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徐芳媛 朱忠华 +2 位作者 庄仲侠 李超 郑绍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方案、稳态下的谷浓度,比较不同谷浓度分组间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情况,观察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97例,仅33.0%(32/97)达到目标谷浓度(10~20 mg/L),51.5%(50/97)低于目标谷浓度,15.5%(15/97)高于目标谷浓度。谷浓度不同的三组,临床治愈率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存在差异,肾功能亢进及正常者,以低于目标浓度为主,随着肾功能障碍加重高于目标浓度的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每日剂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血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均与去甲万古霉素的谷浓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OFA评分、血尿素氮、性别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去甲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较难达到目标,且以谷浓度偏低更多见,临床治愈率低,而谷浓度的升高,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升高。年龄、性别、SOFA评分、血尿素氮水平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血药谷浓度 肾功能亢进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ICU脓毒症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洪曦菲 林雪 +1 位作者 朱忠华 郑绍鹏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1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重症医学科(ICU)内脓毒症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血浆哌拉西林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ICU患有脓毒症,并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规剂量4.5 g(哌拉西林4 g/他唑巴坦0.5 g)... 目的探究影响重症医学科(ICU)内脓毒症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血浆哌拉西林浓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ICU患有脓毒症,并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规剂量4.5 g(哌拉西林4 g/他唑巴坦0.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输注1次,同时监测哌拉西林浓度的患者82例,根据治疗药物监测(TDM)情况分为达标组(n=34)与未达标组(n=48),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血药浓度不足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外伤、手术、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肌酐清除率(CrCl)与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BMI(OR=1.611,95%CI:1.069~2.427)、CrCl(OR=1.249,95%CI:1.059~1.474)是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预测哌拉西林浓度不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最佳截断值为20.78 kg/m^(2),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3.5%;CrCl的AUC为0.975,最佳截断值为41.62 mL/min,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8.2%。结论对于ICU脓毒症患者,BMI和CrCl是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都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CrCl对哌拉西林药物浓度不足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脓毒症 血浆药物浓度 肌酐清除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汪正光 方向群 姚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99-4401,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例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多年,... 目的:探讨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例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多年,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均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pH显著下降,血乳酸水平和阴离子间隙(AG)显著增高。确诊乳酸酸中毒后行血液净化等综合抢救,均痊愈出院。结论: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多异,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显著的血乳酸水平增高和高AG型代酸是诊断要点。早期诊断和尽早行血液净化等支持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苯乙双胍 二甲双胍 乳酸酸中毒 血液净化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4 位作者 汪正光 方向群 程金霞 汪健蕾 谢立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mL/kg,治疗24h为10。22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130、+1200、+1750、+1120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最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下载PDF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病死率可高达60%-100%。近年逐渐得到大家的认识和重视,但因其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病死率可高达60%-100%。近年逐渐得到大家的认识和重视,但因其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临床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死亡率仍较高,现就NPE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诊治 PULMONARY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疾病情况 循环系统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徐芳媛 汪正光 方向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神经重症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乏力、食欲差半个月,意识不清3日——查房选录(329)
7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王建中 方向群 程金霞 《新医学》 2009年第11期705-707,721,共4页
关键词 全身乏力 意识不清 食欲差 查房选录 进行性加重 急诊入院 行走不稳 反应迟钝
下载PDF
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一年内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姚建华 汪正光 +2 位作者 程金霞 郑绍鹏 张牧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24-412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ICU后365d为观察终点,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39例,存活22例,死亡率为63.94%。平均生存时间179d,SE20d,中位生存时间124d,SE64d。死亡组平均年龄(71.09±9.21)岁,死于COPD急性加重28例(71.79%),脑血管意外3例(7.69%),肺炎3例(7.69%),心血管事件3例(7.69%),其他2例(5.1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主要死亡原因是COPD急性加重,COPD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死亡风险 支气管哮喘 预后
下载PDF
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3 位作者 谢立德 郑绍鹏 黄嵘 方向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7月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ICU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目的:探讨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7月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ICU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50例中存活44例.死亡6例。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295次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和MEWS评分。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最高22分,最低0分,中位数5分(3分,7分)。MEWS评分最高12分,最低0分,中位数4分(2分,6分)。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80(95%可信区间0.813—0.947,P〈0.001)。评分6.5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580。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67(95%可信区间0.661—0.873,P〈0.001),评分5.5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50。结论: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优于M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评分 预警 危重病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向群 黄嵘 +2 位作者 汪健蕾 汪正光 郑绍鹏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253-125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8例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PACHEⅡ和...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8例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PACHEⅡ和死亡风险,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好转组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时间(d)、住ICU时间(d)分别为23.91±7.34、18.43±5.51;18.04±19.69、4.58±4.41;25.37±22.98、10.98±19.14,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9(P=0.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逐步增加,当APACHEⅡ评分超过20分时死亡率增加明显。APACHEⅡ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果偏差。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预测患者死亡率方面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评估 价值
下载PDF
生理评分系统对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向群 汪正光 +2 位作者 黄嵘 汪健蕾 郑绍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生理评分系统(PSS)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0-03-01~2010-07-05收治的11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 ICU时为观察起点, 30 d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的EWS评分、M... 目的 探讨生理评分系统(PSS)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0-03-01~2010-07-05收治的11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 ICU时为观察起点, 30 d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的EWS评分、MEWS评分和PSS评分.结果 115例中存活66例,死亡49例.存活组EWS评分、MEWS评分、PSS评分和住ICU时间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随着PSS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逐步增加(rp=0.964,P=0.000).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32(95%可信区间0.636~0.828,P=0.000),评分6.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72;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76(95%可信区间0.686~0.865,P=0.000),评分4.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52;PSS评分 ROC曲线下面积0.801(95%可信区间0.721~0.880,P=0.042),明显高于EWS评分、MEWS评分(P〈0.01),PSS评分5.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34.结论 PSS评分对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相对简单、依从性好,优于EWS评分、MEW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评分系统 危重病 价值
下载PDF
简化CAP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附90例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2 位作者 汪健蕾 郑绍鹏 程金霞 《新医学》 2010年第4期221-22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简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64例)和死亡组(24例),用CAPS及简化CAPS评估... 目的:探讨简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64例)和死亡组(24例),用CAPS及简化CAPS评估病情。其中CAPS取患者入ICU后24h内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而简化CAPS则取患者入ICU时或转ICU前的所测值。比较好转组和死亡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析CAPS及简化CAPS与病死率的关系,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好转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8.6±9.3)分、(22.1±8.3)分、2~15(7)d、3~19(10)d,死亡组则分别为(37.4±8.8)分、CAPS(30.9±9.3)分、6~43(20)d、7~43(2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APS和简化CAPS均与AECOPD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3、0.986,P均<0.01)。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简化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简化CAPS用于评估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评分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牧城 郑绍鹏 程金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评分及联合评分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并比较其优劣。方法对34例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进入ICU24h及ICU期间疾病最重阶段24h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差值分别... 目的探讨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评分及联合评分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并比较其优劣。方法对34例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进入ICU24h及ICU期间疾病最重阶段24h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差值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SOFA评分,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及同一组不同时间段的分值差异,并分别绘制疾病最重24h的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SOFA及APACHEⅡ+MODS、APACHEⅢ+MODS、APACHEⅡ+SOFA、APACHEⅢ+SOF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衡量各种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预测判别的能力。结果各种病情评分评价系统两个时间段在存活者与死亡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的AUROCC分别为0.892、0.915、0.832和0.795,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MODS、APACHEⅢ+MODS、APACHEⅡ+SOFA、APACHEⅢ+SOFA的AUROCC分别为0.874、0.906、0.887和0.911,均未能提高病情评估评价效果。结论APACHEⅢ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优于APACHEⅡ、MODS(2004)和SOFA,APACHEⅡ、APACHEⅢ分别与MODS(2004)或SOFA联合评分不能提高其对病情预后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 APACHEⅢ MODS SOFA 严重脓毒症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牧城 汪正光 +3 位作者 郑绍鹏 谢立德 黄嵘 张曲矗 《安徽医学》 2015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1例患者(96.65%)发生AGI,其中Ⅰ级...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1例患者(96.65%)发生AGI,其中Ⅰ级180例,Ⅱ级49例,Ⅲ级2例;无AGI 8例(3.35%)。合并低灌注153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是AGI发生的高危因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低灌注等与AGI关联度不高。结论颅脑损伤后,AGI的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GCS评分是发生AG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建华 汪正光 +2 位作者 程金霞 郑绍鹏 张牧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3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行外科手术止血1例;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行外科手术止血1例;手术时间(8.00±5.2)min,术中出血量(5.00±3.2)mL。并发症5例,发生率5.88%,无窒息、皮下气肿、气胸、切口溢痰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微创等优点,在ICU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PaO_(2)/PaCO_(2)比值联合动脉血乳酸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刚 郑绍鹏 凌进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值联合动脉血乳酸在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访28 d,统计患者生存情况。比较死亡与存... 目的探讨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值联合动脉血乳酸在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访28 d,统计患者生存情况。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随访28 d,共有3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3.02%(37/86),死亡患者PaO_(2)/PaCO_(2)比值低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性别、原发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充血性心衰构成比以及年龄、平均动脉压、白蛋白、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尿酸、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6和5.64 mmol/L,灵敏度分别为81.08%和89.19%,特异度分别为75.51%和73.47%,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和0.754,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96%和0.848。结论心源性休克患者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发生异常变化,临床检测PaO_(2)/PaCO_(2)比值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可作为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乳酸 心源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17
作者 潘海波 汪晓春 +9 位作者 董学军 赵芒 汪建设 刘剑 程利萍 王莉 汪秀桃 方婷婷 张牧城 郑绍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36-1039,1047,共5页
目的 分析了解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规范建设黄山山岳型景区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内院外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 目的 分析了解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规范建设黄山山岳型景区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内院外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病种、病情、死亡病因、转送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山景区院外救治疾病谱前7 位依次是外伤类483 例(38.67%)、心血管系统疾病261 例(20.90%)、消化系统疾病133例(10.65%)、神经系统疾病89例(7.13%)、呼吸系统疾病74例(5.92%)、内分泌代谢疾病41例(3.28%)、猝死35例(2.80%).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23.49 min,山上医务室转下山时间18~148 min,平均57.89 min,山下门诊部转市中心医院时间48~78 min,平均62.47 min.结论 外伤和心脑血管系统是山岳型景区最多见的院外疾病,普及以CPR和创伤救护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培训在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中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景区要做好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游览安全宣传和秩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院外急救 流行病学 疾病谱
下载PDF
非专业救护员在山岳型景区院外猝死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海波 王莉 +8 位作者 程利萍 汪秀桃 赵芒 汪建设 汪晓春 刘剑 董学军 张牧城 郑绍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14-216,22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猝死患者复苏的抢救速度与效率,为山岳型景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急救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9年-2004年(A组)与2005年~2010年(B组)黄山景区内猝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呼救至... 目的探讨提高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猝死患者复苏的抢救速度与效率,为山岳型景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急救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9年-2004年(A组)与2005年~2010年(B组)黄山景区内猝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呼救至医务人员到时达时间、呼救开始10min内有无CPR、救护员参与度、转归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猝死患者19例,发生率约为0.25/10万,10min内游客CPR5例、医生CPR1例,本组无非专业救护员CPR和辅助;B组猝死患者35例,发生率约为0.27/10万,10min内游客CPR9例、医生CPR4例、非专业救护员CPR5例,非专业救护员辅助救护26例,非专业救护员院外CPR成功1例。结论山岳型景区因医疗点布局少、地理环境复杂等原因,院外急救反应时间长,现有的医疗急救无法满足猝死等危重症的院外急救需要,而在景区内广泛培训非专业救护员能有效提高猝死等危重症院外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非专业救护员 猝死 院外急救
下载PDF
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对ICU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立德 孟珊珊 +2 位作者 洪曦菲 张牧城 郑绍鹏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RPCS)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判断价值,并与CURB-65评分、PSI评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RPCS)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判断价值,并与CURB-65评分、PSI评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ICU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30例)与好转组(n=74),比较两组患者3种评分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3种评分对CAP入住ICU预后的判断力。结果104例患者被纳入最后的分析,好转组74例,死亡组30例,病死率为28.85%。CURB-65评分、PSI评分和RPC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52(95%CI:0.533~0.770,P=0.016)、0.798(95%CI:0.709~0.886,P<0.001)、0.858(95%CI:0.788~0.928,P<0.001)。PSI和RPCS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CURB-6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1,P=0.048;Z=3.167,P=0.002),RPCS评分和PS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2,P=0.288)。结论RPCS对入住ICU的C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与PSI评分相当,优于CURB-65评分,且评分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 CURB-65评分 肺炎严重指数评分
下载PDF
新型工程机械用Q550钢气保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江鹏 罗毅 +1 位作者 牟文广 郑绍鹏 《武钢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28-30,共3页
采用Φ1.2mm的WH70-G的实芯气保焊丝对16mm厚的新型Q550D钢板进行富氩气体保护对接焊,针对焊接接头分析了显微组织,进行了拉伸、弯曲、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检测。接头断面上没有发现气孔、夹杂、裂纹等明显缺陷,焊缝区组织为针状铁素体... 采用Φ1.2mm的WH70-G的实芯气保焊丝对16mm厚的新型Q550D钢板进行富氩气体保护对接焊,针对焊接接头分析了显微组织,进行了拉伸、弯曲、冲击、硬度等力学性能检测。接头断面上没有发现气孔、夹杂、裂纹等明显缺陷,焊缝区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接头抗拉强度达到760 MPa,断裂位置均位于母材,D=3a,180°冷弯试验合格,接头塑性良好,焊缝、熔合线、热影响区-20℃冲击功均大于47J。表明所采用不预热的焊接工艺能够满足Q550D钢的焊接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50钢 气保焊 组织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