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鑫 李琼莉 +6 位作者 王军伟 杨涌涛 陈亮 郑方硕 徐新献 展群岭 金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17例和无HT组101例,收集AIS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s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HT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HT组(P<0.05,P<0.01),2组TOAST分型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27.3%和40.0%vs 4.5%,P<0.05)。ASPECTS 0~8分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ASPECTS 9~1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vs 11.1%,P<0.05)。年龄≥80岁和基线NIHSS评分是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Y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0~0.947)。结论AIS患者溶栓前的评估中,冠心病、心房颤动、HMCAS、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等指标均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可较好预测AIS患者溶栓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 心房颤动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鑫 王军伟 +7 位作者 杨涌涛 陈亮 郑方硕 李琼莉 徐新献 李兴贵 展群岭 金戈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模型研究
下载PDF
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金戈 王军伟 +4 位作者 陈亮 杨涌涛 郑方硕 张余 展群岭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1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头颈部DSA或CTA的后循环TI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10~59 min组... 目的探讨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头颈部DSA或CTA的后循环TI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10~59 min组和≥60 mi n组,比较椎动脉形态异常各亚型在3组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动脉形态异常与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组109例(45.99%)、10~59 min组71例(29.96%)和≥60 min组57例(24.05%)。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性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形态异常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狭窄率1%~99%)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一侧迂曲、双侧迂曲、一侧优势、一侧优势合并迂曲和起源异常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狭窄(OR 2.500,95%CI 1.381~4.525,P=0.002)、基底动脉狭窄率≥50%(OR 12.066,95%CI 1.446~100.668,P=0.021)是TI 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形态学异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风险
下载PDF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涌涛 金戈 +3 位作者 李鑫 郑方硕 黄莹 展群岭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4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脂质代谢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57例。溶栓后2h和24h分别行颅脑CT检查,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脂质代谢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57例。溶栓后2h和24h分别行颅脑CT检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是否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1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4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1.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转化患者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脂蛋白a预测出血转化的ROC曲线分析提示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最佳分割点是114.50mg/L,敏感性为64.40%,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555~0.847),入院时Lp(a)水平≥114.50mg/L的患者出血转化率(9.38%)低于Lp(a)水平在0~114.50mg/L的患者(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降低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针对血脂成分合理用药,调整脂代谢异常,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脂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