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7
1
作者
金明子
张秀琴
+1 位作者
郑相云
金春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615-2616,共2页
目的: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和龙市医院、保健所1998~2002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逐一筛查.结果:3 16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12...
目的: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和龙市医院、保健所1998~2002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逐一筛查.结果:3 16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3.80‰;1998、1999、2000、2001、200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01‰、4.96‰、4.76‰、3.22‰、3.12‰,无显著性差异.监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3.28‰,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583.33‰,前3位出生缺陷是脑积水、无脑儿、直肠及肛门闭锁;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城乡、季节、性别无相关性;产母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58.33%和41.67%.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遣传优生咨询,强化育龄妇女的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发生率
围产儿
干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绍伟
郑相云
+6 位作者
于江涛
苏超
王亮
刘传玉
孙宸
鞠鹏飞
张焕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对131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技术顺利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对131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技术顺利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不进行肛管间断冲洗,采用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同时应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神经阻滞缓解双肛管带来的肛周疼痛。观察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术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术后肛门疼痛评分(2.9±0.4)分。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3%),其中1例患者为C级吻合口漏,紧急行二次开腹手术,行横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余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双肛管引流能够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经局部镇痛处理可缓解肛门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前切除术
肛管引流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胃内菌群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孙雷
郑相云
+3 位作者
秦国宁
朱延袤
孔令琪
张焕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6-763,共8页
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及EB病毒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已被证实为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可利用胃内菌群结构差异来区分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进而预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有学者提出,...
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及EB病毒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已被证实为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可利用胃内菌群结构差异来区分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进而预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有学者提出,可根据胃内菌群的结构的差异,作为胃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胃内菌群在胃癌的治疗中也同样表现出潜能,应用非幽门螺杆菌的菌群调节免疫细胞,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极大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胃内菌群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内菌群
生物学标志物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2006年-2010年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4
作者
金春子
郑相云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1期349-349,共1页
目的:掌握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和龙市2006年1月-2010 年12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片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活产数4676,5岁以下儿童死亡4...
目的:掌握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和龙市2006年1月-2010 年12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片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活产数4676,5岁以下儿童死亡47例死亡率为10.0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21‰、9.77‰、13.26‰、3.38‰、10.60‰有显著性差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1-4岁死亡占23.40﹪、婴儿死亡占76.60﹪ 、新生儿死亡占61.70 ﹪ 、早期新生儿死亡占57.4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三位死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加强对孕早期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致畸因素的防护、强化育龄妇女的医疗保健干预措施、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前、产时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
发生率
死因
干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
7
1
作者
金明子
张秀琴
郑相云
金春子
机构
吉林省和龙市妇幼保健所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615-2616,共2页
文摘
目的: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和龙市医院、保健所1998~2002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逐一筛查.结果:3 16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3.80‰;1998、1999、2000、2001、200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01‰、4.96‰、4.76‰、3.22‰、3.12‰,无显著性差异.监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3.28‰,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583.33‰,前3位出生缺陷是脑积水、无脑儿、直肠及肛门闭锁;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城乡、季节、性别无相关性;产母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58.33%和41.67%.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遣传优生咨询,强化育龄妇女的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发生率
围产儿
干预
分类号
R174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绍伟
郑相云
于江涛
苏超
王亮
刘传玉
孙宸
鞠鹏飞
张焕虎
机构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二科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2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对131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技术顺利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不进行肛管间断冲洗,采用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同时应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神经阻滞缓解双肛管带来的肛周疼痛。观察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术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术后肛门疼痛评分(2.9±0.4)分。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3%),其中1例患者为C级吻合口漏,紧急行二次开腹手术,行横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余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双肛管引流能够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经局部镇痛处理可缓解肛门不适症状。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前切除术
肛管引流
吻合口漏
分类号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胃内菌群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孙雷
郑相云
秦国宁
朱延袤
孔令琪
张焕虎
机构
滨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
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6-763,共8页
文摘
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及EB病毒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已被证实为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可利用胃内菌群结构差异来区分胃黏膜病变的不同阶段,进而预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有学者提出,可根据胃内菌群的结构的差异,作为胃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胃内菌群在胃癌的治疗中也同样表现出潜能,应用非幽门螺杆菌的菌群调节免疫细胞,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极大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胃内菌群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内菌群
生物学标志物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Keywords
Stomach neoplasms
Gastric flora
Biological markers
Chemotherapy
Immunotherapy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2006年-2010年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4
作者
金春子
郑相云
机构
和龙市妇幼保健所
出处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1期349-349,共1页
文摘
目的:掌握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和龙市2006年1月-2010 年12月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片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活产数4676,5岁以下儿童死亡47例死亡率为10.0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21‰、9.77‰、13.26‰、3.38‰、10.60‰有显著性差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1-4岁死亡占23.40﹪、婴儿死亡占76.60﹪ 、新生儿死亡占61.70 ﹪ 、早期新生儿死亡占57.4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三位死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加强对孕早期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致畸因素的防护、强化育龄妇女的医疗保健干预措施、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前、产时监护.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
发生率
死因
干预
分类号
R172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对策
金明子
张秀琴
郑相云
金春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孙绍伟
郑相云
于江涛
苏超
王亮
刘传玉
孙宸
鞠鹏飞
张焕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胃内菌群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孙雷
郑相云
秦国宁
朱延袤
孔令琪
张焕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2006年-2010年和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金春子
郑相云
《药物与人》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