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休克指数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右心室直径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石莉芳 江刚 +4 位作者 彭优 陈博 欧阳雯 佘志远 郑昭芬 《中国医药》 2023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测右心室直径(RV)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100例急性中危PTE患...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测右心室直径(RV)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100例急性中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34例)和中高危组(6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急性中危PTE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高危PTE的预测能力。结果中高危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休克指数、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危组患者(均P<0.05)。中高危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RV、RV/左心室直径(LV)比值、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危组患者CTPA检测的RV、RV/LV比值、主肺动脉内径、血栓负荷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指数、NT-proBNP、超声心动图RV和CTPA RV均是中高危PTE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4个指标联合预测中高危P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2%和97.73%。结论休克指数、NT-proBNP、超声心动图RV和CTPA RV均是急性中高危PTE的独立预测因子,4个指标联合有助于急性中危PTE的危险分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休克指数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右心室直径
下载PDF
心脏肌钙蛋白Ⅰ和氧合指数联合指标对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不良预后的预测分析
3
作者 李玲姣 石莉芳 +4 位作者 彭优 欧阳雯 佘志远 郑昭芬 江刚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近期不良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72例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30天内是否出现不良后果,将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和良好结局...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近期不良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72例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30天内是否出现不良后果,将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和良好结局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中高危PTE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高危PTE不良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不良结局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0±10.41)岁;良好结局组患者42例,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83±9.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悸和晕厥症状以及伴随疾病易栓症在不良结局和良好结局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天内发生不良后果亚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氧合指数、D-二聚体、cTnI、NT-proBNP、CTPA和超声心动图RV和RV/LV比值、主肺动脉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速度与良好结局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氧合指数[OR=1.05,95%CI(1.013~1.087)]和cTnI[OR=0.031,95%CI(0~0.487)]是急性中高危PT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P<0.05)。氧合指数和cTnI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cut-off值为0.618,灵敏度为93.80%,特异度为92.90%,阴性预测值为93.744%,阳性预测值为92.963%。结论cTnI和氧合指数联合指标是预测急性中高危PTE抗凝治疗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急性中高危PTE的早期积极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心脏肌钙蛋白I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6 位作者 杨天崙 陈晓彬 李传昶 莫龙 张利辉 谢伟 邓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关闭 心脏重构 近、中期疗效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地尔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5 位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彭道地 余再新 莫龙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PTCA/Stenting)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TCA/Stenting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4例。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16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30×10^4~50×10^4u,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18例患者(地尔硫[艹卓]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蕈0.5~2.0mg,15~30min内注完;注射完毕15min再行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1.M1分级无明显变化,地尔硫[艹卓]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增加(1.0VS.2.44,P〈0.01)。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地尔硫[艹卓]组高于尿激酶组(2.44VS.1.43,P〈0.05),达TIMI3级患者地尔硫蕈组明显多于尿激酶组(66.7%VS.12.5%,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艹卓]0.5~2.0m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TCA/Stenting术无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无再流现象
下载PDF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6 位作者 何昕 杨天伦 陈晓彬 李传昶 张赛丹 蒋腊梅 孟霜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116-3118,共3页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VSD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和LVSV逐渐减少;LVEF和LVFS封堵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SD封堵术后,伴随左室扩张得到纠正,代偿增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左室收缩功能 中期疗效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5 位作者 杨天伦 李传昶 余再新 莫龙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042-2044,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7 位作者 杨天伦 陈晓彬 李传昶 彭道地 莫龙 张利辉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3期311-312,317,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与随访中的变化。方法对该院成功实施经导管ASD封堵术且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与随访中的变化。方法对该院成功实施经导管ASD封堵术且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ASD封堵治疗术后,LVEDD和LVEDV明显增大,提示左室前负荷改善;LVESV轻度增加;LVSV、LVEF和LVFS显著增加,表明左室功能增强。LVESV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变化,左室前负荷和左室功能在随访中持续改善。结论ASD封堵治疗术能有效改善左室前负荷,改善左室功能,且在短、中期随访中左室前负荷及左室功能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左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国产蘑菇伞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对左心室功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昭芬 蒲晓群 +7 位作者 杨天伦 陈晓彬 李传昶 莫龙 张利辉 将腊梅 邓金华 孟霜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2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治疗后及中期随访的左室功能变化。【方法】对45例PDA患者封堵术前、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行经胸超声检查(TTE),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叻)、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治疗后及中期随访的左室功能变化。【方法】对45例PDA患者封堵术前、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行经胸超声检查(TTE),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叻)、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与LVSV减少,3~6个月随访时进一步下降;LVEF与LVFS封堵术后较封堵术前下降,3~6个月随访时未见进一步改变。【结论】国产蘑菇伞封堵治疗PDA,减轻左室容量负荷,封堵术后早期代偿增强的左室功能回复,中期随访左室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昭芬 卢桂静 +1 位作者 裴志芳 欧淑其 《湖南医学》 1997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心房-分支旁路内微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1例
11
作者 郑昭芬 马坚 +3 位作者 杨天伦 王方正 蒲晓群 李传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2-734,共3页
关键词 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 旁路 发作 射频消融 电生理特性 罕见 房室结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B型与C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郑昭芬 欧淑其 +4 位作者 李传昶 蒲晓群 陈凡 邓金华 孟霜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7例12处B型与C型冠脉病变经球囊预扩张后,4处冠状动脉内膜夹层形成,2处血管弹性回缩而置入支架;6处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内膜夹层及血管弹性回缩消失,全部病例扩张满意,血流改善充分。1例术后并发出血,处理后康复。随... 7例12处B型与C型冠脉病变经球囊预扩张后,4处冠状动脉内膜夹层形成,2处血管弹性回缩而置入支架;6处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造影内膜夹层及血管弹性回缩消失,全部病例扩张满意,血流改善充分。1例术后并发出血,处理后康复。随诊1~24月,1例术后2月再发心绞痛,药物能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不同时机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宏伟 郭莹 +5 位作者 郑昭芬 何晋 张宇 刘征宇 胡勇军 彭建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ABP术患者;即刻IABP组43例,为入院时确诊后立即行IABP术患者;两组同时尽快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门-球囊时间、术后1周以及3个月的生存率,测量两组术后1天、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必要IABP组门-球囊时间明显大于即刻IABP组(96.7±31.2 min比78.3±35.6 min,P<0.05)。必要IABP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57.1%比69.0%,P<0.05),并低于术后3个月即刻IABP组(57.1%比67.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进行性降低,必要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即刻IABP组(7.6%±3.5%比4.2%±3.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尽早使用IABP,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患者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琦琳 张赛丹 +6 位作者 宁阳根 蒲晓群 余国龙 郑昭芬 陈晓彬 胡柯 杨天仑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内皮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天崙 贺琳 +4 位作者 李传昶 蒲晓群 郑昭芬 邓金华 孟双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关系。方法:80例行冠脉造影示三支主要冠脉中至少有一支狭窄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关系(r=-0.004,P=0.974)。侧支形成不良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P〈0.001,OR值0.353,95%可信区间0.201~0.620),而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抑制冠脉侧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导房间隔瘤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泽琳 谢启应 +6 位作者 杨天崙 蒲晓群 郑昭芬 李传昶 陈晓彬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膨胀瘤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诱导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衰老及非诺贝特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晋 陈晓彬 +2 位作者 郑昭芬 郭莹 杜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C反应蛋白诱导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C反应蛋白各浓度组(1.0、2.5、5.0 mg/L);③C反应蛋白(5.0 mg/L)+非诺贝特(10.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组(...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C反应蛋白诱导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C反应蛋白各浓度组(1.0、2.5、5.0 mg/L);③C反应蛋白(5.0 mg/L)+非诺贝特(10.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组(10.0μmol/L)。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干预,或预先加入非诺贝特作用4 h,再加入5 mg/L C反应蛋白,培养7天后行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并计数每组衰老细胞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与内皮祖细胞培养后,C反应蛋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且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 mg/L C反应蛋白组对内皮祖细胞衰老的影响最显著(P<0.01)。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减少C反应蛋白诱导的衰老细胞数量(P<0.01)。(2)C反应蛋白作用内皮祖细胞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随着C反应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加入非诺贝特10μmol/L后可以明显逆转C反应蛋白诱导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下调(P<0.01)。(3)C反应蛋白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但在加入10μmol/L非诺贝特后能明显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P<0.01)。结论 (1)C反应蛋白削弱内皮祖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引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逆转录下降,从而使端粒酶活性下降,最后加速内皮祖细胞的衰老,从而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功能。(2)非诺贝特活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C反应蛋白诱导的细胞衰老,可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有关,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非诺贝特 内皮祖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衰老
下载PDF
严重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传昶 胡大军 +5 位作者 杨天伦 蒲晓群 郑昭芬 游咏 易军 王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0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为20.75±6.89 ng/L,1级组为22.04±5.18 ng/L,2级组为27.32±6.14ng/L,3级组为32.27±12.04 ng/L,随着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也相应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高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不同辅助方式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傅庆华 何晋 +1 位作者 余翔 郑昭芬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比较静息状态、咳嗽动作、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和改良VM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辅助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 目的比较静息状态、咳嗽动作、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和改良VM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辅助下经胸右心声学造影(transthoraci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TTE)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怀疑有PFO患者89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并分别在静态状态、咳嗽动作、VM和mVM下行cTTE,记录左心微气泡初始出现的时间及数量。对可疑PFO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cTEE),测量卵圆孔大小。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VM、mVM和咳嗽动作下微气泡出现的心动周期更早;与咳嗽动作比较,VM和mVM下左心出现微气泡更早,微气泡数量更多,并且mVM时右向左分流微气泡数量与PFO直径呈正相关,但微气泡出现时间与PFO直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用VM和mVM判断PFO非常有效,且mVM分流量与PFO大小呈正相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心声学造影 VALSALVA动作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改良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非对性性二甲基精氨酸及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晋 郑昭芬 +2 位作者 郭莹 彭建强 潘宏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50例对照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根据...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50例对照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根据病变程度分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的分离培养;7~10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评估循环EPC数量。结果冠心病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ADMA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60分组、31~59分组和≤30分组血浆AD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ADMA水平明显上升(P〈0.05和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三个分组中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EPC数量明显下降(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血浆ADMA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7),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r=-0.16,P=0.015);血浆ADMA水平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体内ADMA水平逐渐增加,而EPC数量逐渐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ADMA的蓄积及EPC的减少相关。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ADMA可能通过抑制EPC的功能影响内皮再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皮祖细胞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