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应激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梅 陆伦根 +4 位作者 陈尉华 窦爱霞 房静远 曾民德 郑瑞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2596-2600,共5页
目的:探讨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在6,12,24和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在6,12,24和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与Fe-NTa共同培养细胞,再检测SOD活性.结果:Fe-NTa作用12h与同一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500和1000μmol/L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多(A:0.369±0.124,0.485±0.101vs0.285±0.044,P<0.01),作用24和48h各浓度组与同一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无Fe-NTa干预的空白对照组12,24和48h与同样处理的6h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增多(A:0.285±0.044,0.253±0.033,0.278±0.037vs0.111±0.005,P<0.01),随着Fe-NTa剂量的增加,作用12,24和48h与同样处理的6h组比较,细胞增殖亦明显增多(P<0.01).200和500μmol/LFe-NTa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活力明显降低(156.95±21.17,100.92±10.02μkat/Lvs197.74±17.59μkat/L,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1123±217,1549±182mmol/Lvs580±332mmol/L,P<0.01).预先加入GSH的各组与模型组(200μmol/LFe-NTa)比较,SOD活力明显升高(5.42±0.58,6.67±0.18,8.75±0.58μkat/Lvs2.25±0.35μkat/L,P<0.01).结论:氧应激促进HSC增殖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可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有抗氧化作用,可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应激 肝星状细胞 增殖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江 郑瑞丹 +2 位作者 屠伟峰 陈军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观察肠道I R损伤对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 6 0min)技术复制肠道I R损伤大鼠模型 :①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 (鲎试剂定量试验法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②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组织匀... 目的 观察肠道I R损伤对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 6 0min)技术复制肠道I R损伤大鼠模型 :①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 (鲎试剂定量试验法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②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组织匀浆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研究成功地复制了肠道I R损伤大鼠模型 ,并观察到大鼠肠道I R损伤可引起 :①门、腔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P均 <0 .0 1) ,门脉血浆内毒素显著高于腔静脉血 (P <0 .0 1) ;②血浆TNFα在再灌注后 3h达峰值 ,明显高于缺血前水平 (P 均 <0 .0 1) ;③肠系膜各组淋巴结及肺、肝、肾组织匀浆均培养出细菌 ,且各组织中的细菌与回、盲肠腔内的优势菌分布相一致。结论 肠道I R损伤可引起小肠、盲结肠的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 再灌注损伤 内毒素移位 肠源性细菌
下载PDF
生大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饶日春 郑瑞丹 +3 位作者 林福地 徐忠玉 张阳根 张闽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7-887,共1页
关键词 生大黄 重型肝炎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666例肝穿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饶日春 郑瑞丹 +4 位作者 张闽峰 黄俊达 杨铮 赵海东 徐成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分析肝穿活检肝组织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 ,了解其中各种肝病的构成比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采用 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 ,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 ;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病理证实... 目的 分析肝穿活检肝组织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 ,了解其中各种肝病的构成比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采用 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 ,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 ;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病理证实ASC及病毒性肝炎占 96.5 %,脂肪肝占 1.9%,其它肝病占 1.9%。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71.9%。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共 48例 ,病理检查前经B超证实仅有 7例。结论 ASC及病毒性肝炎仍居住院患者之首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毒者 ,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之间临床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性还存在差异。病毒性肝炎是否合并脂肪肝须行肝组织病理才能明确。非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病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提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 活体组织检查 病理 肝炎 诊断
下载PDF
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闽峰 孟加榕 +3 位作者 郑瑞丹 郭以河 刘会发 林明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作为判断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程度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 6例肝硬化和 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ICAM 1和TopoⅡ标记。结果...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作为判断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程度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 6例肝硬化和 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ICAM 1和TopoⅡ标记。结果 ICAM 1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肝癌 84 3%、6 2 5 % (2 7/32 ,2 0 /32 ) ;癌旁组织为 6 8 7%、4 6 8% (2 2 /32 ,15 /32 ) ;肝硬化为 6 5 3% ,38 4 % (17/2 6 ,10 /2 6 )。 10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及弱表达 ,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 ,肝癌组织中I CAM 1和TopoⅡ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 (P <0 0 1) ,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肝组织中ICAM 1和TopoⅡ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肝癌、肝硬化发展及细胞增殖活性 ,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ICAM-1 TopoⅡ 基因表达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拓扑异构酶Ⅱ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LXR-α和SREBP-1c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洁 郑瑞丹 +4 位作者 徐成润 伍伟平 陈碧芬 陈雪婉 林志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防治作用。方法42只雄性健康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罗格列酮早期干预组(即高脂喂养4周后予罗格列酮干预,又随机分为低、高剂量治疗组...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防治作用。方法42只雄性健康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罗格列酮早期干预组(即高脂喂养4周后予罗格列酮干预,又随机分为低、高剂量治疗组)、罗格列酮晚期干预组(即高脂喂养8周后予罗格列酮干预,又随机分为低、高剂量治疗组)。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肝脏湿重,检测血清及肝匀浆液中脂质的变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脂肪变性程度的判定,并检测肝X受体(LXR)-α、SREBP-1c的mRNA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均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组,但肝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早期干预优于晚期干预,并呈剂量依赖性。(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存在脂质代谢紊乱(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干预优于晚期干预,并呈剂量依赖性。(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程度不同的脂肪变形,以中、重度为主(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脂肪变以轻度为主,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干预优于晚期干预,并呈剂量依赖性。(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XR-α、SREBP-1c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LXR-α、SREBP-1c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早期干预优于晚期干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且早期干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效果,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LXR-α的表达而下调肝脏中SREBP-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罗格列酮 肝X受体-α SREBP—1c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饶日春 郑瑞丹 +2 位作者 张闽峰 林福地 徐忠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机制十分复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我们对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了检测,并同步观察了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 活动指数 肝组织 病理类型 福建省漳州市 慢性重型 巨噬细胞 肝炎患者 炎症
下载PDF
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郑瑞丹 孟家榕 +4 位作者 陆伦根 谢建清 朱皓皞 徐成润 曾民德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性脂肪肝为42例(48.8%),糖尿病性脂肪肝为11例(12.8%),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为27例(31.4%),慢性...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性脂肪肝为42例(48.8%),糖尿病性脂肪肝为11例(12.8%),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为27例(31.4%),慢性丙型肝炎伴脂肪肝为6例(70%);73.3%的患者有非特异性症状;高胆固醇血症者22例(25.6%),高甘油三酯血症者27例(31.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肝活检前B超诊断脂肪肝63例(73.3%)、B超不支持脂肪肝23例(26.7%);病理检查,I级肝细胞脂肪变26例(30.2%),II级肝细胞脂肪变41例(47.7%),III级肝细胞脂肪变19例(22.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由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引起,B超是诊断脂肪肝的主要方法,选择性的肝活检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超声检查 肝活检 病理
下载PDF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 被引量:31
9
作者 周琨 郑瑞丹 +6 位作者 咸建春 徐洪涛 陈潇潇 沈贇玲 茅益民 陆伦根 曾民德 《肝脏》 2008年第5期362-367,共6页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非创伤性诊断 模型
下载PDF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燕辉 郑瑞丹 +3 位作者 陈洁 陈碧芬 李建国 林志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02%(25/51)、82.35%(42/5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χ2=12.5706,P<0.01)。RUNX3蛋白在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等病理因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癌肿出血坏死、组织分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RUNX3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UNX3基因可能是肝癌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蛋白 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瑞丹 周琨 +6 位作者 咸建春 徐洪涛 陈潇潇 沈贇玲 茅益民 曾民德 陆伦根 《肝脏》 200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为其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以计算S指数、SLFG模型、Hepascore、Forns...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为其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以计算S指数、SLFG模型、Hepascore、Forns指数和APRI指数等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在验证组中表现最佳[S指数=1000×GGT/(PLT×Alb2)]。其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有无重度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797、0.880和0.881。以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验证组中40.5%病例可被正确预测。以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验证组中68.7%病例可被正确预测。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以S指数最为简便有效,它的应用可以减少一部分慢性HBV感染患者肝活检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非创伤性诊断 模型 评估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瑞丹 林福地 +3 位作者 张阳根 张闽峰 饶日春 许忠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28-529,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FasL的表达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FasL。结果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L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L表达与血清可溶性FasL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FasL的表达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FasL。结果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L水平 >中度 >轻度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L表达的程度和血清sFasL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活动性一致。结论  (1 )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 ,肝组织FasL抗原的表达增强 ,同时血清中sFasL水平升高 ;(2 )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FASL 可溶性FASL 肝组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倚河 吴秀艳 +4 位作者 廖瑞真 郑瑞丹 刘舜辉 张蓉 毕建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征象。方法 9例AFLP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2岁。8例为初产妇,1例为经产妇;发病孕周33~39周,平均孕周35.8周。对其行彩色超声检查,并做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 9例AFL...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征象。方法 9例AFLP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2岁。8例为初产妇,1例为经产妇;发病孕周33~39周,平均孕周35.8周。对其行彩色超声检查,并做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 9例AFLP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声像图有别于肥胖性脂肪肝图像,随着病情的转归可产生变化,4例肝脏右叶体积缩小,实质回声呈弥漫性增粗减低,2例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结论 AFLP超声检查有其声像图特点,若结合特征性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早期诊断、预后判定、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有益信息,在影像学诊断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急性脂肪肝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下载PDF
4200例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成润 张闽峰 +3 位作者 郑瑞丹 朱皓皞 孟家榕 饶日春 《肝脏》 200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结果,评价各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类型肝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内局灶占位病变则在彩超引导下行病变处穿刺活检,肝组织常规做HE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根... 目的分析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结果,评价各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类型肝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内局灶占位病变则在彩超引导下行病变处穿刺活检,肝组织常规做HE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加做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如刚果红、PAS、红氨酸染色等。结果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级的总体符合率约66.2%,其中以慢性肝炎轻度符合率最高,达81.3%,而急性肝炎的符合率最低,为38%;脂肪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6%;肝脏肿瘤及瘤样病变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2.3%;遗传与代谢性疾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8%。结论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资料对病理诊断有重大帮助;肝穿刺活检术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肝穿刺术对各类原发及转移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意义最大,在罕见及疑难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辅助确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穿刺活检 临床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穿刺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家榕 郑瑞丹 +3 位作者 张闽峰 郭以河 林明珠 戴太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穿刺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2例NASH的肝穿刺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及特殊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病理分级。结果轻度NASH患者中气球样变肝细胞及窦周纤维...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穿刺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2例NASH的肝穿刺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及特殊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病理分级。结果轻度NASH患者中气球样变肝细胞及窦周纤维化少见,中-重度患者中气球样变肝细胞及窦周纤维化,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加重;脂肪性肝硬化时脂变的肝细胞数量及小叶内炎细胞均减少。结论病理组织学诊断对于鉴别轻度NASH及中重度NASH有重要价值,正确的NASH分级有助于预后判断及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活检 临床病理
下载PDF
S-腺苷蛋氨酸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梅 陆伦根 +5 位作者 窦爱霞 陈尉华 郑瑞丹 茅益民 曾民德 房静远 《肝脏》 200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对人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株)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AM培养肝细胞和HSC,用MTT法检测SAM对肝细胞和HSC增殖的影响;用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和SAM共同...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对人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株)增殖和氧应激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AM培养肝细胞和HSC,用MTT法检测SAM对肝细胞和HSC增殖的影响;用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和SAM共同培养肝细胞和HSC,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不同浓度的SAM培养HSC,ELISA方法检测HSC表达TGF-β1状况。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AM可抑制HSC增殖,而对肝细胞增殖无影响;SAM可增加肝细胞和HSC的SOD活力,降低其MDA含量,同时可抑制HSC的TGF-β1表达。结论SAM可抑制HSC增殖,保护肝细胞和HSC免受氧应激损伤,抑制HSC分泌TGF-β1,显示其具有抑制HSC增殖、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应激 增殖 S-腺苷蛋氨酸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瑞丹 徐成润 +2 位作者 张闽峰 孟家榕 饶日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8-879,882,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与染色强度(+++、++++)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倚河 廖瑞真 +5 位作者 秦青秀 吴秀艳 郑瑞丹 刘舜辉 孟家榕 王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9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26例临床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列为F4级),应用ARFI技术测定肝脏剪切波速,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根据病理S0~S4分期,...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9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26例临床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列为F4级),应用ARFI技术测定肝脏剪切波速,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根据病理S0~S4分期,将患者分为F0~F4级。比较ARFI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建立本地区的最佳界限值。设立5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239例肝活检患者中病理诊断为S0~S4期的病例数分别为58例、48例、54例、59例和20例,ARFI平均值分别为(1.17±0.25)m/s、(1.39±0.36)m/s、(1.91±0.49)m/s、(2.66±0.51)m/s、(2.75±0.41)m/s。265例中,F0期与F1期,F3期与F4期的ARFI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1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2期与F3期、F4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FI分级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高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剪切波速中值数2.7是ARFI检查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交界点。结论 ARFI技术可较客观的评价肝纤维化分级,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 病理分期
下载PDF
驻闽某单位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瑞丹 谢建清 +3 位作者 饶日春 徐成润 黄俊达 汪能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04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伤寒 爆发 流行病学 调查 传染源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家骥 阚志超 +4 位作者 刘家俊 郑瑞丹 杨嘉恩 陈达 杨铮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9例 CHB 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口服双环醇片150mg/d(治疗组)或75mg/d(对照组),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9例 CHB 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口服双环醇片150mg/d(治疗组)或75mg/d(对照组),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36.1%和20.9%(P<0.05),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 治疗 CHB 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 HBeAg 阴转方面优于75mg/d,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双环醇片 不同剂量 安全性分析 疗效 HBEAG阴转 氨基转移酶 治疗组 连续用药 不良反应 CHB 对照组 阴转率 低血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