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4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 目的:探讨基于多准则决策的自拟促愈外用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益-风险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4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建立自拟促愈外用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多准则决策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脘腹胀满)、IL-6、IL-8、TNF-α、IgG、IgA、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脘腹胀满)、IL-6、IL-8、TNF-α、IgG、IgA、DAI评分、内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计算两组的效益值、风险值以及效益-风险总值发现,研究组的效益高、风险低。当效益与风险同等重要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4和60,且研究组100%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UC患者的治疗,自拟促愈外用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较单用美沙拉嗪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 自拟促愈外用方 灌肠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