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宇珊(综述) 郑晓汾(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上皮下生长的非肿瘤性变性组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紫外线照射有关,然而,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显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病毒感染、...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上皮下生长的非肿瘤性变性组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紫外线照射有关,然而,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显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病毒感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抑癌基因失活、DNA甲基化等因素已被证实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有关。此外,凋亡和增殖蛋白的失衡、细胞外基质调节剂和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等因素也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均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进而诱发翼状胬肉的形成。然而,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中笔者就当前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进行评述,深入探究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相关因素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翼状胬肉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晓汾 冯克孝 +2 位作者 李冰 杨纪忠 葛京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49-450,共2页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依据取材时间完全随机分为12组:分别于烧伤后1,2,3,5,7d;2,3,4,5,6,7,8wk取材,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角...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依据取材时间完全随机分为12组:分别于烧伤后1,2,3,5,7d;2,3,4,5,6,7,8wk取材,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wk内上皮即修复,但2~3wk再次脱落,炎症细胞2wk后开始浸润,中期PMN较多,晚期淋巴细胞较多。结论:角膜碱烧伤后碱性物质的直接损害,MMP,及免疫反应均参与了对角膜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烧伤 组织病理学 角膜组织 眼科
下载PDF
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及其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晓汾 康玉国 褚仁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4-779,共6页
背景近视的发病机制是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发现,由神经视网膜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病,RPE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受光照射的影响,而RPE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值是不一样的。目... 背景近视的发病机制是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发现,由神经视网膜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病,RPE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受光照射的影响,而RPE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值是不一样的。目的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人胚RPE细胞增生及其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V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第4~5代人胚RPE细胞置于白光、波长为775nm的红光及波长为480nm的蓝光下照射和培养48h,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传代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别于光照射后12、24、48、72h收集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培养基中HGF、bFGF和TGF—β的质量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波长光照射24h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蓝光、红光、白光照射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影响。结果蓝光组、红光组、白光组和对照组RPE细胞的A490值分别为0.0218±0.0014、0.0353±0.0025、0.0371±0.0024和0.0445-0.0046。4个组中RPE细胞的增生速度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9,P〈0.05),蓝光组和红光组A49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3、t=2.024,P〈0.05)。ELISA结果显示人胚RPE细胞可以分泌HGF、bFGF和TGF-β,在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HGF、bFGF和TGF—β的分泌量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4个组HGF、TGF—β的质量浓度均逐渐升高,二者在72h和48h均高于12h(P〈0.05),红光组与蓝光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波长组bFGF的质量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在RPE细胞中的表达均逐渐降低,72h与12h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不同波长光照射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蓝光下培养的RPE细胞HGFmRNA表达量最少,白光组、红光组和蓝光组HGFmRNA的表达量(A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红光组、白光组人胚RPE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蓝光组RPE细胞核染色质稀疏变淡,细胞器减少,细胞界膜不清或消失。结论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可影响人RPE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功能,提示近视的形成可能与不同波长的光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光照射
下载PDF
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晓汾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外源性TGF-β刺激人RPE细胞后,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外源性TGF-β刺激人RPE细胞后,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其细胞自身的生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量;采用RT-PCR法检测其细胞表达HGF的情况,从而分析外源性TGF-β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均可抑制人胚RPE细胞的生长,随时间的延长作用更加明显;TGF-β可使RPE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ELISA结果显示TGF-β对其他两种因子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自身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同时可明显抑制RPE细胞内HGF的表达。结论TGF-β可影响RPE细胞增生、改变超微结构及抑制H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近视眼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铁质沉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晓汾 周行涛 +1 位作者 康玉国 褚仁远 《中国医药》 2012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角膜铁质沉着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39例(78眼),描述角膜铁质沉着特征,并分析其与术后时间、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结果及干眼...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角膜铁质沉着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39例(78眼),描述角膜铁质沉着特征,并分析其与术后时间、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结果及干眼症状的相关性。结果78眼中有53眼(67.9%)发现有角膜铁质沉着,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基底细胞部位,颜色从淡黄色到黄褐色均有,形状有环状、片状、条索状、点状等,均位于角膜中央,与相应角膜地形图对照,铁质沉着部分为角膜经切削后最低部位,即角膜曲率最小部位,或者为角膜切削边缘,即角膜曲率变化最大部位,也就是角膜最陡峭部位。角膜铁质沉着的出现与手术前屈光度、手术后时间呈正相关[r=0.410,P〈0.01;r=0.398,P〈0.01],与BUT、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角膜铁质沉着是LASIK术后的临床体征之一,可能与LASIK术后泪池的形成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铁质沉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晓汾 李冰 +2 位作者 冯克孝 杨纪忠 葛京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及烧伤后用激素治疗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及组织病理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制做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烧伤组、激素治疗组(烧伤后口服强的松10mg 8wk)。制备...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及烧伤后用激素治疗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及组织病理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制做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烧伤组、激素治疗组(烧伤后口服强的松10mg 8wk)。制备正常及碱烧伤角膜蛋白提取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组兔不同时期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水平,并取不同时期的角膜做光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2wk时升高明显、5~6wk达高峰,之后下降。激素治疗后抗体水平总体下降,但2wk仍有升高、4wk达高峰、5wk急剧下降、8wk时明显低于烧伤前水平。大体观察及光镜结果显示:激素组与烧伤组比较,上皮愈合好、基质纤维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轻、新生血管少。结论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可在相当程度上阻断机体体液免疫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用药 皮质类固醇激素 药物治疗 角膜碱烧伤 实验
下载PDF
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研究
7
作者 郑晓汾 综述 +1 位作者 褚仁远 冯克孝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32-333,共2页
角膜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碱性物质直接造成眼部组织的损害外,免疫反应也参与其病理发展过程。近年来,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不少进展。碱烧伤后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治疗方法包括... 角膜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碱性物质直接造成眼部组织的损害外,免疫反应也参与其病理发展过程。近年来,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不少进展。碱烧伤后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疗法及手术治疗,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免疫学研究 免疫反应 常见 眼部 免疫疗法 细胞免疫 碱性物质 损害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5和13的表达 被引量:23
8
作者 姚娟 李冰 郑晓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背景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IL-13在过敏性结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因子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作用是否一致尚有待证明.目的 探讨IL-4、IL-5和IL-13在不同类型过敏性... 背景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IL-13在过敏性结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因子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作用是否一致尚有待证明.目的 探讨IL-4、IL-5和IL-13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眼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春季角结膜炎(VKC)患者20例40眼、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患者20例40眼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AC)患者20例40眼,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人40眼作为正常对照.用消毒刮刀在上睑结膜刮取结膜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中IL-4、IL-5和IL-1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1μl毛细玻璃管于受试者下睑颞侧睑缘处吸取泪液4μl,Luminex液相芯片测定受试者泪液中IL-4、IL-5和IL-1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表明,VKC组、SAC组和PAC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均可见到IL-4、IL-5和IL-13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结膜上皮细胞中未发现IL-4、IL-5和IL-13的表达.以正常对照组IL-4、IL-5和IL-13 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VKC组、SAC组和PAC组中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11±1.24、2.71±0.71和2.00±0.80,I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2±0.43、2.07±0.45和1.47±0.50,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44±0.66、4.35±1.26和2.39±0.86,4个组间IL-4、IL-5和IL-13 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2、220.18、162.49,均P<0.01);其中VKC组IL-4、IL-5和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AC组和PAC组,SAC组IL-4、IL-5、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受试者泪液中未检测到IL-4、IL-5和IL-13表达,VKC组泪液中IL-4、IL-5和IL-13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4.06±3.50)、(10.88±1.82)和(34.28±8.42) pg/ml,SAC组分别为(7.71±0.65)、(5.10±1.33)、(23.77±6.29) pg/ml,PAC组分别为(3.30±1.50)、(2.43±1.28)和(17.67±4.28)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0.29、260.49、128.23,均P<0.01);其中VKC组IL-4、IL-5、IL-13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SAC组和PAC组,SAC组IL-4、IL-5和IL-13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L-4、IL-5和IL-13参与多种类型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但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眼表的表达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免疫 T淋巴细胞 眼部炎症/免疫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 胞介素-13 上皮细胞/眼 泪液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康玉国 张云琴 郑晓汾 《中国医药》 2011年第6期702-703,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菌所致眼内炎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从39例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液中分离出的39株表皮葡萄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菌所致眼内炎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从39例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液中分离出的39株表皮葡萄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39株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其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临床医生必须结合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眼内炎 耐药性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1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玉萍 李冰 +5 位作者 杨纪忠 王效武 郑晓汾 于花 李振 陈妍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823-825,共3页
角膜病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我国角膜盲患者约200~300万人,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穿透角膜移植手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是治疗角膜盲患者的有效手段。我国角膜供体来源有限,供体缺乏是目前角膜病医生面... 角膜病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我国角膜盲患者约200~300万人,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穿透角膜移植手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是治疗角膜盲患者的有效手段。我国角膜供体来源有限,供体缺乏是目前角膜病医生面临的较大困难。且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角膜病的病因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圆锥角膜 角膜白斑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
下载PDF
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玉国 郑晓汾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2期1483-148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患者眼部标本分离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5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13%...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患者眼部标本分离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5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13%),表皮葡萄球菌488株(91.90%),缓慢葡萄球菌18株(3.39%),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3株(0.56%),哥伦比亚肠球菌9株(1.69%),链球菌属7株(1.32%)。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344株,检出率为70.51%。葡萄球菌属对多数抗菌药耐药严重,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耐药的菌株。对488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情况检测,耐药株数分别为:氨苄西林/舒巴坦342株(70.08%);苯唑西林342株(70.08%);复方新诺明351株(71.93%);红霉素390株(79.92%),;环丙沙星270株(55.33%);克林霉素396株(81.15%);利福平39株(7.99%);莫西沙星15株(3.07%);哌拉西彬他唑巴坦342株(70.08%);青霉素G487株(99.79%);庆大霉素159株(32.58%);四环素102株(20.90%)。结论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有很高发生率,大部分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很高。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兔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岚 李冰 +1 位作者 郑晓汾 史静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1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以羊膜做载体将兔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技术方法,为眼表重建提供材料。方法用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纯化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干... 目的以羊膜做载体将兔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技术方法,为眼表重建提供材料。方法用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纯化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干细胞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将筛选后获得的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种植在去上皮羊膜表面体外培养,待细胞融合成单层后置入插入式培养皿中进行气液界面培养,促进细胞分化形成复层。培养数日后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测,观察羊膜-复层上皮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P63以及角膜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3(K3)并与角膜上皮组织比较。结果体外诱导培养数天后,羊膜载体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成复层,在组织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上与角膜上皮相似。并且组织细胞P63、K3表达明显,角膜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呈克隆性生长,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构建类角膜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组织工程 上皮 角膜
下载PDF
《四圣心源》之桂枝苓胶汤加减治疗儿童目劄的理论探讨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宙光 郑晓汾 +3 位作者 赵亚楠 常敏 汤兆强 刘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四圣心源》之桂枝苓胶汤加减治疗儿童目劄的理论和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目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口服桂枝苓胶汤加减,对照组予局部点玻璃酸钠滴眼液。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 目的探讨《四圣心源》之桂枝苓胶汤加减治疗儿童目劄的理论和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目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口服桂枝苓胶汤加减,对照组予局部点玻璃酸钠滴眼液。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46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28例,好转45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2,P=0.000);(2)中医症状评分:2组间中医症状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0,P=0.000);(3)复发率:治疗组加重或者复发5例(5.0%),对照组17例(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结论《四圣心源》之桂枝苓胶汤加减治疗儿童目劄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苓胶汤 四圣心源 儿童目劄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涡状区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花 苗英彬 +4 位作者 赵少贞 杨纪忠 郑晓汾 韩玉萍 赵炬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7-7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ub-basal nerve plexus,SNP)的差别,探讨DR分期与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2型糖尿...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ub-basal nerve plexus,SNP)的差别,探讨DR分期与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66眼,年龄50~65岁,均以右眼为受检眼。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纳入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区SNP的形态,并测量神经纤维长度(NFL)。采用以病程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NFL值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FL值与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查见涡状区。对照组神经纤维粗细均匀、分布密集,走行规则,且多数受检眼涡状结构完整;各不同分期DR组神经纤维普遍变细、密度下降,走行迂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结构缺失。NDR组和NPDR组主要表现为涡状中心缺失;PDR组除涡状中心缺失外,部分受检眼还合并下方及颞侧的结构缺失。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NFL值分别为(21.08±4.74)、(16.47±6.35)、(14.95±3.90)和(11.61±3.24)mm/mm2,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41,P<0.001)。对照组NFL值均明显高于各不同DR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FL值与DR分期呈负相关(rs=-0.356,P=0.003)。结论糖尿病SNP损伤早于DR出现,且随着DR发展过程而逐渐进展;DR各分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结构缺失,且缺失首先从涡状中心开始,逐渐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眼底病的同时应当兼顾眼表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 涡状区 糖尿病神经损伤 相关性
下载PDF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构拼图法对全视网膜光凝后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淑兰 赵少贞 +6 位作者 王效武 杨纪忠 郑晓汾 韩玉萍 赵炬伟 侯广平 于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8-974,共7页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眼别)=2.020,P=0.039;F_(时间)=4.062,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5.231,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 神经损伤 全视网膜光凝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 涡状结构 结构拼图法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和白细胞介素-4在变应性结膜炎鼠模型中的促炎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婵慧 郑晓汾 李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1-815,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为类白细胞介素(IL)-17的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尚未见到关于TSLP是否参与中国常见变应原诱导的变应性结膜炎的报道。目的研究TSLP和IL-4在由... 背景研究表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为类白细胞介素(IL)-17的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尚未见到关于TSLP是否参与中国常见变应原诱导的变应性结膜炎的报道。目的研究TSLP和IL-4在由中国常见的黄花蒿诱导的变应性结膜炎小鼠模型眼表组织和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SLP和IL-4在变应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将400μl黄花蒿花粉提取液溶解于400μl变应原(抗原)溶媒中制备成抗原溶液,将50μl抗原溶液注射于模型组小鼠足底皮垫下初次致敏,于注射后第10-12天用黄花蒿花粉提取液局部点右眼再次致敏,每日点眼1次;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做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13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摘取眼球,在眼科显微镜下各组分别取16只小鼠32只眼角膜上皮、结膜和颈部淋巴结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种靶组织中TSLP mRNA及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另每组各取4只小鼠8只眼眼睑及眼球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TSLP和IL-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第2次致敏后0.5h可见小鼠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溢泪、搔抓眼睑等症状,症状持续6-24h,造模成功率为80%。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均未发现IL-4表达。模型组小鼠角膜上皮、结膜组织和颈部淋巴结组织中TSLP 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63±0.20)、(2.71±0.48)和(1.48±0.0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14.16、5.01,均P〈0.05);模型组小鼠结膜和颈部淋巴结中IL4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2.94±0.39)倍和(1.74±0.0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2、14.54,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细胞中TSLP蛋白表达强度微弱,模型组小鼠TSLP蛋白表达增强。模型组小鼠结膜下组织中可见IL4呈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小鼠结膜下组织中未发现IL4表达。结论TSLP主要表达于变应性结膜炎小鼠的角膜、结膜和颈部淋巴结组织,提示其参与变应性结膜炎角膜和结膜的炎症反应;IL-4主要表达于变应性结膜炎小鼠结膜下组织中,提示其主要参与结膜的炎症反应,TSLP和IL-4共同参与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2种炎症因子为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结膜炎/免疫 变应原/不良反应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4 眼上皮细胞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下载PDF
GlyPro酶法在Hitachi7170s上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方法学评价
17
作者 康玉国 郑晓汾 +4 位作者 许群欢 朱锦慧 刘亚隽 张林娣 王蔚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21期20-21,共2页
目的 对GlyPro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系统研究了GlyPro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性、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因素,并分析了其与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GlyPro酶法测定糖化... 目的 对GlyPro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系统研究了GlyPro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性、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因素,并分析了其与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GlyPro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分析灵敏度,校准曲线可稳定至少4周,稀释标本回收率为93.5%~100.47%,黄疸、脂血和溶血现象基本不影响测定结果。酶法(X)和果糖胺法(Y)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1.40X+98.4,r=0.991,n=60)。结论 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结果可靠、精密度好,速度快非常适合检验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蛋白 果糖胺法 GlyPro酶法
下载PDF
感染性眼内炎病原学检测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帅 郑晓汾 康玉国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8期46-50,共5页
感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指由眼内细菌或者真菌引起的房水或玻璃体液感染,其病程发展迅速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需要摘除眼球。因此,病因的早期和准确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眼内炎的关键。常规眼内炎病原学检测包括房水和或玻璃体液内... 感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指由眼内细菌或者真菌引起的房水或玻璃体液感染,其病程发展迅速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需要摘除眼球。因此,病因的早期和准确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眼内炎的关键。常规眼内炎病原学检测包括房水和或玻璃体液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抗体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眼内局部病原微生物信息,有助于快速诊断[1]。本文就眼内炎病原学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学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山西省眼科医院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9
作者 赵海莉 郑晓汾 康玉国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8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患者梅毒感染分布情况,为眼部梅毒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55494例眼病患者进行术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部分筛查阳性者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目的: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患者梅毒感染分布情况,为眼部梅毒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55494例眼病患者进行术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部分筛查阳性者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494例眼病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226例;2017年、2018年、2019年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5%、2.60%、1.99%;其中,男性26461例,占检测例数的47.7%,检出阳性561例,占男性例数的2.12%;女性29033例,占检测例数的52.3%,检出阳性665例,占女性例数的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岁1例,占0.08%;20~39岁52例,占4.24%;40~59岁313例,占25.53%;60~79岁684例,占55.79%;≥80岁176例,占14.36%。五个年龄段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74%、2.03%、3.12%、4.45%。1226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中784例进行TRUST检测,检测阳性185例,阳性率为23.6%。结论:眼科医院患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较高,筛查阳性者应对TRUST进行常规检测,以减少医源性感染,有利于梅毒的防控工作;老年群体应视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检查 眼科疾病
下载PDF
翼状胬肉患者术中角膜、结膜缺损面积与其术后干眼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宇珊 郑晓汾 +2 位作者 于花 韩玉萍 宁晓玲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中角膜、结膜缺损面积与其术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23只眼),女性37例(37只眼);年龄50~70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中角膜、结膜缺损面积与其术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23只眼),女性37例(37只眼);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3±6.8)岁.术中测量全部患者的角膜与结膜缺损面积,并于术前3 d,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等检查.检查结果以术后减去术前表示,即△检查项目.所有患者年龄、角膜缺损面积、结膜缺损面积、△OSDI评分、△BUT及△TMH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角膜缺损面积、结膜缺损面积与△OSDI评分、△BUT及△TMH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与△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翼状胬肉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OSDI评分分别为(21.21±10.65)分、(13.80±5.30)分及(3.28±6.92)分;△BUT分别为(-3.92±4.10)s、(-1.80±4.28)s及(-0.49±3.53)s;△TMH分别为(-0.15±0.09)mm、(-0.09±0.08)mm及(-0.02±0.05)mm;△CFS分级的平均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00(1.00,2.00)级、0.00(0.00,1.00)级及0.00(0.00,0.00)级;△脂质层分级的平均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00(1.00,2.00)级、0.00(0.00,1.00)级及0.00(-1.00,0.75)级.翼状胬肉患者术中角膜缺损面积与术后2周△OSDI评分、△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659,0.864,0.535;P<0.05),与术后2周△BUT及△TMH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422,-0.492;P<0.05);与术后1个月△OSDI评分及△CFS分级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2,0.737;P<0.05),与术后1个月△BUT及△TMH呈负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5,-0.354;P<0.05);与术后3个月△CFS分级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395,P<0.05),与术后3个月△OSDI评分、△BUT、△TMH及△脂质层分级无相关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105,-0.085,0.004,-0.031;P>0.05).结膜缺损面积与术后2周△OSDI评分、△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544,0.601,0.487;P<0.05),与术后2周△BUT及△TMH呈负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267,-0.540;P<0.05);与术后1个月△OSDI评分及△CFS分级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294,0.586;P<0.05),与术后1个月△BUT及△TMH呈负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291,-0.427;P<0.05);与术后3个月△OSDI评分、△BUT、△TMH、△CFS分级及△脂质层分级无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48,-0.004,-0.239,0.232,0.011;P>0.05).结论术中角膜、结膜缺损面积大小与术后泪膜稳定性相关,角膜与结膜的损伤共同参与了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术 干眼 角结膜缺损面积 定量分析 眼表综合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