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概念“气”:语义链“转喻+隐喻”双重修辞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以自然、人、文之“气”为例郑敏惠
1
作者 郑敏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气"孳乳新义或新词的方式:内部引申产生新义;联合同义语素孳生新词旧义;前加修饰语素衍生新词新义。除"上位-下位""整体-部分""个体-集群"三组常规转喻外,"气"词语语义之间还存在&q... "气"孳乳新义或新词的方式:内部引申产生新义;联合同义语素孳生新词旧义;前加修饰语素衍生新词新义。除"上位-下位""整体-部分""个体-集群"三组常规转喻外,"气"词语语义之间还存在"微观-宏观""物质-精神""静态-动态"三组对立转喻,这是矛盾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自然之气孕育人之气,故以自然之"气"转喻人之"气";人之气孕育文之气,故以人之"气"转喻文之"气"。同时,以认知自然的图式认知人,故以自然之"气"隐喻人之"气";以认知人的图式认知文,故以人之"气"隐喻文之"气"。如此人之"气"语义链和文之"气"语义链都是"转喻+隐喻"双重认知叠加的结果,其转喻和隐喻认知都是"自然·人·文"一体观思维方式的反映,是原始一元本原论(尤其气本原论)在语义层面的留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 语义 转喻 隐喻 气本原论
原文传递
分散注意力在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敏惠 丁娜 钟玉娥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被动分散注意力方法在缓解患儿静脉穿刺疼痛中的效果。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主动组、被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穿刺过程中主动组患儿给予玩具、被动组患儿放映动画片以分散注意力,对照组不给予玩具或放映动画片,穿刺后分别... 目的:观察主动、被动分散注意力方法在缓解患儿静脉穿刺疼痛中的效果。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主动组、被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穿刺过程中主动组患儿给予玩具、被动组患儿放映动画片以分散注意力,对照组不给予玩具或放映动画片,穿刺后分别用FLACC评分法评估患儿疼痛程度,统计穿刺成功率。结果:被动组患儿疼痛感最弱,其次为主动组,对照组患儿疼痛感最强;三组间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分散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患儿静脉穿刺中的疼痛感,且被动分散法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注意力 静脉穿刺 疼痛 FLACC评分
下载PDF
“义变”型网络语言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灵昕 郑敏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8-21,共4页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网络语言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语义变异"较为复杂,此种类型的网...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网络语言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语义变异"较为复杂,此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在风格上、形式上都展现出鲜明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对传统语言形成了挑战,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义变异 变异途径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8,共7页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方言 有+VP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从概念到语义:审美语词研究维度的转换——以唐朝画论“气韵”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敏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气韵” 理性概念 审美经验 研究维度 画论 唐朝 语词 语义
下载PDF
自然·人·文:古代文学修辞符号“气”的多维语义链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3,168-169,共6页
本文爬梳剔抉,系联比较,分类归纳,以形式功能为语义判断的外在依据,全面细致地剖析"气"的多维语义,力图使文学、美学研究中直觉判断转变为语义学的分析论证,使义位内部结构及义位间的异同形式化。自然之气、人之气、文之气形... 本文爬梳剔抉,系联比较,分类归纳,以形式功能为语义判断的外在依据,全面细致地剖析"气"的多维语义,力图使文学、美学研究中直觉判断转变为语义学的分析论证,使义位内部结构及义位间的异同形式化。自然之气、人之气、文之气形成平行的三条语义链,构成了"气"的语义系统,各语义链之间、语义链内部各义位之间存在多重修辞关联,其间透露的独特认知方式有待深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自然
下载PDF
古代书画审美同义词研究方法试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作为审美认知产物的审美语词,其语义层次反映了审美经验的层次和形态。功能意义处于语义的表层,是审美认知中理性思维的体现。联想意义潜伏在语义的底层,是审美认知中感性思维的载体。不同的语义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对审美同义词的比... 作为审美认知产物的审美语词,其语义层次反映了审美经验的层次和形态。功能意义处于语义的表层,是审美认知中理性思维的体现。联想意义潜伏在语义的底层,是审美认知中感性思维的载体。不同的语义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对审美同义词的比较研究应分两个层面分别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认知 同义词 功能意义 联想意义
下载PDF
广义修辞学视野中的语义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敏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4-19,共6页
广义修辞学宏阔的跨学科视野造就了其语义研究独特的学术眼光与别样的学术风貌:理论基点是修辞认知催生语义变异,研究对象从静态转向动态,研究单位从语词走向语篇,研究模式从语言学迈向诗学以至文化哲学。着眼于表达与接受之双重视角,... 广义修辞学宏阔的跨学科视野造就了其语义研究独特的学术眼光与别样的学术风貌:理论基点是修辞认知催生语义变异,研究对象从静态转向动态,研究单位从语词走向语篇,研究模式从语言学迈向诗学以至文化哲学。着眼于表达与接受之双重视角,从整个语义信息的传递过程研究语义。术语的创设标志理论的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修辞学 语义 跨学科 动态 双重视角
下载PDF
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敏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7-69,共3页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有+V"中的"有"是准谓宾动词,而福州方言中的"有"是真谓宾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 指称 陈述 福州方言 普通话
下载PDF
古代书论审美语词“气”之语义分析与溯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89,共5页
为了避免历来在"气"的语义阐释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本文把"气"的语义分析建立在功能描写基础上,证明"气"在南北朝与唐代书论中共有三项功能意义,其中"内在审美特性"这一项语义在南朝出现说明... 为了避免历来在"气"的语义阐释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本文把"气"的语义分析建立在功能描写基础上,证明"气"在南北朝与唐代书论中共有三项功能意义,其中"内在审美特性"这一项语义在南朝出现说明在书法理论的起始阶段就重视对书法艺术精神内涵的追求,而"力度之内在审美特性"这一项语义在唐朝出现是唐朝追求阳刚之美的时代风尚在词语上的反映。比照"气"在普通文献与书论中的功能及意义,可以推测出南北朝与唐朝书论审美语词"气"的语义来源于普通文献中指称人物的"气",说明古人是把书法作品当作"人"来认识与欣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功能 语义 溯源
下载PDF
闽方言“有+VP”句式溯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敏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上古汉语中这类"有+VP"句式和闽方言"有+VP"句式在动词的陈述性、结构类型、"有"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应是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除语法学上的论据外,闽方言&q... 上古汉语中这类"有+VP"句式和闽方言"有+VP"句式在动词的陈述性、结构类型、"有"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应是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除语法学上的论据外,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还可以寻找到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依据。西晋末年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为闽方言输入了相当数量的上古汉语的语言成分。而闽地相对闭塞的地理、社会环境使得这些上古语言成分得以保存至今。方言学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可作为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句式 闽方言 上古汉语
下载PDF
现代中国绘画史学体系的建构——评民国时期三部绘画史著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敏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在绘画史观上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但史纂体例和研究方法仍是传统的, 并没有突破以《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的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以论串史,在体例上突破传统画史的撰写模式... 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在绘画史观上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但史纂体例和研究方法仍是传统的, 并没有突破以《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的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以论串史,在体例上突破传统画史的撰写模式,但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而滕固的《唐宋绘画史》则运用西方现代艺术史学方法研究中国绘画史,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现代绘画史学体系。本文尝试分析郑午昌、傅抱石与滕固这三位艺术史家的绘画史研究的不同特点,从而对民国初期绘画史学所经历的深刻转变进行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史观 史纂体例 研究方法 史学体系
下载PDF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敏惠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第11期109-110,126,共3页
在高中生物学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元认知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应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要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时监控、调整自己的... 在高中生物学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元认知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应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要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时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
下载PDF
释“忽”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敏惠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31-34,共4页
“忽”有“偶”义,可翻译为“偶然”、“恰巧”,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关键词 “忽” 古汉语 词汇 翻译 词义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敏惠 《文理导航》 2016年第1Z期2-3,共2页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无论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方式方法,都在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而做出改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具有能够很好运用数学公式计算的能力,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在学习...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无论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方式方法,都在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而做出改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具有能够很好运用数学公式计算的能力,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学生最终可以对于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更好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
下载PDF
史学品格和艺术品格的完美统一——《中国绘画通史》的美术史学价值
16
作者 郑敏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5,共3页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学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其间出现了德国、日本、苏联三种主要叙述模式,而王伯敏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之一,他撰写的《中国绘画通史》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一、史料的拓展...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学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其间出现了德国、日本、苏联三种主要叙述模式,而王伯敏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之一,他撰写的《中国绘画通史》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一、史料的拓展使中国绘画史研究朝着“真实”“全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二、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朴学的基础上,集其大成地创立了绘画史叙事方式的新模式;三、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关注中国绘画的前途与命运。史学品格与艺术品格的完美统一决定了《中国绘画通史》将对今后的美术史学研究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史述 资艺通鉴
下载PDF
送给老人的礼物
17
作者 郑敏惠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送给老人的礼物》 设计思路 适合班级 活动形式 幼儿园 幼儿教育 活动设计
下载PDF
在科学的空间里想象
18
作者 郑敏惠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想象 科学 主题活动 自然现象 孩子 家长
下载PDF
回应孩子的声音
19
作者 郑敏惠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幼儿园 生活方式 心理状态 兴趣爱好
下载PDF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20
作者 郑敏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反思古汉语词汇研究现状,其研究内容比较狭隘,研究方法日趋定型僵化,面临深刻危机。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属于书面常用雅语,既抽象又模糊,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它具有如下特殊的研究价值:探... 反思古汉语词汇研究现状,其研究内容比较狭隘,研究方法日趋定型僵化,面临深刻危机。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属于书面常用雅语,既抽象又模糊,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相融合的特点,对古汉语词汇研究而言,它具有如下特殊的研究价值:探索审美语词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丰富并深化古汉语词汇语义理论;从三个平面展开语义描写,考察审美认知特点,开拓词汇语义研究模式;扩展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应用领域,为文学范畴史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 语义 研究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