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动态触发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文衡 陆明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提出地震的动态触发摸式 .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的动态触发的可能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应力波在反射后发生半波损失 ,压缩波可以转变成拉伸波 ,反之亦然 .因此 ,动应力包含有拉伸应力 .拉伸波叠加或干涉形成较大的动态... 提出地震的动态触发摸式 .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的动态触发的可能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应力波在反射后发生半波损失 ,压缩波可以转变成拉伸波 ,反之亦然 .因此 ,动应力包含有拉伸应力 .拉伸波叠加或干涉形成较大的动态应力 ,减小围压 ,因此减小了内摩擦力 ,从而触发地震 .研究表明断层形态会影响动态应力 ,认为地震触发的位置与孕震体边界形状有关 .本文还结合有关地学理论和资料 ,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物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应力 地震 动力学
下载PDF
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文衡 王乘 +1 位作者 何振 牛安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41-46,共6页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 ,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
关键词 地壳 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 中国北部 潮汐 地震 非线性 应力场
下载PDF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文衡 王乘 陈湘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0-379,共10页
运用动态有限元方法 ,对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 ,分布在较长时段上的量值较小的变化载荷 ,在一定的构造条件或边界条件下有可能累积成一个时间短、量值高的脉冲 .这一过程在物理上表现为先头发出的波... 运用动态有限元方法 ,对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 ,分布在较长时段上的量值较小的变化载荷 ,在一定的构造条件或边界条件下有可能累积成一个时间短、量值高的脉冲 .这一过程在物理上表现为先头发出的波与后继发出的波发生了多次叠加或干涉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对孕震以及发震的机理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就华北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动态响应的仿真结果 ,进一步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时间反转 地震 脉冲响应 孕震 有限元法 发展机理 地壳
下载PDF
自组织临界现象和重整化群方法在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文衡 郭大庆 石特临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讨论了大震前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认为在大地震发生前地壳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不同规模的地震反映地壳中不同尺度裂隙的产生或扩展。设p_0,p_1,…,p_n是不同尺度岩石块体中产生或扩展裂隙的概率,根据重整化群理论,数... 本文讨论了大震前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认为在大地震发生前地壳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不同规模的地震反映地壳中不同尺度裂隙的产生或扩展。设p_0,p_1,…,p_n是不同尺度岩石块体中产生或扩展裂隙的概率,根据重整化群理论,数列{p_0,p_1,…,p_n}有极限。其极限值可能是0或1。选定一个临界值p ̄*,如果p_0>P ̄*则Pn→1;反之,若p_0<p ̄*,则P_n→0。在地震平静期内,必有p_0<p ̄*,而在地震活跃期内,p_0>p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地震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临界概率P ̄*值,得到大震前P_0值大约为0.3-0.8,平静期p_0约为0.1-0.2,所以P ̄*值约为0.2-0.3.利用重整化群模型给出了P ̄*为0.2324,预报期限为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临界概率 重整化群法
下载PDF
混沌性或噪声信号引起的确定性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文衡 陈湘鹏 王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0-72,共3页
利用均匀介质构成一个具有波的遍历特性的系统 ,初步探讨了随机信号的激励行为 ,研究表明 ,带有某种随机性的输入信号 ,同样能产生确定性的脉冲输出 .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遍历特性 时间逆转效应 确定性响应 动态有限元计算模型 地震波 混沌信号
下载PDF
用随机共振理论解释地震孕育过程与地震发生现象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文衡 张国安 陈俊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地震孕震体是一个非线性双稳整(或多稳整)系统,具备发生随机共振的条件。而地震的孕震过程与发生现象表现为小功率(一定的能量,长时间的过程)的能量输入和大功率(一定的能量,极短时间的过程)的能量输出。本文用随机共振理论,... 地震孕震体是一个非线性双稳整(或多稳整)系统,具备发生随机共振的条件。而地震的孕震过程与发生现象表现为小功率(一定的能量,长时间的过程)的能量输入和大功率(一定的能量,极短时间的过程)的能量输出。本文用随机共振理论,解释了这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地震 孕震 非线性 孕育过程
下载PDF
随机共振及其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文衡 王静瑶 《国际地震动态》 1997年第1期5-7,共3页
文章简要地介了随机振现象的理论、特点及其在地震学研究中可能的应用前景。对开阔研究人中同的思路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地震学 噪声 信号
下载PDF
从断裂强度到临界点──重整化群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文衡 《华南地震》 1997年第2期45-48,共4页
介绍了临界自组织现象和重整化群方法的基本原理,对地震的自组织临界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就这一领域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重整化群方法 断裂强度 临界点
下载PDF
地震控制策略
9
作者 郑文衡 梁枢平 王乘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8,共7页
提出了控制地震概念和用时间反转方法实现非均匀地壳中波的聚焦,从而实现动力触发地震的思路。采用了有限元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在波的遍历模型、线性不均匀的介质、以至非线性介质中的时间反转,探讨了在潜在震源区域人工聚能的可能... 提出了控制地震概念和用时间反转方法实现非均匀地壳中波的聚焦,从而实现动力触发地震的思路。采用了有限元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在波的遍历模型、线性不均匀的介质、以至非线性介质中的时间反转,探讨了在潜在震源区域人工聚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聚能是可行的,在考虑介质非线性的条件下,波能量至少可以近似地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地震 触发 时间反转 动态有限元 聚焦
下载PDF
地震前兆信息识别的一种人工智能方法
10
作者 郑文衡 陈俊华 +2 位作者 严尊国 张秋文 杨立明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1期88-94,共7页
探讨了识别地震前兆信息的新途径。使衙“机器发现”方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递归函数理论处理前兆观测资料,建立其解析函数表达式,并以解析表达式的外推值作为识别异常的标准,实现了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对倾斜固体潮M... 探讨了识别地震前兆信息的新途径。使衙“机器发现”方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递归函数理论处理前兆观测资料,建立其解析函数表达式,并以解析表达式的外推值作为识别异常的标准,实现了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对倾斜固体潮M2波潮汐因子γ值进行实际处理,与平静期或有强震异常的时段进行映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异常识别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仿真地震图
11
作者 郑文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3,共6页
运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得到一种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动力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中涉及时间,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有限元方法,也不同于后来有人用过的伪动态模拟(一系列时间的静态结果,连接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变化趋势);动力学有限元是考... 运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得到一种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动力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中涉及时间,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有限元方法,也不同于后来有人用过的伪动态模拟(一系列时间的静态结果,连接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变化趋势);动力学有限元是考虑了加速度和惯性影响的。借鉴理论地震图思想,提出仿真地震图概念,采取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得到地学模型的仿真地震图,运用反演方法,通过对比仿真地震图与实际地震图,得出地球介质或者震源的物理图景。考虑燕山断层带、太行山山前断层带、郯庐断层带以及海岸线,建立中国中、中北部地壳有限元模型,地壳底部采用无反射边界,相当于无限延拓。在对应唐山的单元(节点)上加载一个爆炸源,在对应于兰州、西安、上海地震台的单元(节点)上,得到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历程,也就是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在示例中,按照反演步骤,调整了地壳模型的物理参数,并由此提出仿真地震图的原理。较之理论地震图,仿真地震图物理上更加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地震图 理论地震图 非线性 动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物理上真实,数学上简洁——考虑复杂性问题的基本思路
12
作者 郑文衡 陈湘鹏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4期4-6,共3页
就地壳及其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 ,结合地震预报与机理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
关键词 复杂性 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地震预报机理 地壳动力学
下载PDF
动态应力作用与地震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陆明勇 郑文衡 胡志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动.地震动态应力使围压产生低值波动,一方面使围压减小、摩擦力减小;另一方面,使裂纹串通、介质松动、接触面变平,降低摩擦系数、减小剪切强度.由此均导致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触发地震.动态应力作用时间短,触发地震大小与动态应力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触发地震位置、过程与孕震体断层产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动态应力作用 低值波动 地震机制 断层产状
下载PDF
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牛安福 张雁滨 +2 位作者 柯丽君 刘祖荫 郑文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利用F综合检验的理论,讨论了形变异常的定量化及检测准则。利用潮汐观测中的非潮汐形变讨论了大同和丽江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并与地震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震前1.5年左右,能检测出区域性的准同步形变异常... 利用F综合检验的理论,讨论了形变异常的定量化及检测准则。利用潮汐观测中的非潮汐形变讨论了大同和丽江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并与地震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震前1.5年左右,能检测出区域性的准同步形变异常,出现的异常空区可能是未来的地震危险区,且形变异常空区在震前应有强化或补偿现象。因而,在地震危险区的判定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地震孕育所处阶段的判定;在无法判别地震孕育阶段的情况下,形变异常台站周围和异常强度场中所出现的形变异常空区都是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非均匀分布 地壳变形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岩体动态应力在地震机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志奇 郑文衡 陆明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根据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了地壳中的冲击波对地震触发的影响。自然 界中随机载荷产生的冲击波导致了库仑应力的减小,引发块体间(或块体内)的错动,因而在地震的触发中,动态应 力起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地震机理 地震触发 地壳 动态有限元 岩体 三维 模拟研究 动态应力 冲击波 引发
下载PDF
地震震级—频度G-R关系的偏离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严尊国 陈俊华 郑文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假设震级—频度分布服从对应于G-R式母体分布污染的情况,文中引进震级分布偏离度(ζ)来描述实际资料分布与G-R式的偏离程度。在G-R式分布参数稳健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了偏离度的计算方法。华北地区1980—1993年取资料时间窗长1年,滑动步长... 假设震级—频度分布服从对应于G-R式母体分布污染的情况,文中引进震级分布偏离度(ζ)来描述实际资料分布与G-R式的偏离程度。在G-R式分布参数稳健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了偏离度的计算方法。华北地区1980—1993年取资料时间窗长1年,滑动步长1个月的ζ值计算结果表明,6级左右强地震前的半年至一年半左右ζ值明显为相对稳定的低值,震后呈高值变化。它可能反映了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震活动强度分形结构的变化,存在一个有序态(确定性)和无序态(浑沌)转化的自组织性质。ζ值可在地震预报中作为一个分析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频率分布 分形 分布偏离 稳健估计 地震
下载PDF
地震波的时间反转以及非线性佯谬述评
17
作者 郑文衡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非线性动态有限元 固体介质 地震波 时间反转 非线性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颈髓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清伟 郎志谨 +5 位作者 郑文衡 唐兴 徐斌 魏强 张丽娜 王绍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颈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机器对39例颈髓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和DTI检查,测定病变区和对照部位的FA值、ADC值并进行对照分析,并重建白质纤维束图。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颈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机器对39例颈髓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和DTI检查,测定病变区和对照部位的FA值、ADC值并进行对照分析,并重建白质纤维束图。结果:健康志愿者颈髓的FA值为0.66±0.06,ADC值为(0.96±0.14)×10^-3mm^2/s。颈椎病病例FA值为0.47±0.05、ADC值为(1.16±0.28)×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颈髓急性损伤病例FA值为0.38±0.08、ADC值为(0.89±0.25)×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30〉0.05)。颈髓炎症:FA值为0.40±0.06、ADC值为(1.25±0.40)×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所有病例通过DTI技术成功显示了白质纤维束在病变区变形、移位及中断等改变。结论:DTI可以探测到颈髓病变中常规MR未能发现的病灶;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白质束的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解变截面梁大挠度振动的DQE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枢平 杨永波 +1 位作者 郑文衡 李宏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9-91,共3页
以一种改进的DQ法 (DQE法 )解大挠度振动问题 .这种方法克服了原始的DQ法难以处理由于截面变化而引起的奇异性的缺陷 ,求解出的变截面梁非线性振动频率与已有结果相当一致 .
关键词 变截面梁 大挠度振动 DQ法 DQE法 非线性振动频率 奇异性
下载PDF
梁的轴力非线性静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枢平 刘洋 +1 位作者 杨永波 郑文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微分求积法(DifferentialQuadratureMethod)和广义微分求积法则(GeneralizedDifferentialQuadratureRule)分析了轴力影响不可忽略时简支梁的非线性静力问题,求出了问题的数值解.列出了两种不同的微分方程,其中GDQR用来求解四阶微分... 采用微分求积法(DifferentialQuadratureMethod)和广义微分求积法则(GeneralizedDifferentialQuadratureRule)分析了轴力影响不可忽略时简支梁的非线性静力问题,求出了问题的数值解.列出了两种不同的微分方程,其中GDQR用来求解四阶微分方程,DQ用来解二阶微分方程,并分别采用牛顿拉弗森法和一般迭代法求解,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比较有效,且各有所长.进一步说明了微分求积法在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方面的优势,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端不可动简支梁 微分求积法 广义微分求积法则 轴力 几何非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