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瑞婧 齐善忠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192-195,209,共5页
由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12~201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 由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12~201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山东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0.1831升至0.7353;②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较高的协调关系,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稳定发展;③在个别年份,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提出了山东省应加强污染和环境治理,使社会设施公共基础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协调度 评价体系 山东省
下载PDF
浅析市政道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郑瑞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随着道桥建设的发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是道桥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能够使道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提高道桥的安全性。钻孔灌注施工技术目前早已成为道桥施工的重要技术,钻孔灌注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 随着道桥建设的发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是道桥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能够使道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提高道桥的安全性。钻孔灌注施工技术目前早已成为道桥施工的重要技术,钻孔灌注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道桥的整体结构性能。目前钻孔灌注桩技术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缺陷。这种技术隐蔽比较性强,施工现场大都在水上或为地面,施工技术比普通施工技术复杂。复杂的技术容易导致施工事故,如果没有严格的施工管理,那么就会影响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桥施工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市政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运用分析
3
作者 郑瑞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和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据调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缺乏认识,并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中...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和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据调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缺乏认识,并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偏差,使施工项目难以充分控制施工现场的技术水平。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和中国城市交通服务的压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型市政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和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交通的压力,也间接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良好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桥 预应力 技术运用
下载PDF
黄河流域创新要素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瑞婧 程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95,共19页
创新要素集聚作为“双碳”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对助力黄河流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究2006—2019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基于STIRPAT理论构建的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 创新要素集聚作为“双碳”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对助力黄河流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究2006—2019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基于STIRPAT理论构建的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创新要素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创新要素集聚呈“大分散,小集中”空间演变格局,以省会为主导的多极化集聚特征显著,碳排放效率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创新要素集聚与碳排放效率存在高高、低低、高低、低高4种关联模式,并由“点状分散”向“片状集中”分布转变。(2)技术成果集聚与碳排放效率存在“U”型关系,创新人才集聚与创新资金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均呈正相关,而创新资金集聚的影响系数不显著,不同资源富集和空间区位地市的创新要素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异质性效应。(3)技术成果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形成“U”型影响曲线,而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金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从加强创新要素空间互动、加快创新人才积累、促进创新资金流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河流域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集聚 碳排放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活力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活力评估
5
作者 刘海猛 郑瑞婧 +2 位作者 勾鹏 程钰 熊洁阳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1132,共15页
城市活力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直接影响着居民福祉、企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论文从城市有机生命体视角,借鉴“活力三角”概念模型,从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维度筛选指标,整合兴趣点、社交平台、夜间灯光、百度指... 城市活力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直接影响着居民福祉、企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论文从城市有机生命体视角,借鉴“活力三角”概念模型,从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维度筛选指标,整合兴趣点、社交平台、夜间灯光、百度指数、人口迁徙、企业数据库、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人口普查、统计年鉴等多元数据,设计了包含人口、经济、社会、政府、环境和对外联系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活力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高活力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最为集聚,其次是城市群地区和省会城市,东北地区的低活力城市分布最广泛,华北平原城市普遍属于中低活力水平;城市活力得分遵循幂律分布,即仅有少数城市处于高活力状态,大部分城市活力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普遍越有活力;城市活力6个维度的发展具有协同效应,其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根据不同维度的得分,全国城市可分为整体高活力型、整体中高活力型、整体中低活力型、政府活力导向型、环境活力导向型。研究结果是对城市活力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可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活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活力三角 城市评价 城市系统 可持续发展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城市群绿色技术合作空间演化及其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鸿潇 程钰 +1 位作者 王丹 郑瑞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1357,共17页
科技全球化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色技术合作共享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及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中国三大城市群2006—2021年绿色技术合作的时空动态格局、区域差异演化、空间集聚特征以及... 科技全球化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色技术合作共享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及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中国三大城市群2006—2021年绿色技术合作的时空动态格局、区域差异演化、空间集聚特征以及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城市群绿色技术专利联合申请量不断增长,绿色技术合作稳步发展。从城市群绿色技术合作类型来看,本地合作专利数量占比较大,城际合作遵循“中心城市引力效应”,以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间联系为主。(2)三大城市群绿色技术合作差距缩小,绿色技术合作空间均衡性提高,主要核心城市多极化发展,绿色技术合作轴线凸显,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仍待进一步提高。(3)三大城市群绿色技术合作能力碳减排效应显著,绿色技术合作有效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流通及风险共担,满足低碳转型的需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合作 碳排放强度 空间演化 中国三大城市群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PM2.5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为例
7
作者 刘岩 程钰 +2 位作者 郑瑞婧 赵化雪 王亚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2295-2320,共26页
Regional and persistent PM_(2.5) pollution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ies.The producer service sector,an example of a typical knowl... Regional and persistent PM_(2.5) pollution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ies.The producer service sector,an example of a typical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ancing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concurrently improving urb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Based on panel data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6 to 2019,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patial Durbin Model and a mediation effect model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impact of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on PM_(2.5) pollution.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From 2006 to 2019,PM_(2.5) pol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exhibited an initial rise 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decline,with notable spatial heterogeneity.PM_(2.5) pollu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In addition,the spatial pattern of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showed distinct “core-edge” characteristics.(2) The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local and adjacent PM_(2.5) pollution,and there was a more pronounced haze reduction effect in the case of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s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low-end producer services.(3) The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irectly improved PM_(2.5) pollution by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with the latter playing a greater mediating effect.This study not only helps expand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but also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pursuing a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y optimizing industrial patterns through the producer services sector.This approach represents a reference for curbing PM_(2.5) pollution and guiding the region toward a greene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PM_(2.5) Spatial Durbin Model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Yellow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