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疗效
1
作者 付彬 许文庆 +4 位作者 沈军 邹杰 刘雷 郑相虎 张静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治疗为传统弹簧圈栓塞组,LVIS支架技术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为LVIS支架组,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LVIS支架与弹簧圈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治疗为传统弹簧圈栓塞组,LVIS支架技术下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为LVIS支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LVIS支架组RS评分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Raymond评分1级发生率高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手术后LVIS支架组患者的SR、AR、高度和长度特征明显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P<0.05);LVIS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组32.5%(P<0.05)。结论:应用LVIS支架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颅内破裂动脉瘤 近远期疗效 动脉瘤影像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军 许文庆 +2 位作者 付彬 郑相虎 张静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治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治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及未出血组(8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脑卒中史、术前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抗凝药物穿刺次数高于未出血组,同期颅脑手术率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OR=7.205,95%CI:2.243~23.144)、穿刺次数(OR=2.473,95%CI:1.315~4.650)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同期颅脑手术(OR=0.163,95%CI:0.038~0.702)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和穿刺次数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期颅脑手术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临床中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穿刺道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