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阻力运动能改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杭萍 杨晓荣 +11 位作者 乔小娜 张琦 李青春 伊娜 季立津 刘思颖 张烁 朱小明 刘晓霞 李益明 鹿斌 刘连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体系中选择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每周使用美国bioDensityTM抗阻力运动仪完成1次抗阻力运动训练,包括4个最大范...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体系中选择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每周使用美国bioDensityTM抗阻力运动仪完成1次抗阻力运动训练,包括4个最大范围的主动伸缩活动,每个活动达最高阈值后持续5s;持续训练6个月。研究期间要求患者维持既往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方案。在执行抗阻力运动前(基线)及抗阻力运动6个月时分别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完成MoCA认知量表。以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抗阻力运动前后MoCA认知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剔除失访及治疗方案改变者,最终有80例患者纳入分析。抗阻力运动治疗6个月后MoCA认知量表分值较基线升高[(26.75±4.21)分vs(24.54±4.32)分,P<0.0001]。结论:基于bioDensityTM仪器,每周1次的抗阻力运动可改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力运动 认知功能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中上臂围与SUDOSCAN预测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琦 郑杭萍 +7 位作者 季立津 张元品 孙婉婉 朱小明 张烁 刘晓霞 鹿斌 陈萱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人群中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UAC)与SUDOSCAN预测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风险(SUDOSCAN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8月在上...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人群中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UAC)与SUDOSCAN预测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风险(SUDOSCAN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8月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资料完整的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UAC测量和SUDOSCAN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男女性患者的MUAC和SUDOSCAN风险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49例,女性167例。女性患者中,高SUDOSCAN风险评分组MUAC显著大于低SUDOSCAN风险评分组(P<0.01);男性患者中,两组间MU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MUAC的增加,女性患者SUDOSCAN风险评分增加(P<0.05),男性患者的SUDOSCAN风险评分无明显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DCAN常见危险因素后,女性患者MUAC仍与SUDOSCAN风险评分相关(R^2=0.684,P=0.026),男性患者MUAC与SUDOSCAN风险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社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MUAC与SUDOSCAN风险评分相关;MUAC对早期发现DCAN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中上臂围 中心性肥胖
下载PDF
皮肤自发荧光(SAF)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琦 乔小娜 +7 位作者 伊娜 郑杭萍 刘思颖 熊茜 张烁 刘晓霞 李益明 鹿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纳入者均进行SAF检查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并根据NCS的检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结果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组39人,非DPN组76人。DPN组SAF测量值为(2.67±0.45)AU,显著高于非DPN组的( 2.28 ±0.41)AU( P <0.001)。根据SAF测量值的第25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将所有纳入者分为低、中、高SAF组,NCS检查参数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47,95%CI:1.675~47.793, P =0.010)。ROC曲线显示SAF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 (95%CI:0.630~0.821, P < 0.001 )。结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中国汉族2型糖尿患者中DPN患病风险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皮肤自发荧光(SAF)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合并胸闷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 郑杭萍 +4 位作者 熊楠青 李念夷 王小钦 罗心平 李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免疫系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具有高出血风险。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免疫系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具有高出血风险。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需要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与ITP的治疗相矛盾。本文报道1例ITP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行PCI术的老年男性,因血小板数量低下、出血风险高而未行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导致ACS数次发作,于原冠脉支架内形成血栓,病程中数次行PCI术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激素治疗剂量,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冠心病(CAD)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下载PDF
血压控制不佳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琦 孙婉婉 +9 位作者 张元品 朱小明 季立津 郑杭萍 金雯婕 熊茜 叶红英 李益明 鹿斌 张烁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舒张压)、随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随访和基线时血压差值的差异,并采用χ^(2)检验比较血压控制不佳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血压控制良好组(<130/80 mmHg)痛性DPN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与痛性DPN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15例T2DM患者,随访(5.06±1.14)年,将患者分为非DPN组152例、痛性DPN组74例和无痛性DPN组89例。与非DPN组患者相比,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的年龄、腰围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时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非DPN组患者(P<0.05)。痛性DPN组患者随访时的收缩压(P=0.030)和舒张压(P=0.007)明显高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患者132例,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30例,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痛性DPN的发生率49.24%(65/132)高于基线血压控制良好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校正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他降压药及二甲双胍后,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与痛性DPN相关(OR=17.921,95%CI为1.497~214.59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为T2DM患者痛性DPN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