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卧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136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玉石 张建新 《中医正骨》 2010年第12期68-68,70,共2页
关键词 肩脱位 整复脱位 侧卧位手法
下载PDF
中药外敷和薰洗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玉石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和薰洗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外治组(25例)和石膏固定组(24例)。中药外治组分2期治疗,早中期(第1周至第5周)中药外敷后绷带“8”字包扎固定,每日1次;后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和薰洗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外治组(25例)和石膏固定组(24例)。中药外治组分2期治疗,早中期(第1周至第5周)中药外敷后绷带“8”字包扎固定,每日1次;后期(第6周至第7周)中药薰洗,每日早晚各1次。石膏固定组采用石膏后托外固定5周。治疗开始后,前5周患者拄双拐,患足不负重;第6周改用单拐,患足足跟部着地;第7周去除拐杖双足行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5周、7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评价患足疼痛情况,测量患足肿胀度;治疗7周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跖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分,并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从行走时间和步态两方面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①治疗和随访完成情况。治疗开始后第2周,中药外治组1例患者因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而终止治疗退出试验,其余4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②患足疼痛NR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537,P=0.586);2组患者患足疼痛NR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3.8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足疼痛NR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9.863,P=0.000);2组患者患足疼痛NRS评分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患足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7±12.16)分,(75.13±12.86)分,t=0.287,P=0.775];治疗3周、5周和7周后,中药外治组患足疼痛NRS评分均低于石膏固定组[(19.33±11.43)分,(27.42±10.97)分,t=-2.500,P=0.016;(2.58±3.81)分,(8.25±5.48)分,t=-4.160,P=0.000;(3.83±4.30)分,(12.29±6.15)分,t=-5.448,P=0.000]。③患足肿胀度。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3.818,P=0.000);2组患者患足肿胀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58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患足肿胀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56.319,P=0.000);2组患者患足肿胀度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患足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0.27)cm,(1.22±0.26)cm,t=-0.047,P=0.963];治疗3周、5周和7周后,中药外治组患足肿胀度均低于石膏固定组[(0.59±0.21)cm,(0.75±0.26)cm,t=-2.501,P=0.016;(0.06±0.09)cm,(0.42±0.22)cm,t=-6.559,P=0.000;(0.08±0.09)cm,(0.42±0.16)cm,t=-8.877,P=0.000]。④骨折愈合评分和患者步行能力。治疗7周后,中药外治组骨折愈合评分和步态评分均低于石膏固定组,起立行走时间较石膏固定组短[(1.5±0.5)分,(2.2±0.5)分,t=-4.615,P=0.000;(1.6±0.8)分,(2.6±0.6)分,t=-4.679,P=0.000;(8.5±0.3)s,(9.1±0.4)s,t=-6.124,P=0.000]。结论: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采用中药外敷和薰洗治疗,在缓解患足疼痛、消除患足肿胀、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行走能力方面均优于石膏后托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跖骨 中药外敷 薰洗
下载PDF
侧卧位手法与手牵足蹬法治疗不同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玉石 黄志俭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手法与手牵足蹬法对不同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8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按照不同的肩关节前脱位类型将其分为A1、A2、B1、B2组,每组20例。其中A1、A2组为单纯性... 目的:比较侧卧位手法与手牵足蹬法对不同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8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按照不同的肩关节前脱位类型将其分为A1、A2、B1、B2组,每组20例。其中A1、A2组为单纯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B1、B2组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A1组采用侧卧位手法复位,A2组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B1组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B2组采用侧卧位手法复位。分别比较A1、A2组及B1、B2的疗效。结果:A1组成功率显著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成功率显著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肩关节前脱位采用侧卧位手法复位成功率更高,而对于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脱位 侧卧位手法 手牵足蹬法
下载PDF
竹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锦珠 郑玉石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价竹药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汤剂煮过后的竹药罐拔罐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玻璃火罐拔罐法,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评价竹药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汤剂煮过后的竹药罐拔罐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玻璃火罐拔罐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疲劳症状指数(FS)、疲劳评定量表(F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情况量表(PSQI)及临床疗效。结果共有57例完成了试验(试验组29例,对照组28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FS、FAI、SAS、SDS、PSQI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FS、FAI、SAS、SDS、PSQI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竹药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竹药罐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割苗和密度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玉兰 陈殿元 +5 位作者 郑玉石 范文忠 李永鹏 孙山 王涛 翟文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3,共7页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割苗(割苗处理为A1,不割苗处理为A2)和密度(6.0万、7.0万、8.0万、9.0万、10.0万株/hm 2,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互作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提高春玉米产量提供新...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割苗(割苗处理为A1,不割苗处理为A2)和密度(6.0万、7.0万、8.0万、9.0万、10.0万株/hm 2,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互作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提高春玉米产量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育进程推后,生育期延长1~7 d,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均降低;穗部性状有变劣的趋势,除百粒质量外,割苗处理在B1、B2、B3条件下各性状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且优于常规种植(A2B1)处理;产量、穗收获率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籽粒含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相同种植密度下,割苗使春玉米生育进程推后,生育期延长2~3 d;株高、穗位高、茎节数、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秃尖长(A1B5处理除外)降低;叶绿素含量、根数、茎粗、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质量、穗粒数、籽粒含水量均增加;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根冠比增加;穗收获率提高;产量极显著提高,其中,A1B1、A1B2、A1B3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A2B1处理增产13.81%、24.13%、21.85%,其他处理均低于A2B1处理。综上,在种植密度6.0万~8.0万株/hm 2条件下,适时割苗能增加春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割苗和密度互作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降糖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潮 李晓哲 +4 位作者 单友琴 张长城 梅冬艳 王晓光 郑玉石 《光明中医》 1996年第6期51-54,共4页
以平肝降气、滋阴补气活血立法,自拟降糖煎治疗Ⅱ型糖尿病303例,临床治愈率达51.8%,总有效率为95%。与优降糖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P>0.05),但对血糖、尿糖下降的幅度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优降糖(P<0... 以平肝降气、滋阴补气活血立法,自拟降糖煎治疗Ⅱ型糖尿病303例,临床治愈率达51.8%,总有效率为95%。与优降糖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P>0.05),但对血糖、尿糖下降的幅度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优降糖(P<0.05)。动物试验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用降糖煎药液治疗后,其血糖值虽高于正常,但显著低于给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说明降糖煎药液对化学性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与该方剂的临床效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煎 平肝降气 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水曲柳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5
7
作者 辛丽红 郑玉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8,共5页
以水曲柳休眠冬芽及萌动后新芽和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冬芽消毒以用0.1%升汞去芽鳞前后各5min3、min为好,以SH、WPM附加不同激素可诱导冬芽的萌动。对于新芽,以SH为基本培养基,附以BA、NAA及谷氨酸,可诱导愈伤组织及芽枝的生成... 以水曲柳休眠冬芽及萌动后新芽和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冬芽消毒以用0.1%升汞去芽鳞前后各5min3、min为好,以SH、WPM附加不同激素可诱导冬芽的萌动。对于新芽,以SH为基本培养基,附以BA、NAA及谷氨酸,可诱导愈伤组织及芽枝的生成。WPM效果不如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萌动
下载PDF
浅析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加固措施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玉石 张博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6期227-227,共1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危桥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结合实践,总结一下公路旧桥的加固技术。
关键词 桥梁 加固 病害
下载PDF
苗期喷施光碳核肥对水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玉石 翟文博 孙山 《吉林农业》 2019年第24期70-70,共1页
试验以通禾 66 为试验材料, 通过在苗期喷施光碳核肥, 探讨水稻苗期施用光碳核肥对水稻秧苗素质、 分蘖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苗期喷施光碳核肥, 水稻秧苗素质高, 发根力强, 返青快, 成苗率高, 产量高。
关键词 水稻 光碳核肥 苗期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博洋 郑玉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5期231-231,共1页
对SBS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SBS 改性沥青 高速公路
下载PDF
耳尖、扁桃体穴放血配合叩齿咽津导引法在风热型急乳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锦珠 郑玉石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耳尖、扁桃体穴放血配合叩齿咽津导引法在风热型急乳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风热型急乳蛾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耳尖、扁桃体穴放血配合叩齿咽津导引法在风热型急乳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风热型急乳蛾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尖、扁桃体穴放血配合叩齿咽津导引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咽喉疼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脓点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94.28%。两组治疗36h后,WBC、GRA%、CRP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型急乳蛾采用耳尖、扁桃体穴放血配合叩齿咽津导引法在风热型急乳蛾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尖、扁桃体穴放血 叩齿咽津导引法 急乳蛾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文忠 杨静 郑玉石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菌核病 杀菌剂 复配 增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