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8
1
作者
左银辉
郑紫芸
+4 位作者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356-12367,共12页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气藏的成因可以分为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且以前者为主;CO_(2)气藏成因的判别主要是综合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来分析;高地温场、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CO_(2)气运聚成藏最重要、最直接的三大主控因素;幔源CO_(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4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和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模式。但在CO_(2)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CO_(2)释放机理、脱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一定的争议,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藏
成因
判别方法
控制因素
脱气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特征研究
2
作者
邱磊
郑紫芸
+6 位作者
张佳珍
罗洋
蔡家兰
陈思锜
李瑰丽
陈颖馨
左银辉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10期983-991,共9页
沉积盆地热历史是烃源岩成熟生烃演化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11口典型井的沉积埋藏史和热历史,揭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热...
沉积盆地热历史是烃源岩成熟生烃演化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11口典型井的沉积埋藏史和热历史,揭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热史演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基底下沉、接受沉积阶段;晚白垩世快速抬升阶段;古近纪缓慢抬升阶段和新近纪至今的快速抬升阶段。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的中~新生代热史具有一致性,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地温梯度快速下降阶段和晚白垩世至今的地温梯度缓慢下降阶段。早三叠世的地温梯度最高,为55℃/km^60℃/km;到三叠纪末期,地温梯度降低为40℃/km^46℃/km;早白垩世末期地温梯度已经降至21℃/km^29℃/km;现今仅为20℃/km^22℃/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新生代
热历史
古温标
地温梯度演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8
1
作者
左银辉
郑紫芸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356-12367,共12页
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放基金(PLC2020016)。
文摘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气藏的成因可以分为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且以前者为主;CO_(2)气藏成因的判别主要是综合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来分析;高地温场、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CO_(2)气运聚成藏最重要、最直接的三大主控因素;幔源CO_(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4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和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模式。但在CO_(2)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CO_(2)释放机理、脱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一定的争议,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O_(2)气藏
成因
判别方法
控制因素
脱气模式
Keywords
CO_(2)gas reservoir
genesis
discrimination method
control factor
degassing mode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特征研究
2
作者
邱磊
郑紫芸
张佳珍
罗洋
蔡家兰
陈思锜
李瑰丽
陈颖馨
左银辉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出处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10期983-991,共9页
文摘
沉积盆地热历史是烃源岩成熟生烃演化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11口典型井的沉积埋藏史和热历史,揭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热史演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基底下沉、接受沉积阶段;晚白垩世快速抬升阶段;古近纪缓慢抬升阶段和新近纪至今的快速抬升阶段。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的中~新生代热史具有一致性,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地温梯度快速下降阶段和晚白垩世至今的地温梯度缓慢下降阶段。早三叠世的地温梯度最高,为55℃/km^60℃/km;到三叠纪末期,地温梯度降低为40℃/km^46℃/km;早白垩世末期地温梯度已经降至21℃/km^29℃/km;现今仅为20℃/km^22℃/km。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新生代
热历史
古温标
地温梯度演化
Keywords
Sichuan Bas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Thermal History
Paleo-Temperature Scale
Geothermal Gradient Evolution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左银辉
郑紫芸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特征研究
邱磊
郑紫芸
张佳珍
罗洋
蔡家兰
陈思锜
李瑰丽
陈颖馨
左银辉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