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法律者自国家考试出——德国职业法律者培养和选拔模式一瞥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永流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法治国家的建立和法律秩序的维护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法律者 ,德国在培养和选拔职业法律者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浓烈的国家色彩。它通过国家考试的形式将培养和选拔溶为一体。在德国 ,未来职业法律者在参加国... 法治国家的建立和法律秩序的维护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法律者 ,德国在培养和选拔职业法律者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浓烈的国家色彩。它通过国家考试的形式将培养和选拔溶为一体。在德国 ,未来职业法律者在参加国家考试前 ,必须要经过校园专业学习和职业预备期的训练。当然 ,这种模式也有其缺陷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法律者 培养 选拔 模式 国家考试
下载PDF
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永流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1期178-186,共9页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审批学术 等级学术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中国公法中公共利益条款的文本描述和解释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永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60,157,共9页
在现行中国法中,有宪法、55部公法法律、87件行政法规、9部司法解释规定了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的用法及类似表述有近20种;公共利益的表述方式主要有概括规定、列举规定、示例规定等三种;界定公共利益表现出概括性实体化倾... 在现行中国法中,有宪法、55部公法法律、87件行政法规、9部司法解释规定了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的用法及类似表述有近20种;公共利益的表述方式主要有概括规定、列举规定、示例规定等三种;界定公共利益表现出概括性实体化倾向;设置公共利益的目的分为四种;要形成对公共利益的共识,需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应采用示例加排除的立法模式对公共利益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公共利益
下载PDF
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永流 陈鲁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3,178,共13页
虽然实践哲学和实践理论都共享着“实践”一词,但是学界鲜有系统探究两者关系之作。西方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之分。在对于实践要素的理解上,现代实践哲学表现出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亲缘... 虽然实践哲学和实践理论都共享着“实践”一词,但是学界鲜有系统探究两者关系之作。西方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之分。在对于实践要素的理解上,现代实践哲学表现出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亲缘性。实践理论直接继承并发展着现代实践哲学,而其与传统实践哲学的关系则是间接的、以现代实践哲学为中介发生的。实践理论在基本哲学立场、二元论问题、实践规范性以及实践之未来维度等方面将现代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拓展到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理论、语言学、科学哲学,甚至女性主义、组织研究、消费研究等领域中,从而为理解各种鲜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具体学科式的说明。现代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在未来也许会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理论 形而上学 交叉学科
下载PDF
什么是法律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永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5,158,共7页
实践在中国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词,其含义也在被人们持续地争夺着,对法律实践的理解也有五种之多。从追求大一统概念的"实践理论"到分述复数行动的"实践分析",当是实践研究的出路。法律实践构成实践分析的重... 实践在中国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词,其含义也在被人们持续地争夺着,对法律实践的理解也有五种之多。从追求大一统概念的"实践理论"到分述复数行动的"实践分析",当是实践研究的出路。法律实践构成实践分析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全部使命是要解决事实与规范的不对称性,这是它与其他实践行动的最重要的区别。"依规行事"而又"做事成规"的特点使得法律实践是一种在应用规范中同时续造着规范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法律实践 法律续造
下载PDF
创新与法律的交叉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永流 《交大法学》 2013年第4期73-80,共8页
目次导言:创意阑珊一、学科的分合及学科交叉的意义二、法学的交叉性(一)交叉的根据(二)交叉的程度(三)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三、中国法学的交叉性研究如果说法律人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向内看,另一只是向外看。那么,法律方法,就是运用那只向... 目次导言:创意阑珊一、学科的分合及学科交叉的意义二、法学的交叉性(一)交叉的根据(二)交叉的程度(三)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三、中国法学的交叉性研究如果说法律人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向内看,另一只是向外看。那么,法律方法,就是运用那只向内的眼睛,主要是练内功。它也是法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那只向外看的眼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法学性质 交叉性 自主性
下载PDF
从规范法治观到实践法治观——从养路费案观察中国法治之道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永流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法治 法治观 实践 养路费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话语 话语流变 大众话语
下载PDF
初步了解与初步理解的错位-——农户户主法律意识分析
8
作者 郑永流 马协华 +1 位作者 高其才 刘茂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8-72,共5页
本文的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访谈和其它书面材料基础之上.其中问卷299份(发放314份),问卷对象均为农户当家人。其中男性户主258人,女性户主41人:25岁以下的13人,26--35岁的70人,36--45岁的120人,46岁以上的96人;文盲24人,初小71人,高小6... 本文的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访谈和其它书面材料基础之上.其中问卷299份(发放314份),问卷对象均为农户当家人。其中男性户主258人,女性户主41人:25岁以下的13人,26--35岁的70人,36--45岁的120人,46岁以上的96人;文盲24人,初小71人,高小63人:初中100人,高中35人,大专2人;党员49人,团员26人,群众223人;1989年个人年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74人,500元--1000元的147人,200元--500元的76人,200元以下的2人。总的说来,问卷对象的各个条件均高于一般水平。根据这些材料,我们着重对农户户主法律意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法律意识 问卷调查 法律机构 户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农村改革 现状与特点 村组干部 访谈
下载PDF
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9
作者 郑永流 萧伯符 《现代法学》 1987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思想史 思想发展 发展基本线索 法治 礼治 德主刑辅 相互关系 礼法融合 德治 正统儒家
下载PDF
加强在职教育立法
10
作者 郑永流 《政治与法律》 1985年第2期38-39,共2页
在我国,目前在职人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还不到百分之一,高中的仅占百分之十点五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却占百分之六十点三四,文盲、半文盲的竟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在农林牧渔业部门的职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百分之五点四六,而... 在我国,目前在职人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还不到百分之一,高中的仅占百分之十点五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却占百分之六十点三四,文盲、半文盲的竟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在农林牧渔业部门的职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百分之五点四六,而文盲却高达百分之三十五点九三。要全靠普通教育来解决这种情况,为新技术革命提供人才,那是困难的,因此还要靠在职教育。但目前我国在职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通过法律加以调整。例如,在教育结构上,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问题,即高等和初等教育大,中等教育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立法 在职教育 文化程度 在职人员 新技术革命 教育结构 普通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农林牧渔业
下载PDF
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要求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刘茂林 郑永流 +1 位作者 马协华 高其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3,共4页
作为《湖北农村社会主要阶层法律意识分析》课题的组成部分,1990年6月—9月,我们对中央在湖北省的16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的村组干部的法律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高达82%.此外,在此期间为配合问卷调... 作为《湖北农村社会主要阶层法律意识分析》课题的组成部分,1990年6月—9月,我们对中央在湖北省的16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的村组干部的法律意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高达82%.此外,在此期间为配合问卷调查,我们还先后对其中8个观察点村组干部进行了访问座谈,收集了第一手材料.鉴于法律要求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不仅对指导有关农村的立法具有较直接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组干部 法律要求 农村立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法律意识 农村社会 计划生育 问卷调查 法律发展 重要内容
下载PDF
中国宪法应如何设置人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永流 程春明 龙卫球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2,共8页
基于中国的人权实践 ,对比两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 ,中国宪法对人权保护的空间有待大大拓展 ,人权入宪应为新一轮修宪的最主要议题之一。设置人权有四类七种选择方案 ,宪法人权一般条款 +法律设置当是目前中国设置人权的可行模式。就... 基于中国的人权实践 ,对比两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 ,中国宪法对人权保护的空间有待大大拓展 ,人权入宪应为新一轮修宪的最主要议题之一。设置人权有四类七种选择方案 ,宪法人权一般条款 +法律设置当是目前中国设置人权的可行模式。就修宪而言 ,应在宪法序言和总纲中分别加上人权一般条款 ,内容分别为 :尊重和保护人权 ,促进实现人权 ;国家权力受人权直接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法 人权制度 人权设置模式 立法建议 人权保护 国家权力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郑永流 马协华 +1 位作者 高其才 刘茂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2-101,共10页
对法律手段在农村的运用及前景的判断,需基于现存有关农民法律意识实际状况的深入了解。本文所依据的问卷与访谈材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对法律知识有所知晓,但尚不系统,少数人近乎一无所知;农民对法律与人情、政策等关系和法律的作用的总... 对法律手段在农村的运用及前景的判断,需基于现存有关农民法律意识实际状况的深入了解。本文所依据的问卷与访谈材料显示:大多数农民对法律知识有所知晓,但尚不系统,少数人近乎一无所知;农民对法律与人情、政策等关系和法律的作用的总体评价,未完全遵循理论与宣传的逻辑推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法律的期待;农民在具体的解纷态度上,又呈现出成本低廉的干部解纷选择与结果公正的法律解纷追求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除一般所述的文化、历史影响外,农村经济结构性转换、立法理想化与迟滞、执法运作系统不健全当为思考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要着力把握好法律乡村化之主旨,即通过制定、执行、宣传诸环节,让法律植入农村社会,走进农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手段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 农民生活 实证研究 农村生活 湖北农村 农村经济 农村社会 法律知识 政策
原文传递
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 被引量:158
14
作者 郑永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法律判断是应用法律的结果。法律应用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发现 ,且主要是法律发现。在法律适用中 ,事实与规范相适应 ,判断可直接通过推论得出 ,这可称为推论模式 ;而在法律发现中 ,由于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在通过推论得出判断之前 ,先要... 法律判断是应用法律的结果。法律应用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发现 ,且主要是法律发现。在法律适用中 ,事实与规范相适应 ,判断可直接通过推论得出 ,这可称为推论模式 ;而在法律发现中 ,由于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在通过推论得出判断之前 ,先要对事实与规范进行等置 ,使事实一般化 ,将个案向规范提升 ,将规范具体化 ,使规范向个案下延 ,并在两者之间来回审视 ,螺旋式向上发展 ,这就是等置模式。相应地 ,法律判断形成模式包括推论模式和等置模式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判断形成 推论模式 等置模式 法律应用 法律适用 法律发现
原文传递
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分析框架的建构和经验实证的描述 被引量:85
15
作者 郑永流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2期23-40,共18页
法的有效性有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教义学三个理解维度,它们各自关注实际效果、内容正确和形式合理。三种视角下的法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对应着民间法、自然法和国家法,但在经验层面上,各类法并非仅是国家法的实际效果均不佳。当前各... 法的有效性有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教义学三个理解维度,它们各自关注实际效果、内容正确和形式合理。三种视角下的法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对应着民间法、自然法和国家法,但在经验层面上,各类法并非仅是国家法的实际效果均不佳。当前各种法的“实效性危机”,源于民众对支撑着它们的权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认同,而权威的失落,根本上在于中国正如火如茶进行的应激型现代化运动。要完成向现代性的转变同时又依赖秩序的力量,对规范类型的选择和倚重,与各种社会组织在现代化运动中的作用相关,积极行为的国家的不可替代性,确定了国家法这种正式制度安排的正当性和中心地位。要消除国家法及其他法的实效短缺之困,主要取决于现代性的实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实际效果 民间法 正当性 经验实证 秩序 自然法 中国 有效性 正式制度
原文传递
出释入造——法律诠释学及其与法律解释学的关系 被引量:109
16
作者 郑永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6,共16页
法律诠释学对于法律解释是一种带有先见的理解 ,理解是法律文本与理解者两个世界的沟通 ,在沟通中内在地创造着判决依据的立场 ,试图颠覆法律解释学只是借助各种方法去寻求判决与法律的一致性这一思维定式。然而 ,它放弃法律文本解释的... 法律诠释学对于法律解释是一种带有先见的理解 ,理解是法律文本与理解者两个世界的沟通 ,在沟通中内在地创造着判决依据的立场 ,试图颠覆法律解释学只是借助各种方法去寻求判决与法律的一致性这一思维定式。然而 ,它放弃法律文本解释的标准、抛开法律文本作者的意图、过于钟爱理解者的主观态度的主张 ,也遭遇有力的批评。所以 ,一是强调内容一是注重方法的这两种法律解释观互不可替代 ,解释无诠释流于空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诠释学 法律解释学 解释方法 施莱尔马赫 加达默尔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德国法学教育再述 被引量:37
17
作者 郑永流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关键词 知行合一 法学教育 德国 经世致用 法律专业 律师事务所 法律工作者 毕业证书
原文传递
实践法律观要义——以转型中的中国为出发点 被引量:60
18
作者 郑永流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65,共14页
在当今问题时代,对何谓法律的回答,应围绕事实与规范的紧张关系而展开。这一关系表现有二:认识论上的事实与规范的不对称性,伦理上的事实与规范的对立,前者极具普适性,而后者主要为中国特有。以往的法律观,集中于认识论,在事实与规范中... 在当今问题时代,对何谓法律的回答,应围绕事实与规范的紧张关系而展开。这一关系表现有二:认识论上的事实与规范的不对称性,伦理上的事实与规范的对立,前者极具普适性,而后者主要为中国特有。以往的法律观,集中于认识论,在事实与规范中偏袒一方,造成两者不可沟通。本文欲提取实践的两大要素,以"践行"应对两者在伦理上的对立,以"反思"解决两者在认识论上的不对称性,形成以"法是实践智慧"为核心命题的打通事实与规范的实践法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规范 实践智慧 实践法律观
原文传递
义理大道,与人怎说?——法律方法问答录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永流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6-182,共7页
关键词 法律方法 义理 法学方法论 少数人 法学界 本人
原文传递
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的比较和评析 被引量:68
20
作者 郑永流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中德判例表明,如何评判情妇遗嘱,充满着道德立场的对立,法律技术不过是论证道德立场的工具。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寻求法外标准,依据多数原则,进行价值评价,采用地方性观念和据以个人经验,分五步对善良风俗或社会公德... 中德判例表明,如何评判情妇遗嘱,充满着道德立场的对立,法律技术不过是论证道德立场的工具。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应根据具体案情,寻求法外标准,依据多数原则,进行价值评价,采用地方性观念和据以个人经验,分五步对善良风俗或社会公德具体化。在存有明显争议且无法判定谁全对谁全错时,必须反对非此即彼的态度,应当兼顾当事人双方和社会对立的道德立场。由于遗产的可分割性,可以让道德骑墙并变成兼容的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妇遗嘱 道德立场 法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