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取代罗丹明-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对Fe^(3+)离子的荧光探针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玲菲 郑相勇 +4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张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质,在乙醇-水(1/1,V/V)Tris-HCl(pH=6.0)缓冲溶液中,对Fe3+呈现光关-开响应,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现象。测定了Fe3+-配合物的组成、稳定常数及荧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芳烃衍生物 荧光-比色探针 Fe3+-配合物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对Fe^(3+)的探针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娟 郑相勇 +2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大和武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56-2160,共5页
利用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与罗丹明乙二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罗丹明基团的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在实验条件下,衍生物与Fe3+均能形成1∶1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衍生物分子中罗丹明基螺环开环,而表现出良... 利用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与罗丹明乙二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罗丹明基团的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在实验条件下,衍生物与Fe3+均能形成1∶1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衍生物分子中罗丹明基螺环开环,而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和比色探针性能。1,3-硫杂杯[4]罗丹明酰胺-2,4-酯对Fe3+的选择性高于1,3-硫杂杯[4]罗丹明酰胺-2,4-酸。光谱法考察了探针对Fe3+响应的分析特征,测定了合成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 荧光及比色探针Fe3+
下载PDF
基于八元瓜环对抗肿瘤药盐酸厄洛替尼溶解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荣 孟铁宏 郑相勇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4,248,共5页
为提高抗肿瘤药盐酸厄洛替尼的生物利用度,以盐酸厄洛替尼(ELTN)为客体、八元瓜环Q[8]为主体,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对作用体系的影响,同时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 为提高抗肿瘤药盐酸厄洛替尼的生物利用度,以盐酸厄洛替尼(ELTN)为客体、八元瓜环Q[8]为主体,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对作用体系的影响,同时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增溶性和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Q[8]与盐酸厄洛替尼能够形成包结比为2:1的稳定包结物,包结物的稳定常数为3.9×10^12L。/mol^2。Q[8]的加入能明显改善盐酸厄洛替尼的溶解度,并提高盐酸厄洛替尼的溶出度,且溶液酸性越强,效果越显著。在人工模拟胃液(pH1.2)中,包结物Q[8]-ELTN的累积溶出度提高了近14倍,说明Q[8]不仅能提高盐酸厄洛替尼的溶解性,还具有潜在的药物运输载体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盐酸厄洛替尼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溶解度
下载PDF
中华羽苔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郑相勇 赵江林 +1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322-3323,共2页
目的:对中华羽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华羽苔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经工作站数据处理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华羽... 目的:对中华羽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华羽苔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经工作站数据处理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华羽苔挥发油中分离检测出7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0.92%。其主要成分为分药花醇(27.20%),其次是β-桉油醇(6.02%)、(+)-匙叶桉油烯醇(5.54%)和9,10-脱二氢异构长叶烯(5.08%)。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羽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羽苔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