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系地层(酸性水介质)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模式 被引量:104
1
作者 郑浚茂 应凤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24,共6页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储层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质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的显著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的影响,使得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砂岩储层属... 煤系地层的砂岩中所含水介质呈酸性,致使其砂岩储层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硅质胶结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的显著特点。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的影响,使得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砂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表生成岩作用是形成良好储层的主要作用。华北石炭-二叠系构造演化史的研究表明,在印支期及燕山晚期该区有两次抬升,使砂岩遭受风化和淋滤,长石等矿物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储集性得到改善。其有利孔隙带的分布与不整合面有密切关系,孔隙率随着远离侵蚀面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砂岩储层 成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 被引量:40
2
作者 郑浚茂 吴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5,共8页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生孔隙占30%~50%和深部带(大于3000m)以次生孔隙为主。2200~2500m是早成岩阶段A,B期的分界,3000m是早成岩与晚成岩阶段的分界。埋深控制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决定孔隙演化,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影响在一定埋深后居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 分带性 石油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浚茂 游俊 何东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两类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属于拉张性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上的坳陷盆地。由于盆地性质的不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渤海湾盆地砂体类型多样,砂体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有利储...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两类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属于拉张性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上的坳陷盆地。由于盆地性质的不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渤海湾盆地砂体类型多样,砂体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有利储层受垂向上次生孔隙发育带和异常压力带的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砂体类型相对单一,砂体分布连续性强,储层垂向分布分带性不明显,主要受砂体内幕因沉积差异而导致的成岩差异的控制。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可以沉积相为基础,以成岩深度带和层位为线索展开。鄂尔多斯盆地要遵循“砂中找砂”的勘探思路,在普遍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高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砂体类型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的两种不同成岩序列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浚茂 赵省民 陈纯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可分为两大序列,即连续埋藏成岩序列和间断埋藏成岩序列。前者表现为沉积物沉积后一直下沉,其各种成岩事件的演化受埋深的控制,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及储集性也随埋深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后者表现为多种成岩事件的... 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可分为两大序列,即连续埋藏成岩序列和间断埋藏成岩序列。前者表现为沉积物沉积后一直下沉,其各种成岩事件的演化受埋深的控制,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及储集性也随埋深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后者表现为多种成岩事件的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成岩演化复杂,其储层的储集性受不整合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层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储集性 油气藏
下载PDF
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 被引量:47
5
作者 陈建文 魏斌 +2 位作者 李长山 郑浚茂 王德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储层 油气藏 测井 岩芯分布
下载PDF
碎屑岩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何东博 应凤祥 +2 位作者 郑浚茂 郭宏莉 朱如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8,共3页
根据成岩阶段划分原理,建立成岩演化模型,通过成岩阶段的变化表征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层改造的结果,采用效应模拟方法,模拟成岩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成岩史,建立储集层成岩阶段空间分布格架,为储集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在库车坳陷东部... 根据成岩阶段划分原理,建立成岩演化模型,通过成岩阶段的变化表征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层改造的结果,采用效应模拟方法,模拟成岩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成岩史,建立储集层成岩阶段空间分布格架,为储集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在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储集层的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了埋藏热效应和侧向构造挤压应力对储集层演化的综合作用,认为构造挤压应力是造成研究区目前储集层质量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用将构造挤压应力的热效应转化为埋藏热效应的方法研究构造应力对成岩演化的影响,据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西部yxl-kzl井区的成岩强度高主要是构造挤压力引起的,造成储集层质量差;yn2-yn5-tz2井区挤压应力较弱,为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数值模拟 成岩阶段 成岩史 构造挤压应力 热效应转化 储集层预测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塔中卡塔克区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宏 郑浚茂 +3 位作者 杨道庆 杨春峰 常炳章 张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但其测井和地震响应较为明显。为此,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及地震资料叠后波阻抗反演、属性分析和叠前双相介质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技术,对该区东南部卡塔克区块下奥...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但其测井和地震响应较为明显。为此,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及地震资料叠后波阻抗反演、属性分析和叠前双相介质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技术,对该区东南部卡塔克区块下奥陶统古岩溶缝洞型储层进行了识别、预测和含油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卡塔克区块有5个古岩溶储层发育区带,并综合评价出4个有利钻探目标。优选其中一个目标进行钻探,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碳酸盐岩 古岩溶储层 地震技术 储层预测 含油气检测
下载PDF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35
8
作者 魏斌 陈建文 +1 位作者 郑浚茂 李胜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3-410,共8页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密闭取心井岩芯分析资料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流动单元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沉积微相内部对应着多个流动单元类型的组合 ,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组合形式也不同 ,表现出的渗流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为表征流体渗流的平面差异性和评价剩余油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欢 2 6块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在本研究成果指导下 ,4口井 6个月累计增产原油 4 556t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高含水 剩余油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技术 被引量:30
9
作者 魏斌 陈建文 +2 位作者 李长山 郑浚茂 王德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本文以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测井交会图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深层火山岩中识别出了六类岩性,与钻井和录井资料解释结果相比,判别正确率达90%以上。该技术对于在未取心井中正确识别火... 本文以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测井交会图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深层火山岩中识别出了六类岩性,与钻井和录井资料解释结果相比,判别正确率达90%以上。该技术对于在未取心井中正确识别火山岩老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火山岩储层评价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火山岩 岩性 测井资料 岩性识别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火山岩储层建模初探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长山 陈建文 +2 位作者 游俊 王德发 郑浚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1-389,共9页
火山岩储层建模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国内外在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为了探索火山岩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选取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的营城组为研究目的层 ,以火山岩相分析为基础 ,以... 火山岩储层建模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国内外在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为了探索火山岩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选取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的营城组为研究目的层 ,以火山岩相分析为基础 ,以基于相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 ,通过多种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尝试性地建立了该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该模型表明 :层状火山机构比块状火山机构的物性好 ;多相火山机构比单相火山机构物性好 ;裂缝发育的火山机构比裂缝不发育的火山机构物性好。基底涌流相、火山空落相、火山沉积相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神经网络技术 火山岩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挠曲坡折带特征与油气勘探——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建功 卫平生 +2 位作者 郑浚茂 赵占银 潘树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37,共5页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带的成因、分布规模以及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集层类型、盖层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领域和重点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挠曲坡折带 断裂坡折带 生长断层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板桥凹陷沙三段沉积体系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63
12
作者 陈纯芳 郑浚茂 王德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62,共8页
板桥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北部 ,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主要生储油岩系。根据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重矿物组合分布 ,板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在湖盆的陡岸发育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深湖沉积体系以及近岸水下扇—深湖沉积体系 ,不同的物... 板桥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北部 ,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主要生储油岩系。根据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重矿物组合分布 ,板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在湖盆的陡岸发育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深湖沉积体系以及近岸水下扇—深湖沉积体系 ,不同的物源区通过边界断层的运动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在盆地的裂陷兴盛期 ,北部燕山褶皱带物源经过北塘凹陷和海河断层 ,于长芦一带形成扇三角洲 ,并进一步向板桥凹陷中央推进 ,形成板桥深水浊积扇沉积体 ;西北部的沧县隆起物源则沿着不同的入口 ,在沧东大断裂下降盘形成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 ,它们也可进一步向凹陷深处推进而形成深水浊积体。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的规律 ,处于沉积体系的中间相带的扇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 ,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 ,是断陷湖盆中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凹陷 沙三段 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 生储盖组合 沉积环境 沉积特征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征及砂体展布模型─—内蒙古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被引量:61
13
作者 于兴河 王德发 +1 位作者 郑浚茂 孙志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37,共12页
岱海湖盆位于内蒙古中部,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本文着重就其短轴方向两个三角洲的沉积作用、不同沉积规模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位于湖盆北侧陡岸的元子沟三角洲,另一个是位于湖盆南岸缓坡的步量河三角洲,它们均属于... 岱海湖盆位于内蒙古中部,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本文着重就其短轴方向两个三角洲的沉积作用、不同沉积规模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位于湖盆北侧陡岸的元子沟三角洲,另一个是位于湖盆南岸缓坡的步量河三角洲,它们均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两个三角洲的微观、层内及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主要是受砂层中颗粒排列方式的控制。层内或中观非均质性着重表现的是垂向沉积层序中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变化,它随着沉积作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非均质性响应机理可以用作用沉积学的方法来解释。因此,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或沉积层序反映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孔、渗韵律特征。宏观非均质性,即两个三角洲的砂、泥层厚度、泥质条带及孔、渗特征在平面和空间上所表现出的不均一件与它们的沉积方式和相带分布密切相关。沉积作用和相带分布对两个三角洲的储层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陷盆地短轴方向陡、缓两岸三角洲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几何形态。断陷湖盆陡岸三角洲以平面射流沉积形式为主,而缓岸三角洲则以分流河道的迁移和平面射流的共同作用为主体。依照两个三角洲的沉积层序、孔隙带的分布以及砂体几何形态,建立了它们各个相带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油气 储集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古沟槽三维地震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宏 董宁 +4 位作者 郑浚茂 宁俊瑞 武丽 张永贵 国庆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风化壳为该区下古生界气藏的主力储层,勘探表明该气藏严格受古岩溶尤其是古沟槽的控制。前人用印模法识别沟槽,预测精度相对较低。采用新的三维地震古地貌研究方法,对富县区块的风化壳沟槽进行了识别。应用本...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风化壳为该区下古生界气藏的主力储层,勘探表明该气藏严格受古岩溶尤其是古沟槽的控制。前人用印模法识别沟槽,预测精度相对较低。采用新的三维地震古地貌研究方法,对富县区块的风化壳沟槽进行了识别。应用本方法不仅识别出了较大的主沟槽,而且还预测出了次级分支沟槽。预测结果为区内下古生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一套古沟槽三维地震识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下古生界气藏 古岩溶 古沟槽 三维地震识别方法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的沉积成因及裂缝分布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国鹏 郑浚茂 +2 位作者 樊中海 杨道庆 邵先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胶结致密,属于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储层。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性质为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采用先进的定向取心和声电成像测井等天然裂缝识别技术,定量确定了裂缝组系产状及分布...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胶结致密,属于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储层。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性质为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采用先进的定向取心和声电成像测井等天然裂缝识别技术,定量确定了裂缝组系产状及分布。通过研究应力场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裂缝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安棚鼻状构造的沉积成因机制,并分析了鼻状构造与裂缝形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深层系 鼻状构造 沉积成因 裂缝识别测井 裂缝分布
下载PDF
构造、沉积与成岩综合一体化模式的建立——以松南梨树地区后五家户气田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于兴河 郑浚茂 +2 位作者 宋立衡 肖海燕 张玉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3,共6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构造、沉积及成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准确地寻找新的勘探靶区或油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这对新的勘探地区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尤其是精确布井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构造、沉积及成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准确地寻找新的勘探靶区或油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这对新的勘探地区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尤其是精确布井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则是当前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与内容。作者以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坳陷后五家户气田为例。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布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该区的主要产气层位的成岩特征及成岩演化机理,建立了构造、沉积与成岩三者的综合一体化模式,进而对该区的储层发育、成因与展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或许是今后油气勘探研究的方向与主体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气田 综合一体化模式 沉积
下载PDF
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在薄互层砂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宋新武 郑浚茂 +1 位作者 范兴燕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7-392,共6页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短时傅氏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技术在分析薄互层储层时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从平湖油气田地震、测井数据分析,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更有效地刻画出储层的空间形态,并且与实钻数据储层的分布吻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ker子波 匹配追踪算法 时频分析 薄互层 储层
下载PDF
地震波频谱衰减检测天然气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边树涛 董艳蕾 郑浚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由于地层含油气后对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这为利用吸收系数预测油气及含油气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表明,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主要取决于岩石骨架的弹性性质、岩石的孔隙率及孔隙中含流体成分等,因此沿反射层位计算地... 由于地层含油气后对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这为利用吸收系数预测油气及含油气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表明,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主要取决于岩石骨架的弹性性质、岩石的孔隙率及孔隙中含流体成分等,因此沿反射层位计算地震波的吸收性质及其横向变化可以用来预测岩性和含油气性。文中利用基于模型的参量法来估算地震波频谱,其优势在于即使在小时窗也可以提取到准确的地震波频谱。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利用目的层顶面的地震追踪层位拾取目的层地震相位;②沿目的层上、下各开一个等大的时窗分别计算信号谱和子波谱;③求取上、下时窗的子波对数谱的绝对值比值,得到目的层含气影响所造成的频率吸收衰减谱。文中分别计算了研究区目的层上、下两个时窗内的地震频率信号谱及其各自的子波同态(Ceps-tral)谱,还比较了在经过两时窗所夹持的目的层后子波同态谱在有效频段内的吸收程度,认为在高频段的衰减主要由地层中含有天然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谱衰减 天然气检测 子波同态谱
下载PDF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钟俊义 郑浚茂 +2 位作者 王振付 陶宗普 李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决定了三角洲发育的广泛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对侯庄、杨楼辫状河和张厂、古城曲流河三角洲的成因及沉积相研究认为,辫状河沉积体的储集性能优于曲流河三角洲。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油层主...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特殊的构造背景决定了三角洲发育的广泛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通过对侯庄、杨楼辫状河和张厂、古城曲流河三角洲的成因及沉积相研究认为,辫状河沉积体的储集性能优于曲流河三角洲。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油层主要分布于河口坝微相中,其次为远砂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则以油、水同层和水层居多,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虽然成层性好,孔隙度较发育,但砂体厚度远小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在曲流河三角洲上的油气藏产量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断陷盆地 缓坡带 泌阳凹陷北部
下载PDF
深盆气资源量—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金川 金之钧 +2 位作者 石油大学 北京 郑浚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5,共4页
深盆气藏是致密储层中与源岩相连的有根状气水倒置关系的气藏 ,是一类在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方面都比较特殊的油气藏类型 ,常发育在盆地的构造低部位 ,在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具有广阔的勘探和发现前景。目前对深盆气资源量—储量评价方法的... 深盆气藏是致密储层中与源岩相连的有根状气水倒置关系的气藏 ,是一类在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方面都比较特殊的油气藏类型 ,常发育在盆地的构造低部位 ,在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具有广阔的勘探和发现前景。目前对深盆气资源量—储量评价方法的系统研究基本上仍是一个空白。根据深盆气藏的基本特征 ,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 ,较为扼要系统地提出了 10种深盆气资源量—储量预测方法 :特尔菲估计法、相似盆地地质条件类比法、盆地剩余资源量分析法、天然气聚散平衡计算法、地层流体异常压力恢复法、深盆气成藏条件分析预测法、盆地数值模拟法、深盆气藏甜点规模序列法、有效储层体积 (容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地 天然气 资源评价 资源量计算 储量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